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音速分离技术在塔里木油气田的成功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温艳军 梅灿 +3 位作者 黄铁军 于跃云 侯建民 陈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7-79,108-109,共3页
超音速分离技术是一种集低温制冷及气液分离于一体的新技术,2011年6月,国内引进的首套超音速分离器(super sonic separator,3S)在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牙哈作业区凝析气处理厂投产成功。为此,介绍了超音速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及脱油脱水... 超音速分离技术是一种集低温制冷及气液分离于一体的新技术,2011年6月,国内引进的首套超音速分离器(super sonic separator,3S)在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牙哈作业区凝析气处理厂投产成功。为此,介绍了超音速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及脱油脱水工艺流程。运行效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制冷(如J-T阀、冷剂和膨胀机制冷)设备,超音速分离器具有以下优势:①效率高。发生在超音速喷管中的膨胀降压、降温、增速过程以及发生在扩散器中的减速、升压、升温过程,均为气体的内部能量转换过程,经过全面优化设计,能使能量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②能耗低。与低温法丙烷制冷相比,在凝液收率相同的情况下,3S可减少制冷压缩机电耗50%~70%;而3S代替膨胀机,在凝液收率相同的情况下,可多回收15%~20%的压缩功率。③无转动部件、属静设备,因此运行更加安全可靠。④工艺过程和设备简单,投资省。⑤本身无消耗,无须水、电、仪表风的支持,除了温度和压力的监控,不依赖控制系统,运行成本低。⑥无废水、废液排出,对环境无影响。⑦体积小,占地和占有的空间小。超音速分离器可以更深度地脱水脱油,从而提高商品天然气品质,并可增加凝液产量,同时明显降低能耗,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气田 超音速分离器 天然气 脱水脱油 制冷 高效节能 环保 天然气品质 凝液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中含蜡成分对处理装置运行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3
2
作者 晁宏洲 王赤宇 +2 位作者 陈旭 杨珂 董萍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克拉2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冬季运行时间较长,而该气田开采出的天然气又有着含蜡量较高的特点。经过分析化验,天然气中含蜡成分完全熔化点约在32℃。当含有蜡成分的介质的温度低于32℃时,天然气中的蜡就有可能析出,成... 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克拉2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冬季运行时间较长,而该气田开采出的天然气又有着含蜡量较高的特点。经过分析化验,天然气中含蜡成分完全熔化点约在32℃。当含有蜡成分的介质的温度低于32℃时,天然气中的蜡就有可能析出,成为固体或胶状物,影响处理装置安全、平稳运行和优质、高效供气。文章从天然气中含蜡成分对集气装置、脱水脱烃装置、乙二醇再生装置、管线流通等几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脱除含蜡成分、加伴热保温、优化工艺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得出结论:伴热作为解决天然气中含蜡成分的一种方式,有着良好的效果。通过现场实践证明:在设备及管道上采用易实施的电伴热作为伴热方式,结合优化工艺、调整参数、平稳控制等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含蜡成分进入天然气处理装置,收到较好的效果,且大大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成分 集气 脱水脱烃 乙二醇再生 管线流通 电伴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2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工艺运行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晁宏洲 王赤宇 +2 位作者 薛江波 赵建彬 董萍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67,共5页
介绍了克拉2气田天然气脱水、脱烃工艺以及通过对常见的几种工艺方案进行分析和比选确定该工艺的过程。实际运行证明该工艺基本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标。该工艺运行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 天然气 脱水脱烃 工艺运行 参数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燕 诸林 +1 位作者 朱天阁 薛江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6-49,5,共5页
目前基于水合物的新技术开发特别是天然气的固态输送和储藏等都发展迅速,但这些领域的应用均受到水合物储气密度低、生成速度慢以及诱导时间长等因素的阻碍。为此,对促进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参考国内... 目前基于水合物的新技术开发特别是天然气的固态输送和储藏等都发展迅速,但这些领域的应用均受到水合物储气密度低、生成速度慢以及诱导时间长等因素的阻碍。为此,对促进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简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机理,重点综述了天然气水合物促进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并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储气 生成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那2气田天然气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谭建华 陈青海 +2 位作者 李静 王书国 张效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82-486,共5页
迪那2凝析气田天然气处理采用J-T阀+乙二醇抑制剂低温冷冻分离工艺,设计单套处理量400×104 m3/d、制冷温度-20℃,投产后进站温度由设计的45℃升至65℃,乙二醇加注量不能满足设计制冷温度的要求,低温分离器频繁发生冻堵,单套处理能... 迪那2凝析气田天然气处理采用J-T阀+乙二醇抑制剂低温冷冻分离工艺,设计单套处理量400×104 m3/d、制冷温度-20℃,投产后进站温度由设计的45℃升至65℃,乙二醇加注量不能满足设计制冷温度的要求,低温分离器频繁发生冻堵,单套处理能力限制在200×104m3/d、制冷温度-15℃。利用HYSYS软件对脱水脱烃装置进行模拟优化,确定天然气饱和水增加是造成装置冻堵的原因,制定了装置适宜运行参数表,避免装置发生冻堵,提出了分水器改造建议,实施后脱水脱烃装置达到设计参数,大幅度提高了液化气和轻烃产量,减少了乙二醇损耗,并提出了凝析气先空冷再分离的标准气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那 HYSYS凝析气 脱水 分水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超高压气藏天然气偏差因子新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颜雪 孙雷 +2 位作者 周剑锋 陈丽群 刘念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1期26-29,共4页
地层条件下气体的偏差因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其直接影响到天然气密度、黏度、体积系数和压缩系数等物性参数的计算。天然气偏差因子计算常见的图版法和经验公式法得到的偏差因子在低压条件下误差比较小,但在超高温高压段的误差很大... 地层条件下气体的偏差因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其直接影响到天然气密度、黏度、体积系数和压缩系数等物性参数的计算。天然气偏差因子计算常见的图版法和经验公式法得到的偏差因子在低压条件下误差比较小,但在超高温高压段的误差很大。针对国外提出的一种计算天然气偏差因子的新模型与TLM油田某超高温高压气藏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后进行改进,改进后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且该误差比与同样条件下查阅S-K图版以及DPR和DAK模型计算的误差都小,改进效果显著,可以用于该类超高温高压气藏天然气偏差因子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差因子 超高压 超高温 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复杂气田试井技术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忠谦 廖发明 +2 位作者 伍藏原 邓军 瞿加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3-75,共3页
近年来由于部分采气井油管变形、结蜡结垢严重,造成监测仪器下不到井底,从而影响录取资料的质量;同时凝析气藏复杂的相态变化所引起的储层多相渗流和井筒多相流动,给测试资料的解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资料的解释精度。因此,常规的试... 近年来由于部分采气井油管变形、结蜡结垢严重,造成监测仪器下不到井底,从而影响录取资料的质量;同时凝析气藏复杂的相态变化所引起的储层多相渗流和井筒多相流动,给测试资料的解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资料的解释精度。因此,常规的试井技术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开发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从试井理论、测试工艺等方面入手,提出了高压气井和凝析气井资料处理及解释方法,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高压气田、凝析气田的试井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良好,为气田的生产管理和方案调整提供了优质的监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高压油气藏 凝析油气田 试井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西气东输天然气污液分析
8
作者 黄凤霞 单华 +2 位作者 杨启林 胡天堂 朱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7-140,共4页
西气东输首站油田—末站轮南站,是一座塔里木各气田产品气的混合气与西气东输长输管道进行天然气商务交接的计量站。其天然气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下游的安全使用和计量。对西气东输油田末站排出污液的频率统计,发现进入冬季后,随着环境温... 西气东输首站油田—末站轮南站,是一座塔里木各气田产品气的混合气与西气东输长输管道进行天然气商务交接的计量站。其天然气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下游的安全使用和计量。对西气东输油田末站排出污液的频率统计,发现进入冬季后,随着环境温度降低,析出液体渐多,排液的间隔缩短,排液频率增加。通过对主力气源克拉2与油田末站两处的析出液组分分析和排出液的物性数据,以及供气源沿线各测点水烃露点数据的分析认为,西气东输油田末站排出污液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克拉2二厂的天然气在处理工艺流程中未脱重烃,冬季由于管道内的温度降低,析出液量较多。烃的露点高于水的露点,所以管线或设备中析出液主要是凝析油,含有少量的水醇混合物。但在油田末站交接点天然气的水露点可满足要求。建议对污液进行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输 天然气 污液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买力气田群部分井出砂原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加元 刘峰 +2 位作者 高贵洪 关增武 吕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20,共3页
英买力凝析气田群地理位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与温宿县境内,构造位置处于库车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带西端。该气田群包括英买7—19、羊塔1、玉东2、羊塔5等8个油气田,油气藏类型复杂,除羊塔5为挥发性油藏外,其余均为凝析气藏。根据... 英买力凝析气田群地理位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与温宿县境内,构造位置处于库车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带西端。该气田群包括英买7—19、羊塔1、玉东2、羊塔5等8个油气田,油气藏类型复杂,除羊塔5为挥发性油藏外,其余均为凝析气藏。根据组合模量法计算,该气田群内所有区块均不应出砂,然而测试及生产中却发现部分井存在出砂的情况。为此,对该气田群部分井出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英买力气田储层物性好,孔隙度大,岩石胶结不致密,老井地层在完井液长期浸泡后会对近井地层的岩石胶结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造成地层出砂,但这种出砂与岩石骨架出砂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是发生在近井地层的小范围之内,不会造成大面积出砂,更不会引起地层垮塌堵塞井筒或影响产能。通过现场放大生产压差试验,证实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英买力气田群 凝析油气田 出砂 原因 生产能力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流-岩相互作用的岩石学记录对烃类运散的指示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艳萍 刘池洋 +1 位作者 司维柳 吴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2,49,共7页
通过野外宏观地质特征观察、显微岩石学鉴定、全岩主要元素分析,揭示了漂白蚀变岩石的岩石学判识标志。结合蚀变岩石及围岩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研究、有机质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漂白蚀变岩石形成的流体环境,这些特征... 通过野外宏观地质特征观察、显微岩石学鉴定、全岩主要元素分析,揭示了漂白蚀变岩石的岩石学判识标志。结合蚀变岩石及围岩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研究、有机质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漂白蚀变岩石形成的流体环境,这些特征反过来又对研究区烃类的运移及散失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漂白蚀变砂岩与红色原岩相伴而生,其颜色变化趋势、裂隙铁质充填特征、显微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研究区曾经历过化学还原性流体作用。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其δ13C较轻,大部分小于-10‰,指示存在有机碳源供给;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主要以气态烃及气液烃包裹体为主,成分主要为CO2和CH4,表明研究区经历过天然气作用;漂白砂岩及围岩有机质抽提特征显示,有机质成熟度高,而研究区煤系Ro小于0.5%,成熟度低,显然不是来自本地;盆地东北部天然气逸散表明,其与研究区延安组顶部漂白蚀变砂岩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表明,漂白蚀变砂岩形成是上古生界天然气逸散后与近地表围岩发生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研究对厘定近地表烃类运散、特别是天然气的逸散提供了新的判识方法,可作为指示油气运散的间接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组 流一岩作用 岩石学记录 烃类运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河1油田套损研究与防治 被引量:3
11
作者 凌涛 何银达 +3 位作者 吴云才 何新兴 熊大贵 苟柱银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4,共3页
东河1油田曾经作为国内陆上油田的样板获得了许多成功,但是随着开发的进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近几年出现的套损问题严重影响了东河油田的顺利开发。文章通过对东河1油田油水井套损问题的研究分析找出套损原因,为东河油田和其他油田解决... 东河1油田曾经作为国内陆上油田的样板获得了许多成功,但是随着开发的进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近几年出现的套损问题严重影响了东河油田的顺利开发。文章通过对东河1油田油水井套损问题的研究分析找出套损原因,为东河油田和其他油田解决类似套损问题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损 腐蚀 井身结构 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气井连续携液临界产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杨文明 王明 +2 位作者 陈亮 吴进超 余鹏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84,共3页
针对定向气井比直井更难于排水采气的问题,对于高气液比(气液比大于1400m3/m3)的产水定向气井,Turner等人建立了圆球液滴模型计算高气液比临界产量,并应用于现场实践;同时李闽等人提出了椭球液滴模型,有效地指导了气田生产。但是传统的... 针对定向气井比直井更难于排水采气的问题,对于高气液比(气液比大于1400m3/m3)的产水定向气井,Turner等人建立了圆球液滴模型计算高气液比临界产量,并应用于现场实践;同时李闽等人提出了椭球液滴模型,有效地指导了气田生产。但是传统的液滴携液计算模型在预测高气液比定向气井临界产量时,忽略了井斜角度变化对临界产量的影响,导致了定向气井临界产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根据井斜角度、曳力系数与雷诺数(在1×103~2.2×105或2.2×105~1×106范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定向气井高气液比携液临界产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可用于计算高气液比定向气井的携液临界产量。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生产实际更加吻合,从而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气液比 排水采气 雷诺数 速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买力凝析气田分子筛脱水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5
13
作者 赵建彬 艾国生 +3 位作者 陈青海 李国娜 李静 郭俊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英买力凝析气田采用分子筛脱水工艺对天然气进行脱水,并首次在国内使用高压、高温湿气对分子筛进行再生,在投产过程中出现了分子筛脱水和再生效果不好、填料漏失、床层垮塌、过滤器堵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影响分子筛脱水的各个因... 英买力凝析气田采用分子筛脱水工艺对天然气进行脱水,并首次在国内使用高压、高温湿气对分子筛进行再生,在投产过程中出现了分子筛脱水和再生效果不好、填料漏失、床层垮塌、过滤器堵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影响分子筛脱水的各个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投产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修改控制程序、提高再生温度、控制再生气升温速度、减小环境影响、锥形过滤器增加滤网等一系列的措施,最终使分子筛达到理想的脱水效果,为西气东输提供了合格的天然气,为以后相似条件下采用分子筛脱水工艺的操作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田 分子筛脱水工艺 最优化 油气处理 英买力凝析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及烃源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4
14
作者 赵兴齐 陈践发 +4 位作者 郭望 师生宝 张晨 陈娟 董劲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62-273,共12页
通过对奈曼凹陷奈1区块3个原油及4个源岩样品GC-MS分析,研究了原油及源岩的芳烃组成特征,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及油源对比,探讨了原油成因。结果表明,奈1区块沙海组源岩与九下段源岩及原油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沙海组源岩主要以... 通过对奈曼凹陷奈1区块3个原油及4个源岩样品GC-MS分析,研究了原油及源岩的芳烃组成特征,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及油源对比,探讨了原油成因。结果表明,奈1区块沙海组源岩与九下段源岩及原油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沙海组源岩主要以萘、菲系列化合物为主,芳香甾烷含量低,1,2,5-TMN和1,2,5,6-TeMN相对含量高,SF/OF值较低,表明沙海组源岩主要形成于湖沼相偏氧化环境中,沉积母质中陆源有机质占有一定贡献;九下段源岩及原油样品惹烯及海松烯含量高,SF/OF值较高,苝且检测出一定含量的,反映出九下段源岩及原油有机母源的多样性,其主要形成于盐度大且强还原的湖湘沉积中。芳烃中甲基菲分布系数(F1、F2)、烷基二苯并噻吩指数、C2820S/(20S+20R)-三芳甾烷成熟度参数、多环芳烃成熟度参数及脱羟基维生素E(MTTC)的分布特征均反映奈1区块源岩及原油样品主要处于低熟—中等成熟的热演化阶段。根据源岩及原油的芳烃族组分特征、成熟度参数以及沉积环境综合分析,认为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主要来源于下白垩统九下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化合物 沉积环境 成熟度 油源对比 奈1区块 奈曼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循环系统的工艺运行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晁宏洲 王赤宇 +2 位作者 马亚琴 赵建彬 董萍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克拉2气田中央处理厂天然气处理工艺的重点是天然气的脱水脱烃,而保障脱水脱烃工艺安全运行的关键是乙二醇循环系统的正常操作。在乙二醇循环系统中,重点是乙二醇的再生问题。乙二醇再生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脱水脱烃工艺是否能够正常... 克拉2气田中央处理厂天然气处理工艺的重点是天然气的脱水脱烃,而保障脱水脱烃工艺安全运行的关键是乙二醇循环系统的正常操作。在乙二醇循环系统中,重点是乙二醇的再生问题。乙二醇再生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脱水脱烃工艺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和产品气的质量。本文就乙二醇循环系统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利于系统的优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再生 优化运行 天然气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井产能和储量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廖发明 苗继军 +2 位作者 陈文龙 邓军 王怒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凝析气藏存在复杂的相变与相态分布,当地层压力下降到露点压力以下时,凝析油会在地层和井筒中分别析出,导致井口产气量、产油量与井底产气量、产油量之间存在质量转换,但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利用质量守恒建立考虑油、气两相的渗流... 凝析气藏存在复杂的相变与相态分布,当地层压力下降到露点压力以下时,凝析油会在地层和井筒中分别析出,导致井口产气量、产油量与井底产气量、产油量之间存在质量转换,但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利用质量守恒建立考虑油、气两相的渗流微分方程,通过引入两相拟压力函数,推导凝析气井不稳定产能方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物质平衡方程,利用生产动态数据拟合整个历史生产过程,不但可以获得气井目前的产能,还可以获得地层压力及各种地层参数。实例分析表明,计算结果准确可靠,有利于在凝析气井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两相拟压力 物质平衡 产能 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2气田CO_2腐蚀防护对策 被引量:11
17
作者 晁宏洲 王赤宇 +2 位作者 谢天梅 任妮军 杨珂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45-547,共3页
对克拉2高压气井含水率、温度、分压、pH值、盐含量、流速等影响CO2腐蚀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克拉2气田在设计中采用的腐蚀防护技术,对实际腐蚀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针对克拉2气田CO2腐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CO2腐蚀 原因 措施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藏剩余油饱和度测量与监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晁宏洲 王赤宇 +2 位作者 刘峰 赵建彬 董萍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4-87,共4页
我国大部分注水开发油藏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率高,采收率低,而新增及剩余储量可动用性差。地下的剩余油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具有巨大的潜力。文章简要介绍了剩余油的形成条件、分布形式、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剩余油研究的关... 我国大部分注水开发油藏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率高,采收率低,而新增及剩余储量可动用性差。地下的剩余油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具有巨大的潜力。文章简要介绍了剩余油的形成条件、分布形式、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剩余油研究的关键技术则是其含油饱和度的确定。所以文章重点介绍了针对裸眼井或套管井的中子寿命测井(NLL)、碳氧比(C/O)能谱测井等核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电阻率测井等电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并分析了孔隙度、胶结指数、地层水、储层温度、压力等地层参数对阿尔奇公式的影响,提出了消除地层水高矿化度影响的方法。在对剩余油饱和度的各种测量与监测手段比较分析后,文章阐述了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三次采油,对利用剩余油饱和度测量和监测手段进行剩余油挖潜的工艺技术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研究方法 含油饱和度 碳氧比(C/O)能谱 中子寿命测井(NLL) 电阻率测井 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哈凝析气田腐蚀机理及防腐措施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红春 杨小平 +1 位作者 杨明忠 吕戈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塔里木油田牙哈凝析气田是西气东输的主力气田之一,井下油管到地面集气管线、节流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针对井下管柱及地面管线腐蚀的严重情况,通过机理研究和腐蚀监测,基本摸清了腐蚀的原因,并实际应用了一些防腐措施如分批次更... 塔里木油田牙哈凝析气田是西气东输的主力气田之一,井下油管到地面集气管线、节流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针对井下管柱及地面管线腐蚀的严重情况,通过机理研究和腐蚀监测,基本摸清了腐蚀的原因,并实际应用了一些防腐措施如分批次更换了采油树(内衬不锈钢、修复)和油管、优化井口流程,减少弯头数,弯头选用4-5D大曲率半径弯头,角阀后适当扩径,消除闪蒸影响及采用双金属复合管等,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田 集气管线 腐蚀 监测 双金属复合管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井气窜后的产能变化特征及调整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东 张久存 王永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73,共4页
在凝析气藏循环注气驱替过程中,受储集层非均质性影响,注入干气易于流过高渗透带或天然裂缝而发生过早气窜。在简要介绍了凝析气井气窜的四类判别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牙哈凝析气田循环注气开发的现场资料,结合数值模拟方法,阐述... 在凝析气藏循环注气驱替过程中,受储集层非均质性影响,注入干气易于流过高渗透带或天然裂缝而发生过早气窜。在简要介绍了凝析气井气窜的四类判别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牙哈凝析气田循环注气开发的现场资料,结合数值模拟方法,阐述了注入气突破至采气井井底后,采气井井流物组分及相态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气窜发生后凝析气井产能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凝析气井气窜后的治理措施及措施效果。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采气井发生气窜后,其井流物相态特征变化显著,注气驱替效率不断下降,气井产能逐渐降低;对发生气窜的井组及时调整注、采量可有效减缓气窜的加剧程度;通过调整注采井网,可提高注气驱替效率,进一步提高凝析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透带 混相驱 注入体积 井流物 流压 反凝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