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变异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与组织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包芸 朱虹光 +3 位作者 张慧萍 凌玉琴 胡锡琪 朱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部分区段的变异与HBV相关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以8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20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作为对照;HBV X基因变异的研究采用PCR扩...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部分区段的变异与HBV相关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以8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20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作为对照;HBV X基因变异的研究采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免疫组化二步法显示肝组织内四种病毒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内HBV DNA含量。结果HBV X基因nt1583~1793区段错义突变主要出现在对应的X蛋白aa87(nt1632、1633)、88(nt1635、1636)、116(nt1719)、118(nt1726、1727)、119(nt1730)、127(nt1752)、130(nt1762)和131(nt1764)位氨基酸。nt1725~1730(aa118/119)突变与肝组织内HBcAg显著低表达(P=0.006),和HBV DNA低拷贝数(P=0.004)明显相关,尤以ACTGAC(TD)型突变最为明显;相反,nt1762/1764(aa130/131)位点突变则伴肝组织内HBcAg显著高表达(P=0.005)和高水平的HBV DNA含量(P=0.006)。同时,肝癌组中nt1725~1730野生型所占比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P〈0.05),而nt1762/1764突变型所占比率肝癌组与肝炎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结论肝组织内,在nt1725~1730突变能显著降低HBcAg的表达和HBV DNA水平,nt1762/1764突变则相反。肝组织内HBV的高负载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 变异 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组织病理学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荣 张慧萍 +4 位作者 凌玉琴 胡锡琪 王吉耀 黄海 朱虹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9-504,共6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标本中组织病理学指标和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明确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和预后的联系。方法对216例肝穿刺活检病例进行预后随访,时间为2~18年。根据随访结果,首先按有无肝细胞癌的发生将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标本中组织病理学指标和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明确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和预后的联系。方法对216例肝穿刺活检病例进行预后随访,时间为2~18年。根据随访结果,首先按有无肝细胞癌的发生将患者分为两组:癌变组和非癌变组;非癌变组患者又按有无肝硬化的发生分为硬化组和非硬化组。肝脏病理损伤程度用Seheuer评分来表示;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HBeAg和HBx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肝组织内HBV DNA的含量。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组织内HBeAg的表达与慢性肝炎G分级显著正相关(r=0.253,P=0.001);HBx蛋白的表达与G分级(r=0.190,P=0.008)和S分期(r=0.231,P=0.002)均显著正相关。部分指标预后组间也存在一定差异:G分级(分别为2.84±0.93和2.14±1.13,P=0.000)和S分期(分别为2.83±1.26和1.86±1.39,P=0.000)硬化组显著高于非硬化组;同样肝组织内HBeAg(分别为0.32±0.45和0.18±0.43,P=0.005)和HBx蛋白(分别为1.16±1.22和0.63±0.95,P=0.024)的表达硬化组也明显比非硬化组高。方差分析显示HBeAg和HBx蛋白的表达具有交互作用,同一病例中两者同时表达大大增加肝硬化的发生率(达38.46%)。多元参数的最优尺度回归则显示Seheuer评分是最重要的判断预后的指标。结论肝组织内HBeAg和HBx蛋白的表达可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并显著增加患者肝硬化的发生率;Seheuer评分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的指标,其分值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 定量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染色法在肾活检病理学诊断中的作用
3
作者 赵仲华 刘晔 +2 位作者 吴慧娟 张秀荣 郭慕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7-488,共2页
关键词 肾疾病 活组织检查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对醛糖还原酶在大鼠系膜细胞及人肾小球肾炎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蒋涛 刘国元 +2 位作者 赵仲华 张秀荣 张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5-569,F005,共6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forminggrowthfactor betal,TGF β1)对其反应性基因产物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 ,AR)在大鼠系膜细胞中表达的影响及两者在人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Westernblot法观...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forminggrowthfactor betal,TGF β1)对其反应性基因产物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 ,AR)在大鼠系膜细胞中表达的影响及两者在人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Westernblot法观察外源性TGF β1对大鼠系膜细胞中AR表达的影响 ;以 12例肾小球轻微病变作为对照 ,对各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IgA肾病 (15例 ) ,膜性肾炎 (14例 ) ,局灶节段增生性肾炎 (12例 ) ,狼疮性肾炎 (14例 ) ,新月体性肾炎 (9例 )的人肾穿刺活检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分别观察TGF β1和AR在肾炎组织中的表达 ,并对其染色强度作图像定量分析。结果 外源性TGF β1作用后 ,大鼠系膜细胞中AR的mRNA表达与蛋白水平升高 ,并显示出一定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各型肾炎中TGF β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除IgA肾病之外的各型肾炎中AR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AR的表达与TGF β1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TGF β1相关反应性基因产物AR的表达与TGF β1的作用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表达 AR 系膜细胞 大鼠 肾小球肾炎 醛糖还原酶 产物 标本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3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琼 王虹 +4 位作者 包芸 陈忠清 杜尊国 胡锡琪 唐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7-251,共5页
目的介绍并讨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5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研究。结果35例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28~95岁(平均60.4岁)。肿块大小0.8~5cm(平均2.04cm)。组织学形... 目的介绍并讨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5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研究。结果35例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28~95岁(平均60.4岁)。肿块大小0.8~5cm(平均2.04cm)。组织学形态包括:实性黏附型(15例)、腺泡型(10例)、实性乳头型(5例)、细胞黏液型(2例)、小细胞/雀麦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例)。所有病例NSE和CK阳性表达,分别有34例(97.1%)和21例(60.0%)表达Synaptophysin和chromogranin A,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为25.0%(5/20例),除1例因发生肺和骨转移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健在,随访时间2~76个月(平均32.1个月)。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少见的独立病种,病理形态复杂,其生物学行为特性还需大样本较长期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神经内分泌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TGF-β1和calponin h1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慧 蒋涛 +3 位作者 杨静 赵仲华 张秀荣 张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i001,共5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调宁蛋白(calponin h1)在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肾炎模型,提取其肾组织的总蛋白和总RNA。应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Western blot、RT...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调宁蛋白(calponin h1)在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肾炎模型,提取其肾组织的总蛋白和总RNA。应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分别从蛋白和核酸水平检测TGF-β1和calponin h1在肾 炎模型1、3、5、7、14、21、28 d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相互关系。结果 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中TGF-β1 的蛋白表达从7天组起明显随时间延长增强,至21 d组达高峰后回落,核酸表达差异不明显;calponin h1的少量 表达见于正常对照组,1、3、5 d组起表达明显增强,7 d组达到最高峰后开始回落,核酸表达的变化趋势则与 TGF-β1的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组织中calponin h1表达增强,并在肾 炎病变早期呈增强趋势,后者与TGF-β1在肾炎早期的增强表达趋势相似。calponin h1可能在肾炎早期发挥抗 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炎 蛋白表达 TGF-β1 大鼠 早期 核酸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调宁蛋白 增强表达 总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人TGF-β1基因对大鼠系膜细胞基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国元 蒋涛 +3 位作者 曾文姣 刘学光 赵仲华 张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1,F002,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大鼠系膜细胞(MsC)转染人TGF-β1基因,观察该基因对MsC表达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人TGF-β1基因至大鼠MsC,Western blot法鉴定;细胞爬片ABC免疫酶标法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Ⅰ型胶原... 目的 通过对大鼠系膜细胞(MsC)转染人TGF-β1基因,观察该基因对MsC表达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人TGF-β1基因至大鼠MsC,Western blot法鉴定;细胞爬片ABC免疫酶标法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Ⅰ型胶原、层黏蛋白(LM)的表达,并对结果定量分析。结果 重组质粒pcDNA 3.0-TGF-β1成功转染至大鼠MsC,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均证实TGF-β1蛋白表达增强;与正常的MsC相比,TGF-β1转染的MsC表达FN、Ⅳ型胶原增强,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Ⅰ型胶原、LM表达改变不明显。结论 TGF-β1可通过对大鼠MsC ECM成分表达的影响,而在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大鼠 系膜细胞 基因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连接蛋白 Ⅳ型胶原 肾小球硬化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对转染Smad4/Smad7基因的大鼠系膜细胞Ⅰ、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琛 戴璐 +4 位作者 黄瑾 刘学光 陈琦 张秀荣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8,F002,共5页
目的 探讨Smad4 /Smad7信号蛋白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下对大鼠系膜细胞 (MsC)Ⅰ、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分别将Smad4 /Smad7基因瞬时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MsC ,并用免疫荧光、RT 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其转... 目的 探讨Smad4 /Smad7信号蛋白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下对大鼠系膜细胞 (MsC)Ⅰ、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分别将Smad4 /Smad7基因瞬时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MsC ,并用免疫荧光、RT 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其转染成功与否 ;再用Westernblot法分别观察转基因MsC及其在TGFβ1作用下 ,其Ⅰ、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转染空载体的MsC相比较 ,转染Smad4基因的MsC ,其Ⅰ、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分别增强 1.2和 1.8倍 ,经TGFβ1作用后升高 1.8和 3.3倍 (P <0 .0 1) ;而转染Smad7基因的MsC ,其Ⅰ、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分别下降 1.4和 1.9倍 ,经TGFβ1作用后则降低 1.7和 2 .4倍 (P <0 .0 1)。 结论 TGFβ1/Smad信号通路可从正反两方面调节MsC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转染 Smad4/Smad7基因 大鼠 系膜细胞 Ⅰ、Ⅳ型胶原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N基因转染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生长及表型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慧君 张志刚 +3 位作者 刘学光 陈广平 陈琦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转染DCN基因的大鼠系膜细胞 (MsC)生长及其一些表型的改变 ,为其用作细胞载体回输入大鼠肾病模型体内进行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 ,检测该MsC株生长情况 ;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 目的 通过观察转染DCN基因的大鼠系膜细胞 (MsC)生长及其一些表型的改变 ,为其用作细胞载体回输入大鼠肾病模型体内进行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 ,检测该MsC株生长情况 ;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法检测其TGF β1mRNA、ColⅣmRNA和TGF β1蛋白表达水平 ;半定量RT PCR法检测其TIMP 2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未转染MsC相比 ,转染DCN基因的MsC株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5d时P <0 .0 5 ,6d时P <0 .0 1) ;G0 /G1期比例增加 ,S期比例降低 ,提示其生长缓慢 ;TGF β1和ColⅣmRNA表达明显降低 ,TGF β1蛋白分泌减少 ;TIMP 2mRNA表达明显下调。 结论 转染DCN基因的MsC可被用作载体开展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实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N基因转染 大鼠 肾系膜细胞 基因治疗 基因表型 MTT比色法 流式细胞仪技术 系膜增生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Smad7基因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对Ⅰ、Ⅲ型胶原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鸿 陈琦 +2 位作者 刘晔 赵仲华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Smad7基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表达的影响,为试图运用Smad7对肾纤维化进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Northern blot、Western b... 目的探讨Smad7基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表达的影响,为试图运用Smad7对肾纤维化进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法鉴定;又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阳性MsC克隆ColⅠ、ColⅢ表达改变。结果成功建立稳定高表达Smad7的阳性MsC克隆(S-22与S-26),并证实两阳性MsC克隆ColⅠ及ColⅢ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被明显抑制,其中S-22克隆ColⅠ及ColⅢmRNA表达分别降低47%和56%,其蛋白表达分别降低65%和54%。结论Smad7可能通过抑制组织内ColⅠ及ColⅢ的生成而起到减轻肾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细胞 SMAD 7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对醛糖还原酶在大鼠系膜细胞及Thy-1肾炎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涛 杨静 +3 位作者 李慧 赵仲华 张秀荣 张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对醛糖还原酶(AR)在大鼠系膜细胞(MsC)及大鼠抗Thy 1肾小球肾炎模型 (ATG)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TGF β1刺激后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AR的表达以 及TGF -β1和AR...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对醛糖还原酶(AR)在大鼠系膜细胞(MsC)及大鼠抗Thy 1肾小球肾炎模型 (ATG)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TGF β1刺激后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AR的表达以 及TGF -β1和AR在ATG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ATG中TGF -β1、AR的表达,并对染色强度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外源 性TGF- β1作用后,大鼠系膜细胞中AR表达升高,并显示出一定的时间与剂量依赖性。ATG中,随着病程的延长,TGF -β1、AR 表达升高,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图像分析显示,二者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r=0.65,P<0.05)。结论 TGF -β1可以上调其相 关反应性基因AR的表达,后者可能参与了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表达 系膜细胞 AR 大鼠 醛糖还原酶 肾炎 RT—PCR 转化生长因子βl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丛丽 俞茂华 +2 位作者 李益明 张秀荣 许祖德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5-238,F003,共5页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仓鼠机体代谢及心肌病理改变 ,建立一种理想的糖尿病心肌病变动物模型。方法 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仓鼠动物模型 ,10周后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 ,光镜观察心肌病理改变 ,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Ⅰ、...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仓鼠机体代谢及心肌病理改变 ,建立一种理想的糖尿病心肌病变动物模型。方法 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仓鼠动物模型 ,10周后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 ,光镜观察心肌病理改变 ,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变化 ,同时应用生化、放免法检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胰岛素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 (NC)组仓鼠相比 ,糖尿病 (DM )组仓鼠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血TG、CHO和LDL也明显升高 ;病程 10周的糖尿病仓鼠表现为心肌内大量糖原颗粒沉积 ,心肌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淡嗜伊红物质沉积 ;NC组仓鼠心肌Ⅰ、Ⅲ型胶原表达量为 1.92± 0 .2 7、1.11± 0 .12 ;DM组Ⅰ、Ⅲ型胶原表达量分别为NC组的 2 .71和 1.6 8倍 (P <0 .0 0 1、<0 .0 1) ,且Ⅰ /Ⅲ型胶原比值也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腹腔注射STZ可诱导稳定的糖尿病仓鼠动物模型 ;糖尿病仓鼠机体代谢和心肌病理变化与人类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 仓鼠 心肌病变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影响PDGF-BB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邹丽萍 蒋涛 +4 位作者 车祺 李慧 瞿俊杰 陈琦 张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7-562,共6页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影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促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MsC)增殖作用的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对比PDGF-BB刺激MsC生长速度与MAPK3条信号通路(...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影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促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MsC)增殖作用的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对比PDGF-BB刺激MsC生长速度与MAPK3条信号通路(ERK、JNK及p38)抑制剂及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对PDGF促MsC增殖作用的影响。用半定量RT-PCR检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对MsC合成内源性PDGF-B链的影响。蛋白印迹法观察ARI对PDGF引起的信号通路磷酸化的影响。结果(1)ERK抑制剂U0126、JNK抑制剂SP600125及PI3K抑制剂LY294002能明显抑制PDGF对MsC的促增殖作用(P<0.05),而p38抑制剂SB203580不能抑制PDGF的促MsC增殖作用;(2)ARI在转录水平对MsC合成内源性PDGF-B链没有明显影响。(3)PDGF刺激MsC后引起ERK、JNK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而ARI仅能抑制JNK及PI3K/Akt两条信号通路的磷酸化(P<0.05),对ER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ARI部分抑制PDGF促MsC增殖作用可能与其影响JNK和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 肾脏系膜细胞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朱世能 陆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6-359,共4页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者约1.7亿。我国大陆以HCV 1b、2a型为多,其中肝细胞癌(HCC)和(或)癌周肝组织HCV抗原阳性率达36.2%(25/69)~72.7%(48/66),这种差异与检测方法的不同有关。HCV感染后通常经由慢性肝炎→肝硬化...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者约1.7亿。我国大陆以HCV 1b、2a型为多,其中肝细胞癌(HCC)和(或)癌周肝组织HCV抗原阳性率达36.2%(25/69)~72.7%(48/66),这种差异与检测方法的不同有关。HCV感染后通常经由慢性肝炎→肝硬化路径引起HCC。HCV抗原表达与肝细胞恶性转化和肿瘤相关基因的功能改变有关,是HCC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关系 研究进展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小儿IgA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利军 徐虹 +3 位作者 方利君 马学玲 张月娥 张秀荣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48,154,F005,共5页
目的 探讨HBV感染与IgA肾病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 .10 - 2 0 0 0 .2期间 35例确诊IgAN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亚型分类。以半定量评分判断肾小管损害、肾间质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以ELISA法检测血清HBV感染标志 ;以PAP免疫酶法进行... 目的 探讨HBV感染与IgA肾病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 .10 - 2 0 0 0 .2期间 35例确诊IgAN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亚型分类。以半定量评分判断肾小管损害、肾间质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以ELISA法检测血清HBV感染标志 ;以PAP免疫酶法进行肾组织HBsAg、HBcAg检测 ;以原位分子杂交及HBVDNA HBsAg、HBcAg双标记染色检测肾组织HBVDNA。结果 血清HBV感染阳性 11例 (31.4 % ) ,远高于普通人群的携带率。肾组织HBV抗原阳性共 12例 (30 .6 % )。HBsAg在肾小球的阳性率高于肾小管 ,而HBcAg则在肾小管高于肾小球。各种亚型IgA肾病均可有HBsAg的沉积 ;肾小管的HBcAg阳性率高于肾小球。肾组织中HBVDNA阳性者为 4例 (6 6 .0 % ) ,均为肾小管上皮HBVDNA阳性。小儿IgAN肾组织HBcAg阳性患者其肾小管病变、间质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阴性者严重且差异显著 (P <0 .0 0 1)。结论 小儿HBV感染与IgA肾病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小儿 IGA肾病 回顾性分析 肾间质损害 拉米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AR)基因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的转染及AR抑制剂对其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车祺 蒋涛 +2 位作者 林伊凤 李慧 张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AR)基因转染及AR抑制剂(ARI)对体外培养大鼠肾系膜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转基因MsC及PDGF作用MsC后AR的表达。四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对比大鼠正常MsC和...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AR)基因转染及AR抑制剂(ARI)对体外培养大鼠肾系膜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转基因MsC及PDGF作用MsC后AR的表达。四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对比大鼠正常MsC和转基因MsC的生长情况,并观察ARI———Sorbinil和Zopolrestat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小牛血清(NBS)促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①Westernblot鉴定转基因MsCAR表达较正常MsC明显增高;②转染组较正常组生长速度快;③PDGF作用MsC后可上调AR的表达;④PDGF和10%NBS均可显著刺激两组细胞的增殖,ARI可部分抑制PDGF对正常组和转染组的促增殖作用,对10%NBS,ARI可部分抑制其对转染组的促增殖作用,而对正常组无显著影响,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AR可能参与了MsC在病理状况下的过度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AR) 大鼠肾系膜细胞 抑制剂 WESTERNBLOT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促细胞增殖作用 促增殖作用 PDGF BLOT检测 MsC 流式细胞术 剂量依赖性 转基因 ARI 正常组 体外培养 基因转染 MTT法 细胞周期 小牛血清 生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例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敏 吴兆龙 +2 位作者 丁小强 郭慕依 郭贻清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 探讨国内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51例MPGN的临床及病理进行总结,测定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管功能,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发病年龄... 目的 探讨国内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51例MPGN的临床及病理进行总结,测定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管功能,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发病年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水肿、血尿多见,近50%患者有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功能减退。Ⅰ型或病理有肾血管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者,临床表现重,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较多见,肾小管功能差;Ⅲ型则肾病综合征较多见。儿童患者症状较成人轻,肉眼血尿较成人多见,但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较成人少见。糖皮质激素或激素加抗凝治疗,能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随访时间9个月至26年,平均9.5年,9例在34个月至25年后进展至终末期肾衰,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死亡。结论 MPGN临床表现重,糖皮质激素或激素加抗凝治疗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特征 预后 测定 血浆白蛋白 血红蛋白 血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Smad2基因的大鼠肾系膜细胞MMP-2及TIMP-2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鸿 王小刚 +3 位作者 陈琦 张秀荣 张志刚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sC)转染Smad2基因,观察转染阳性细胞克隆MMP-2和TIMP-2表达的改变,以进一步阐明TGF-β介导肾小球硬化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磷酸钙介导将含Smad2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 目的 通过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sC)转染Smad2基因,观察转染阳性细胞克隆MMP-2和TIMP-2表达的改变,以进一步阐明TGF-β介导肾小球硬化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磷酸钙介导将含Smad2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Western blot鉴定;又分别采用Western blot、酶谱分析法和RT-PCR法,检测转染阳性细胞克隆MMP-2和TIMP-2表达改变。结果 成功建立高表达Smad2的阳性MsC克隆(T-12、T-31、T-35与T-40),并证实其MMP-蛋白分泌和酶活性明显升高,同时TIMP-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也明显上调。结论 TGF-β可能通过上调Smad2而增强肾组织内MMP-2/TIMP-2的表达,从而促进肾小球损伤和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SMAD2基因 大鼠 MMP-2 TIMP-2 肾小球系膜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的细胞和分子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晔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3-135,共3页
关键词 顺铂 DNA加合物 凋亡 分子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Smad2基因的大鼠肾系膜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鸿 汪怡 +4 位作者 王小刚 许杰 赵仲华 张秀荣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8-539,共2页
关键词 改变 表达 肾系膜细胞 SMAD2 Ⅲ型胶原 大鼠 转染 基因 糖胺聚糖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