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何以成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最多的省区之一 被引量:4
1
作者 安介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3-26,共4页
山西地区在中国建都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其各个亚区在历史上都有创建都邑的历史,这在中国的各省区中是较为罕见的,其中,最著名的都邑有古史传说中的"尧舜之都"、北魏的代都、唐朝的北都与中都等。笔者以为:历... 山西地区在中国建都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其各个亚区在历史上都有创建都邑的历史,这在中国的各省区中是较为罕见的,其中,最著名的都邑有古史传说中的"尧舜之都"、北魏的代都、唐朝的北都与中都等。笔者以为:历史时期山西地区所呈现出的区位优势,正是众多民族政区首选山西地区建造都邑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中国历史 都城 区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鄂尔多斯地区音乐地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晓虹 薛九英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6期15-30,共16页
鄂尔多斯地区位于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及陕西省长城以北地区。清代中期以前,该地为蒙古鄂尔多斯部游牧区域。自乾隆时期始,大量山陕汉族贫民越过长城进入鄂尔多斯地区垦殖土地、经营贸易。蒙古族与汉族共同居住在这一地区,其文化相互影响,... 鄂尔多斯地区位于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及陕西省长城以北地区。清代中期以前,该地为蒙古鄂尔多斯部游牧区域。自乾隆时期始,大量山陕汉族贫民越过长城进入鄂尔多斯地区垦殖土地、经营贸易。蒙古族与汉族共同居住在这一地区,其文化相互影响,彼此交融,使当地文化景观发生重大变迁。文章依据民国时期的调查资料,在复原该时期鄂尔多斯民间音乐景观的基础上,发现该区域由单一的蒙古族民间音乐为主转变为蒙、汉民间音乐共存。与此同时,因蒙、汉地域分布的差异,使得鄂尔多斯地区音乐景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区域中部以蒙古族音乐为主,而北、东、南部边缘以山陕汉族民间音乐为主的地理分布格局。民国时期鄂尔多斯民间音乐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与这一时期鄂尔多斯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迁移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地理研究 鄂尔多斯地区 音乐景观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景观的空间尺度转换——以近代花儿传播为例
3
作者 张晓虹 章琦 《民族艺术研究》 2025年第2期64-75,共12页
声音景观从探讨声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意欲呈现声音在地方感建构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声音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音乐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其地方性的表征往往随着区域范围的扩大,地方... 声音景观从探讨声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意欲呈现声音在地方感建构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声音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音乐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其地方性的表征往往随着区域范围的扩大,地方性逐渐减弱,从而完成空间尺度的转换。花儿这一西北黄土高原西南部的代表性传统民歌形式,在近代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随着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的演变,在地方性特征有所削弱的情况下,逐渐发展成西北地区标志性声音景观,进而成为西北地区回族的符号性声音景观。花儿在近代发展的这一空间尺度转变过程,反映出声音景观在地方感和地方文化塑造过程中的价值,也对中国文化地理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景观 空间尺度转换 地方感 花儿 近代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和主要贸易港的变迁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松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1,共11页
利用学术界较少利用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统计科撰写的《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中的资料,较细致地论述了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与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指出总体而言发展较快,尤其是1882—1931年的50年间,整整增长了15倍。依据进出口... 利用学术界较少利用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统计科撰写的《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中的资料,较细致地论述了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与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指出总体而言发展较快,尤其是1882—1931年的50年间,整整增长了15倍。依据进出口贸易量,探讨近代上海、广州、汉口、天津、青岛、大连等主要港口的地位变化,最后探讨不同区域的港口在20世纪前后的地位变迁,强调指出在以前上海常占全国份额的半数,华南诸港约占40%,其他口岸微不足道。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华北、东北和长江流域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以及日本在这些区域政治经济势力的迅速增长,形成华北和东北、华南和长江流域、上海各占全国份额三分之一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进出口贸易 港口地位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松弟 方书生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7,共17页
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是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七大系列中最重要的统计系列的主体部分,学界用来研究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于此。年刊由多个系统构成,有些系统由数种不同时期的专刊构成,比较复杂,且数量浩繁,即使同一年刊的内... 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是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七大系列中最重要的统计系列的主体部分,学界用来研究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于此。年刊由多个系统构成,有些系统由数种不同时期的专刊构成,比较复杂,且数量浩繁,即使同一年刊的内容和格式在漫长的时期中也屡有变化。如果不予以细致的考证,研究者便难以利用。此外,不同图书馆的电子目录所用年刊的刊名时有差异,甚至同一个图书馆的目录也存在混乱之处,均需依据原书恢复准确的书名。笔者已著文对统计系列的日报、月报和季报进行考证,现再撰此文,对统计系列的各种年刊进行详细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海关出版物 考证 统计年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关文献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议综述
6
作者 刘雅媛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早在1930年代,近代海关文献就已被研究中国的学者们发现并重视.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副税务司一职的班思德(T.R.Banister)根据大量的第-手海关文献,以时间为线索对1830-1930年间中国对外贸易额及货物类型做了概述性的研究.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中国海关 学术研讨会议 文献 综述 对外贸易额 30年代 税务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奖评选揭晓
7
作者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第五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奖共收到申报著作12种、论文30篇,总计42位青年学人提交学术成果参与评选。2021年7月16日,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受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委托组成评委会,在复旦大学通过无记名... 第五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奖共收到申报著作12种、论文30篇,总计42位青年学人提交学术成果参与评选。2021年7月16日,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受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委托组成评委会,在复旦大学通过无记名投票完成评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历史地理 谭其骧 禹贡 青年学人 复旦大学 基金 无记名投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清代徽州盐商与淮安河下之盛衰——以《淮安萧湖游览记图考》为中心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振忠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72-80,共9页
本文利用程钟(字袖峰)所撰《淮安萧湖游览记图考》,对清代徽州盐商与淮安河下的盛衰递嬗作了新的探索,指出:清代前期,随着两淮盐业的兴盛,徽商在侨寓地殚精竭虑地营造"贾而好儒""富而好礼"的崭新形象。他们在淮安,... 本文利用程钟(字袖峰)所撰《淮安萧湖游览记图考》,对清代徽州盐商与淮安河下的盛衰递嬗作了新的探索,指出:清代前期,随着两淮盐业的兴盛,徽商在侨寓地殚精竭虑地营造"贾而好儒""富而好礼"的崭新形象。他们在淮安,极力揄扬"义丐""烈女"和"义贞"等种种事迹,并纷纷建祠立碑,将这些事迹转化为侨寓地的名胜。此外,徽商还通过戏剧等形式广为宣传。淮安地处南北要冲,与南河总督所在的清江浦毗邻,以义贞故事为中心的戏曲之演出,以及将积德行善之故事载入善书,经由过往的名公巨卿、耆儒硕彦之揄扬,得以传播四方,深入人心,从而塑造出盛清时代徽商的新形象。本文还辨析了淮安历史上同名为程钟的两位徽商(一字葭应,一字袖峰),指出:《淮安萧湖游览记图考》保存的盛清时代的几首诗文,显然是对消逝的繁华旧事之追忆,而更多的文字则是对盛极而衰的现实之描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盐商 淮安河下 程钟(袖峰) 《淮安萧湖游览记图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料”危机:华北平原传统农业生态特点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建革 《古今农业》 1999年第3期42-53,共12页
一、引言 本研究的区域限于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地区,以民国时期的农村生态为研究对象。 乡村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两部分。自然生态系统基本上从属于自然,不受或较少受人类的干扰,其组成包括林地、草地、河流和一些... 一、引言 本研究的区域限于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地区,以民国时期的农村生态为研究对象。 乡村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两部分。自然生态系统基本上从属于自然,不受或较少受人类的干扰,其组成包括林地、草地、河流和一些野生动物。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们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华北平原 人口压力 传统农业 草地资源 农业生态系统 畜牧业 民国时期 生态特点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巡海制度向巡洋会哨制度的转变——以明代广东海防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虎泰 《贵州文史丛刊》 2015年第3期50-56,共7页
明初,东南沿海反明势力盘踞沿海岛屿,与明廷对抗。其时恰逢日本国内处于南北分裂之际,致使日本乱民、武人、商贾等逃渡至中国,窃据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一股强大的倭寇势力,与反明势力相互勾连结引,为害甚巨。在此种情形下,朱元璋开始注重... 明初,东南沿海反明势力盘踞沿海岛屿,与明廷对抗。其时恰逢日本国内处于南北分裂之际,致使日本乱民、武人、商贾等逃渡至中国,窃据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一股强大的倭寇势力,与反明势力相互勾连结引,为害甚巨。在此种情形下,朱元璋开始注重海疆防御体系的建设,其中最关紧要的便是巡海制度的实施。至明中后期,随着倭寇日炽,巡海制度开始发生转变,逐渐形成了划有明确巡防区划、进行连界会哨的巡哨制度,使海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巡海制度 巡洋会哨 海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淄盛衰原因试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卫东 《管子学刊》 1999年第1期68-72,共5页
在我国的城市发展史上,我们注意到,战国时代齐国的首都临淄是一个十分繁荣的城市,秦朝为临淄郡的首府,西汉武帝时仅临淄县就有十万户,比长安的人口还要多(《汉书·高五王传》主父偃语),王莽时仍被列为六大都市之一,为全国... 在我国的城市发展史上,我们注意到,战国时代齐国的首都临淄是一个十分繁荣的城市,秦朝为临淄郡的首府,西汉武帝时仅临淄县就有十万户,比长安的人口还要多(《汉书·高五王传》主父偃语),王莽时仍被列为六大都市之一,为全国一流都会,到东汉曹魏时,虽为齐国的首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淄 齐国 山东半岛 《史记·货殖列传》 交通线 文化重心 工商业 水运交通 战国时代 济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环境变迁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12
作者 葛剑雄 《地理教学》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葛剑雄教授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提出了他的看法。今刊出本文,以引起大家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人与自然 环境变迁 地理研究所 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 复旦大学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福建慈善组织发展及其启示
13
作者 徐文彬 《社团管理研究》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民国福建慈善组织发展可以抗日战争为界,分战前、战时、战后三个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福建地方政府与民间慈善组织关系紧密,相互利用,互补缺遗,取得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社会的稳定,缓解劳动人民的痛苦,尽管如此,民国福建慈善组织却也... 民国福建慈善组织发展可以抗日战争为界,分战前、战时、战后三个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福建地方政府与民间慈善组织关系紧密,相互利用,互补缺遗,取得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社会的稳定,缓解劳动人民的痛苦,尽管如此,民国福建慈善组织却也存在诸多弊端,如救济经费匮乏、救济理念落后、救助面狭窄等,使其成效受到极大限制。其成功与弊端均对当今慈善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福建 慈善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南巡与两淮盐务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振忠 《盐业史研究》 1995年第4期4-18,共15页
康熙皇帝先后六次巡幸江南,尤其是乙酉(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和丁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两度南巡.踵事增华.脧削盐商,实已首开乾隆朝铺张排场之风气。为了供奉接驾以及弥缝南巡带来的巨大亏空.江宁、苏州两局织造曹寅和李煦秉... 康熙皇帝先后六次巡幸江南,尤其是乙酉(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和丁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两度南巡.踵事增华.脧削盐商,实已首开乾隆朝铺张排场之风气。为了供奉接驾以及弥缝南巡带来的巨大亏空.江宁、苏州两局织造曹寅和李煦秉承玄烨旨意,轮番把持两淮盐务.肆意搜刮——两淮盐商办理年贡、构修官园、蓄养昆班以备演大戏等规矩.遂滥觞于康熙朝。由此不难看出.乾、嘉以后两淮盐务中的种种弊病.有不少也就肇端于康熙朝.本文还认为.清代前期东南一带“吴俗三好”的蜕嬗.也与康熙南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盐 康熙皇帝 盐商 江南
全文增补中
从上党梆子到枣梆——戏曲剧种异地扩散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砚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8-25,共8页
地方性和跨地域性是中国地方戏曲所具有的两大特性,对于“跨地域性”的戏曲剧种,其扩散的过程以及完成扩散后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话题。以脱胎于上党梆子并最终衍化为全新剧种的菏泽地方戏--枣梆为例,运用文化地理学... 地方性和跨地域性是中国地方戏曲所具有的两大特性,对于“跨地域性”的戏曲剧种,其扩散的过程以及完成扩散后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话题。以脱胎于上党梆子并最终衍化为全新剧种的菏泽地方戏--枣梆为例,运用文化地理学“文化扩散”理论,对这一较为典型的戏曲剧种的异地扩散进行过程分析,对其在地方化衍变进程中地方文化产生的影响问题展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泽 枣梆 音乐地理 文化扩散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30周年小史
16
作者 魏大帅 《上海保险》 2016年第5期58-62,共5页
2014年10月23日,是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30周年的日子。30年的时间里,上海的保险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会根据自身的定位,立足于学术理论研究,不仅见证了上海保险业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而且通过自身的工作,成为了上海保险行业... 2014年10月23日,是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30周年的日子。30年的时间里,上海的保险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会根据自身的定位,立足于学术理论研究,不仅见证了上海保险业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而且通过自身的工作,成为了上海保险行业扬帆远航的重要推动力之一。遗憾的是,翻检学会会刊《上海保险》,并未找到有关学会历史回顾的文章。当年参与学会创设的前辈,如今都已寿过耄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保险学会 上海保险 学术理论研究 学会会刊 小史 中国保险学会 上海市分公司 团体会员 理事会成员 保险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张之、王世恩论安阳与七大古都书
17
作者 谭其骧 邹逸麟(整理) 《历史地理研究》 2019年第1期1-6,159,共7页
我国自有文字记载的商代以来,历代王朝的都城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历史上各代都城规制的变化,因为能反映一个时代经济、文化特征的变化,成为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历史上做过都城的城市有几十处,为研究其典型性... 我国自有文字记载的商代以来,历代王朝的都城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历史上各代都城规制的变化,因为能反映一个时代经济、文化特征的变化,成为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历史上做过都城的城市有几十处,为研究其典型性,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将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并列为"五大古都"。20世纪30年代又将杭州列入,成为"六大古都"。20世纪80年代,谭其骧先生提出将安阳(殷、邺)也列入大古都为"七大古都"。当时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最后得到了学术界的首肯,成为都城史研究界的共识。这里整理的三封信为谭其骧先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安阳地方学者讨论此问题的通信,从中也可以看出老一辈学者对学术的认真态度和科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 七大古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徽州歙县蜀源鲍氏文书初探
18
作者 王振忠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33-41,共9页
本文利用新近所见的徽州盐商家族文书,结合此前出版的《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一书收录的相关资料,指出:本研究介绍的这批文书是清代档案文献中颇为著名的"鲍亨大"盐商之相关史料,该批文书对于嘉道年间"鲍亨大"经... 本文利用新近所见的徽州盐商家族文书,结合此前出版的《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一书收录的相关资料,指出:本研究介绍的这批文书是清代档案文献中颇为著名的"鲍亨大"盐商之相关史料,该批文书对于嘉道年间"鲍亨大"经营的淮北盐业颇具研究价值,特别是对我们了解淮北引盐"疲岸"之经营实态,提供了新的史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文书 歙县 蜀源 鲍亨大 盐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方戏曲剧种的空间分布
19
作者 李砚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53-63,共11页
以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为考察对象,以戏曲地理为研究视角,选择山东地方戏曲五个声腔的代表性剧种为指标,并对各剧种的形成过程与空间分布展开研究,总结并分析山东地方戏曲剧种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形成背景。根据研究,作者认为鲁西京杭大运河... 以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为考察对象,以戏曲地理为研究视角,选择山东地方戏曲五个声腔的代表性剧种为指标,并对各剧种的形成过程与空间分布展开研究,总结并分析山东地方戏曲剧种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形成背景。根据研究,作者认为鲁西京杭大运河流域与邻近黄河沿线一带是山东地方大戏的密集分布区域,其声腔类别、剧种数量均属山东省之冠,鲁中南、鲁北、鲁东多分布有地方小戏,声腔类别相对单一、剧种数量相对较少。山东地方戏曲剧种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山东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历史政区、地域方言、信仰习俗、邻省民间音乐等关联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空间分布 形成背景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东京城内城城墙范围与文化遗产价值探研
20
作者 张超瑞 高超 王孝慈 《城乡规划》 2023年第6期29-35,43,共8页
开封城墙历史悠久,在古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中古都城布局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标本”,其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极高。因开封城墙现存长度比史料所载北宋内城城墙长度更长,学术界对其演变过程多有探讨。目前通行的说法是金宣宗时期曾... 开封城墙历史悠久,在古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中古都城布局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标本”,其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极高。因开封城墙现存长度比史料所载北宋内城城墙长度更长,学术界对其演变过程多有探讨。目前通行的说法是金宣宗时期曾扩展内城南北城墙。然而,现有考古发掘尚不充分,未有文献明确支持这一说法。文章认为今城墙长度与史载有差异,应是五代至北宋历代修建逐步积累所致。因此,开封城墙亟待进一步全面考古发掘并开展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城墙 北宋东京城 范围变迁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