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学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荣军 郑秀娟 +1 位作者 熊思东 储以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以放射线处理建立小鼠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并探讨其免疫学意义。方法:1.25 Gy放射剂量照射C57BL/ 6小鼠,不同时间点计数外周血、脾脏和淋巴结中免疫细胞数,FACS动态分析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RT-PCR检测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 目的:以放射线处理建立小鼠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并探讨其免疫学意义。方法:1.25 Gy放射剂量照射C57BL/ 6小鼠,不同时间点计数外周血、脾脏和淋巴结中免疫细胞数,FACS动态分析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RT-PCR检测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进一步以DC-gp100瘤苗免疫放射处理小鼠,B16F10黑素瘤细胞攻击,观察肿瘤生长的大小。结果:放射线处理后小鼠淋巴细胞数显著减少,CD4+CD25+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CD44highCD62low记忆样T淋巴细胞形成;T-bet表达明显上调,GATA-3表达无明显改变。与未照射组比较,放射处理小鼠经DC-gp100瘤苗免疫后具有增强抵抗 B16F10黑素瘤细胞攻击的效应,肿瘤生长明显减缓。结论:以放射线处理成功建立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并具有增强免疫保护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 CD4^+CD25^+T细胞 放射线 免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AC转染乳腺癌细胞系4T1的体内外生物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秀利 储以微 +1 位作者 乔滨 熊思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观察转染ITAC对乳腺癌细胞系4T1体内及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ITAC真核表达质粒,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稳定表达ITAC的乳腺癌细胞系ITAC-4T1。体外及体内观察ITAC-4T1细胞的生长情况。RT-PCR检测肿瘤组织ITACmRNA转... 目的:观察转染ITAC对乳腺癌细胞系4T1体内及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ITAC真核表达质粒,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稳定表达ITAC的乳腺癌细胞系ITAC-4T1。体外及体内观察ITAC-4T1细胞的生长情况。RT-PCR检测肿瘤组织ITACmRNA转录水平。杀伤实验检测脾细胞杀伤活性,FACS检测CD8+T细胞IFN-γ的分泌。结果:体外ITAC-4T1细胞的生长与未转染及转染空载体的4T1细胞没有差别(P>0.05)。体内ITAC-4T1细胞形成的肿瘤生长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ITAC-4T1肿瘤组织检测到较高水平的ITACmRNA转录(P<0.01)。接种ITAC-4T1细胞的小鼠脾细胞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IFN-γ分泌明显增加(P<0.05)。结论:ITAC基因转染可以抑制4T1细胞体内生长,与ITAC诱导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增强效应细胞特异性杀伤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AC 乳腺癌 生物学行为 培养的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诺贝尔奖:免疫学研究的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储以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1-475,共5页
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3位从事免疫学研究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树突状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方面的重要研究发现。基于他们的研究,人们逐渐明确了固有免疫细胞,特别是树突状细胞在抗原识别,进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方面的作... 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3位从事免疫学研究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树突状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方面的重要研究发现。基于他们的研究,人们逐渐明确了固有免疫细胞,特别是树突状细胞在抗原识别,进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方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本文对上述3位科学家及其团队的研究工作及他们所开创的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 诺贝尔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B/B’抗原表位的基因免疫诱导多谱系抗体的生成
4
作者 吴瑾 吴厚生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3-195,i001,共4页
目的 研究SmB/B’抗原表位的基因免疫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的可能性。方法 构建SmB/B’抗原表位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基因免疫的方法免疫同系Balb/c小鼠,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SmB/B’抗体及多谱系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核型。结果SmB... 目的 研究SmB/B’抗原表位的基因免疫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的可能性。方法 构建SmB/B’抗原表位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基因免疫的方法免疫同系Balb/c小鼠,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SmB/B’抗体及多谱系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核型。结果SmB/B'自身抗原表位为基础的基因免疫正常小鼠诱导了多种抗核抗体的产生,除抗SmB/B’抗体外,还包括抗SS-A、SS-B、rRNP、Scl-70,这些抗体可与细胞的多种成分相结合。结论 抗SmB/B’抗体可由自身SmB/B’的抗原表位诱生,并可进一步诱导多种抗核抗体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原表位 基因免疫 诱导 RNP 免疫印迹法 体外 正常小鼠 核型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增强HBV preS2/S基因免疫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志刚 张进平 +3 位作者 王缨 储以微 徐薇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15,共6页
目的研究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pCMV-T7pol/pT7IRES-HBs双质粒共表达体系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相比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基因免疫小鼠诱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及二者所诱生的抗体亚型的差异。方法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真核... 目的研究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pCMV-T7pol/pT7IRES-HBs双质粒共表达体系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相比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基因免疫小鼠诱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及二者所诱生的抗体亚型的差异。方法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将构建的质粒进行基因免疫,应用DOT-EIA和ELISA等检测其所产生的抗体水平。结果①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能力明显强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②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基因免疫小鼠不仅可诱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且具有明显增强效应(P<0·05)。③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相比不仅可诱生同等程度的Th1型免疫应答,而且能够诱生更强的Th2型免疫应答(P<0·01)。结论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pCMV-T7pol/pT7IRES-HBs双质粒能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 基因免疫 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中IL-2、IL-4、IL-17和IL-10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被引量:54
6
作者 岳文杰 刘懿 +6 位作者 徐薇 董乐 罗晓婷 蒋蔚茹 孙旭 钟良 刘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4-459,488,共7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黏膜中的细胞因子IL-2、IL-4、IL-17和IL-10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UC患者36例,采用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估UC的炎症活动度。行结肠镜检查时对UC患者...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黏膜中的细胞因子IL-2、IL-4、IL-17和IL-10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UC患者36例,采用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估UC的炎症活动度。行结肠镜检查时对UC患者的病灶部位及病灶周围正常肠黏膜组织进行活检,以半定量PCR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的细胞因子IL-2、IL-4、IL-17和IL-10的表达水平。从中选取10例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上述各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检测该10例UC患者外周血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值。结果 IL-2在UC患者肠黏膜病灶部位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周围正常黏膜。在UC患者不同活动度组间,IL-2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但轻度组的IL-2mRNA表达水平高于中、重度组。IL-4在病灶部位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其中重度UC患者中的IL-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UC患者。IL-17在病灶部位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黏膜,其中重度UC患者中的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UC患者。IL-10在病灶部位中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黏膜,但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轻度UC患者中的IL-1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重度UC患者。UC患者肠黏膜中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ESR、CRP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2、IL-4、IL-17及IL-10通过发挥不同的促炎或抑炎作用可能参与介导了UC发病,其mRNA表达水平与UC的炎症活动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IL-4、IL-17及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亦与UC的炎症活动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可用来评估UC的炎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IL-4 IL-17 IL-10 溃疡性结肠炎(U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细胞格局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储以微 刘荣军 +4 位作者 张镭 金美玲 郑秀娟 郑惠如 熊思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细胞数量、亚群比例、细胞表型及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次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以流式细胞术对CD3+、CD4+及CD8+T细胞亚群比例以及记忆样表型T细胞进...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细胞数量、亚群比例、细胞表型及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次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以流式细胞术对CD3+、CD4+及CD8+T细胞亚群比例以及记忆样表型T细胞进行检测和分析;体外以PHA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48h后检测对K562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化疗后外周淋巴细胞数量迅速减少,1周左右达最低水平,此后逐渐恢复至化疗前水平;淋巴细胞恢复过程中,CD3+、CD8+T细胞亚群比例升高,记忆样表型T细胞(CD44high,CD62Llow)比例增加;增生期淋巴细胞在体外以PHA刺激后对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没有下降,个别患者的杀伤能力还有所增强。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后不仅没有降低免疫功能,反而可增强其免疫效应,该结果为临床肿瘤患者化疗后开展免疫生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减少症 化学药物治疗 免疫重建 记忆样表型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6趋化因子在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徐焕宾 龚燕萍 +3 位作者 储以微 张进平 蒋正刚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9-373,378,共6页
目的 :研究CXCL1 6在免疫性肝脏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XCL1 6在小鼠肝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通过特异中和抗体的体内阻断CXCL1 6功能实验 ,观察ALT水平、肝脏病理变化、TNF α和FasL凋亡基因表达、肝脏内... 目的 :研究CXCL1 6在免疫性肝脏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XCL1 6在小鼠肝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通过特异中和抗体的体内阻断CXCL1 6功能实验 ,观察ALT水平、肝脏病理变化、TNF α和FasL凋亡基因表达、肝脏内浸润淋巴细胞及其主要T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以及小鼠存活率等指标 ,研究CXCL1 6在肝脏炎症和损伤中的作用 ,并初步探讨它的可能机理。结论 :肝脏组织中CXCL1 6的上调表达介导了特异性淋巴细胞向肝脏局部组织的趋化和募集 ,并协同调节其它相关分子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6 趋化因子 淋巴细胞 免疫性肝损伤 卡介苗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DNA诱导小鼠SLE样综合征的量效关系及其特点 被引量:6
9
作者 吴瑾 熊思东 +1 位作者 吴厚生 吕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1,87,共4页
目的:研究活性DNA的剂量与其诱导小鼠SLE样综合征的关系,并对其特点进行全面研究。方法:从ConA活化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提取DNA,以不同剂量的活性DNA免疫同系小鼠,用ELISA方法测定IgG类抗dsDNA、抗组蛋白抗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产生抗体的亚... 目的:研究活性DNA的剂量与其诱导小鼠SLE样综合征的关系,并对其特点进行全面研究。方法:从ConA活化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提取DNA,以不同剂量的活性DNA免疫同系小鼠,用ELISA方法测定IgG类抗dsDNA、抗组蛋白抗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产生抗体的亚型,用免疫荧光检测抗核抗体核型和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结果:10μg活性DNA能100%诱导抗dsDNA、抗组蛋白抗体生成,诱导的抗体以IgG1类为主,且小鼠肾脏存在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5μg活性DNA诱导小鼠ANA阳性率为25%。结论:10腭活性DNA即可诱导小鼠SLE样综合征,主要诱导自身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病学 活性DNA 剂量 关系 ELISA法 免疫荧光检测法 IgGI类 自身体液免疫应答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d-P28增强乙肝病毒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立新 徐薇 +1 位作者 关庆东 熊思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研究补体C3d中P2 8分子对HBV基因免疫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为增强基因疫苗细胞免疫的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分别分离获取C3d P2 8和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ON33中 ,构建相应重组质粒pVAON33 S... 目的 :研究补体C3d中P2 8分子对HBV基因免疫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为增强基因疫苗细胞免疫的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分别分离获取C3d P2 8和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ON33中 ,构建相应重组质粒pVAON33 S2 /S (仅含HBV preS2 /S编码基因 )和pVAON33 S2 /S P2 8.4 (含HBV preS2 /S和 4拷贝C3d P2 8的编码基因 ) ,并以PCR、酶切和DNA序列测定进行鉴定。以肌肉注射法对BALB/c小鼠实施 3次基因免疫 ( 10 0 μg/10 0 μL·只 ) ,间隔 3wk ,并以空质粒免疫小鼠作为对照。免疫小鼠脾细胞体外经HBsAg刺激后 ,用3 H TdR掺入法和同位素释放法 ,分别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和CTL杀伤活性。结果 :pVAON33 S2 /S和 pVAON33 S2 /S P2 8.4免疫小鼠的脾细胞 ,均显示较强的特异性增殖活性和CTL杀伤活性 ,但后者显著强于前者 (P <0 .0 5 )。结论 :C3d P2 8可增强HBV pre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免疫 细胞免疫应答 补体C3d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减少状态下的肿瘤免疫格局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储以微 温锦娣 熊思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13,共7页
放化疗导致的淋巴细胞减少,改变了免疫细胞亚群的格局,启动了免疫细胞的内源性增殖,重建了一个新的免疫微环境。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肿瘤免疫的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功能显著下调;内源性细胞因子IL-7、IL-15等供应增多,淋巴细胞高效扩增;抗原... 放化疗导致的淋巴细胞减少,改变了免疫细胞亚群的格局,启动了免疫细胞的内源性增殖,重建了一个新的免疫微环境。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肿瘤免疫的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功能显著下调;内源性细胞因子IL-7、IL-15等供应增多,淋巴细胞高效扩增;抗原提呈细胞功能增强和以非对称性为特点的淋巴细胞自稳性增生的改变等相关。经历了淋巴细胞减少状态下肿瘤免疫格局的改变后,机体消除了抑制肿瘤免疫的重要因素,打破了肿瘤免疫耐受。肿瘤放化疗后选择合适时间点与生物治疗联合治疗,可以诱导出优于单一生物治疗的抗肿瘤效应,部分修正了以往认为放化疗导致的淋巴细胞减少不利于抗肿瘤免疫生物治疗的观念,为临床攻克肿瘤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减少状态 肿瘤免疫格局 免疫重建 肿瘤免疫生物治疗 肿瘤疫苗 细胞过继转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10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秀利 储以微 +1 位作者 邓富刚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3,108,共6页
目的:研究IP10对机体整体及肿瘤局部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稳定表达IP10的4T1细胞株(IP10-4T1)。观察IP10-4T1细胞生长情况,观察荷瘤小鼠的生存情况。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免疫应... 目的:研究IP10对机体整体及肿瘤局部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稳定表达IP10的4T1细胞株(IP10-4T1)。观察IP10-4T1细胞生长情况,观察荷瘤小鼠的生存情况。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免疫应答水平。F 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XCR3的表达。结果:pcDNA3-IP10转染不影响4T1细胞体外生长。IP10-4T1形成的肿瘤生长明显减慢,瘤重显著减轻,该荷瘤小鼠生存率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IP10-4T1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明显(P<0.05)。IP10-4T1细胞形成的肿瘤内CXCR3+细胞浸润增加,肿瘤内分离的淋巴细胞抗原刺激后显著增殖(P<0.05)。结论:IP10可能通过诱导机体细胞免疫应答、促进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并增强肿瘤内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介导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10 抗肿瘤免疫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与自身免疫病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毅 储以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5-147,共3页
Th17是最近发现的CD4+效应T细胞的新亚群。初始T细胞在TGF-β和IL-6的共同作用下分化发育成为Th17细胞。在其分化发育过程中,RORγt是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分化成熟的Th17可以分泌IL-17,IL-21,IL-22等多种细胞因子,其中IL-17在多... Th17是最近发现的CD4+效应T细胞的新亚群。初始T细胞在TGF-β和IL-6的共同作用下分化发育成为Th17细胞。在其分化发育过程中,RORγt是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分化成熟的Th17可以分泌IL-17,IL-21,IL-22等多种细胞因子,其中IL-17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和炎性疾病中起关键作用。使用抗IL-17的抗体或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可以有效减轻疾病的症状。Th17细胞的发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与其相关的炎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对策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 IL-17 自身免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萎缩蛋白参与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免疫突触的形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进平 苏丽萍 +4 位作者 徐焕宾 乔滨 熊凌云 王缨 熊思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15-520,524,共7页
目的 :探讨在神经肌接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膜表面糖化蛋白 肌萎缩蛋白是否参与免疫突触的形成 ,进而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方法 :首先通过RT PCR和FACS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观察肌萎缩蛋白在各种免疫细胞中的表达 ,并经过共聚焦显微... 目的 :探讨在神经肌接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膜表面糖化蛋白 肌萎缩蛋白是否参与免疫突触的形成 ,进而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方法 :首先通过RT PCR和FACS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观察肌萎缩蛋白在各种免疫细胞中的表达 ,并经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是否参与免疫突触的形成 ,应用构建的反义质粒 ,研究其是否影响淋巴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活化。结果 :肌萎缩蛋白广泛表达于T细胞、B细胞、不成熟DC、成熟DC及巨噬细胞中 ,且参与了免疫突触的形成。当淋巴细胞活化后其表达含量无明显上升 ,但其表达被下调后 ,不管是对特异抗原引起的淋巴细胞活化还是对非特异抗原引起的淋巴细胞活化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组成性表达于各种免疫细胞中的肌萎缩蛋白参与了免疫突触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蛋白 反义CDNA 活化 免疫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 ODN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惠如 金美玲 +2 位作者 任涛 张镭 储以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测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胞嘧啶-磷酸-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cytosine-phosphorothioateguanine oligodeoxynucleotides,CpG ODN... 目的测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胞嘧啶-磷酸-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cytosine-phosphorothioateguanine oligodeoxynucleotides,CpG ODN)刺激后,CD4+CD25highTreg细胞及IFN-γI、L-12的变化,评价不同时间点CpG ODN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NSCLC患者20例,分别抽取患者化疗前(d0)、化疗后第3天(d3)及第7天(d7)外周血3 mL,分离PBMC。每份PBMC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给予CpG ODN 2006刺激,对照组不做干预。经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highTreg细胞百分比,并取上清液检测INF-γ和IL-12(pg/mL)。结果实验组CD4+CD25highTreg细胞百分比在d0、d3、d7分别为(2.22±0.66)%,(2.09±0.44)%和(2.08±0.48)%,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IFN-γ在d0、d3、d7分别为(40.64±5.90)、(40.57±5.80)和(45.30±4.78)pg/mL,d0和d7时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d3时变化不明显(P>0.05)。实验组IL-12在d0、d3、d7分别为(41.02±6.65)、(39.41±7.41)和(45.75±12.46)pg/mL,d0和d3时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d7时变化不明显(P>0.05)。动态观察对照组,d3时CD4+CD25highTreg细胞比例下降至最低点,而后逐渐回升;实验组在d7时CD4+CD25highTreg细胞比例仍持续下降;实验组的IFN-γ值呈现升高趋势,d7和d0、d3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实验组IL-12值在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即化疗前d0与化疗后d3、d7比较,以及d3与d7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值均>0.05)。肺癌患者化疗次数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目与CpG ODN对CD4+CD25highTreg细胞比例及IFN-γI、L-12的分泌作用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pG ODN能有效下调CD4+CD25highTreg细胞,刺激INF-γ的分泌,优化肺癌患者抗肿瘤的免疫微环境,有利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肺癌患者即使化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CpG ODN仍能下调CD4+CD25highTreg细胞和刺激INF-r的分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CPGODN 调节性T细胞 白介素-12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惠如 金美玲 +2 位作者 任涛 张镭 储以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6-700,共5页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 cell)、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与健康人的差异,并分析化...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 cell)、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与健康人的差异,并分析化疗前后CD4+CD25highTreg细胞、IFN-γ和IL-12的改变,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NSCLC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分别抽取患者化疗前、化疗后3 d及7 d外周血3 mL,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T细胞比例、CD4+CD25highTreg细胞比例(%),并取上清液检测IFN-γ和IL-12。结果健康组CD3+T细胞比例为(61.52±13.46)%,肺癌组化疗前CD3+T细胞比例为(55.15±20.11)%,化疗后3 d、7 d分别为(57.73±14.08)%和(62.79±7.80)%。肺癌组化疗前与化疗后3 d、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CD4+CD25highTreg细胞的比例为(2.14±0.85)%;肺癌组CD4+CD25highTreg细胞的比例在化疗前为(2.76±0.53)%,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5);肺癌组CD4+CD25highTreg细胞的比例在化疗后3 d7、d分别为(2.54±0.57)%(、2.72±0.29)%,较化疗前减少,而在3 d减少较7 d明显,各组比较,P<0.05。健康组IFN-γ和IL-12分别为(34.36±4.38)和(33.24±4.36)pg/mL;肺癌组IFN-γ和IL-12在化疗前分别为(38.47±5.04)和(34.82±5.30)pg/mL,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IFN-γ在化疗后3 d、7 d分别为(40.42±5.66)和(39.27±6.07)pg/mL,较化疗前有所增加,化疗后3 d和化疗前比较,P<0.05,但化疗后7 d和化疗前比较,P>0.05。肺癌组IL-12在化疗后3 d、7 d分别为(35.51±5.03)和(38.62±6.44)pg/mL,较化疗前有所增加,化疗后3 d和化疗前比较,P>0.05,化疗后7 d和化疗前比较,P<0.05。结论化疗对肺癌患者机体的免疫环境可能具有优化作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单核细胞 调节性T细胞 IFN-Γ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tosan-DNA疫苗诱导Th1型特异性免疫应答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薇 吴蓉 +2 位作者 沈燕 储以微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 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脱乙酰壳多糖 (chitosan)包裹质粒DNA形成的chitosan pcDNA3 VP1疫苗基因免疫诱生较高水平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上 ,探讨该疫苗诱导T辅助细胞 (Th)应答的类型 ,为chitosan DNA新型疫苗的分子设计奠定基础。方... 目的 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脱乙酰壳多糖 (chitosan)包裹质粒DNA形成的chitosan pcDNA3 VP1疫苗基因免疫诱生较高水平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上 ,探讨该疫苗诱导T辅助细胞 (Th)应答的类型 ,为chitosan DNA新型疫苗的分子设计奠定基础。方法 以chitosan pcDNA3 VP1、pcDNA3 VP1和 pcDNA3分别滴鼻免疫BALB/c小鼠 ,以ELISA法检测VP1体外表达和IgG亚型 ;以3 H 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并通过RT PCR检测了小鼠心肌内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chitosan pcDNA3 VP1体外转染后VP1的表达水平与 pcDNA3 VP1转染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表明chitosan的加入不改变 pcDNA3 VP1质粒在体外细胞内的表达 ;chitosan pcDNA3 VP1组脾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分别达 3.0和 2 .74 ,均显著高于 pcDNA3 VP1组和 pcDNA3组 (P <0 .0 1) ;chitosan pcDNA3 VP1免疫可显著增强IgG2a的生成 ,第 6周和第 12周IgG2a/IgG1比值分别为 2 .2 6和4 4 .2 ,而 pcDNA3 VP1组IgG2a表达稍高于IgG1、IgG2b和IgG3表达 ,IgG2a/IgG1比值为 1.6 3(P <0 .0 5 ) ;细胞因子检测表明chitosan pcDNA3 VP1组IFN γ表达显著高于IL 4 ,相对定量后IFN γ/IL 4比值为 2 .1;而 pcDNA3 VP1、pcDNA3组分别为 1.2 5和 0 .78。结论 chitos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osan-DNA 疫苗 脱乙酰壳多糖 Thl型特异性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B3-VP1基因免疫诱导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应答及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薇 沈燕 +3 位作者 王立新 许从峰 郑秀娟 熊思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1,251,共4页
目的 :构建表达柯萨奇病毒B3(CVB3)主要包膜蛋白VP1的基因疫苗 ,并研究该疫苗诱导CVB3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的作用。方法 :抽提CVB3RNA ,以RT PCR扩增VP1基因 ,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 ,构建质粒pcDNA3 VP1。将该质粒转染Hela... 目的 :构建表达柯萨奇病毒B3(CVB3)主要包膜蛋白VP1的基因疫苗 ,并研究该疫苗诱导CVB3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的作用。方法 :抽提CVB3RNA ,以RT PCR扩增VP1基因 ,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 ,构建质粒pcDNA3 VP1。将该质粒转染Hela细胞 ,观察其表达情况 ;以 5 0 μgpcDNA3 VP1质粒DNA肌注免疫BALB/c小鼠 3次 ,检测CVB3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间隔 4wk以 5×LD50 的CVB3攻击小鼠 ,观察攻击后小鼠的存活情况。结果 :构建了重组质粒 pcDNA3 VP1,并在体外获得有效表达。以该质粒肌肉免疫BALB/c小鼠 ,可诱生高水平的IgM和IgG ,VP1多肽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CTL活性均显著高于 pcDNA3免疫的对照组。病毒攻击试验表明 ,pcDNA3 VP1免疫组33.3%小鼠可长期存活 ,其心肌组织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而对照小鼠平均仅存活 6 .7d ,心肌显示大量的局灶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pcDNA3 VP1免疫可诱生CVB3特异性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B3 VPI 基因免疫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2抑制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腾龙 谢彦晖 +1 位作者 王缨 林果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73-577,共5页
本研究查明白介素2(IL-2)对静息T细胞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作用,探讨IL-2对静息T细胞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关系。用IL-2(50U/ml)预处理静息DO11... 本研究查明白介素2(IL-2)对静息T细胞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作用,探讨IL-2对静息T细胞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关系。用IL-2(50U/ml)预处理静息DO11.10T细胞,洗涤去除IL-2后用3H-TdR掺入法检测静息DO11.10T细胞针对OVA323-329抗原(ovalbumin,OVA,卵清蛋白)的特异性增殖;用IL-2(50U/ml)刺激静息DO11.10T细胞,然后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SOCS-3在刺激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用OVA323-329抗原活化静息DO11.10T细胞,然后检测SOCS-3在抗原活化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静息DO11.10T细胞经IL-2刺激后抗原特异性增殖能力减弱;静息DO11.10T细胞经IL-2刺激后SOCS-3表达上调,在刺激4小时后表达即明显上调,6小时后达到最高峰;静息DO11.10T细胞经OVA323-329抗原活化后SOCS-3表达明显下调,在活化后第2天降至最低,4天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IL-2在一定条件下可抑制静息T细胞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SOCS-3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DO11.10T细胞 SOCS-3 OVA323-329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短肽基因免疫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焕宾 徐薇 +3 位作者 储以微 王缨 张瑞华 熊思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构建可高效表达表位短肽的基因免疫载体, 并研究其在表位为基础的基因免疫中的免疫效应。方法:将基因表达调控序列插入pUC19载体中, 加入KOZAK增强序列、基因克隆位点及转录起始和终止码, 构建可表达短肽的表达载体, 进一步将表... 目的: 构建可高效表达表位短肽的基因免疫载体, 并研究其在表位为基础的基因免疫中的免疫效应。方法:将基因表达调控序列插入pUC19载体中, 加入KOZAK增强序列、基因克隆位点及转录起始和终止码, 构建可表达短肽的表达载体, 进一步将表位基因克隆到构建的真核载体中,并研究其在体外的表达和体内基因免疫特性。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高效表达短肽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能在小鼠体内诱导表位特异性的免疫应答。结论: 本实验中构建的含PEC的载体以表位为基础的DNA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设计策略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表位 基因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