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下滴灌棉田灌溉渗漏与蒸腾特征及水均衡分析
1
作者 许思宇 盛统民 +3 位作者 任卫东 赵豫浙 张茗惠 陈文岭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8-306,共9页
为探究膜下滴灌棉田水分转化规律,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灌溉试验站开展了大田试验,通过采用人工溴示踪法监测计算田间灌溉水渗漏量,使用茎流计监测棉花蒸腾量,并对土壤水均衡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田宽行... 为探究膜下滴灌棉田水分转化规律,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灌溉试验站开展了大田试验,通过采用人工溴示踪法监测计算田间灌溉水渗漏量,使用茎流计监测棉花蒸腾量,并对土壤水均衡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田宽行平均入渗补给强度大于膜间,宽行和膜间的渗漏量占比依次为23.5%和17.4%;利用茎流计计算的棉花蕾期、花期、花铃前期、花铃后期和吐絮期日内平均蒸腾速率依次为7.43、7.45、21.92、28.51和34.52 mm/h,蒸腾速率整体随着植株的生长呈上升趋势;花期蒸腾速率的变异系数最大,花铃前期蒸腾速率增长最快,吐絮期蒸腾速率偏离均值幅度最小;同一生育期内棉花日蒸腾速率因受气温、昼夜因素影响出现差异;在现有灌溉制度下存在灌溉水向下渗漏的情况,且覆膜区域的渗漏情况比膜间严重,在均衡期内土壤储水量减少,证明灌溉水无法补给土壤含水量,因此建议随不同生育期需水量来调整灌水定额,在适当减少灌水量的同时加大灌水频次,以达到灌溉水资源高效利用、促进棉花增产和稳产。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水分转化规律 蒸腾量 灌溉水渗漏 茎流计 溴示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滴灌埋深对棉田根系分布与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2
作者 赵豫浙 张耀珑 +2 位作者 盛统民 任卫东 陈文岭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32,共12页
地下滴灌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节水抑盐、增产稳产的优点。探究地下滴灌不同埋深根区土壤水盐及根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确定干旱区棉田最适宜的地下滴灌埋管深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野外微区试验,设置T1(0 cm)... 地下滴灌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节水抑盐、增产稳产的优点。探究地下滴灌不同埋深根区土壤水盐及根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确定干旱区棉田最适宜的地下滴灌埋管深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野外微区试验,设置T1(0 cm)、T2(5 cm)、T3(15 cm)和T4(30 cm)4个滴灌带埋深处理组,对比分析棉花各生育期内不同滴灌带埋深下的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棉花根系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棉花根系较集中分布于土壤0~30 cm浅层区域,且由于根系的向水性和向重性,其有向滴头生长的趋势,从铃期到吐絮期,T3处理组棉花根系生长最快;T2处理组和T3处理组由于滴灌带距离根系发育位置较近,可直接将水分输入根系附近,利于根系吸水发育;由于灌溉水下渗和棉花根系吸水作用,生育期内T3处理组剖面平均电导率最低。因此,综合分析棉花根系发育和根区土壤水盐及最终产量,建议采用地下滴灌埋深15 cm的模式,使得灌溉水更多地向根系发育密集处聚集且促进盐分淋洗排出,达到节水控盐效果,促进根系生长和棉花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滴管埋深 根系分布 土壤水盐运移 生育期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甄炳仁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31期151-151,153,共2页
针对水利施工新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总结了几种新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优势。介绍了新技术的应用原理,这些新技术主要有:堤防工程和地基处理新技术、混凝土大面积碾压技术绿色混凝土技术、振冲技术、防水毯防水等。希望通过... 针对水利施工新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总结了几种新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优势。介绍了新技术的应用原理,这些新技术主要有:堤防工程和地基处理新技术、混凝土大面积碾压技术绿色混凝土技术、振冲技术、防水毯防水等。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施工 新技术 混凝土 防渗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南疆温室大棚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超峰 王宪磊 《新疆农机化》 2020年第4期36-38,共3页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愈来愈广,在传统的温室大棚中,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对温室内的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有着巨大的优越性。针对传统温室大棚自化程度低,人工作业量大,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的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一套...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愈来愈广,在传统的温室大棚中,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对温室内的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有着巨大的优越性。针对传统温室大棚自化程度低,人工作业量大,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的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一套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的温室大棚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该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温室的环境控制精度高,减轻了人工作业量,能够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机 南疆 温室大棚 环境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