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活化肝星状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巍莹 张学利 +3 位作者 陈宗祐 夏蓓莉 陈忠清 项建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并研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ete cell,HSC)与结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囊袋法瘤块盲肠原位移植建立15只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活化的HSC在转移灶、癌旁组织及未转移肝组织内的表...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并研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ete cell,HSC)与结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囊袋法瘤块盲肠原位移植建立15只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活化的HSC在转移灶、癌旁组织及未转移肝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建模后3周结肠癌肝转移率为40%,4周转移率为60%。转移灶中活化HSC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未转移肝组织。结论囊袋法瘤块盲肠原位移植是较理想的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制作方法;肝脏局部免疫微环境中活化HSC的表达可能参与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的免疫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 肝星状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大视杯的遗传规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宇燕 孙兴怀 +2 位作者 左伋 嵇训传 叶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生理性大视杯的遗传规律。方法由同一人用眼底镜检测生理性大视杯家族其他成员的眼底C/D值,分析生理性大视杯的发生率,并用系谱分析法推断生理性大视杯的遗传模式。结果共调查165人,其中生理性大视杯占69.7%。对56个生理性大视... 目的探讨生理性大视杯的遗传规律。方法由同一人用眼底镜检测生理性大视杯家族其他成员的眼底C/D值,分析生理性大视杯的发生率,并用系谱分析法推断生理性大视杯的遗传模式。结果共调查165人,其中生理性大视杯占69.7%。对56个生理性大视杯者家系调查,发现其一级亲中生理性大视杯占53.9%;二级亲中生理性大视杯占57.1%。对有完整双亲的46个生理性大视杯者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46个家系中,父母均为生理性大视杯有6个家系,父母均非生理性大视杯有6个家系,仅父亲是生理性大视杯有15个家系,仅母亲是生理性大视杯有19个家系。结论生理性大视杯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大视杯 视乳头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细胞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刘雯 张艳 +2 位作者 左伋 刘晓宇 李锦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细胞缺糖(glucose desprivation,GD)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以无糖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建立细胞缺糖损伤模型的基础上,首先以噻唑蓝比色(MTT)法、流式细胞法、...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细胞缺糖(glucose desprivation,GD)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以无糖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建立细胞缺糖损伤模型的基础上,首先以噻唑蓝比色(MTT)法、流式细胞法、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检测等方法观察Gln对缺糖损伤细胞模型的作用;再以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动物脑缺血模型,观察Gln对动物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细胞中应激基因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的表达变化。结果Gln能使离体细胞在缺糖应激下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稳定;动物实验显示Gln能减轻动物因缺血造成的脑损伤;免疫细胞化学法、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Gln可以上调细胞中grp75的表达。结论Gln对细胞缺糖损伤和动物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细胞中的应激基因grp75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PC12细胞 缺糖损伤 葡萄糖调节蛋白7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cytin及其受体ASCT2在子前期胎盘的表达以及缺氧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胡蓉 李笑天 左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研究syncytin及其受体ASCT2在胎盘发育、子癎前期胎盘中的表达以及缺氧对两者表达的影响。方法实时PCR检测syncytin及ASCT2 mRNA的表达。比较25例正常妊娠胎盘(分妊娠7~12周、30~36周和37~40周三组)syncytin和ASCT2表达的不同... 目的研究syncytin及其受体ASCT2在胎盘发育、子癎前期胎盘中的表达以及缺氧对两者表达的影响。方法实时PCR检测syncytin及ASCT2 mRNA的表达。比较25例正常妊娠胎盘(分妊娠7~12周、30~36周和37~40周三组)syncytin和ASCT2表达的不同;比较8例子癎前期胎盘与正常妊娠胎盘syncytin及ASCT2表达的不同;比较正常和缺氧条件下forskolin诱导BeWo细胞分化成合体滋养细胞时,syncytin及ASCT2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与妊娠7~12周相比,syncytin mRNA的表达在妊娠30~36周显著增加(P〈0.05),妊娠37周后减少,但仍高于妊娠7~12周(P〈0.05),ASCT2 mRNA妊娠30~36周起减少(P〈0.05),以后一直维持较低水平。②将对照组胎盘和子癎前期组胎盘孕周匹配后比较发现,子痴前期组胎盘syncytin mRNA表达减少(P〈0.01),ASCT2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③BeWo细胞分化成合体滋养细胞时,伴syncy—tinmRNA表达增加和AScT2mRNA表达降低(P〈0.05),缺氧抑制syncytin mRNA的表达(P〈0.05),对ASCT2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Syncytin及其受体ASCT2在胎盘的表达与孕周有关,并参与合体滋养细胞形成的调控,子癎前期合体滋养细胞异常可能与缺氧导致syncytin表达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CYTIN ASCT2 子癎前期 滋养细胞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纤溶酶原K5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活性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健 王跃祥 +3 位作者 官孝群 马春姑 陶贤梅 宋后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9-413,F002,共6页
目的 构建含人纤溶酶原K5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2 31,观察阳性克隆表达的K5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 4和MDA MB 2 3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PCR将人纤溶酶原信号肽序列引入K5cDNA ,所得的目的片... 目的 构建含人纤溶酶原K5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2 31,观察阳性克隆表达的K5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 4和MDA MB 2 3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PCR将人纤溶酶原信号肽序列引入K5cDNA ,所得的目的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重组 ,构建重组质粒pcDNA3K5 ,脂质体法将其转染MDA MB 2 31,G4 18筛选阳性克隆 ,PCR鉴定 ,RT PCR和Westernblot检测K5的表达。将鉴定正确的阳性克隆的培养上清作用于ECV30 4细胞 ,MTT法检测其增殖情况 ,并用MTT法检测转染 pcD NA3K5对MDA MB 2 3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 pcDNA3K5经酶切鉴定、测序正确 ,将其转染MDA MB 2 31后挑取的阳性克隆有 3个经PCR鉴定正确 ,并经RT PCR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K5的表达。阳性克隆的培养上清作用于ECV30 4细胞后 ,其存活率降低 ;转染 pcDNA3K5对MDA MB 2 31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 应用脂质体法将带有人纤溶酶原信号肽序列的K5cDNA转染MDA MB 2 31细胞后 ,其分泌产生的有生物学活性的K5 ,呈现对ECV30 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而对MDA MB 2 31细胞的生长则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治疗 重组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K5 基因表达 真核表达载体 构建 活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国人Wilson病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热区检测和序列分析
6
作者 林豪杰 李乃忠 +2 位作者 董强 汪昕 左伋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 检测中国人群 Wilson病基因(ATP7B)第8外显子突变频率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初步研究了30例患者和15例正常人ATP7B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频率,然后对突变个体直接测序,进而与临床表... 目的 检测中国人群 Wilson病基因(ATP7B)第8外显子突变频率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初步研究了30例患者和15例正常人ATP7B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频率,然后对突变个体直接测序,进而与临床表型作相关分析。结果 SSCP发现有6例患者出现第8外显子泳动异常(20%,6/30),且均为杂合子;4例患者既存在2 273G→T,又同时伴有2 250C→G及 2 280G→T;前者是错义突变(即Arg778Leu),累及Tm4区,后者由于氨基酸组成均为Leu,仅是一种保守改变,对Tm4区无影响;1例患者同时存在2099A→G、2 273G→T、2250C→G及2 280G→T4个位点突变,前两者分别影响Tm3、Tm4区,后两者认为是保守改变;1例患者 2 245G insertion是一种新的突变类型,影响Tm4区。结论 提示中国人 ATP7B基因第8外显子可能为一突变热区,2 273G→T(Arg 778Leu)是一种常见的突变类型,Tm4是常见受累功能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外显子 WILSON病 突变 常见 ATP7B基因 改变 序列分析 直接测序 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缺氧心肌早期凋亡信号分子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晖 顾兴华 +6 位作者 徐丹令 孙爱军 夏蓓莉 刘雯 王克强 左伋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索能够应用于临床辨别早期缺血心肌生物学活性的敏感代谢变化指标。方法SD大鼠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分别结扎0(对照组)、5、20、45min。采用luciferin/luciferase法,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心肌组织在... 目的探索能够应用于临床辨别早期缺血心肌生物学活性的敏感代谢变化指标。方法SD大鼠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分别结扎0(对照组)、5、20、45min。采用luciferin/luciferase法,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心肌组织在不同缺血时间段梗死区、梗死边缘区及正常区ATP含量变化,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变化,以及细胞色素C释放、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降解的情况。结果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别结扎5、20、45min时,梗死区及梗死区边缘心ATP含量上升,并于20、45min时明显高于正常水平;grp75及HIF1α基因转录水平未见明显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少数细胞细胞色素C的释放出现于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5min,而PARP的降解发生较迟,出现于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20min。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45min时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PARP的降解明显增强免疫反应呈现片状染色。结论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早期梗死区发生细胞凋亡,细胞色素C释放、PARP降解出现较早,可用作为临床辨别缺血心肌生物学活性的早期变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葡萄糖调节蛋白75 缺氧诱导因子1 细胞色素C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HBNF的表达和提纯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
8
作者 周强 彭裕文 +2 位作者 顾银良 汪洋 宋后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2-425,F002,共5页
目的 通过酵母表达系统表达重组人亲肝素性促轴突生长因子 (heparin bindingneuritepromotingfac tor ,HBNF)蛋白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 将重组表达质粒pPIC9k/HBNF通过电穿孔法转入酵母表达系统GS115 ,利用G4 18筛选高拷贝子用于大... 目的 通过酵母表达系统表达重组人亲肝素性促轴突生长因子 (heparin bindingneuritepromotingfac tor ,HBNF)蛋白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 将重组表达质粒pPIC9k/HBNF通过电穿孔法转入酵母表达系统GS115 ,利用G4 18筛选高拷贝子用于大量表达HBNF蛋白 ,再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 通过G4 18筛选出抗性大于 2mg/mL的高拷贝子 ,大量表达、提纯后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 180 0 0蛋白 ,Western blot证实为HBNF蛋白 ,生物活性检测显示提纯HBNF有显著的神经营养作用。结论 通过酵母表达系统获得的重组人HBNF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HBNF 基因表达 提纯 生物活性 测定 酵母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