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温、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塔里木裂腹鱼幼鱼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及其盐碱耐受能力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年桦 赵贺 +3 位作者 强壮 聂竹兰 魏杰 沈建忠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3,共10页
文章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究了水温、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幼鱼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使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法预测幼鱼最佳生长环境条件,并通过单因子静态毒性急性实验法对其盐碱耐受能力进行... 文章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究了水温、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幼鱼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使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法预测幼鱼最佳生长环境条件,并通过单因子静态毒性急性实验法对其盐碱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温5~25℃时幼鱼成活率均在85%以上;水温20℃时摄食率、体长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光周期16 L∶8 D或光照强度500 lx时,各水平均达到最高;水温12.98℃、每天光照15.07 h、光照强度670.27 lx时,幼鱼达到理论最佳存活、摄食、生长条件;幼鱼24、48、72和96 h的氯化钠(NaCl)盐度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01、3.62、3.29和2.92 g·L^(−1),安全浓度(SC)为0.89 g·L^(−1);24、48、72和96 h碳酸氢钠(NaHCO3)碱度LC50分别为97.14、86.75、80.26和74.52 mmol·L^(−1),SC为20.75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裂腹鱼 环境因子 成活率 摄食率 生长 盐碱耐受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裂腹鱼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早期仔鱼发育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年桦 徐筱 +4 位作者 赵贺 温子政 刘茂春 胡仁云 聂竹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67-1776,共10页
为了实现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20年进行塔里木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探索塔里木裂腹鱼繁殖时期、雌雄鉴别、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等关键技术,结果显示,催产塔里木裂腹鱼亲鱼44组,获受精卵25.08万... 为了实现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20年进行塔里木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探索塔里木裂腹鱼繁殖时期、雌雄鉴别、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等关键技术,结果显示,催产塔里木裂腹鱼亲鱼44组,获受精卵25.08万粒,获水花鱼苗14.9万尾,其中塔里木裂腹鱼人工催产药物最适浓度为鲤鱼脑垂体(PG) 13.47 mg/kg、马来酸地欧酮(DOM) 15.27mg/kg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_(2)(LRH-A_(2)) 19.28μg/kg;塔里木裂腹鱼的繁殖期在新疆南疆地区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塔里木裂腹鱼产微粘沉性卵,成熟卵卵径为(1.7±0.15) mm,吸水膨胀后达(2.8±0.16) mm;其胚胎发育过程经历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在水温19~19.2℃的条件下,受精卵发育经过93 h 36 min孵化,总积温为1 785.24℃·h;初孵仔鱼全长(7.19±0.15) mm,具心跳和血液循环;早期仔鱼发育分为卵黄囊期、弯曲前期、弯曲期和弯曲后期4个时期,出膜后7 d,卵黄囊完全吸收。通过对塔里木裂腹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掌握催产塔里木裂腹鱼最适药物浓度,描述塔里木裂腹鱼的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特征,以期进一步丰富塔里木裂腹鱼早期生活史资料,为其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裂腹鱼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早期仔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红水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
作者 刘斐 訾方泽 +3 位作者 王新月 葛建民 霍斌 陈生熬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东方红水库是叶尔羌河中段重要的生态功能性水库,探究东方红水库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维护水库渔业生态功能、丰富叶尔羌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构建流域内水库生态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2019—2020年设置14个采样点位... 东方红水库是叶尔羌河中段重要的生态功能性水库,探究东方红水库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维护水库渔业生态功能、丰富叶尔羌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构建流域内水库生态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2019—2020年设置14个采样点位,对东方红水库鱼类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东方红水库鱼类分属3目8科16属16种,鲤形目鱼类占比最大;优势种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鳙(Aristichthys nobilis)、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等外来种为主;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群落结构总体不稳定,数量-生物量曲线表明鱼类群落结构处于中度干扰状态;综合营养评价指数表明水库呈中营养性;冗余分析表明电导率和矿化度是目前影响库区鱼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上述变化可能与渔业放养、外来鱼类引入等人为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生物多样性 东方红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典型水库浮游植物研究
4
作者 刘家璇 訾方泽 +3 位作者 任道全 宋勇 陈生熬 林旭元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52-54,共3页
为探究新疆内陆典型地区渔业生态现状,进一步开展生态保护及水资源利用,于2021年7月对该地区的两个典型水库,大泉沟水库和蘑菇湖水库,开展了浮游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58属111种。其中,绿藻门为主要优势种... 为探究新疆内陆典型地区渔业生态现状,进一步开展生态保护及水资源利用,于2021年7月对该地区的两个典型水库,大泉沟水库和蘑菇湖水库,开展了浮游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58属111种。其中,绿藻门为主要优势种群,种类最多,占总类的52.3%;硅藻门和蓝藻门次之,占总类的28.8%;裸藻门、金藻门和隐藻门种类较少;优势种以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为主。本研究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和平原型水库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多样性 环境因子 典型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3种土著鱼类的同工酶分析
5
作者 古丽旦·赛力克波勒 杨莉婷 +5 位作者 刘家璇 王欢欢 刘琪 陈生熬 胡伯林 林旭元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8期31-35,共5页
为解析新疆伊犁裂腹鱼、塔里木裂腹鱼和新疆高原鳅的生化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3种鱼10种组织中的LDH、MDH、EST 3种同工酶。结果表明,3种鱼所有组织中LDH-A基因均占优势(富含A亚基),是其适应新疆高海拔高盐碱环境... 为解析新疆伊犁裂腹鱼、塔里木裂腹鱼和新疆高原鳅的生化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3种鱼10种组织中的LDH、MDH、EST 3种同工酶。结果表明,3种鱼所有组织中LDH-A基因均占优势(富含A亚基),是其适应新疆高海拔高盐碱环境的结果。伊犁裂腹鱼最多检出3条s-MDH和1条m-MDH酶带;塔里木裂腹鱼最多检出3条s-MDH和3条m-MDH酶带;新疆高原鳅最多检出2条s-MDH和3条m-MDH酶带;酶谱均经典,无基因突变。EST在3种鱼的肝、肾中表达强烈,符合其解毒功能;在伊犁裂腹鱼和塔里木裂腹鱼中表现多态性,在新疆高原鳅中则较单一。该研究揭示了3种鱼的遗传特征,为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关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裂腹鱼 塔里木裂腹鱼 新疆高原鳅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细胞系的建立及盐碱度对其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代金彩 聂竹兰 +2 位作者 赵年桦 任永丽 魏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80,共11页
为了建立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尾鳍细胞系,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分别用含胎牛血清(FBS)的DME/F12培养基体外培养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组织,初步建立了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细胞系(BICF1)。采用MTT法测定分析盐度(NaCl)和碱度(NaH... 为了建立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尾鳍细胞系,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分别用含胎牛血清(FBS)的DME/F12培养基体外培养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组织,初步建立了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细胞系(BICF1)。采用MTT法测定分析盐度(NaCl)和碱度(NaHCO_(3))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BICF1悬浮培养传至45代,最适培养液为DME/F12,最适FBS浓度为20%,最适温度为25℃。第10代BICF1的群体倍增时间为28.11 h,呈“S”型生长。第6代BICF1液氮冻存180 d后复苏,经台盼蓝染色计数,BICF1有(87.85±0.66)%的细胞具有活性,复苏后可增殖并传代。BICF1无细菌、真菌、支原体污染。第10代BICF1线粒体16S rRNA测序结果与GenBank基因序列进行一致性对比,结果显示,BICF1与JQ844133.1的一致率为100%,表明BICF1来自于塔里木裂腹鱼。BICF1增殖数量在盐度为1、2、4、6时呈上升趋势,在盐度为6、8、10时呈下降趋势;盐度为6时,BICF1增殖数量最高。BICF1增殖数量在碱度为2、3、4、5、6 g/L时呈上升趋势,在碱度为6、7、8、10 g/L时呈下降趋势;碱度为6 g/L时,BICF1增殖数量最高。细胞增殖数量随盐碱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本研究旨在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塔里木裂腹鱼遗传资源以及建立和保护其种质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裂腹鱼 尾鳍组织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裂腹鱼类骨骼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程欣 葛建民 +5 位作者 王新月 訾方泽 袁智长 林旭元 魏齐 陈生熬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0-438,共9页
采用CT扫描法和传统煮沸剔肉法制备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和伊犁裂腹鱼S.pseudaksaiensis骨骼标本,比较发现,塔里木裂腹鱼脑颅区骨骼42块、咽颅区骨骼80块、附肢骨骼132块,脊柱由4+42-43+1(2尾)枚脊椎骨衔接而成;伊犁裂腹... 采用CT扫描法和传统煮沸剔肉法制备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和伊犁裂腹鱼S.pseudaksaiensis骨骼标本,比较发现,塔里木裂腹鱼脑颅区骨骼42块、咽颅区骨骼80块、附肢骨骼132块,脊柱由4+42-43+1(2尾)枚脊椎骨衔接而成;伊犁裂腹鱼脑颅区骨骼42块、咽颅区骨骼80块、附肢骨骼132块,脊柱由4+44-45+1(2尾)枚脊椎骨构成。塔里木裂腹鱼脑颅较窄,吻部尖长而突出,眼后头部较长;咽颅的前颌骨、腭骨、翼骨、中翼骨和咽骨等与伊犁裂腹鱼有明显差异;附属骨骼中的上匙骨和乌喙骨与伊犁裂腹鱼的差异明显。2种裂腹鱼类的骨骼差异可作为种间鉴别典型特征,为深入开展裂腹鱼类骨骼系统研究和分类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裂腹鱼 伊犁裂腹鱼 骨骼系统 CT扫描法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脂肪酸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新疆长身高原鳅摄食习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丽蓉 郝慧敏 +2 位作者 聂竹兰 魏杰 张蝶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 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2种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由特征脂肪酸组成情况推测,长身高原鳅对浮游动物、硅藻、陆地植物或喜摄食硅藻的鱼虾均有摄食,表现为杂食性。长身高原鳅的δ^(13)C和δ^(15)N分别介于-27.09‰~-20.98‰和5.71‰~8.45‰,营养级介于2.68~3.48。雌雄样本间的δ^(13)C、δ^(15)N和营养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样本核心生态位(Standard ellipse area,SEAc)和总生态位(Total area of convex hull,TA)均高于雌性。δ^(13)C与体长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δ^(15)N和营养级与体长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70~80 mm体长组与90 mm以上体长组SEAc面积不存在重叠且在聚类分析中被分为不同组。综上,长身高原鳅的食性为杂食性且食物组成随体长变化而不同,作为营养级偏高的捕食者,长身高原鳅能延长食物链长度,增加食物网复杂性,有利于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身高原鳅 脂肪酸 δ^(13)C δ^(15)N 食性 生态位 营养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塔里木裂腹鱼幼鱼生长性状的影响
9
作者 葛建民 胡令辉 +4 位作者 訾方泽 夏利伟 侯旗 宋勇 陈生熬 《科学养鱼》 2023年第5期73-75,共3页
塔里木裂腹鱼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是该属中最具代表性的种类之一,仅生活在亚洲高原地区,繁殖季节在4-6月,是塔里木河域最具代表的品种鱼之一。近年来,受水利设施修建、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塔里木裂腹鱼... 塔里木裂腹鱼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是该属中最具代表性的种类之一,仅生活在亚洲高原地区,繁殖季节在4-6月,是塔里木河域最具代表的品种鱼之一。近年来,受水利设施修建、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塔里木裂腹鱼种群数量急剧减少(马燕武等,2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捕捞 环境恶化 水利设施 裂腹鱼亚科 繁殖季节 塔里木河 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木扎提河长身高原鳅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研究
10
作者 张丽蓉 纪北文 +1 位作者 聂竹兰 魏杰 《水产学杂志》 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
2023年3月—6月在新疆木扎提河拜城县察尔齐镇河段(41°38′12″N,81°26′52″E)及破城子水文站河段(41°47′32″N,80°59′9″E)采集115尾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现场测量全长、体长、体质量、体高、体宽... 2023年3月—6月在新疆木扎提河拜城县察尔齐镇河段(41°38′12″N,81°26′52″E)及破城子水文站河段(41°47′32″N,80°59′9″E)采集115尾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现场测量全长、体长、体质量、体高、体宽等11个外部可量形态参数,用微耳石鉴定年龄,用函数拟合生长方程研究高原鳅年龄、生长及繁殖力。结果表明,所采集的长身高原鳅年龄分布为1~6龄,高龄鱼类较少;体长-体质量关系式为W=2.048×10-5L2.794(R2=0.985,n=115);生长方程采用von Bertalanffy拟合:Lt=134.44[1-e-0.32(t+0.64)],Wt=18.13[1-e-0.32(t+0.64)]2.794;拐点年龄为2.57,对应的体长(Li)为86.31 mm、体质量(Wi)为5.26 g;长身高原鳅雌雄性比(♀∶♂)=1∶1.53(χ^(2)=4.85,P<0.05),雌雄差异显著。Fulton肥满度平均为0.81,Clark肥满度平均为0.63;绝对繁殖力(F)为3897.12粒/尾,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W)为555.99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40.32粒/mm;长身高原鳅卵径在0.40~0.50 mm内出现峰值,Ⅳ期后卵巢中仅存少数成熟卵粒,推断其产卵类型为同步产卵类型。研究表明:木扎提河中上游长身高原鳅年龄结构简单,趋于低龄化;肥满度偏低,可能与中上游海拔高度和生存环境中饵料丰富度有关。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高原鳅属鱼类基础生物学资料,也为种群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扎提河 长身高原鳅 年龄结构 生长特性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水系2种裂腹鱼类形态特征和骨骼形态的差异比较
11
作者 王程欣 胡令辉 +5 位作者 杨莉婷 林旭元 胡伯林 袁智长 宋勇 陈生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2566-2575,共10页
【目的】比较研究塔里木河水系2种裂腹鱼类形态和骨骼系统解剖学的差异性,为高原鱼类的系统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新疆特有鱼类厚唇裂腹鱼和斑重唇鱼为研究对象,结合框架数据和传统可量数据进行形态特征和主成分分... 【目的】比较研究塔里木河水系2种裂腹鱼类形态和骨骼系统解剖学的差异性,为高原鱼类的系统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新疆特有鱼类厚唇裂腹鱼和斑重唇鱼为研究对象,结合框架数据和传统可量数据进行形态特征和主成分分析;采用CT扫描法和煮沸剔肉法比较两者骨骼形态的差异。【结果】2种裂腹鱼31项性状中,1-2/体长(BL)差异显著(P<0.05),体宽/体长(BW/BL)等25项比例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56.74%,差异主要体现在机体头部和躯干前段。2种裂腹鱼的脑颅、咽颅和附肢骨骼数目相同,分别为42块、80块和132块;但两者的脊椎数和肋骨数存在一些不同:厚唇裂腹鱼脊柱4+42-43+1枚,肋骨20~21枚(2尾);斑重唇鱼脊柱4+34-35+1枚,肋骨17~18枚(2尾);尤其是第二前筛骨、蝶耳骨、翼耳骨、前颌骨、上颌骨、翼骨、中翼骨和咽骨上2种裂腹鱼的差异更明显。【结论】塔里木河水系2种裂腹鱼形态特征和骨骼形态差异较为明显,其差异和演化机制与青藏高原隆起有着密切联系,独特的形态进化特征和骨骼差异系统可作为鱼类分类鉴别的依据,丰富了其形态进化生物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水系 厚唇裂腹鱼 斑重唇鱼 形态特征 骨骼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孜勒河厚唇裂腹鱼人工繁殖及胚胎、早期仔鱼发育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贺 洪继彪 +3 位作者 赵年桦 胡仁云 魏杰 聂竹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422,共9页
为实现厚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rregularis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9年4—5月进行了新疆克孜勒河厚唇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以探究该鱼的繁殖时期、雌雄鉴别、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等关键技术,试验设催产厚唇裂腹鱼亲鱼35组,采用人工干... 为实现厚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rregularis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9年4—5月进行了新疆克孜勒河厚唇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以探究该鱼的繁殖时期、雌雄鉴别、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等关键技术,试验设催产厚唇裂腹鱼亲鱼35组,采用人工干法授精和孵化缸淋浴式孵化方法,获受精卵20.69万粒,获水花鱼苗14.12万尾。结果表明:厚唇裂腹鱼人工催产最适水温为18.5℃,最适孵化水温为17.0~17.5℃;厚唇裂腹鱼的繁殖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5月中旬,该鱼产微黏沉性卵,成熟卵的卵径为(2.95±0.15)mm,吸水膨胀后卵径为(3.53±0.12)mm;厚唇裂腹鱼胚胎发育过程经历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在水温为(17.14±0.01)℃条件下,受精卵发育经过147 h 31 min孵化,总积温为2513.01℃·h;初孵仔鱼全长(8.72±0.26)mm,具心跳和血液循环,多数时间静卧水底,偶有窜动;早期仔鱼发育分为眼球色素出现期、体色素出现期、鳔充气期和卵黄囊完全吸收期4个时期,出膜后432 h卵黄囊完全吸收,仔鱼全长为(21.51±0.75)mm。本研究结果可为厚唇裂腹鱼的资源保护和人工繁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唇裂腹鱼 克孜勒河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早期仔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口裂腹鱼中肾组织细胞系建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代金彩 聂竹兰 +1 位作者 刘洁雅 洪继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68,共8页
鱼类细胞培养是进行种质保存、基因功能分析、细胞工程育种等研究的重要材料和模型。为了建立濒危的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中肾组织细胞系,本研究以其中肾组织为材料,以组织块移植法启动细胞原代培养,待细胞稳定后再进行... 鱼类细胞培养是进行种质保存、基因功能分析、细胞工程育种等研究的重要材料和模型。为了建立濒危的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中肾组织细胞系,本研究以其中肾组织为材料,以组织块移植法启动细胞原代培养,待细胞稳定后再进行传代培养,建立宽口裂腹鱼中肾组织细胞系,命名为EUM10。分析宽口裂腹鱼中肾细胞系冻存复苏能力和最适生长条件,且通过PCR技术检验污染状况,用线粒体基因片段分析鉴定细胞的来源。结果显示,宽口裂腹鱼中肾组织细胞的最佳培养基为DME/F-12,最适温度为25℃,最适血清浓度为20%;细胞呈悬浮生长,生长曲线为“S”型曲线,第10代中肾组织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23.26 h;第6代细胞液氮冷冻保存6个月后,复苏存活率达91.91%;经污染鉴定无污染现象;EUM10第10代细胞线粒体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与宽口裂腹鱼基因序列一致性为99.81%,表明细胞系来自宽口裂腹鱼。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宽口裂腹鱼中肾组织细胞系,可将宽口裂腹鱼中肾细胞系作为体外体系运用于宽口裂腹鱼的研究,如细胞遗传学、基因功能分析等,可为宽口裂腹鱼的基础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口裂腹鱼 中肾组织 细胞系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上游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訾方泽 葛建民 +5 位作者 王新月 刘斐 宋勇 张蝶燕 林旭元 陈生熬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掌握新疆上游水库浮游植物分布特征,了解库区生态情况,于2021年8月13日(丰水期)和2022年5月3日(枯水期)进行浮游植物采集,并通过冗余分析法(RDA),分析其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结果显示:上游水库5个典型水域断面共鉴定... 本研究旨在掌握新疆上游水库浮游植物分布特征,了解库区生态情况,于2021年8月13日(丰水期)和2022年5月3日(枯水期)进行浮游植物采集,并通过冗余分析法(RDA),分析其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结果显示:上游水库5个典型水域断面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29属40种,在门水平,两个水期中硅藻门均为主要优势种群,占总类的40.00%;其次为绿藻门和蓝藻门,占总类的27.50%、20.00%;裸藻门、金藻门和隐藻门种类较少;种水平上,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桥弯藻和谷皮菱形藻。两个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P<0.05),枯水期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及生物量皆高于丰水期。通过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密度分析评价,上游水库水体呈贫营养状态。浮游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83,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2.9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6。RDA结果表明电导率(EC)、水温(WT)及溶解氧(DO)是影响上游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为新疆上游水库的可持续发展和丰富其生态多样性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游水库 浮游植物 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克斯河新疆高原鳅生物学特性分析
15
作者 古丽旦·赛力克波勒 王程欣 +4 位作者 许豪 胡伯林 杨浩可 魏齐 陈生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76-2582,共7页
【目的】研究特克斯河新疆高原鳅系统生物学特性,为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夯实新疆特有鱼类基础生物学数据。【方法】2022~2023年在特克斯河采集新疆高原鳅488尾样本,运用经典生物学方法鉴定其形态特征,分析其年龄、生长等生物学... 【目的】研究特克斯河新疆高原鳅系统生物学特性,为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夯实新疆特有鱼类基础生物学数据。【方法】2022~2023年在特克斯河采集新疆高原鳅488尾样本,运用经典生物学方法鉴定其形态特征,分析其年龄、生长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新疆高原鳅体延长,头略扁平,头后稍隆起,吻钝、口下位较宽,背廓呈弧状,前躯粗圆,呈纺锤形,尾柄起点处的宽度明显大于尾柄高,皮肤光滑,无鳞,侧线完全。体长和体重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年龄均值为(1.74±0.77)^(+),最大年龄为4+,最小年龄为0+,其中优势年龄个体为2^(+),占46.80%。体长和体重相关方程为:W=1.15×10^(-5)L^(2.968)(R^(2)=0.92);生长方程为:L_(t)=161.13(1-e^(-0.32(t+0.20)))和W_(t)=40.82(1-e^(-0.32(t+0.20)))^(2.968),渐近体长L_(∞)=161.13 mm,渐近体重W_(∞)=40.82 g,t_(0)=-0.20,k=0.32,t_(i)=3.23;丰满系数为k=1.21。【结论】新疆高原鳅为高原冷水性鱼类,体形呈纺锤形,特克斯河中处于匀速生长,年龄组成小,适应性强,生长性状稳定,数量多,极为适口的肉食性鱼类饵料生物,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和生态意义,特克斯河优势土著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克斯河 新疆高原鳅 形态特征 年龄与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对斑重唇鱼SNP位点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锐 赵熙来 +2 位作者 郝慧敏 聂竹兰 张蝶燕 《水产学杂志》 2024年第6期9-17,共9页
为了检验传统形态学鉴定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es)结果的可靠性,获得物种的分子遗传标记基础数据并筛选出更适合斑重唇鱼的专属引物序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河水系捕获20尾不同斑纹的斑重唇鱼,先利用COI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 为了检验传统形态学鉴定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es)结果的可靠性,获得物种的分子遗传标记基础数据并筛选出更适合斑重唇鱼的专属引物序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河水系捕获20尾不同斑纹的斑重唇鱼,先利用COI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对所有样本进行SNP扩增分型实验,再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SNP位点。扩增分型结果显示,其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在1550 bp序列中共得到SNP位点30个,SNP发生频率为1.9%;在20个样品中共发生碱基替换和缺失变化454次,完全单碱基替换共13次,其中12次所有样本都发生相同的碱基替换,且T-C碱基替换占比最多,为4次;转录组测序得到SNP位点524028个,发生频率为1/157 bp,共有6种变化形式,A/G、C/T转换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总数的33.01%和32.80%。本实验验证了COI基因的高适用性,得到斑重唇鱼的高特异性SNP位点(位于COI基因的313~450 bp、510~672 bp),可由此设计出适用性高的专属引物,为斑重唇鱼物种鉴定和分子遗传标记提供参考,并为种质资源保护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重唇鱼 转录组 COI基因 SNP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克斯河斑重唇鱼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娜 葛建民 +5 位作者 王程欣 宋勇 陈生熬 杨浩可 谢从新 魏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98-1805,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特克斯河斑重唇鱼形态特征及年龄与生长等生态学特性。【方法】2019~2021年采样观察特克斯河斑重唇鱼,运用经典生物学测量方法鉴定年龄,分析其生长性状。【结果】特克斯河斑重唇鱼,体延长,被细鳞,侧线完全,形态特征不... 【目的】研究新疆特克斯河斑重唇鱼形态特征及年龄与生长等生态学特性。【方法】2019~2021年采样观察特克斯河斑重唇鱼,运用经典生物学测量方法鉴定年龄,分析其生长性状。【结果】特克斯河斑重唇鱼,体延长,被细鳞,侧线完全,形态特征不同于其他水系,差异较大,体背色泽灰褐色,有不同的黑色斑点,腹部浅黄泛灰白。斑重唇鱼,体长均值(143.66±57.94)mm,体重均值(64.81±92.10)g,年龄均值(4.08±2.49*);体长与体重拟合关系式为W_(总)=5.80×10^(-6) L ^(3.1653)(R^(2)=0.9521),属于异速生长;体长与体高、头长、吻长、眼间距、尾柄长和尾柄高相关性较高,与体宽和眼径的相关性较低。特克斯河斑重唇鱼(n=120)渐进体长L_(∞)=346.79 mm,k=0.07,W_(∞)=634.97 g,t_(0)=-0.34,t_(i)=12.46。生长方程:L_(t)=346.79(1-e^(-0.09(t+0.34))),W_(t)=634.97(1-e^(-0.09(t+0.34)))3.1653。【结论】特克斯河斑重唇鱼形态不同于其他水系,高原冷水鱼类,属异速生长,适应性欠佳,拐点年龄大,生长缓慢,生长性状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克斯河 斑重唇鱼 形态特征 年龄与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扁吻鱼幼鱼耐受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新月 訾方泽 +4 位作者 葛建民 陈生熬 姚娜 肖青 艾尼瓦尔·依布拉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0-1547,共8页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水系特有鱼类适应生物学,评估扁吻鱼幼鱼机体抗逆性能,分析其濒危机制,为扁吻鱼的苗种培育和驯化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实验室生态学方法,测定扁吻鱼幼鱼盐碱耐受性及进行行为学分析。【结果】在pH值(7.78...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水系特有鱼类适应生物学,评估扁吻鱼幼鱼机体抗逆性能,分析其濒危机制,为扁吻鱼的苗种培育和驯化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实验室生态学方法,测定扁吻鱼幼鱼盐碱耐受性及进行行为学分析。【结果】在pH值(7.78±0.09)、温度(21±1)℃条件下,扁吻鱼对照组幼鱼无明显应激反应,活动平缓,呼吸正常,对外界刺激(光、声音等)有正常反应,未出现死亡个体。实验组幼鱼初始接触实验水体应激过强,随盐碱浓度梯度升高,游动急躁,挣扎撺动,继而死亡,碱度浓度梯度下的行为特征与盐度实验类似。扁吻鱼幼鱼24、48、72、96 h的氯化钠(NaCl)盐度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4.3021、13.7214、13.6144、13.5332 g/L,安全浓度(SC)为3.7891 g/L;碳酸氢钠(NaHCO_(3))碱度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51.8561、39.5025、32.9515、31.7779 mmol/L,安全浓度(SC)为11.8508 mmol/L。【结论】盐碱胁迫下扁吻鱼幼鱼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3.7891 g/L、11.8508 mmol/L,与曾栖息水体环境理化指标相比,扁吻鱼受碱度较大胁迫,栖息水体盐碱的持续升高极大影响其生态位和栖息生境的选择致其濒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吻鱼幼鱼 盐碱胁迫 耐受性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里坤盐湖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楠楠 王智超 +1 位作者 程勇 夏可心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6,共9页
为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巴里坤盐湖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演化机制,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和8月调查了巴里坤盐湖的浮游生物,依据形态学特征鉴定浮游生物属或种,统计分析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 为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巴里坤盐湖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演化机制,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和8月调查了巴里坤盐湖的浮游生物,依据形态学特征鉴定浮游生物属或种,统计分析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结果显示,巴里坤盐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2属,平均密度为9.34×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1.97mg/L,以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除卤虫外)3门30属,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平均密度为146.45ind./L,平均生物量为0.51mg/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822~3.509,浮游动物为0~2.919。巴里坤盐湖浮游生物物种组成、密度和生物量呈明显的水期变化和分布差异;较1990s浮游生物物种数目增加28属,密度显著降低(P<0.05),生物量有所增加(P>0.05),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巴里坤盐湖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盐度和水温变化可能是造成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相关管理部门需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坤盐湖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尔羌高原鳅不同地理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新月 张永杰 +3 位作者 刘斐 陈生熬 林旭元 李大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9-206,共8页
本研究基于多变量形态度量学的方法,对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3个地理群体共计509尾样本的11个形态指标和22个框架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显示,叶尔羌高原鳅3个地理群体的31项比例性状中,4~9/体长(BL)存在显... 本研究基于多变量形态度量学的方法,对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3个地理群体共计509尾样本的11个形态指标和22个框架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显示,叶尔羌高原鳅3个地理群体的31项比例性状中,4~9/体长(BL)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高(BD)/BL等26项比例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25.0%、14.0%和9.3%,累计贡献率为48.3%,差异主要体现在机体头部和躯干前段;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叶尔羌河群体与塔里木河群体先汇为一支,后与和田河群体汇为一支,即叶尔羌河群体与塔里木河群体形态差异较小,和田河较另外2个群体形态差异较大。构建判别方程并进行交互验证,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8.48%、88.89%和87.73%,综合判别率为88.37%,表明由判别分析筛选出9个形态比例性状对叶尔羌高原鳅不同地理群体的判定是可行的。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水系的特殊性造成不同河流生境中叶尔羌高原鳅群体存在形态差异,可通过多元分析对其进行有效区分,但栖息环境的不同可能是引起机体形态学特征差异或适应进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尔羌高原鳅 形态差异 多变量形态度量学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