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采办工作尝试
1
作者 雷世荣 赵盈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00年第6期52-54,共3页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物资采办中心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按照油公司的职能,不断完善采办制度和程序,逐步朝着标准化油公司采办机制过渡。随着中国石油的上市、西部大开发世纪工程的启动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采办制度 分公司 国家石油公司 物资采办 管理模式 中国石油 采办模式 西部大开发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定向井地层三压力钻前预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尹国庆 张辉 +3 位作者 袁芳 李超 王军伟 王学东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3年第11期41-44,共4页
随着塔里木盆地定向井钻井不断增多,针对定向井钻前沿井眼轨迹的三压力(孔隙压力、坍塌压力、破裂压力)预测的需求日益迫切。从井壁稳定的力学机理出发,分析定向井井周应力分布规律,建立定向井井壁稳定力学模型,利用地震、测井联合的反... 随着塔里木盆地定向井钻井不断增多,针对定向井钻前沿井眼轨迹的三压力(孔隙压力、坍塌压力、破裂压力)预测的需求日益迫切。从井壁稳定的力学机理出发,分析定向井井周应力分布规律,建立定向井井壁稳定力学模型,利用地震、测井联合的反演技术构建定向井井轨迹上的纵波、横波、密度等岩石物理信息,为定向井开钻前提供地层三压力预测剖面,确定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为钻井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井壁稳定性 地震 测井 钻前压力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饱和油藏水平井生产压差的调控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卫红 王陶 +2 位作者 阮洋 张劲 张建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塔里木盆地HD水驱砂岩油藏为受构造和地层双重控制的复合油藏,整体采用水平井开发,不同区域含水差异较大。应用水平井渗流规律,结合水平井产液剖面测井、试井等动态监测资料,揭示水平段内表皮效应差异是加剧或减弱层内矛盾的根本原因,... 塔里木盆地HD水驱砂岩油藏为受构造和地层双重控制的复合油藏,整体采用水平井开发,不同区域含水差异较大。应用水平井渗流规律,结合水平井产液剖面测井、试井等动态监测资料,揭示水平段内表皮效应差异是加剧或减弱层内矛盾的根本原因,探讨生产压差调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据此指导相关的生产及措施调整,对油田水平井稳油控水及高效开发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油藏 水平井 生产压差 调控 表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肖阳 江同文 +3 位作者 冯积累 蔡振忠 李中全 廖建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99,117-118,共3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和多尺度特征,传统的砂岩油藏和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动态分析方法难以适用。为了解决塔里木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动态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在论证传统开发动态分析方法适用...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和多尺度特征,传统的砂岩油藏和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动态分析方法难以适用。为了解决塔里木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动态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在论证传统开发动态分析方法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征、近年来中外的研究成果及笔者的研究经历,分析了各种生产动态分析方法的等效适用条件,重点阐述了三重介质试井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数值试井、等效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以及离散裂缝方法的理论基础及适用条件,提出一套适合该类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的研究思路,并应用于现场生产,指导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三重介质 数值试井 等效介质 油藏数值模拟 离散裂缝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238H井旋转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子超 邵建中 邱永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2,共3页
TK238井钻井施工中存在一系列技术难点,为此采用了Powcrdrivc旋转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简要介绍了Powerdrive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组成及性能,详细介绍了TK238井的钻井设计和现场施工情况。该井油气层钻遇率达92%,日产原油204.74t,这说... TK238井钻井施工中存在一系列技术难点,为此采用了Powcrdrivc旋转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简要介绍了Powerdrive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组成及性能,详细介绍了TK238井的钻井设计和现场施工情况。该井油气层钻遇率达92%,日产原油204.74t,这说明采用Powerdrive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提高了油气层钻遇率,使井眼轨迹位于油层中有利于产油的最佳位置。该井的成功也为以后塔河油田薄油层钻井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导向钻井 水平井 钻井设计 井眼轨迹 钻具组合 TK238H井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浅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汪忠德 阮洋 李向东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7-519,共3页
重点介绍了中国煤层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开发技术(包括水力压裂改造技术、煤中多元气体驱替技术和定向羽状水平钻井技术)以及增产技术的现状和技术进展,并且分析了我国煤层气研究开发的理论成果与存在问题,提出了煤层气研究开发的发展... 重点介绍了中国煤层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开发技术(包括水力压裂改造技术、煤中多元气体驱替技术和定向羽状水平钻井技术)以及增产技术的现状和技术进展,并且分析了我国煤层气研究开发的理论成果与存在问题,提出了煤层气研究开发的发展趋势与开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资源分布 勘探开发 增产技术 进展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山前高温高压气井完井封隔器失效控制措施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克林 刘洪涛 +3 位作者 何文 何新兴 高文祥 单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6,共6页
库车山前高温高压气井主要采用Y443-111封隔器,但封隔器在替液过程中易憋压,严重时甚至出现封隔器提前坐封问题,导致油套环空的试油钻井液无法被环空保护液完全替出,后期可能对油管、套管柱产生腐蚀。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Y443-111封隔... 库车山前高温高压气井主要采用Y443-111封隔器,但封隔器在替液过程中易憋压,严重时甚至出现封隔器提前坐封问题,导致油套环空的试油钻井液无法被环空保护液完全替出,后期可能对油管、套管柱产生腐蚀。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Y443-111封隔器替液过程中失效与损坏的原因,发现造成该封隔器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封隔器与套管的间隙太小,次要原因是替液排量大和井筒清洁情况差。为此,制定了降低替液排量、清除井筒杂质、优化试油钻井液性能、提高井筒工作液质量和缩小封隔器外径等控制完井封隔器失效的措施。上述措施在现场累计应用43井次,成功率达97.6%,解决了库车山前高温高压气井完井封隔器失效的问题,确保了高温高压井下作业安全和完井作业的顺利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气井 封隔器 失效分析 完井 库车山前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调整措施评价——以尕斯库勒E_3~1油藏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杨锋 王新海 +3 位作者 刘洪 陈岩 李中全 贾正兴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9-132,1,共4页
尕斯库勒E13油藏是异常高压低渗透未饱和油藏,采出程度近40%,含水74.44%,剩余油分布零散。建立了E13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E13油藏剩余油进行了定性的模拟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E13油藏剩余油主要有3种分布类型,层内... 尕斯库勒E13油藏是异常高压低渗透未饱和油藏,采出程度近40%,含水74.44%,剩余油分布零散。建立了E13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E13油藏剩余油进行了定性的模拟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E13油藏剩余油主要有3种分布类型,层内未水淹型、连片分布的差油层型和井间滞留区型,4个主力层系剩余油储量最大,是剩余油挖潜的重点方向。在剩余油分析的基础上优选了调整方案,预测结果表明15年的累产油增加39.95×104t,采出程度提高1.03%,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斯库勒E31油藏 数值模拟 剩余油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伤害油层保护液性能试验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伟 王新海 +1 位作者 汪忠德 阮洋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7-129,447,共3页
针对基山砂岩体储层特性,从防膨、防乳、低表(界)面张力等角度出发,研制了低伤害油层保护液配方体系,进行了降低返排压力试验、耐温性试验、防原油乳化试验、岩心伤害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渗透砂岩油藏完井、洗压井等作业液中加入油层保... 针对基山砂岩体储层特性,从防膨、防乳、低表(界)面张力等角度出发,研制了低伤害油层保护液配方体系,进行了降低返排压力试验、耐温性试验、防原油乳化试验、岩心伤害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渗透砂岩油藏完井、洗压井等作业液中加入油层保护液,能够有效防止粘土矿物的膨胀,防止完井液与原油形成乳液,明显降低完井液返排压力,可以很好地防止水敏和水锁现象的发生,对地层渗透率基本无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损害 防止地层损害 油层保护液 性能试验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塔克地区复杂地层高密度饱和盐水钻井液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明英 龚文平 +3 位作者 李中全 严利咏 廖升平 严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84,共4页
采用适当密度的钻井液技术是复杂岩性地层钻井成功的关键。通过对羊塔克地区下第三系复杂地层不稳定因素及其对钻井作业的潜在危害进行分析研究,对钻井液的配伍进行改进,优选了适合该地区的KCl/聚合物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该钻井液体系... 采用适当密度的钻井液技术是复杂岩性地层钻井成功的关键。通过对羊塔克地区下第三系复杂地层不稳定因素及其对钻井作业的潜在危害进行分析研究,对钻井液的配伍进行改进,优选了适合该地区的KCl/聚合物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造壁性、润滑性和抑制性。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对该地区顺利钻进、井下安全及油气层保护有非常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塔克地区 复杂地层 钻井液 井眼闭合 稳定井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场气田须二段储层的分类与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晟 陈德友 +2 位作者 黎华继 冉旭 叶泰然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8,165,共4页
新场气田须二段储层为超埋深、非均质强的典型致密储层,储层不仅宏观裂缝非均质发育,而且微观储集空间也具多元化,由于目前测井解释的局限,前期运用的分类评价方法对于新场气田须二段储层以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的储层评价适用性不大,为... 新场气田须二段储层为超埋深、非均质强的典型致密储层,储层不仅宏观裂缝非均质发育,而且微观储集空间也具多元化,由于目前测井解释的局限,前期运用的分类评价方法对于新场气田须二段储层以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的储层评价适用性不大,为此笔者在前期储层分类评价基础上,以系统的试验分析为依托,以定量划分储层的储集空间组合为手段,重新建立储层的分类评价标准,成功避开了测井解释无法评价微裂缝的局限,结合储层宏观裂缝预测对储层重新进行分类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二段气藏 储层评价 储集空间组合 新场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