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上海及其周边省份汉族人群XRCC3基因Thr241Met多态与脑胶质瘤遗传易感性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可可 刘艳红 +5 位作者 张海石 钟逾 刘宏亮 卢大儒 黄峰平 周良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及其周边省份汉族人群中脑胶质瘤患者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3(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3,XRCC3)Thr241Me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探讨其与脑胶质瘤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目的:分析上海及其周边省份汉族人群中脑胶质瘤患者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3(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3,XRCC3)Thr241Me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探讨其与脑胶质瘤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aqMan技术检测我国上海及其周边省份(江苏、浙江、安徽等)汉族人群中771例脑胶质瘤患者(病例组)和752例非肿瘤对照受试者(对照组)XRCC3基因Thr241Met多态性;应用统计学方法对TaqMan技术成功检测分型结果进行处理,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脑胶质瘤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1468例受试者(病例组760例,对照组708例)应用Taq- Man技术成功进行了目标基因检测及分型。基因分型成功率为96.4%。统计学分析发现:对照组C和T等位基因频率以及TC、TT基因型频率与病例组无显著差异。经年龄和性别因素校正,TC基因型(P=0.909;OR=0.981;95%CI=0.701~1.371)或TT基因型(P=0.642;OR=0.7;95%CI=0.156~3.146)与CC基因型相比并不增加脑胶质瘤的发生风险。结论:我国上海及其周边省份汉族人群XRCC3基因Thr241Met的变异基因型TC和TT可能不是脑胶质瘤的遗传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疾病遗传易感性 XRCC3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胶质瘤模型的建立及其MRI特征的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祖晟 吴惺 吴学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6-449,共4页
目的:观察3种脑干胶质瘤模型的MRI特征,探讨应用1.5 T MRI研究脑干胶质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F98鼠胶质瘤细胞系种植于Fischer344大鼠脑干,U87MG和U251MG人胶质瘤细胞种植于裸小鼠脑干,1.5 T MRI观察脑干组织肿瘤生长情况.分析MRI... 目的:观察3种脑干胶质瘤模型的MRI特征,探讨应用1.5 T MRI研究脑干胶质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F98鼠胶质瘤细胞系种植于Fischer344大鼠脑干,U87MG和U251MG人胶质瘤细胞种植于裸小鼠脑干,1.5 T MRI观察脑干组织肿瘤生长情况.分析MRI影像检测的肿瘤体积与实际病理体积的相关性,以及肿瘤病理检测与MRI图像的依从性;观察3种模型下动物存活情况分析模型稳定性。结果:18只种植F98鼠胶质瘤细胞的大鼠形成脑干胶质瘤,成瘤率为94.7%(18/19);12只裸小鼠接种U87MG胶质瘤细胞后形成肿瘤,成瘤率为92.3%(12/13);3只裸小鼠接种U251MG后形成肿瘤,成瘤率为23.1%(3/13)。图像融合分析发现肿瘤病理图像与MRI图像基本一致。大鼠肿瘤MRI检测体积(mm3)比病理肿瘤体积增加约14.7%(95.9±17.8 vs 81.8±20.5.P<0.01).两者相关(r=0.631.P=0.005);U87MG裸鼠MRI肿瘤体积(mm3)比病理肿瘤体积增加约8.0%(9.49±0.91 vs 8.79±1.15,P=0.01).两者亦明显相关(r=0.526,P<0.001)。F98脑干胶质瘤摸型大鼠生存期10~19 d,50%(9/18)大鼠在13~15 d死亡;U87MG脑干胶质瘤模型裸小鼠生存期21~41 d,75%(9/12)裸小鼠在24~31 d死亡。结论:F98鼠胶质瘤细胞系和U87MG人胶质瘤细胞可建立稳定的脑干胶质瘤模型,而U251MG人胶质瘤细胞不适合建立此模型;1.5 T MRI可用于观察脑胶质瘤模型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神经胶质瘤 模型 动物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冬雷 冷冰 +4 位作者 顾宇翔 朱巍 徐斌 陈衔城 周良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438-441,共4页
目的 探讨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2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内置入6 F鞘,6 F导引导管进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以Ultraflow微导管超选择进入畸形团内,采用"阻断和前... 目的 探讨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2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内置入6 F鞘,6 F导引导管进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以Ultraflow微导管超选择进入畸形团内,采用"阻断和前推技术"长时间缓慢注射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本组患者中有13例动静脉畸形位于功能区(运动区、语言区、视觉中枢),6例位于大脑半球深部,2例位于小脑半球。畸形团大小为3 cm的9例,3-6 em的8例,6 cm以上的4例。 结果 治疗后脑动静脉畸形的体积缩小程度为20%-100%。初期因使用Onyx经验不足,在拔出微导管时有2例患者发生严重脑出血,行外科手术救治,其余19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Onyx栓塞技术可作为治疗体积较大、位于大脑深部及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的重要方法之一,长期疗效有待随访结果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治疗 患者 液体栓塞剂 微导管 黏附性 SELDINGE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