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沙海域大中型盆地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冬 朱筱敏 +5 位作者 张厚和 朱茂 赵东娜 耿名扬 李维 廖宗宝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3-686,共14页
中国南沙海域大中型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盆地大多形成于新生代,自下而上沉积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地层。不同的盆地沉积分布主控因素不同。碎屑岩沉积受控于3大古水系:即华南古陆南缘造山带古水系控制南薇西盆地和北康盆地... 中国南沙海域大中型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盆地大多形成于新生代,自下而上沉积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地层。不同的盆地沉积分布主控因素不同。碎屑岩沉积受控于3大古水系:即华南古陆南缘造山带古水系控制南薇西盆地和北康盆地扇三角洲,巽他陆架古水系控制湄公盆地和万安盆地三角洲,婆罗洲古水系控制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碳酸盐沉积受控于水体和构造条件,温暖、干净、适度动荡的浅水环境有利于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形成与生长。多种沉积相类型构成多种油气储集体,中新统砂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最为重要,烃源岩分布具规律性。研究认为块体漂移控制了南沙大中型盆地油气分布,形成3套生储盖组合,发育3类岩性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域 沉积 油气分布 主控因素 勘探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的紫外老化沥青扩散行为研究
2
作者 王佳妮 潘阳光 +2 位作者 薛忠军 徐立廷 任万艳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815,共8页
为研究紫外光照射下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通过对经历不同暗黑温度、暗黑时长的90#基质沥青紫外老化试样进行不同深度的分层,利用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比分析老化沥青的轻、重质组分含量,羰基和亚... 为研究紫外光照射下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通过对经历不同暗黑温度、暗黑时长的90#基质沥青紫外老化试样进行不同深度的分层,利用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比分析老化沥青的轻、重质组分含量,羰基和亚砜基吸收峰强度,表面微观形貌及荧光显微图像。结果表明:表层老化沥青存在由表及里的扩散,各官能团与组分沿浓度梯度扩散,羰基和亚砜基含量变化率可较好地反映老化沥青的扩散程度;老化沥青的扩散程度与暗黑温度、暗黑时长正相关,其中,暗黑温度对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老化 沥青 扩散行为 红外光谱 组分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期沉积模式 被引量:34
3
作者 吴冬 朱筱敏 +7 位作者 李志 苏永地 刘英辉 张梦瑜 宋俭峰 刘爱香 陈相亦 赵东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9-327,共9页
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砂岩时空分布研究,对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沉积体系分布进行预测,建立两期断陷沉积模式。Fula凹陷白垩纪发育两期断陷8个三级层序,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 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砂岩时空分布研究,对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沉积体系分布进行预测,建立两期断陷沉积模式。Fula凹陷白垩纪发育两期断陷8个三级层序,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等5种沉积相。Fula凹陷西部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相,东部断阶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相,凹陷中央发育湖泊和浊积扇相。比较两期断陷沉积模式认为:早白垩世Abu Gabra组沉积期断陷活动强烈,沉积体系分布受同沉积断层影响较大,沉积物搬运堆积存在优势通道和有利地区,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期断陷作用减弱,沉积体系分布受同沉积断层影响较小,沉积物广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沉积相 沉积模式 苏丹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油气勘探区战略选择建议 被引量:18
4
作者 江文荣 李允 +2 位作者 蔡东升 WANG Bruce 张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8-392,共5页
非洲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主要可归纳为:古、中生代挠曲盆地,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板内裂谷盆地和大陆边缘进积三角洲盆地。通过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地质综合评价、不同勘探阶段的类比和最终勘探潜力分析,对非洲的沉积盆地进行了划分... 非洲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主要可归纳为:古、中生代挠曲盆地,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板内裂谷盆地和大陆边缘进积三角洲盆地。通过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地质综合评价、不同勘探阶段的类比和最终勘探潜力分析,对非洲的沉积盆地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非洲油气勘探区选择应遵循的原则。对于油气勘探长期战略选区,原则上,优选低成本油气远景区,即使存在高风险,但亦可获得高回报;对于油气勘探中期发展策略选区,应该寻找地质条件好的油气资源区,投资中短期高利润项目;对于油气勘探中短期发展策略选区,一般应优选中低成本、低风险、低利润且短期能获得油气发现和勘探突破的有利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盆地类型 含油气系统 勘探潜力 勘探战略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损伤本构的破碎比功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蔡灿 伍开松 +2 位作者 袁晓红 吴霁薇 赵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76-2584,共9页
由于钻头上的牙齿在油气井中是连续破碎岩石的,而传统破碎比功仅能评价牙齿单次加载的破岩效率,不能评价和预测牙齿二次加载及连续加载的破岩效果。基于ANSYS自定义损伤本构的二次开发,建立了试验和仿真的二次破碎比功和总破碎比功模型... 由于钻头上的牙齿在油气井中是连续破碎岩石的,而传统破碎比功仅能评价牙齿单次加载的破岩效率,不能评价和预测牙齿二次加载及连续加载的破岩效果。基于ANSYS自定义损伤本构的二次开发,建立了试验和仿真的二次破碎比功和总破碎比功模型。选用单齿单次压入破岩工况,结合试验和理论计算验证了损伤本构模型和数值仿真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利用二次开发的损伤本构模型对单齿一次、二次和连续总的破碎比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损伤本构的破碎比功评价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二次破碎及连续破碎的效果,且随着载荷增加破碎比功缓慢下降,与单齿一次破碎比相比,在同一处的二次破碎及连续两次破碎的破碎比功将分别减小约80%和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碎 自定义损伤 二次开发 破碎比功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被引量:22
6
作者 季节 奚进 谢永清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按照热拌再生设计方法配制了废旧沥青混合料(RAP)掺量分别为20%,30%和45%(质量分数)的AC-13F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此基础上,采用干拌法和湿拌法两种制备工艺分别配制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和弯曲蠕... 按照热拌再生设计方法配制了废旧沥青混合料(RAP)掺量分别为20%,30%和45%(质量分数)的AC-13F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此基础上,采用干拌法和湿拌法两种制备工艺分别配制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和弯曲蠕变试验来评价热拌及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除高温性能优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外,其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均低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随着RAP掺量的增加,热拌及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除高温性能有所提高外,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制备工艺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制备工艺 废旧沥青混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线技术在下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璞 胡天跃 Paul Matheny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4-640,1,共7页
下扬子地区广泛分布的泥页岩有机碳含量高,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但该区构造复杂,地层褶皱发育,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造成页岩气勘探、开发难度大。基于对工区现有资料的分析,通过正演模拟对采集参数进行精细论证,设计出宽... 下扬子地区广泛分布的泥页岩有机碳含量高,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但该区构造复杂,地层褶皱发育,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造成页岩气勘探、开发难度大。基于对工区现有资料的分析,通过正演模拟对采集参数进行精细论证,设计出宽线(3线2炮,60m炮距)大组合(Crossline方向)地震数据采集方法,所采集资料信噪比大幅提高,有效反射的波组特征明显,构造清晰,剖面品质提高。模型正演和实际应用都证明该方法是下扬子构造变形区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改善成像效果的适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线地震 地震数据采集 页岩气藏 信噪比 大组合 下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制式下机车变压器用作电抗器的电磁特性分析及设计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晓松 吴素平 周正龙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73,共8页
跨线运行的电气机车,由直流供电时其变压器用作滤波电抗器.本文针对一台心式结构且具有4个高压和4个低压(牵引)绕组的机车变压器在直流供电时的有关电磁特性进行了研究.此时,高压绕组并联开路,低压绕组两两串联分别接入两个直流回路中... 跨线运行的电气机车,由直流供电时其变压器用作滤波电抗器.本文针对一台心式结构且具有4个高压和4个低压(牵引)绕组的机车变压器在直流供电时的有关电磁特性进行了研究.此时,高压绕组并联开路,低压绕组两两串联分别接入两个直流回路中用于滤波,两个直流回路或同时工作或单独工作.按同一铁心柱上两个绕组串联连接,则4个低压绕组有4种接法.文章在用ANSYS软件对磁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绕组间的电感矩阵及相应连接时的电感.同时,深入研究了4个低压绕组两两串联后或同时工作或单独工作时电感值随负载电流变化的特性,推荐了直流制式下变压器用作滤波电抗器时其低压绕组一种较合适的连接方式,且这种连接方式的电感计算值得到了试验验证.文章最后还针对所推荐的连接方式,在单回路工作时较双回路工作时所呈现的电感值差异,提出了一种增设第三绕组的补偿方案,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变压器 直流供电 绕组连接方式 磁场分析 电感计算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SEAM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及其性能 被引量:38
9
作者 鲁正兰 孙立军 周朝晖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78,共6页
SEAM是一种新型的沥青改性剂,同时也是一种沥青混合料添加剂。首先探讨了SEAM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然后通过室内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抗剪切试验、粘度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模量试验和浸水试验,系统地比较分析了SEAM对沥青及沥青混... SEAM是一种新型的沥青改性剂,同时也是一种沥青混合料添加剂。首先探讨了SEAM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然后通过室内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抗剪切试验、粘度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模量试验和浸水试验,系统地比较分析了SEAM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中添加适量的SEAM能够降低其拌和温度和碾压温度约10℃,并且将常规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提高至20 kN左右,动稳定度提高至3000次/ mm,抗剪强度提高至1 .521 MPa。SEAM具有改善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增强路面强度、提高路面高温稳定性、节省公路建设投资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马歇尔稳定度 车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压裂液滤液返排率影响因素室内实验 被引量:22
10
作者 司志梅 李爱芬 +2 位作者 郭海萱 张环环 付帅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26,共5页
致密油藏和页岩油藏储层致密、孔隙喉道细小,在压裂液滤液返排过程中,大量压裂液滤液滞留于地层,导致返排率极低。在微观渗流的基础上,利用毛细管束模型,建立压裂液滤液返排数学模型,分析不等径毛细管中油驱压裂液滤液返排过程的主要影... 致密油藏和页岩油藏储层致密、孔隙喉道细小,在压裂液滤液返排过程中,大量压裂液滤液滞留于地层,导致返排率极低。在微观渗流的基础上,利用毛细管束模型,建立压裂液滤液返排数学模型,分析不等径毛细管中油驱压裂液滤液返排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胜利油区樊154区块天然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分析岩心渗透率、模拟油粘度、返排压差和模拟油—压裂液滤液界面张力4个因素对压裂液滤液返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对压裂液滤液返排率的影响较大,当渗透率由1.276×10^(-3)μm^2降低到0.13×10^(-3)μm^2时,压裂液滤液返排率可减小20%左右;当模拟油粘度由6.459 mPa·s降低到1.192 mPa·s,模拟油—压裂液滤液界面张力由14.617 mN/m降低到0.021 mN/m时,压裂液滤液返排率均可提高15%左右;返排压差越大,压裂液滤液返排率越高,当返排压差超过8MPa时,继续增加返排压差对压裂液滤液返排率增幅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滤液返排 毛细管渗流 返排压差 界面张力 返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上干柴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斌 汤军 +4 位作者 廖春 周金应 桂碧雯 刘青文 林益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7-33,共7页
运用C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对油砂山油田上千柴沟组进行分析,将上干柴沟组地层划分为15~20个短期旋回、6个中期旋回和1个长期旋回。分析了各级次旋回内部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规律,建立了全区以中... 运用C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对油砂山油田上千柴沟组进行分析,将上干柴沟组地层划分为15~20个短期旋回、6个中期旋回和1个长期旋回。分析了各级次旋回内部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规律,建立了全区以中期基准面升、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以此为指导精细刻画了上干柴沟组地层的砂体展布情况,指出长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下降晚期及三角洲体系为砂体发育的最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山油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上干柴沟组 基准面 地层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并购中的领导力研究——基于集聚优势的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药宁 龚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4-59,共6页
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宏观经济表现低迷,一些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的海外老牌企业发展不振,为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近几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企业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不足是重要因素,需要... 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宏观经济表现低迷,一些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的海外老牌企业发展不振,为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近几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企业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不足是重要因素,需要对跨国并购中的领导力做系统性的研究。建立以优势识别能力为前提,以优势吸收能力为关键,以优势整合能力为核心,以优势的集聚创造和增值能力为扩展,以公共资源的利用能力为特色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领导力框架,可以较为直观地解释、分析、评估领导者在跨国并购中的领导能力,对分析领导力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提供逻辑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优势理论 跨国并购 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万千瓦级别核电汽轮机润滑油选型
13
作者 杨晓辉 党田峰 文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58-62,共5页
以哈汽-三菱全球第一台百万千瓦AP1000三代核电汽轮机机组为例,讨论了核电汽轮机的润滑选型关键问题。核电汽轮机组因为其高安全性和特殊应用工况,相比普通火电汽轮机有着更高的润滑要求。本文就各润滑性能指标进行了深入探讨。哈汽厂... 以哈汽-三菱全球第一台百万千瓦AP1000三代核电汽轮机机组为例,讨论了核电汽轮机的润滑选型关键问题。核电汽轮机组因为其高安全性和特殊应用工况,相比普通火电汽轮机有着更高的润滑要求。本文就各润滑性能指标进行了深入探讨。哈汽厂与三菱公司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壳牌公司的多宝Turbo J汽轮机油。这对于其他核电机组的润滑油选型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百万千瓦机组 汽轮机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裂缝储层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家政 崔金栋 杨荣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9-1637,共9页
通过对岩心描述、镜下薄片、FMI成像测井及其他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石炭系裂缝储集层的特征。裂缝储层按成因分为成岩缝、构造缝、风化缝和溶蚀缝4大类,其中成岩缝又细分为冷凝收缩缝、砾间缝、晶间缝3小类;... 通过对岩心描述、镜下薄片、FMI成像测井及其他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石炭系裂缝储集层的特征。裂缝储层按成因分为成岩缝、构造缝、风化缝和溶蚀缝4大类,其中成岩缝又细分为冷凝收缩缝、砾间缝、晶间缝3小类;按照裂缝产状又分为高角度缝、斜交缝、低角度缝和网状缝4大类。采用了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借助FMI成像测井和其他测井资料,确定了凝灰岩中裂缝最发育,裂缝密度可达11.46条/m,其次是熔岩类,沉积岩类裂缝发育程度最低。距风化壳150m的范围内裂缝厚度占裂缝总厚度的80.3%。在成像测井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提出了用钻井井眼轨迹法计算裂缝走向。裂缝走向以北东和北西向两组为主。裂缝系统控制了次生孔缝的形成和分布,形成了油气运移的有利疏导体系,是制约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对于火山岩储层而言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火山岩 裂缝 储层 红山嘴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高邮凹陷深凹带古近系戴南组地震沉积学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东娜 朱筱敏 +5 位作者 梁兵 马英俊 薄永德 吴冬 刘芬 孙书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6-345,共10页
江苏高邮凹陷石油地质条件优越,但构造复杂,沉积类型多样,砂体沉积厚度薄,横向变化快。根据地震沉积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运用90°相位转化、分频处理、属性优选及地层切片等关键技术,对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储... 江苏高邮凹陷石油地质条件优越,但构造复杂,沉积类型多样,砂体沉积厚度薄,横向变化快。根据地震沉积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运用90°相位转化、分频处理、属性优选及地层切片等关键技术,对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储集砂体进行了识别与描述。通过对典型地层切片进行精细地质解释与标定,明确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并最终建立了适用于断陷湖盆沉积充填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深凹带 戴南组 地震沉积学 滑塌浊积扇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井停喷产量及停喷压力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家良 余元洲 +2 位作者 王艳华 杨丽蓉 许震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4-625,共2页
利用板桥凝析气藏丰富的矿场资料,对凝析气井的停喷压力、停喷产量以及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归纳出适用性较强的经验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对凝析气井(藏)废弃产量、废弃压力进行预测,进而较准确地预测凝析气藏油气的可采储量,为凝析... 利用板桥凝析气藏丰富的矿场资料,对凝析气井的停喷压力、停喷产量以及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归纳出适用性较强的经验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对凝析气井(藏)废弃产量、废弃压力进行预测,进而较准确地预测凝析气藏油气的可采储量,为凝析气藏的高效开发、储量管理及制定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气井 压力 产量 采收率 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金秋区块非常规天然气工厂化井作业设想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鹴 Hii King-Kai +1 位作者 Todd Franks 谢明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9,共6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经历了50多年的勘探开发,存在着"储量大、采出低"的难题。工厂化井作业是降低钻完井、井场建设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为此,基于北美地区工厂化钻完井作业成功实施的案例,综合分析了四川...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经历了50多年的勘探开发,存在着"储量大、采出低"的难题。工厂化井作业是降低钻完井、井场建设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为此,基于北美地区工厂化钻完井作业成功实施的案例,综合分析了四川盆地金秋区块须家河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以下工厂化井作业模式:①采用小井眼结构及单井场最多布36口井,井间地下间距650m的井眼数量优选方案;②采用单排、多井丛且有备用井眼(井丛)的丛式井布局模式;③采用3项交叉作业(钻井+完井+生产)模式,缩短井交付周期;④柔性井场布局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开地形的限制;⑤选用定制钻机和修井机来完成特定作业目的;⑥作业过程中合理设计离线作业以提高钻完井效率;⑦采用批量完井压裂工厂化模式。这种工厂化井作业可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高效、低成本开发提供技术思路和实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金秋区块 工厂化钻井 丛式井 批量钻井 交叉作业 离线作业 欠平衡钻井 低成本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盐下油气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红岩 于水 +3 位作者 胡孝林 沈野 李斐 马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3期13-18,共6页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深水盐下油气勘探一直是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1,2],2012年2月安哥拉深水油气的发现使该领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区域[3],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具有代表性盆地的综合研究,对已发现的典型油气藏进行重点解剖...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深水盐下油气勘探一直是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1,2],2012年2月安哥拉深水油气的发现使该领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区域[3],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具有代表性盆地的综合研究,对已发现的典型油气藏进行重点解剖,总结了深水盐下油气藏的四个主要特征,对在该领域寻找油气田与进行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认为盐下裂谷期湖相泥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并且湖盆的发育程度控制了盐下油气的富集程度;厚层、连续分布的盐岩层是有效盖层;优质的湖相碳酸盐岩是盐下成藏的重要储层;裂谷期的构造高部位是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位置,并且其它油气成藏条件均较为优越,是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盐下油气成藏的最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深水 盐下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支撑辊稀油润滑系统进乳化液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19
作者 李向辉 杨旻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5-148,共4页
通过分析支撑辊轴承稀油润滑系统存在的乳化液侵入润滑系统的问题,提出改进密封结构和采用一种高分水性能润滑油的解决方案。通过改进密封结构,减少了乳化液侵入稀油润滑系统,通过提高油品的分水性能,提高了系统应对突发的进乳化液事故... 通过分析支撑辊轴承稀油润滑系统存在的乳化液侵入润滑系统的问题,提出改进密封结构和采用一种高分水性能润滑油的解决方案。通过改进密封结构,减少了乳化液侵入稀油润滑系统,通过提高油品的分水性能,提高了系统应对突发的进乳化液事故的能力。该改进措施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条酸轧机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辊 轴承 稀油润滑系统 乳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hell粉煤气化技术实现合成氨原料"油改煤"
20
作者 彭爱华 姜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113-118,共6页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重油为原料生产合成氨,采用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和氯化铵的大型联合企业,2005年生产合成氨20万t、纯碱和氯化铵各60万t.由于国际国内市场原油价格的上涨,迫使企业改变原料路线,在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重油为原料生产合成氨,采用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和氯化铵的大型联合企业,2005年生产合成氨20万t、纯碱和氯化铵各60万t.由于国际国内市场原油价格的上涨,迫使企业改变原料路线,在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决定采用Shell煤气化技术实现合成氨原料"油改煤",并于2001年6月经原国家经贸委批准立项建设,并纳入当年第六批国债项目.……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