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线技术在下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璞 胡天跃 Paul Matheny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4-640,1,共7页
下扬子地区广泛分布的泥页岩有机碳含量高,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但该区构造复杂,地层褶皱发育,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造成页岩气勘探、开发难度大。基于对工区现有资料的分析,通过正演模拟对采集参数进行精细论证,设计出宽... 下扬子地区广泛分布的泥页岩有机碳含量高,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但该区构造复杂,地层褶皱发育,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造成页岩气勘探、开发难度大。基于对工区现有资料的分析,通过正演模拟对采集参数进行精细论证,设计出宽线(3线2炮,60m炮距)大组合(Crossline方向)地震数据采集方法,所采集资料信噪比大幅提高,有效反射的波组特征明显,构造清晰,剖面品质提高。模型正演和实际应用都证明该方法是下扬子构造变形区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改善成像效果的适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线地震 地震数据采集 页岩气藏 信噪比 大组合 下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期沉积模式 被引量:34
2
作者 吴冬 朱筱敏 +7 位作者 李志 苏永地 刘英辉 张梦瑜 宋俭峰 刘爱香 陈相亦 赵东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9-327,共9页
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砂岩时空分布研究,对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沉积体系分布进行预测,建立两期断陷沉积模式。Fula凹陷白垩纪发育两期断陷8个三级层序,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 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砂岩时空分布研究,对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沉积体系分布进行预测,建立两期断陷沉积模式。Fula凹陷白垩纪发育两期断陷8个三级层序,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等5种沉积相。Fula凹陷西部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相,东部断阶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相,凹陷中央发育湖泊和浊积扇相。比较两期断陷沉积模式认为:早白垩世Abu Gabra组沉积期断陷活动强烈,沉积体系分布受同沉积断层影响较大,沉积物搬运堆积存在优势通道和有利地区,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期断陷作用减弱,沉积体系分布受同沉积断层影响较小,沉积物广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沉积相 沉积模式 苏丹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气井测试流动保障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雪梅 段永刚 +3 位作者 何玉发 游媛 李果 邓科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49-152,9,共4页
目前国内外对深水气井测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深水钻完井、管柱受力分析和水合物预测方面,对于深水气井测试流动保障这一领域还未深入开展研究。从渗流理论出发,结合井筒流动模型和井筒温度模型,将形成的气藏-井筒耦合模型与预测水合... 目前国内外对深水气井测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深水钻完井、管柱受力分析和水合物预测方面,对于深水气井测试流动保障这一领域还未深入开展研究。从渗流理论出发,结合井筒流动模型和井筒温度模型,将形成的气藏-井筒耦合模型与预测水合物的p-T图统一起来,预测深水情况下水合物生成的位置比单纯的井筒模型预测结果更为精确。通过分析影响水合物形成的影响因素,给出多种情况下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保障测试的顺利进行。以南海荔湾的某口井资料进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气井 气井测试 气藏-井筒耦合模型 水合物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阳201-H2井压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邱健 段树法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年第4期49-53,8,共5页
在对四川盆地阳201-H2井进行水力压裂时,首次在中国运用了深井和浅井联合观测技术进行微地震监测,并获得了成功。通过对阳201-H2井的微地震监测,准确地刻画出了压裂诱导裂缝的位置、方位、大小(长度、宽度和高度)。微地震监测技术把地... 在对四川盆地阳201-H2井进行水力压裂时,首次在中国运用了深井和浅井联合观测技术进行微地震监测,并获得了成功。通过对阳201-H2井的微地震监测,准确地刻画出了压裂诱导裂缝的位置、方位、大小(长度、宽度和高度)。微地震监测技术把地球物理信息应用到非常规油气藏开发,拓宽了地球物理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监测 裂缝 储层 页岩气 水平井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金秋区块非常规天然气工厂化井作业设想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鹴 Hii King-Kai +1 位作者 Todd Franks 谢明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9,共6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经历了50多年的勘探开发,存在着"储量大、采出低"的难题。工厂化井作业是降低钻完井、井场建设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为此,基于北美地区工厂化钻完井作业成功实施的案例,综合分析了四川...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经历了50多年的勘探开发,存在着"储量大、采出低"的难题。工厂化井作业是降低钻完井、井场建设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为此,基于北美地区工厂化钻完井作业成功实施的案例,综合分析了四川盆地金秋区块须家河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以下工厂化井作业模式:①采用小井眼结构及单井场最多布36口井,井间地下间距650m的井眼数量优选方案;②采用单排、多井丛且有备用井眼(井丛)的丛式井布局模式;③采用3项交叉作业(钻井+完井+生产)模式,缩短井交付周期;④柔性井场布局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开地形的限制;⑤选用定制钻机和修井机来完成特定作业目的;⑥作业过程中合理设计离线作业以提高钻完井效率;⑦采用批量完井压裂工厂化模式。这种工厂化井作业可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高效、低成本开发提供技术思路和实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金秋区块 工厂化钻井 丛式井 批量钻井 交叉作业 离线作业 欠平衡钻井 低成本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盐下油气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红岩 于水 +3 位作者 胡孝林 沈野 李斐 马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3期13-18,共6页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深水盐下油气勘探一直是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1,2],2012年2月安哥拉深水油气的发现使该领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区域[3],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具有代表性盆地的综合研究,对已发现的典型油气藏进行重点解剖...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深水盐下油气勘探一直是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1,2],2012年2月安哥拉深水油气的发现使该领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区域[3],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具有代表性盆地的综合研究,对已发现的典型油气藏进行重点解剖,总结了深水盐下油气藏的四个主要特征,对在该领域寻找油气田与进行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认为盐下裂谷期湖相泥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并且湖盆的发育程度控制了盐下油气的富集程度;厚层、连续分布的盐岩层是有效盖层;优质的湖相碳酸盐岩是盐下成藏的重要储层;裂谷期的构造高部位是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位置,并且其它油气成藏条件均较为优越,是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盐下油气成藏的最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深水 盐下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