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DNA疫苗诱导小鼠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动态变化和动态分布
1
作者 张炜 董生福 +3 位作者 孙淑惠 汪垣 李光地 瞿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9-383,共5页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g)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用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N端1 4 4个氨基酸的重组质粒DNA(简称pHBc1 4 4 ) 1 0 0 μg免疫C5 7BL 6小鼠 ,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检测小鼠体内抗原特异性CD8+ T细...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g)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用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N端1 4 4个氨基酸的重组质粒DNA(简称pHBc1 4 4 ) 1 0 0 μg免疫C5 7BL 6小鼠 ,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检测小鼠体内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 :pHBc1 4 4免疫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逐渐增多 ,在初次免疫的第 1 4天出现第一个免疫应答高峰 ,此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进入免疫记忆期并在 1年内维持在稳定水平。加强免疫后在第 1 0天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达到高峰 ,约是初次免疫应答高峰的 2倍 ,此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 ,但下降的速度比初次免疫应答减缓。结论 :pHBc1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新 沈忆文 +3 位作者 顾云菊 刘志萍 孙淑惠 赵子琴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人死后各器官组织细胞DNA降解变化规律,探讨其在推断死亡时间方面的应用价值,为推断死亡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已知死亡时间人尸体的心、肝、脾、肾,按死后6,12,24和48h四个时间段取材,制成石蜡切片,经Feulgen染色并图像分析;... 目的研究人死后各器官组织细胞DNA降解变化规律,探讨其在推断死亡时间方面的应用价值,为推断死亡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已知死亡时间人尸体的心、肝、脾、肾,按死后6,12,24和48h四个时间段取材,制成石蜡切片,经Feulgen染色并图像分析;同时将各器官组织按不同时间段取材,制成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结果(1)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经FCM检测,脾细胞核DNA随死亡时间延长呈现较好的下降梯度,而心、肝、肾,则由于自溶较快,死后6h细胞核DNA含量已很低,其变化情况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不佳;(2)各器官组织细胞核DNA染色强度指数均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论(1)机体死亡后,各器官组织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中以脾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死亡时间最具相关性,肝、肾次之,而心最差;(2)方法学分析,图像分析技术(IAT)与流式细胞术(FCM)两种检测方法在研究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方面,各有利弊,可互补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DNA 死亡时间 含量变化 相关性研究 细胞核DNA含量 流式细胞术(FCM) FEULGEN染色 流式细胞仪检测 图像分析技术 变化规律 时间延长 器官组织 DNA降解 单细胞悬液 FCM检测 DNA染色 方法学分析 应用价值 科学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5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对乙肝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3
作者 张炜 王文逸 +1 位作者 陈敏婕 瞿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的IL 15真核表达质粒对乙肝蛋白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构建IL 15真核表达质粒 (简称pIL 15 )和含有IL 12信号肽的IL 15真核表达质粒 (简称pIL 2s 15 ) ,CTLL 2细胞增殖实验验证两种质粒真核表达产物的生...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的IL 15真核表达质粒对乙肝蛋白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构建IL 15真核表达质粒 (简称pIL 15 )和含有IL 12信号肽的IL 15真核表达质粒 (简称pIL 2s 15 ) ,CTLL 2细胞增殖实验验证两种质粒真核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将这两种质粒分别与HBsAg共免疫BALB/C小鼠 ,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 HBsIgG及IgG1、IgG2a亚类的效价。结果 :与HBsAg蛋白疫苗共免疫时 ,pIL 15可使HBsAg诱导的抗 HBsIgG效价升高 ,显著高于载体pcDNA3 1与HB sAg共免疫对照组 ,pIL 2s 15对HBsAg诱导抗 HBsIgG效价没有明显影响。与HBsAg +pcDNA3 1组相比 ,HBsAg +pIL 2s 15组和HBsAg+pIL 15组诱生的抗HBsIgG2a亚类均升高 ,但前者IgG2a/IgG1比值最高 ,与HBsAg +pcDNA3 1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 ;HBsAg+pIL 15组IgG2a/IgG1比值与HBsAg +pcDNA3 1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pIL 15真核表达质粒可增强蛋白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pIL 2s 15真核表达质粒则主要使免疫应答趋向Th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5 乙肝疫苗 抗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