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4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油田超深层钻井技术进展及难题探讨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春生 王哲 +3 位作者 张权 卢俊安 陈凯枫 张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9,共11页
当前,塔里木油田以超深特深层为代表的深地油气资源开发对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和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塔里木油田创新形成了超深复杂井井身结构设计、超深难钻地层钻井提速、超深大斜度井水平井钻井、超深复... 当前,塔里木油田以超深特深层为代表的深地油气资源开发对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和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塔里木油田创新形成了超深复杂井井身结构设计、超深难钻地层钻井提速、超深大斜度井水平井钻井、超深复杂地层钻完井液、超深复杂地层固井、高温高压井完整性、超深复杂井井控等一系列超深层钻井技术,保障深地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并创造多项纪录。伴随超深井数量持续增加,工程地质条件更加复杂,井下环境更加苛刻,超深层钻井过程势必面临新的工程难题和挑战,严重制约深地油气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为此,通过概括塔里木油田钻井工程技术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深地钻井工程技术取得的主要技术进展,并结合新的勘探开发形势与油气开发要求,指出了塔里木油田钻井工程技术从超深层迈入特深层新时期的焦点问题及攻关发展方向,为国内外深地复杂油气井安全高效钻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超深层特深层 高温高压 钻井工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富满油田预弯BHA防斜提速技术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张志 王文昌 +2 位作者 江创 秦宏德 陈治方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3,共9页
在塔里木富满油田先期钻探过程中,主要采用带Power-V的BHA和钟摆BHA进行控斜提速作业,前者控斜和提速效果好、但使用成本高,后者成本低但控斜效果和提速效果一般。为了加快钻探速度,在富满油田开展了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提速技术的试验和... 在塔里木富满油田先期钻探过程中,主要采用带Power-V的BHA和钟摆BHA进行控斜提速作业,前者控斜和提速效果好、但使用成本高,后者成本低但控斜效果和提速效果一般。为了加快钻探速度,在富满油田开展了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提速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即利用预弯BHA进行防斜提速作业。给出预弯BHA三维力学模型和复合钻井时BHA防斜力计算模型,分析了关键参数对预弯BHA防斜力的影响规律,结合井场实际条件优化了预弯BHA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稳定器外径、2稳定器相对位置、弯角度数对预弯BHA的防斜力影响很大,通过调整结构参数,可以获得具有较大防斜力的预弯BHA。矿场试验结果显示,预弯防斜提速技术比邻井采用的带Power-V或常规钟摆钻具组合机械钻速提高29.8%~49.5%,显示出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满油田 防斜力 提速 BHA结构优化 钻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志留系隔夹层识别及分布
3
作者 王伟 代梦莹 +4 位作者 陈俊凯 邹云龙 吴琼 蒋琼 冯程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隔夹层分布规律不明,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为了识别研究区隔夹层类型,分析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取心、常规测井、化验分析及成像测井资料,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隔夹层类型,采用三端元定型法分小层建立了...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隔夹层分布规律不明,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为了识别研究区隔夹层类型,分析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取心、常规测井、化验分析及成像测井资料,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隔夹层类型,采用三端元定型法分小层建立了隔夹层识别图版,提出了识别标准,分析了隔夹层的横向和纵向展布特征,研究了隔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在横向上,泥质隔夹层主要集中在目的层下部,连续性较好,而物性隔夹层则主要分布在中—上部,尽管厚度较小,但同样具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在平面上,隔夹层主要集中发育于研究区中部,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厚度聚集带,随着与中部区域距离的增大,隔夹层厚度向四周逐渐减小。受隔夹层空间分布控制作用,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研究区K3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英买35井区 泥质隔夹层 物性隔夹层 三端元定型法 空间展布 精细评价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有利岩相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储机理——以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二段为例
4
作者 莫涛 潘永帅 +4 位作者 范坤宇 柳波 朱文慧 黄志龙 王媛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940,共20页
克拉苏构造带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发育大套厚层砂体,但目前对其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岩相差异及成储机制方面的精细研究还较少,严重限制了勘探成功率。因此,本研究基于岩芯、测井和多种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开展了巴... 克拉苏构造带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发育大套厚层砂体,但目前对其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岩相差异及成储机制方面的精细研究还较少,严重限制了勘探成功率。因此,本研究基于岩芯、测井和多种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开展了巴二段有利岩相特征及优质储层成因研究。结果显示:①巴二段广泛发育含泥砾的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体系,储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垂向可分为5个砂组,单砂组由底至顶依次发育富含泥砾块状中—细砂岩相、含泥砾块状中—细砂岩相、块状中—细砂岩相、层理状粉—细砂岩相和块状泥岩相;②巴二段砂体整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水下分流间湾微相中发育的各种岩相类型的物性、孔隙结构和流体可动性较差,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下控制的岩相类型较好,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两种储集空间类型,局部发育微裂缝和粒内溶蚀孔;③大套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形成的中—细砂岩是巴二段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不同构造位置和不同类型储层经历的成岩改造存在差异。其中,早—中期的胶结作用和晚期的快速埋藏压实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上覆厚层膏盐岩保孔、早期大气淡水溶蚀、晚期有机酸溶蚀以及剧烈构造运动伴生的微裂缝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由北向南,巴二段储层致密化时间逐渐变晚,整体属于“边成藏边致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有利岩相 优质储层 巴什基奇克组二段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差异性成岩演化与成藏过程——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藏为例
5
作者 刘志达 罗晓容 +5 位作者 付晓飞 杨海军 张立宽 曹斌风 王海学 宋宪强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64-3181,共18页
超深层油气资源蕴藏丰富,正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超深层输导层致密化程度高且非均质性强,影响了油气运移和聚集,因此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内差异性成岩演化过程及其与成藏的关系亟需认识。本文以我国典型的超深层气藏——... 超深层油气资源蕴藏丰富,正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超深层输导层致密化程度高且非均质性强,影响了油气运移和聚集,因此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内差异性成岩演化过程及其与成藏的关系亟需认识。本文以我国典型的超深层气藏——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藏为例,认识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特征,采用岩石相划分了砂岩类型,查明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内有效储集岩类型,厘清不同岩石相成岩演化路径、孔隙演化与烃类充注过程。根据砂岩岩石学组构、成岩作用和孔隙特征,将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中砂岩划分为三类岩石相,分别为贫塑性颗粒砂岩、富塑性颗粒砂岩和碳酸盐致密胶结砂岩,其空间分布受沉积构造控制。不同岩石相经历了差异性成岩致密化-烃类充注过程。富塑性颗粒砂岩和碳酸盐致密胶结砂岩分别由于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在烃类充注前的早成岩阶段已趋于致密,在关键成藏时期几乎不发生烃类的充注,在输导层内起到低渗/致密隔夹层的作用。贫塑性颗粒砂岩内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频繁,原生孔隙及次生孔隙发育,在关键成藏时期仍保持相对较好的物性条件,作为有效储集岩体为规模性的烃类充注提供有效空间,其发育是保证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有效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致密砂岩气藏 输导层 成岩-成藏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全油气系统多源复合成藏特征与有序分布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金玉洁 王雷 +4 位作者 庞雄奇 陈君青 张现军 姜福杰 陈宝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6-1332,共17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塔西南)坳陷地处盆-山过渡带,发育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等多套优质烃源岩。这些烃源岩层的成因与分布没有关联性,但在多期构造演化与多期成藏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来源油气复合的复杂油气藏。本文在... 塔里木盆地西南(塔西南)坳陷地处盆-山过渡带,发育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等多套优质烃源岩。这些烃源岩层的成因与分布没有关联性,但在多期构造演化与多期成藏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来源油气复合的复杂油气藏。本文在全油气系统理论指导下,综合开展了油气地球化学、储层物性与油气藏产状特征分析,系统剖析了塔西南坳陷“全油气系统多源复合型油气藏”的油气成藏机制和有序分布模式。研究表明,塔西南坳陷多源复合-多期构造叠合-多动力改造耦合形成的复杂油气藏具有4个基本特征:(1)油气成藏具有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多源供烃、混源充注以及构造控制的油气运聚特征。(2)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及印支期—天山期多期构造叠加塑造了多形式的油气运移通道与多动力聚集系统,形成了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的差异聚集和有序分布特征。(3)系统演化过程中,自由动力场高孔-高渗储层控制常规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局限动力场低孔-低渗储层控制致密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而束缚动力场源内超致密储层控制页岩油气藏形成与分布。(4)动力场形成演化过程中受应力和流体改造形成了裂缝型和孔洞型油气藏,导致多来源复合油气藏成因类型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类油气藏 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 多来源复合全油气系统 油气成藏机制 化石能源 塔西南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维力 潘永帅 +4 位作者 范坤宇 柳波 赵佳琦 黄志龙 李志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6,I0005,I0006,共18页
基于平衡剖面恢复、生烃过程模拟、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测试、地层水地球化学数据、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测井数据等资料,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结果表明:博孜—大北地... 基于平衡剖面恢复、生烃过程模拟、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测试、地层水地球化学数据、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测井数据等资料,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结果表明:博孜—大北地区巴二段发育一系列逆冲断层和断背斜圈闭,圈闭幅度和闭合高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形成时间逐渐变晚;烃源岩充注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生烃时间逐渐变晚。巴二段整体具有早期聚油和晚期聚气的特征,受控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和构造演化过程,不同地区和区带的油气成藏期次存在差别;博孜—大北地区南带巴二段快速深埋时间极晚,导致油气充注期次和储层致密化时间晚于中北带的。不同地区和区带之间的差异成藏过程受控于圈闭条件、烃源岩充注强度、油气充注期次、储层非均质性和保存条件等因素;圈闭幅度越大、生烃时间越早、充注强度越强、优质储层占比越高、保存条件越好,巴二段油气水分异越彻底,产量越高。该结果为库车坳陷及其他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的地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生烃演化 充注期次 差异成藏过程 控藏因素 博孜—大北地区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走滑断裂带储层流体来源与油气成藏过程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薛一帆 文志刚 +5 位作者 黄亚浩 张银涛 乔占峰 张天付 李梦勤 王彭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9,共11页
以富满油田北部走滑断裂带深部储层孔洞缝充填脉体为研究对象,基于脉体的岩相学特征、微区稀土元素和Sr(锶)同位素、油包裹体荧光光谱、显微热力学和碳酸盐岩U-Pb同位素定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富满油田北部走滑断裂带发育2期方解石脉体... 以富满油田北部走滑断裂带深部储层孔洞缝充填脉体为研究对象,基于脉体的岩相学特征、微区稀土元素和Sr(锶)同位素、油包裹体荧光光谱、显微热力学和碳酸盐岩U-Pb同位素定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富满油田北部走滑断裂带发育2期方解石脉体,脉体来源于中下奥陶统海源地层水,未见氧化性流体侵入,表明深层—超深层油气晚期具有良好的封闭性。通过包裹体测温投点埋藏史结合碳酸盐岩低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厘定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北部走滑断裂带深层奥陶系存在3期油气充注过程,分别对应于距今(459±7.2)Ma(加里东中期)、(348±18)Ma(海西早期)和268Ma(海西晚期),富满油田北部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关键期为海西早期,且油气充注与断裂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油气成藏 流体包裹体 U-PB同位素定年 流体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HLHT区块超深井钻井提速配套技术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宁 周小君 +3 位作者 周波 杨成新 白登相 何世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4,共5页
塔里木油田HLHT区块储层埋藏深、上部地层松软和下部地层岩石可钻性差,导致出现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等问题,在将井身结构优化为塔标Ⅲ三开井身结构的基础上,把提速重点聚集于二开井段,通过分析地层的可钻性,优选钻头及配套提速工具,... 塔里木油田HLHT区块储层埋藏深、上部地层松软和下部地层岩石可钻性差,导致出现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等问题,在将井身结构优化为塔标Ⅲ三开井身结构的基础上,把提速重点聚集于二开井段,通过分析地层的可钻性,优选钻头及配套提速工具,并结合钻井实践经验,制定了二开钻井提速技术方案:二叠系以上地层,采用长寿命大扭矩螺杆/国产高效螺杆+STS915K型或MS1952SS型高效PDC钻头复合钻井提速技术;二叠系及其以下地层,采用Torkbuster扭力冲击器+U513M型或U613M型专用PDC钻头钻井提速技术。现场应用表明,HLHT区块超深井应用钻井提速配套技术后,平均机械钻速逐年提高,从5.55m/h逐渐提高至8.82m/h,平均钻井周期逐年缩短,从131.0d逐渐缩短至86.1d。这表明,HLHT区块超深井钻井提速配套技术提速效果显著,能够满足该区块超深井快速高效安全钻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藏 超深井钻井 井身结构 机械钻速 PDC钻头 动力钻具 HLHT区块 塔里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防漏堵漏技术进展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涛 刘锋报 +3 位作者 罗威 晏智航 陆海瑛 郭斌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3,共6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井漏问题,结合地层特征分析了该油田的井漏类型,总结了该油田防漏堵漏技术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技术成果。分析可知,塔里木油田漏失类型包括孔隙性漏失、裂缝性漏失和溶洞型漏失,但以裂缝性和缝洞型漏失为主... 针对塔里木油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井漏问题,结合地层特征分析了该油田的井漏类型,总结了该油田防漏堵漏技术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技术成果。分析可知,塔里木油田漏失类型包括孔隙性漏失、裂缝性漏失和溶洞型漏失,但以裂缝性和缝洞型漏失为主。该油田的防漏堵漏技术发展经历了基础体系建立阶段和特色技术发展完善阶段,形成了油基钻井液防漏堵漏、高强度承压堵漏、高压盐水层防漏堵漏和缝洞型漏失堵漏等技术。通过分析梳理,明确了塔里木油田防漏堵漏技术现状和依然存在的漏失难题,确定了攻关方向,提出了加强地层预测、研发或引进新型堵漏技术、丰富工程技术手段和开发大数据堵漏软件等技术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漏 堵漏 技术进展 漏失类型 发展建议 塔里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配方优化及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叶艳 鄢捷年 +2 位作者 王书琪 朱金智 何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6,共6页
针对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易起泡、抗气侵能力欠佳、滤失量偏大等问题,以表观黏度、起泡率、泡沫半衰期、表面张力、高温高压滤失量、渗透率恢复值等参数为指标,分别评价了现场井浆用水、无机盐加重剂、降滤失剂、增黏... 针对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易起泡、抗气侵能力欠佳、滤失量偏大等问题,以表观黏度、起泡率、泡沫半衰期、表面张力、高温高压滤失量、渗透率恢复值等参数为指标,分别评价了现场井浆用水、无机盐加重剂、降滤失剂、增黏剂、弱凝胶结构剂等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对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配方进行了改进,加入强抑制剂聚乙二醇,使用甲酸钠等有机盐取代氯化钙进行加重。改进配方的高温稳定性提高到150℃,高温高压滤失量降至12 mL,0.3 r/min超低剪切速率下的黏度显著增大,并且用天然岩心测得的渗透率恢复值提高了37%。优选出了1种消泡剂———聚硅氟消泡剂,该剂具有很强的抗盐、抗钙能力,抑泡、消泡效果显著。改进的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在TZ826井的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固相钻井液 钻井液性能 泡沫 滤失量 防止地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三次采油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周明 冯积累 +2 位作者 江同文 刘建勋 周理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6,共4页
概述了塔里木高含水油藏主力油田塔中4油田和轮南油田的开发现状及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塔里木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三次采油前期研究思路,重点突破口在于剩余油分布和新材料的研究。从高分子水凝胶、高分子树脂、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及... 概述了塔里木高含水油藏主力油田塔中4油田和轮南油田的开发现状及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塔里木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三次采油前期研究思路,重点突破口在于剩余油分布和新材料的研究。从高分子水凝胶、高分子树脂、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及无机材料方面对剖面调整所需材料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表面活性剂如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多极表面活性剂和特殊表面活性复配方面对驱油剂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三次采油 高温 高矿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杨胜来 陈浩 +3 位作者 冯积累 周代余 李芳芳 章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4,113,共5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气体类型及试验区选区、驱替类型及注入方式、气窜控制、注气配套技术、利用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等问题。建议选择烃气作为塔里木油田的注气气源、选择条件适中的轻质油油藏进行试验,获得技术突破后,再逐步向低渗透油藏推广。根据具体区块具体分析原则,分别开展垂向驱、水平驱(面积驱)试验和气窜控制技术研究,在气水交替注入方面应进行注入能力分析及室内效果评价;在注气试验实施过程中,开展注气、采气平面和垂向监测工作,掌握注气过程中的气体运移规律。从注气技术的经济性方面考虑,建议引入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把注气采油作为临时储气阶段,待采油完成后,再将天然气产出到输气管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驱驱替类型 气窜控制 注入能力 储气库 塔里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大火成岩省发育的时空特点(为庆祝塔里木油田石油会战20周年而作) 被引量:39
14
作者 陈汉林 杨树锋 +5 位作者 厉子龙 余星 罗俊成 何光玉 林秀斌 王清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大火成岩省岩浆作用是盆地演化历史当中一次非常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大火成岩省的组成单元主要包括隐爆角砾云母橄辉岩岩筒及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辉绿岩、碱性正长岩和正长斑岩岩墙等,其中以玄武岩和辉绿...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大火成岩省岩浆作用是盆地演化历史当中一次非常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大火成岩省的组成单元主要包括隐爆角砾云母橄辉岩岩筒及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辉绿岩、碱性正长岩和正长斑岩岩墙等,其中以玄武岩和辉绿岩最为发育。大火成岩省的岩石单元分布在满加尔坳陷西段和塔北隆起西段,塔中隆起、巴楚隆起以及塔西南坳陷,几乎涵盖半个塔里木盆地,面积约20×104km2,并有7个残余分布的厚度中心。大火成岩省发育具有如下的时间序列:瓦吉里塔格地区的层状岩体→隐爆角砾云母橄辉岩岩筒→库普库兹曼组玄武岩(278×106~292×106a)→开派兹雷克组玄武岩(272×106~288×106a)→辉绿岩脉、超基性岩脉→正长岩(包括石英正长斑岩岩脉)(277×106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二叠纪 大火成岩省 分布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砾石层提速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宁 周波 +3 位作者 文亮 韩雨恬 王天博 卢宗武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致密砂岩油气藏地质构造复杂、储层埋藏深,上部发育巨厚砾石层,其抗压强度高、非均质性强、可钻性差,常规钻头极易因砾石正向冲击而造成切削齿先期损伤,进而导致机械钻速低、钻头进尺少、钻头消耗多,严重制约了该区...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致密砂岩油气藏地质构造复杂、储层埋藏深,上部发育巨厚砾石层,其抗压强度高、非均质性强、可钻性差,常规钻头极易因砾石正向冲击而造成切削齿先期损伤,进而导致机械钻速低、钻头进尺少、钻头消耗多,严重制约了该区勘探开发效益。根据砾石层沉积序列特点和岩性分析,通过对博孜砾石层精细分层描述和可钻性分析,明确了未成岩段、准成岩段和成岩段不同的岩性特征和提速瓶颈。个性化PDC钻头设计采用创新研发的多棱齿显著提高抗冲击性能,优选的双摆提速工具在抗涡动和钻头稳定性方面优势显著,结合钻井参数优化,最终形成了适用于砾石层精细分层钻井提速技术方案,并在博孜地区某预探井成功现场试验。与同井段同岩性邻井相比,单只钻头进尺提高150%,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一倍,达到了良好的提速效果,为山前致密砂岩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层 地层可钻性 PDC钻头 提速 塔里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高压气井井下节流防治水合物技术 被引量:17
16
作者 宋中华 张士诚 +3 位作者 王腾飞 沈建新 段玉明 刘兰英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6,共6页
塔里木油田高压气井开采过程中水合物堵塞问题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因而研究应用了合理的井下节流防治水合物技术。利用水合物生成预测模型与气井井筒压力温度预测模型,对高压气井的水合物生成温度和生成位置进行了预测;采用节点... 塔里木油田高压气井开采过程中水合物堵塞问题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因而研究应用了合理的井下节流防治水合物技术。利用水合物生成预测模型与气井井筒压力温度预测模型,对高压气井的水合物生成温度和生成位置进行了预测;采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以节流器为节点预测气井井下节流后的温度压力分布,对比节流前后的井筒压力和温度分布,分析高压气井井下节流防治水合物效果。根据高压气井LN422井的水合物相态曲线和井筒内温度压力场,认为水合物形成风险区为500m以浅井段。应用井下节流技术后,LN422井的井口压力由29.2MPa降至12.0MPa,井口温度由21.0℃升至23.7℃,且井筒中各处的温度均高于该处的水合物生成临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井下节流技术可显著降低高压气井的井筒压力和水合物生成风险,延长生产免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水合物 预测模型 井下节流 塔里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产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振华 顾乔元 +3 位作者 张大鹏 仝可佳 魏华 皮秋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3-587,共5页
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强,初期产量递减快,常规产量预测方法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此研究优化了传统预测方法,阐述了指数递减分类预测和扩展指数递减预测的基本模型和拟合方法。在找到影响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后,对已投产老井进行分类,利... 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强,初期产量递减快,常规产量预测方法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此研究优化了传统预测方法,阐述了指数递减分类预测和扩展指数递减预测的基本模型和拟合方法。在找到影响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后,对已投产老井进行分类,利用指数递减分类模型拟合油井生产数据,可以较好地指导老井在规划期的产量预测。扩展指数递减模型适用于碳酸盐岩油藏此类投产后呈现较快递减趋势的油藏,借鉴相似类型油藏已有老井的扩展指数递减规律,可以预测新井在规划期的产量。2种预测方法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碳酸盐岩油藏预测产量的可靠性,指导此类油藏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油藏 开发规划 产量预测 指数递减模型 扩展指数递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潜山中火成岩体的地震识别与预测——以塔里木油田英买力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广坡 潘文庆 +3 位作者 郑多明 张亚光 崔海峰 巩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3,131+125,共7页
碳酸盐岩潜山由于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岩溶储集体非常发育,而火成岩体(侵入岩和喷发岩)的发育,导致碳酸盐岩潜山进一步复杂化。由于火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与岩溶的地震响应特征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使得对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体的识别... 碳酸盐岩潜山由于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岩溶储集体非常发育,而火成岩体(侵入岩和喷发岩)的发育,导致碳酸盐岩潜山进一步复杂化。由于火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与岩溶的地震响应特征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使得对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更加困难。为了对碳酸盐岩潜山发育的火成岩进行识别和预测,本文通过对典型地区的岩溶型储集体、火成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建立了四种火成岩地震相模式,并总结出了一套利用地震相干、沿层地震属性特征与地震剖面的地震相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将该套方法用于塔里木盆地塔北英买力地区碳酸盐岩潜山的火成岩识别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潜山 火成岩 地震相 地震识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走滑断裂典型分段及其内部缝网系统发育的差异性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F_(Ⅰ)17断裂带为例
19
作者 谭笑林 张银涛 +7 位作者 吕文雅 谢舟 曾联波 袁敬一 熊昶 宋逸辰 李浩 张克宁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3-1413,共11页
走滑断裂控制的缝网系统是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的有效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不同典型分段的缝网系统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笔者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富满地区F_(Ⅰ)17断裂带进行识别并划分典型分段,通过FDI的方法定量刻... 走滑断裂控制的缝网系统是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的有效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不同典型分段的缝网系统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笔者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富满地区F_(Ⅰ)17断裂带进行识别并划分典型分段,通过FDI的方法定量刻画典型分段缝网系统发育带宽度,根据单井产能分析反映典型分段及其内部缝网系统分布特征。富满地区F_(Ⅰ)17断裂带可划分为叠接拉分段、叠接挤压段、平移段和转折侧接段等4种类型,总共14个分段,其中转折侧接段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侧接挤压段和侧接拉分段。不同典型分段缝网系统发育带平均宽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发育规模相近的情况下,缝网系统发育程度存在转折侧接段>叠接挤压段>叠接拉分段>平移段的规律,其中叠接拉分段缝网系统有效性强于叠接挤压段。叠接段和转折侧接段的两侧,以及平移段中的主干断裂、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交汇部位均为缝网系统优势发育部位。叠(侧)接挤压段的中部具有一定的缝网系统发育程度,但叠(侧)接拉分段的中部发育程度较弱。结合典型分段缝网系统发育带宽度与单井产能分析结果,最终建立了超深层走滑断裂典型分段缝网系统非均质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走滑断裂 典型分段 缝网系统 卷积神经网络 FDI 单井产能 富满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水泥浆在塔里木油田深井超深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周成 秦宏德 +3 位作者 乐法国 刘夏荣 李延伟 段永贤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2,共2页
塔里木油田深井超深井漏失性地层的固井特点是,井深一般在5000 m以上,油层套管固井环空间隙小,封固段长。为解决其固井问题,室内对低密度水泥浆进行了研究。经对减轻剂以及对低密度水泥配方的优选,得到2套低密度水泥浆配方,①中高温:低... 塔里木油田深井超深井漏失性地层的固井特点是,井深一般在5000 m以上,油层套管固井环空间隙小,封固段长。为解决其固井问题,室内对低密度水泥浆进行了研究。经对减轻剂以及对低密度水泥配方的优选,得到2套低密度水泥浆配方,①中高温:低密度G级水泥:DiaceL-D为100:35-100:45,悬浮剂D149,缓凝剂D081,降失水剂D158,减阻剂D80A,消泡剂D047;②高温:低密度G级水泥:DiaceL-D为100:35-100:45,悬浮剂OMEX-51S,缓凝剂HR-13L,降失水剂DiaceL-FL(液),消泡剂CDF-901或NF-4。实验表明:在不同温度下,2套配方的沉降稳定性能都过关,且悬浮剂用量不大;温度由80℃上升到125℃时,不限水质配浆,水泥浆的稠化、流变和失水性能均较好。现场2口井的(?)177.8 mm尾管固井应用表明:该低密度水泥浆体系适合塔里木油田深井的窄环空间隙、长裸眼段固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水泥浆 塔里木油田 深井 超深井 应用 井漏 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