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水系2种裂腹鱼类形态特征和骨骼形态的差异比较
1
作者 王程欣 胡令辉 +5 位作者 杨莉婷 林旭元 胡伯林 袁智长 宋勇 陈生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66-2575,共10页
【目的】比较研究塔里木河水系2种裂腹鱼类形态和骨骼系统解剖学的差异性,为高原鱼类的系统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新疆特有鱼类厚唇裂腹鱼和斑重唇鱼为研究对象,结合框架数据和传统可量数据进行形态特征和主成分分... 【目的】比较研究塔里木河水系2种裂腹鱼类形态和骨骼系统解剖学的差异性,为高原鱼类的系统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新疆特有鱼类厚唇裂腹鱼和斑重唇鱼为研究对象,结合框架数据和传统可量数据进行形态特征和主成分分析;采用CT扫描法和煮沸剔肉法比较两者骨骼形态的差异。【结果】2种裂腹鱼31项性状中,1-2/体长(BL)差异显著(P<0.05),体宽/体长(BW/BL)等25项比例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56.74%,差异主要体现在机体头部和躯干前段。2种裂腹鱼的脑颅、咽颅和附肢骨骼数目相同,分别为42块、80块和132块;但两者的脊椎数和肋骨数存在一些不同:厚唇裂腹鱼脊柱4+42-43+1枚,肋骨20~21枚(2尾);斑重唇鱼脊柱4+34-35+1枚,肋骨17~18枚(2尾);尤其是第二前筛骨、蝶耳骨、翼耳骨、前颌骨、上颌骨、翼骨、中翼骨和咽骨上2种裂腹鱼的差异更明显。【结论】塔里木河水系2种裂腹鱼形态特征和骨骼形态差异较为明显,其差异和演化机制与青藏高原隆起有着密切联系,独特的形态进化特征和骨骼差异系统可作为鱼类分类鉴别的依据,丰富了其形态进化生物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水系 厚唇裂腹鱼 斑重唇鱼 形态特征 骨骼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红水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
作者 刘斐 訾方泽 +3 位作者 王新月 葛建民 霍斌 陈生熬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东方红水库是叶尔羌河中段重要的生态功能性水库,探究东方红水库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维护水库渔业生态功能、丰富叶尔羌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构建流域内水库生态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2019—2020年设置14个采样点位... 东方红水库是叶尔羌河中段重要的生态功能性水库,探究东方红水库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维护水库渔业生态功能、丰富叶尔羌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构建流域内水库生态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2019—2020年设置14个采样点位,对东方红水库鱼类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东方红水库鱼类分属3目8科16属16种,鲤形目鱼类占比最大;优势种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鳙(Aristichthys nobilis)、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等外来种为主;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群落结构总体不稳定,数量-生物量曲线表明鱼类群落结构处于中度干扰状态;综合营养评价指数表明水库呈中营养性;冗余分析表明电导率和矿化度是目前影响库区鱼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上述变化可能与渔业放养、外来鱼类引入等人为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生物多样性 东方红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塔里木裂腹鱼幼鱼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及其盐碱耐受能力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年桦 赵贺 +3 位作者 强壮 聂竹兰 魏杰 沈建忠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3,共10页
文章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究了水温、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幼鱼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使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法预测幼鱼最佳生长环境条件,并通过单因子静态毒性急性实验法对其盐碱耐受能力进行... 文章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究了水温、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幼鱼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使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法预测幼鱼最佳生长环境条件,并通过单因子静态毒性急性实验法对其盐碱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温5~25℃时幼鱼成活率均在85%以上;水温20℃时摄食率、体长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光周期16 L∶8 D或光照强度500 lx时,各水平均达到最高;水温12.98℃、每天光照15.07 h、光照强度670.27 lx时,幼鱼达到理论最佳存活、摄食、生长条件;幼鱼24、48、72和96 h的氯化钠(NaCl)盐度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01、3.62、3.29和2.92 g·L^(−1),安全浓度(SC)为0.89 g·L^(−1);24、48、72和96 h碳酸氢钠(NaHCO3)碱度LC50分别为97.14、86.75、80.26和74.52 mmol·L^(−1),SC为20.75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裂腹鱼 环境因子 成活率 摄食率 生长 盐碱耐受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细胞系的建立及盐碱度对其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代金彩 聂竹兰 +2 位作者 赵年桦 任永丽 魏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80,共11页
为了建立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尾鳍细胞系,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分别用含胎牛血清(FBS)的DME/F12培养基体外培养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组织,初步建立了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细胞系(BICF1)。采用MTT法测定分析盐度(NaCl)和碱度(NaH... 为了建立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尾鳍细胞系,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分别用含胎牛血清(FBS)的DME/F12培养基体外培养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组织,初步建立了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细胞系(BICF1)。采用MTT法测定分析盐度(NaCl)和碱度(NaHCO_(3))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BICF1悬浮培养传至45代,最适培养液为DME/F12,最适FBS浓度为20%,最适温度为25℃。第10代BICF1的群体倍增时间为28.11 h,呈“S”型生长。第6代BICF1液氮冻存180 d后复苏,经台盼蓝染色计数,BICF1有(87.85±0.66)%的细胞具有活性,复苏后可增殖并传代。BICF1无细菌、真菌、支原体污染。第10代BICF1线粒体16S rRNA测序结果与GenBank基因序列进行一致性对比,结果显示,BICF1与JQ844133.1的一致率为100%,表明BICF1来自于塔里木裂腹鱼。BICF1增殖数量在盐度为1、2、4、6时呈上升趋势,在盐度为6、8、10时呈下降趋势;盐度为6时,BICF1增殖数量最高。BICF1增殖数量在碱度为2、3、4、5、6 g/L时呈上升趋势,在碱度为6、7、8、10 g/L时呈下降趋势;碱度为6 g/L时,BICF1增殖数量最高。细胞增殖数量随盐碱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本研究旨在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塔里木裂腹鱼遗传资源以及建立和保护其种质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裂腹鱼 尾鳍组织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塔里木裂腹鱼幼鱼生长性状的影响
5
作者 葛建民 胡令辉 +4 位作者 訾方泽 夏利伟 侯旗 宋勇 陈生熬 《科学养鱼》 2023年第5期73-75,共3页
塔里木裂腹鱼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是该属中最具代表性的种类之一,仅生活在亚洲高原地区,繁殖季节在4-6月,是塔里木河域最具代表的品种鱼之一。近年来,受水利设施修建、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塔里木裂腹鱼... 塔里木裂腹鱼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是该属中最具代表性的种类之一,仅生活在亚洲高原地区,繁殖季节在4-6月,是塔里木河域最具代表的品种鱼之一。近年来,受水利设施修建、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塔里木裂腹鱼种群数量急剧减少(马燕武等,2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捕捞 环境恶化 水利设施 裂腹鱼亚科 繁殖季节 塔里木河 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克斯河新疆高原鳅生物学特性分析
6
作者 古丽旦·赛力克波勒 王程欣 +4 位作者 许豪 胡伯林 杨浩可 魏齐 陈生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76-2582,共7页
【目的】研究特克斯河新疆高原鳅系统生物学特性,为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夯实新疆特有鱼类基础生物学数据。【方法】2022~2023年在特克斯河采集新疆高原鳅488尾样本,运用经典生物学方法鉴定其形态特征,分析其年龄、生长等生物学... 【目的】研究特克斯河新疆高原鳅系统生物学特性,为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夯实新疆特有鱼类基础生物学数据。【方法】2022~2023年在特克斯河采集新疆高原鳅488尾样本,运用经典生物学方法鉴定其形态特征,分析其年龄、生长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新疆高原鳅体延长,头略扁平,头后稍隆起,吻钝、口下位较宽,背廓呈弧状,前躯粗圆,呈纺锤形,尾柄起点处的宽度明显大于尾柄高,皮肤光滑,无鳞,侧线完全。体长和体重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年龄均值为(1.74±0.77)^(+),最大年龄为4+,最小年龄为0+,其中优势年龄个体为2^(+),占46.80%。体长和体重相关方程为:W=1.15×10^(-5)L^(2.968)(R^(2)=0.92);生长方程为:L_(t)=161.13(1-e^(-0.32(t+0.20)))和W_(t)=40.82(1-e^(-0.32(t+0.20)))^(2.968),渐近体长L_(∞)=161.13 mm,渐近体重W_(∞)=40.82 g,t_(0)=-0.20,k=0.32,t_(i)=3.23;丰满系数为k=1.21。【结论】新疆高原鳅为高原冷水性鱼类,体形呈纺锤形,特克斯河中处于匀速生长,年龄组成小,适应性强,生长性状稳定,数量多,极为适口的肉食性鱼类饵料生物,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和生态意义,特克斯河优势土著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克斯河 新疆高原鳅 形态特征 年龄与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脂肪酸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新疆长身高原鳅摄食习性研究
7
作者 张丽蓉 郝慧敏 +2 位作者 聂竹兰 魏杰 张蝶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 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2种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由特征脂肪酸组成情况推测,长身高原鳅对浮游动物、硅藻、陆地植物或喜摄食硅藻的鱼虾均有摄食,表现为杂食性。长身高原鳅的δ^(13)C和δ^(15)N分别介于-27.09‰~-20.98‰和5.71‰~8.45‰,营养级介于2.68~3.48。雌雄样本间的δ^(13)C、δ^(15)N和营养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样本核心生态位(Standard ellipse area,SEAc)和总生态位(Total area of convex hull,TA)均高于雌性。δ^(13)C与体长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δ^(15)N和营养级与体长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70~80 mm体长组与90 mm以上体长组SEAc面积不存在重叠且在聚类分析中被分为不同组。综上,长身高原鳅的食性为杂食性且食物组成随体长变化而不同,作为营养级偏高的捕食者,长身高原鳅能延长食物链长度,增加食物网复杂性,有利于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身高原鳅 脂肪酸 δ^(13)C δ^(15)N 食性 生态位 营养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克斯河斑重唇鱼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娜 葛建民 +5 位作者 王程欣 宋勇 陈生熬 杨浩可 谢从新 魏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98-1805,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特克斯河斑重唇鱼形态特征及年龄与生长等生态学特性。【方法】2019~2021年采样观察特克斯河斑重唇鱼,运用经典生物学测量方法鉴定年龄,分析其生长性状。【结果】特克斯河斑重唇鱼,体延长,被细鳞,侧线完全,形态特征不... 【目的】研究新疆特克斯河斑重唇鱼形态特征及年龄与生长等生态学特性。【方法】2019~2021年采样观察特克斯河斑重唇鱼,运用经典生物学测量方法鉴定年龄,分析其生长性状。【结果】特克斯河斑重唇鱼,体延长,被细鳞,侧线完全,形态特征不同于其他水系,差异较大,体背色泽灰褐色,有不同的黑色斑点,腹部浅黄泛灰白。斑重唇鱼,体长均值(143.66±57.94)mm,体重均值(64.81±92.10)g,年龄均值(4.08±2.49*);体长与体重拟合关系式为W_(总)=5.80×10^(-6) L ^(3.1653)(R^(2)=0.9521),属于异速生长;体长与体高、头长、吻长、眼间距、尾柄长和尾柄高相关性较高,与体宽和眼径的相关性较低。特克斯河斑重唇鱼(n=120)渐进体长L_(∞)=346.79 mm,k=0.07,W_(∞)=634.97 g,t_(0)=-0.34,t_(i)=12.46。生长方程:L_(t)=346.79(1-e^(-0.09(t+0.34))),W_(t)=634.97(1-e^(-0.09(t+0.34)))3.1653。【结论】特克斯河斑重唇鱼形态不同于其他水系,高原冷水鱼类,属异速生长,适应性欠佳,拐点年龄大,生长缓慢,生长性状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克斯河 斑重唇鱼 形态特征 年龄与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地理群体宽口裂腹鱼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年桦 曹希全 +3 位作者 赵贺 魏杰 聂竹兰 沈建忠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4,共8页
采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托什干河、塔什库尔干河和渭干河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65尾个体框架结构测量中的31个形态比例指标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在4个可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12个变量上存在极显著... 采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托什干河、塔什库尔干河和渭干河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65尾个体框架结构测量中的31个形态比例指标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在4个可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12个变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22.28%、13.428%和8.90%,累计贡献率为44.60%;根据前3个主成分构建的散点图显示,3个地理群体不同个体之间有个体发生重叠,3个地理种群并未形成明显的独立组群;聚类分析发现,托什干河群体和塔什库尔干河群体距离最近,最先聚为一支,后与渭干河群体汇为一大支。结果表明,托什干河群体与塔什库尔干河群体最为接近,与渭干河群体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 形态特征 框架结构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孜勒河厚唇裂腹鱼人工繁殖及胚胎、早期仔鱼发育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贺 洪继彪 +3 位作者 赵年桦 胡仁云 魏杰 聂竹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422,共9页
为实现厚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rregularis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9年4—5月进行了新疆克孜勒河厚唇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以探究该鱼的繁殖时期、雌雄鉴别、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等关键技术,试验设催产厚唇裂腹鱼亲鱼35组,采用人工干... 为实现厚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rregularis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9年4—5月进行了新疆克孜勒河厚唇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以探究该鱼的繁殖时期、雌雄鉴别、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等关键技术,试验设催产厚唇裂腹鱼亲鱼35组,采用人工干法授精和孵化缸淋浴式孵化方法,获受精卵20.69万粒,获水花鱼苗14.12万尾。结果表明:厚唇裂腹鱼人工催产最适水温为18.5℃,最适孵化水温为17.0~17.5℃;厚唇裂腹鱼的繁殖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5月中旬,该鱼产微黏沉性卵,成熟卵的卵径为(2.95±0.15)mm,吸水膨胀后卵径为(3.53±0.12)mm;厚唇裂腹鱼胚胎发育过程经历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在水温为(17.14±0.01)℃条件下,受精卵发育经过147 h 31 min孵化,总积温为2513.01℃·h;初孵仔鱼全长(8.72±0.26)mm,具心跳和血液循环,多数时间静卧水底,偶有窜动;早期仔鱼发育分为眼球色素出现期、体色素出现期、鳔充气期和卵黄囊完全吸收期4个时期,出膜后432 h卵黄囊完全吸收,仔鱼全长为(21.51±0.75)mm。本研究结果可为厚唇裂腹鱼的资源保护和人工繁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唇裂腹鱼 克孜勒河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早期仔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尔羌高原鳅不同地理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新月 张永杰 +3 位作者 刘斐 陈生熬 林旭元 李大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9-206,共8页
本研究基于多变量形态度量学的方法,对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3个地理群体共计509尾样本的11个形态指标和22个框架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显示,叶尔羌高原鳅3个地理群体的31项比例性状中,4~9/体长(BL)存在显... 本研究基于多变量形态度量学的方法,对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3个地理群体共计509尾样本的11个形态指标和22个框架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显示,叶尔羌高原鳅3个地理群体的31项比例性状中,4~9/体长(BL)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高(BD)/BL等26项比例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25.0%、14.0%和9.3%,累计贡献率为48.3%,差异主要体现在机体头部和躯干前段;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叶尔羌河群体与塔里木河群体先汇为一支,后与和田河群体汇为一支,即叶尔羌河群体与塔里木河群体形态差异较小,和田河较另外2个群体形态差异较大。构建判别方程并进行交互验证,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8.48%、88.89%和87.73%,综合判别率为88.37%,表明由判别分析筛选出9个形态比例性状对叶尔羌高原鳅不同地理群体的判定是可行的。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水系的特殊性造成不同河流生境中叶尔羌高原鳅群体存在形态差异,可通过多元分析对其进行有效区分,但栖息环境的不同可能是引起机体形态学特征差异或适应进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尔羌高原鳅 形态差异 多变量形态度量学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口裂腹鱼中肾组织细胞系建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代金彩 聂竹兰 +1 位作者 刘洁雅 洪继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68,共8页
鱼类细胞培养是进行种质保存、基因功能分析、细胞工程育种等研究的重要材料和模型。为了建立濒危的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中肾组织细胞系,本研究以其中肾组织为材料,以组织块移植法启动细胞原代培养,待细胞稳定后再进行... 鱼类细胞培养是进行种质保存、基因功能分析、细胞工程育种等研究的重要材料和模型。为了建立濒危的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中肾组织细胞系,本研究以其中肾组织为材料,以组织块移植法启动细胞原代培养,待细胞稳定后再进行传代培养,建立宽口裂腹鱼中肾组织细胞系,命名为EUM10。分析宽口裂腹鱼中肾细胞系冻存复苏能力和最适生长条件,且通过PCR技术检验污染状况,用线粒体基因片段分析鉴定细胞的来源。结果显示,宽口裂腹鱼中肾组织细胞的最佳培养基为DME/F-12,最适温度为25℃,最适血清浓度为20%;细胞呈悬浮生长,生长曲线为“S”型曲线,第10代中肾组织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23.26 h;第6代细胞液氮冷冻保存6个月后,复苏存活率达91.91%;经污染鉴定无污染现象;EUM10第10代细胞线粒体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与宽口裂腹鱼基因序列一致性为99.81%,表明细胞系来自宽口裂腹鱼。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宽口裂腹鱼中肾组织细胞系,可将宽口裂腹鱼中肾细胞系作为体外体系运用于宽口裂腹鱼的研究,如细胞遗传学、基因功能分析等,可为宽口裂腹鱼的基础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口裂腹鱼 中肾组织 细胞系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裸重唇鱼不同地理种群形态差异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永杰 陈生熬 +4 位作者 王程欣 王新月 李江玲 谢从新 魏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1-520,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新疆裸重唇鱼的形态特征差异。【方法】2020~2021年通过采集玛纳斯河和特克斯河新疆裸重唇鱼样本,运用鱼类生态学方法鉴定其形态特征,分析其不同种群生物学性状。【结果】新疆裸重唇鱼,玛纳斯河群体和特克斯河...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新疆裸重唇鱼的形态特征差异。【方法】2020~2021年通过采集玛纳斯河和特克斯河新疆裸重唇鱼样本,运用鱼类生态学方法鉴定其形态特征,分析其不同种群生物学性状。【结果】新疆裸重唇鱼,玛纳斯河群体和特克斯河群体外形特征差异较为明显,体重和体长两河群体差异显著(P<0.05),体宽和头长,玛纳斯河与特克斯河的范围值和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体长与体重回归方程:W_(M)=0.049 L 1.9928(R^(2)=0.9320),W_(M)=1.39×10^(-6) L 3.1275(R^(2)=0.9648)。不同群体生物学性状生长趋势不同,玛纳斯河群体以头长明显,特克斯河群体则以体宽明显。玛纳斯河群体35尾和特克斯河群体65尾,主成分1是54.6%,主成分2是11.6%,两群体均无重叠;影响主成分1的主要性状是:体高、背鳍起点到腹鳍起点;影响主成分2是背鳍起点到背鳍后基、背鳍起点到臀鳍起点、背鳍起点到尾鳍下。玛纳斯河群体和特克斯河群体判别函数:Y_(M)=-1985.90-1934.51 X_(1)-2020.77 X_(2)+5137.86 X_(3)+2858.24 X_(4)+3111.14 X_(5)-2376.61 X_(6)+2494.94 X_(7)+4382.91 X_(8);Y_(T)=-1826.92-2036.21 X_(1)-1770.91 X_(2)+4898.46 X_(3)+3679.48 X_(4)+1882.97 X_(5)-919.60 X_(6)+3189.76 X_(7)+4632.12 X_(8)。【结论】新疆裸重唇鱼生活史中,生长性状体高、吻长及眼间距是生长中直接影响生长因子。新疆裸重唇鱼,天山南北水系共同种,高度特化鱼类,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丰富极为重要,形态特征差异较大,典型异质性的高原鱼类,生长异速,不稳定,不同群体生长性状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裸重唇鱼 形态特征 生长性状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裂腹鱼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程欣 刘斐 +3 位作者 陈生熬 杨浩可 谢从新 魏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65-2072,共8页
【目的】研究伊犁河水系特克斯河伊犁裂腹鱼系统生物学特性。【方法】2018~2020年通过采集伊犁河水系特克斯河伊犁裂腹鱼样本,运用经典鱼类生物学方法鉴定其形态特征,分析其年龄与生长等种群性状。【结果】特克斯河伊犁裂腹鱼,形态特征... 【目的】研究伊犁河水系特克斯河伊犁裂腹鱼系统生物学特性。【方法】2018~2020年通过采集伊犁河水系特克斯河伊犁裂腹鱼样本,运用经典鱼类生物学方法鉴定其形态特征,分析其年龄与生长等种群性状。【结果】特克斯河伊犁裂腹鱼,形态特征与其他水系裂腹鱼差异小,口下缘无硬质角质;体背细鳞,臀鳞较发达;体背部淡青色,微泛黄,体侧和腹部银白色,小个体体侧有斑点。体长均值为(21.56±10.48)cm,不符合正态分布。体重均值为(404.00±483.11)g,不符合正态分布。年龄均值(7.36±3.97)^(+),不符合正态分布,其中5^(+)为优势年龄个体,占11.40%。体长和体重相关方程为:W=0.022 L^(3)(R^(2)=0.9594);渐进体长L∞=65.48 cm,生产系数k=0.06,W∞=4716.67 g,t_(0)=0.09,ti=18.40^(+);生长方程为:L_(t)=65.48(1-e^(-0.06(t-0.09)))和W_(t)=4716.67(1-e^(-0.06(t-0.09)))3。伊犁裂腹鱼成熟系数和丰满系数:GSI=(3.54±1.94)和K=(2.34±0.63)。【结论】伊犁河水系特克斯河伊犁裂腹鱼着细鳞,较大型土著鱼类,年龄结构差异较大,匀速生长,适应性较强,水域生态较优,生长周期较长,性状较稳定,拐点年龄大,性成熟周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裂腹鱼 形态特征 年龄与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尔羌高原鳅耳石形态探究及群体判别分析
15
作者 王新月 陈生熬 +4 位作者 王程欣 訾方泽 常德胜 许豪 李大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1-211,共11页
为进一步开展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不同地理群体分类判别、探明耳石与鱼类生活史的相关机制,本研究基于耳石形态学和鱼类生态学方法,对叶尔羌河、和田河和塔里木河的734尾叶尔羌高原鳅耳石与鱼体的形态指标进行了统... 为进一步开展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不同地理群体分类判别、探明耳石与鱼类生活史的相关机制,本研究基于耳石形态学和鱼类生态学方法,对叶尔羌河、和田河和塔里木河的734尾叶尔羌高原鳅耳石与鱼体的形态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叶尔羌高原鳅耳石较小,左右微耳石形态无显著差异(P>0.05);叶尔羌高原鳅耳石形态指标与体长、体质量呈对数函数关系,R^(2)范围在0.48~0.62;采用鱼体形态学、耳石形态测量法和椭圆傅里叶分析法分别对两两群体进行判别分析,和田河群体与塔里木河群体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6.0%、61.4%和82.2%,叶尔羌河群体与和田河群体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3.0%、79.5%和87.9%,叶尔羌河群体与塔里木河群体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6.5%、77.5%和86.8%。叶尔羌高原鳅耳石形态与鱼体生长的关系极大程度地反映了其个体发育对栖息环境的适应性,且不同地理群体叶尔羌高原鳅耳石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将耳石形态学首次应用于叶尔羌高原鳅种群的鉴别分析,为进一步开展高原鳅属进化分类提供参考,为高原渔业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尔羌高原鳅 耳石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扁吻鱼幼鱼耐受性分析
16
作者 王新月 訾方泽 +4 位作者 葛建民 陈生熬 姚娜 肖青 艾尼瓦尔·依布拉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0-1547,共8页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水系特有鱼类适应生物学,评估扁吻鱼幼鱼机体抗逆性能,分析其濒危机制,为扁吻鱼的苗种培育和驯化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实验室生态学方法,测定扁吻鱼幼鱼盐碱耐受性及进行行为学分析。【结果】在pH值(7.78...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水系特有鱼类适应生物学,评估扁吻鱼幼鱼机体抗逆性能,分析其濒危机制,为扁吻鱼的苗种培育和驯化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实验室生态学方法,测定扁吻鱼幼鱼盐碱耐受性及进行行为学分析。【结果】在pH值(7.78±0.09)、温度(21±1)℃条件下,扁吻鱼对照组幼鱼无明显应激反应,活动平缓,呼吸正常,对外界刺激(光、声音等)有正常反应,未出现死亡个体。实验组幼鱼初始接触实验水体应激过强,随盐碱浓度梯度升高,游动急躁,挣扎撺动,继而死亡,碱度浓度梯度下的行为特征与盐度实验类似。扁吻鱼幼鱼24、48、72、96 h的氯化钠(NaCl)盐度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4.3021、13.7214、13.6144、13.5332 g/L,安全浓度(SC)为3.7891 g/L;碳酸氢钠(NaHCO_(3))碱度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51.8561、39.5025、32.9515、31.7779 mmol/L,安全浓度(SC)为11.8508 mmol/L。【结论】盐碱胁迫下扁吻鱼幼鱼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3.7891 g/L、11.8508 mmol/L,与曾栖息水体环境理化指标相比,扁吻鱼受碱度较大胁迫,栖息水体盐碱的持续升高极大影响其生态位和栖息生境的选择致其濒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吻鱼幼鱼 盐碱胁迫 耐受性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