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伟然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0,共2页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应该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中规范自身、旁摄他学,在新的世纪达到新的发展境界?带着这些问题,本期特邀葛剑雄、侯甬坚、满志敏、王振忠、张伟然、华林甫六位教授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在诸如学风净化、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历史地理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文化 地理 出版 核心问题 晋文化 中国文化 理念 部门 区域 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献与历史地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振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99,共3页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应该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中规范自身、旁摄他学,在新的世纪达到新的发展境界?带着这些问题,本期特邀葛剑雄、侯甬坚、满志敏、王振忠、张伟然、华林甫六位教授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在诸如学风净化、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历史地理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 珠江三角洲 土地 契约 国内 福建 广东 文献 徽州文书 典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收获
3
作者 吴越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3期124-,15,共2页
历史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收获──读《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吴越人类的生产活动过程,实际也是人对自然的破坏过程,这种破坏虽然会不可免的,但需要将之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如果这种破坏超过一定限度,人类必然要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因... 历史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收获──读《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吴越人类的生产活动过程,实际也是人对自然的破坏过程,这种破坏虽然会不可免的,但需要将之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如果这种破坏超过一定限度,人类必然要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研究人与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区域 地理研究 人地关系 黄淮海平原 历史地理学 生态环境变迁 区域经济 人类活动 研究方法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自然地理学发展和前沿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2
4
作者 满志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5-97,共3页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应该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中规范自身、旁摄他学,在新的世纪达到新的发展境界?带着这些问题,本期特邀葛剑雄、侯甬坚、满志敏、王振忠、张伟然、华林甫六位教授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在诸如学风净化、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历史地理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历史气候 地貌 海岸线 沙漠 历史时期 植被 研究内容 前沿问题 自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安阳是否够格列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古都 被引量:11
5
作者 邹逸麟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安阳作为七大古都谭其骧先生曾作过长期思考。从建都的历史悠久性,地理位置,山川形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建规模等条件考虑,安阳均够条件称作大古都,否定之说不能成立。
关键词 安阳 七大古都 大古都条件 殷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汉唐佛寺文化史》——从历史文化地理学的角度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伟然 《学术界》 2000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本文是从历史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对唐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弓研究员的《汉唐佛寺文化史》进行的批评性评论 ,指出了该书存在的史实史料、研究过程、研究方法。
关键词 历史文化地理学 汉唐佛寺文化史 张弓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对学术批评的态度——答《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编委会
7
作者 葛剑雄 《学术界》 2000年第3期153-159,共7页
关键词 学术批评 学风建设 学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文书与明清以来的中国史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振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数十年来,中国各地都陆续发现了不少民间文献,其中,徽州文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较之其他区域的民间文献,徽州文书所独具的优势在于——具有相当规模的同类文书前后接续、自成体系,而且,各类文书又可彼此补充、相互印证。大批徽州... 近数十年来,中国各地都陆续发现了不少民间文献,其中,徽州文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较之其他区域的民间文献,徽州文书所独具的优势在于——具有相当规模的同类文书前后接续、自成体系,而且,各类文书又可彼此补充、相互印证。大批徽州文书的发现,使得历史学者可以立足于徽州区域研究提供的丰富内涵,深化对整体中国的认识,更好地解释中国的大历史。即将出版的《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三十册,所收文献多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民间收藏家经精心挑选所获的稀见史料,对于商业史、历史地理、社会史、法制史等方面的研究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即简要概述相关文书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所在,希望进一步推动徽州文书与明清以来中国史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文书 民间文献 中国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序列重建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94
9
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2 位作者 满志敏 方修琦 张丕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冷暖记载及其气候信息提取方法 ,并利用现代仪器观测资料对中国东部地区 (10 5°E以东 ,2 5°~ 40°N)气候变化一致性、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集成利用物候学... 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冷暖记载及其气候信息提取方法 ,并利用现代仪器观测资料对中国东部地区 (10 5°E以东 ,2 5°~ 40°N)气候变化一致性、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集成利用物候学与统计学方法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其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a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建立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a分辨率为 10~ 30a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0 0a的冷暖变化特征 ,并将其与自然证据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是 :自公元初起 ,中国东部的冬半年温度在波动中下降 ,至 490’s前后下降到最低点 ,降温率达 0 17℃ / 10 0a ,最冷时期的 30年平均值较 195 1—1980年均值低 1℃。此后气候转暖进入温暖期 ,在以温暖气候为主的 5 70’s— 1310’s中 ,温度在波动中略呈上升趋势 ,其间暖峰时期 30a平均温度值较 195 1— 1980年高 0 3~ 0 6℃ ,最高达 0 9℃ ,暖峰之间冷谷的 30a平均温度值较 195 1— 1980年低 0 5~ 0 7℃。 1310’s之后气候又迅速转冷 ,温度再次迅速下降 ,并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波动 ,其间 4个冷谷的 30a温度平均值较 195 1— 1980年低 0 6~ 0 9℃ ,最低达 1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冬半年温度 古气候 气候信息 冷暖记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信仰与关中气候——感应与行为地理学的考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晓虹 张伟然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197-205,共9页
文章试图从行为地理学的角度 ,阐释陕西太白山崇拜的产生及分布地域的形成过程。在古代关中民众的环境感应中 ,干旱是影响当地农业生产 ,甚至人民生存的主要自然灾害。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 ,当地民众形成了太白山可以兴云致雨的认知。在... 文章试图从行为地理学的角度 ,阐释陕西太白山崇拜的产生及分布地域的形成过程。在古代关中民众的环境感应中 ,干旱是影响当地农业生产 ,甚至人民生存的主要自然灾害。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 ,当地民众形成了太白山可以兴云致雨的认知。在这种环境感应与认知的基础上 ,关中地区产生了太白山崇拜并进行了地理优选 ,最终在旱灾频发的关中平原与陕北南部地区 ,形成了太白山崇拜的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 信仰 旱灾 关中地区 气候 行为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南汇地区环境变迁与经济开发及其政区演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拓 张修桂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1-536,共6页
通过长时段的考察,揭示上海南汇地区政区演变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变迁、经济开发的相关性特征,并剖析其现状不合理性产生的根源,提出区划调整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南汇地名 环境变迁 经济开发 政区演变 上海 浦东新区 城市化 行政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淮安河下徽州盐商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振忠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5期72-82,共11页
关键词 徽州盐商 徽商 淮安市 《扬州画舫录》 淮北 园亭 程晋芳 盐务 明清时期 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与影响: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4
13
作者 葛剑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共3页
由于地理环境及自身特点,历史上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缺少传播意识与交流意愿,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影响较小。在今天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外文化交流应避免历史上的情况,真正使这一战略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一带一路”建设 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传播 文化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士绅的经济生活——以徽州进士汪宗沂往来家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良琴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晚清徽州进士汪宗沂与其长子汪福熙的往来家书,为系统研究士绅长时段的经济生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原始个案资料。汪宗沂早年游历于曾国藩幕府时年薪约300两,中进士后,在李瀚章和李鸿章幕府任幕僚时年入约700两,任山长时年入约500两。除... 晚清徽州进士汪宗沂与其长子汪福熙的往来家书,为系统研究士绅长时段的经济生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原始个案资料。汪宗沂早年游历于曾国藩幕府时年薪约300两,中进士后,在李瀚章和李鸿章幕府任幕僚时年入约700两,任山长时年入约500两。除入幕、从教外,汪宗沂还凭借百亩田产的收入和为他人看地、治病所得来维持家用。汪宗沂的经济理念主要表现为多元治生与勤俭节用并举,重视事关家族建设的长远投资,立德行善时不计金钱,积极承担士绅的经济职责。汪宗沂先后任高级幕府幕僚和书院山长的治生经历及其经济理念,为其家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资本,是其家族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这一个案探讨也为研究近代士绅阶层的家族兴衰与变迁,提供了可资观察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徽州 士绅 经济生活 家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21世纪中国环境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逸麟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8年第4期1-6,共6页
论述我国历史上三个关键时期和关键地区的环境变化,总结3000年来我国环境演变的过程、特点及其原因,探讨21世纪我国环境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人口 农业 水资源 环境保护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变迁、经济开发与政区演变的相关研究——以上海浦东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拓 张修桂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3-69,共7页
该文以上海浦东地区为典型地域的研究表明 ,政区演变具有内在与外在两种动力机制 ,它们对政区不同要素的作用有所侧重 ,而环境变迁、经济开发等背景因素对政区设置产生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关键词 环境变迁 经济开发 政区演变 内在动力机制 外在动力机制 上海浦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环境变迁研究中的重大贡献——恭贺史念海先生80华诞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逸麟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41-44,共4页
史念海先生在黄河流域环境变迁方面的研究大大超过了前人:1.从着重研究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传统,转到研究黄河中游的环境变迁,将黄河研究引入更深的层次;2.将黄河中游的侵蚀与下游堆积联系起来研究,使黄河研究进入新阶段;3.在侵蚀和堆积... 史念海先生在黄河流域环境变迁方面的研究大大超过了前人:1.从着重研究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传统,转到研究黄河中游的环境变迁,将黄河研究引入更深的层次;2.将黄河中游的侵蚀与下游堆积联系起来研究,使黄河研究进入新阶段;3.在侵蚀和堆积方面计量的研究,将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的变迁具体化、数量化,为今天认识黄河流域环境形成提供了重要素材,也为治理和改造黄河流域环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念海 黄河流域 黄土高原 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 侵蚀 下切 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陕西婚俗地域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5-150,176,共7页
婚俗是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要素,它直观地体现出文化的区域差异。陕西南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非常明显,加之有清一代境外移民大量拥入,这些特点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境内婚俗在地域上有相当程度的差异。对清代陕西地区... 婚俗是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要素,它直观地体现出文化的区域差异。陕西南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非常明显,加之有清一代境外移民大量拥入,这些特点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境内婚俗在地域上有相当程度的差异。对清代陕西地区的缔结婚姻中的缔约程序、迎娶仪式和礼后习俗三项指标进行研究,依照其地域分布的差异将陕西归为三个婚俗区:即关中区、陕北区和陕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俗区 缔约程序 迎娶仪式 礼后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和主要贸易港的变迁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松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1,共11页
利用学术界较少利用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统计科撰写的《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中的资料,较细致地论述了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与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指出总体而言发展较快,尤其是1882—1931年的50年间,整整增长了15倍。依据进出口... 利用学术界较少利用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统计科撰写的《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中的资料,较细致地论述了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与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指出总体而言发展较快,尤其是1882—1931年的50年间,整整增长了15倍。依据进出口贸易量,探讨近代上海、广州、汉口、天津、青岛、大连等主要港口的地位变化,最后探讨不同区域的港口在20世纪前后的地位变迁,强调指出在以前上海常占全国份额的半数,华南诸港约占40%,其他口岸微不足道。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华北、东北和长江流域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以及日本在这些区域政治经济势力的迅速增长,形成华北和东北、华南和长江流域、上海各占全国份额三分之一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进出口贸易 港口地位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贸易背景下的民间日用类书——《指南尺牍生理要诀》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振忠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2,共8页
《指南尺牍生理要诀》是近代名人丁拱辰总结闽南社会生活经验所编纂的民间日用类书。该书向广众庶民传授养身赡家的应世技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流动频繁、高移民输出地区的日用常行和商贩流俗。晚清时期,《指南尺牍生理要诀》流传各... 《指南尺牍生理要诀》是近代名人丁拱辰总结闽南社会生活经验所编纂的民间日用类书。该书向广众庶民传授养身赡家的应世技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流动频繁、高移民输出地区的日用常行和商贩流俗。晚清时期,《指南尺牍生理要诀》流传各地,翻刻颇多,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不仅是在闽南,许多人皆以该书为范本酬答进退,而且在海外,也成了不少移民的酬世锦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尺牍生理要诀》 丁拱辰 闽南 民间日用类书 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