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文化展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所展馆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梅 张泰琦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64-67,共4页
作为存储大量民族文化传统与文化信息的隐形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科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正逐渐遗失,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多元格局也日渐衰微。而高校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成为构筑历史发展... 作为存储大量民族文化传统与文化信息的隐形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科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正逐渐遗失,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多元格局也日渐衰微。而高校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成为构筑历史发展记忆与收藏遗失文化的殿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扬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利用这种独特的优势,在新疆南疆这个具有丰富文化多样性的民族地区,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所展馆发挥了它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扬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高校 西域文化展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大学建校初期之精神建构 被引量:4
2
作者 万诚毅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77-80,共4页
塔里木大学建校之初,以“沙漠学府”的慷慨豪气,在万古荒原上艰苦奋斗,至文革前曾一度辉煌。塔里木大学的历史渊源,相关领导的言论与诸多文件的反复阐述,学校师生的艰苦奋斗和认真实践,以上三个层面导向精神领域的深入开拓,最终完成塔... 塔里木大学建校之初,以“沙漠学府”的慷慨豪气,在万古荒原上艰苦奋斗,至文革前曾一度辉煌。塔里木大学的历史渊源,相关领导的言论与诸多文件的反复阐述,学校师生的艰苦奋斗和认真实践,以上三个层面导向精神领域的深入开拓,最终完成塔里木大学建校初期以“南泥湾”、“抗大”精神为依托的大学精神之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术大学 南泥湾 抗大 大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多样性基础上实现多民族文化的转型——环塔里木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
作者 高汝东 孙兴学 安晓平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25-28,共4页
新疆环塔里木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多文化汇聚的地区,当前仍呈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在西部大开发形势下新疆环塔里木地区必须在多样性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的时代转型,在这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同文化发展、民族文化开发创新与保护继承... 新疆环塔里木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多文化汇聚的地区,当前仍呈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在西部大开发形势下新疆环塔里木地区必须在多样性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的时代转型,在这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同文化发展、民族文化开发创新与保护继承的关系,同时要注意文化安全,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 文化多样性 文化转型 可持续发展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环塔里木民族文化认同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
作者 高汝东 白照兰 安晓平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73-77,共5页
西部大开发加快了经济文化相对封闭落后的环塔里木各民族融入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的步伐,同时也使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提到日程并面临许多困境。为此,必须以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文化自觉"理念和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q... 西部大开发加快了经济文化相对封闭落后的环塔里木各民族融入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的步伐,同时也使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提到日程并面临许多困境。为此,必须以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文化自觉"理念和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四个认同"思想为指导,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宗教与世俗等各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 文化认同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其保护 被引量:2
5
作者 贾东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59-63,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两年成了社科研究领域使用频率极高的新名词。结合地域与研究特性,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某些延伸拓展。并在分析新疆,特别是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之后,提出了对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 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两年成了社科研究领域使用频率极高的新名词。结合地域与研究特性,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某些延伸拓展。并在分析新疆,特别是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之后,提出了对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措施,对高校在这一抢救活动中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以及采取的措施也做了相应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状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区域民族民间信仰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国平 秀梅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民间信仰是西域尤其是西域环塔里木地区各民族普遍的信仰特征,体现在他们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在他们的民俗文化生活中仍保留了较多的原始信仰遗迹,比如祆教、景教、摩尼教、萨满教、道教等,它们长期影响着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逐渐... 民间信仰是西域尤其是西域环塔里木地区各民族普遍的信仰特征,体现在他们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在他们的民俗文化生活中仍保留了较多的原始信仰遗迹,比如祆教、景教、摩尼教、萨满教、道教等,它们长期影响着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逐渐形成一幅传统的民俗生活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少数民族 民间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宗教视野下的社会和谐——试论环塔里木多元宗教和谐与社会和谐之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汝东 宋德志 安晓平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51-54,62,共5页
新疆环塔里木地区自古以来多民族多宗教并存,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旋律下,必须尊重多元宗教并存的长期事实,努力促进宗教内部和谐、宗教与宗教之间和谐以及多元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从而更好地发... 新疆环塔里木地区自古以来多民族多宗教并存,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旋律下,必须尊重多元宗教并存的长期事实,努力促进宗教内部和谐、宗教与宗教之间和谐以及多元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从而更好地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正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宗教 社会和谐 环塔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兵团屯垦戍边中的西域文化参照
8
作者 李国平 张芳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本文探讨了兵团在屯垦戍边过程中对西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从而阐明兵团的发展与辉煌与西域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本身不但具有传承性。同时文化对科学技术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屯垦戍边 西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人文塔里木的精神意象
9
作者 廖肇羽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50-54,73,共6页
塔里木河流域的西域文化与长江流域的南方文化,黄河流域的北方文化,三足鼎立,共同汇合成中国传统文化波澜壮阔的大气象。就环塔里木文化圈而言,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悠久风土历史,保持了塞北一种特有的活力,高昌、龟兹、疏勒、于阗,四... 塔里木河流域的西域文化与长江流域的南方文化,黄河流域的北方文化,三足鼎立,共同汇合成中国传统文化波澜壮阔的大气象。就环塔里木文化圈而言,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悠久风土历史,保持了塞北一种特有的活力,高昌、龟兹、疏勒、于阗,四大文化区风貌各异又相互渗透,促进了人类文明跨越式发展,正确评估其精神遗产,自有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 人种族属 语言文字 宗教信仰 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昌回鹘与环塔里木多元文化的融合
10
作者 高汝东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57-60,83,共5页
9-13世纪,回鹘自身的文明特质与塔里木河流域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到了巧妙的结合,致使在四个世纪里环塔里木地区出现了佛教、摩尼教、景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并存共荣、相互激荡的繁荣景象。同时,这一时期,以高昌回鹘为媒介的... 9-13世纪,回鹘自身的文明特质与塔里木河流域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到了巧妙的结合,致使在四个世纪里环塔里木地区出现了佛教、摩尼教、景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并存共荣、相互激荡的繁荣景象。同时,这一时期,以高昌回鹘为媒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中亚西亚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中原汉文化、契丹文化、藏文化、蒙古文化等在以高昌为中心的环塔里木地区汇聚。高昌回鹘在环塔里木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东西方文明碰撞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津梁作用,在保存人类文化方面又扮演了战斗堡垒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回鹘 环塔里木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正元 廖肇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7,共8页
新疆自古以来便是多人种、多族群、多宗教的集聚区,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商贸必经之地。历史上不同民族(族群)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相互融合、吸纳、交流、征战,并逐步由部族演化为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该地域多元文... 新疆自古以来便是多人种、多族群、多宗教的集聚区,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商贸必经之地。历史上不同民族(族群)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相互融合、吸纳、交流、征战,并逐步由部族演化为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该地域多元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种的多样性、民族的多样性、宗教的多样性、经济文化类型的多样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民族文化 多元文化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疆县域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新和县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会光 徐芳 高汝东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42-46,50,共6页
新疆各县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不利因素也同时并存。本文以新和县为个案探讨县域历史文化古迹的开发与利用,故本文在简要介绍新和县古迹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该县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利弊,并就... 新疆各县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不利因素也同时并存。本文以新和县为个案探讨县域历史文化古迹的开发与利用,故本文在简要介绍新和县古迹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该县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利弊,并就该县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县域旅游 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新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哈萨克族的民俗文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国平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47-51,共5页
文章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以民间民俗文化为着眼点,通过对哈萨克族具有民族性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进行具体而微的探讨和分析,从而在环境伦理、应用民俗学、艺术民俗学等研究视角,对哈萨克族民间文化进行新的理性认识和深层思考。使... 文章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以民间民俗文化为着眼点,通过对哈萨克族具有民族性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进行具体而微的探讨和分析,从而在环境伦理、应用民俗学、艺术民俗学等研究视角,对哈萨克族民间文化进行新的理性认识和深层思考。使人们对哈萨克的民族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民俗文化 民族性 地域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奘视野中的龟兹佛国——《大唐西域记·屈支国》析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会光 秀梅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29-33,共5页
唐代玄奘大师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古丝绸之路沿途许多地方的真实状况,从其中关于龟兹地区的记录中可以看出:佛教是龟兹古国的主要思想潮流,业已直接影响世俗社会的政治运作,且小乘佛教占据龟兹佛坛的绝对控制地位。唐初小乘佛教... 唐代玄奘大师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古丝绸之路沿途许多地方的真实状况,从其中关于龟兹地区的记录中可以看出:佛教是龟兹古国的主要思想潮流,业已直接影响世俗社会的政治运作,且小乘佛教占据龟兹佛坛的绝对控制地位。唐初小乘佛教在龟兹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凸显出其巨大的社会正功能,但也显示出一定的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奘 龟兹 佛教 小乘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的民族性格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国平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的饮食习俗和饮食文化进行简单的分析,进而认识和探讨蕴含在其中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情感。并为民族文化研究探求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和研究视角。
关键词 维吾尔族 饮食文化 民族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俄的统治与柯尔克孜族的社会文化变异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汝东 夏光仁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68-71,共4页
近代以来,柯尔克孜族由于列强入侵和清政府的腐败而成为跨界民族,在沙俄统治时期,柯尔克孜族在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教育和语言文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变异。不同政权下的同一民族,虽然有着... 近代以来,柯尔克孜族由于列强入侵和清政府的腐败而成为跨界民族,在沙俄统治时期,柯尔克孜族在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教育和语言文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变异。不同政权下的同一民族,虽然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但跨界后文化的变异也是不容置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克孜 吉尔吉斯 跨界 文化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柯尔克孜宗教信仰谈其民族文化变迁 被引量:3
17
作者 秀梅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43-46,55,共5页
柯尔克孜人历史上最早信仰自然崇拜,后来信仰萨满教,大约在17-18世纪完成向伊斯兰教的转变。此外,于18世纪中叶迁至黑龙江富裕县的柯尔克孜人,信仰萨满教或喇嘛教。本文对柯尔克孜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接受的原始崇拜,萨满教和喇嘛教... 柯尔克孜人历史上最早信仰自然崇拜,后来信仰萨满教,大约在17-18世纪完成向伊斯兰教的转变。此外,于18世纪中叶迁至黑龙江富裕县的柯尔克孜人,信仰萨满教或喇嘛教。本文对柯尔克孜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接受的原始崇拜,萨满教和喇嘛教变化过程具体分析,从而初步探讨柯尔克孜民族文化变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克孜 宗教文化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民歌的文化学阐释——兼论龟兹歌舞与多浪歌舞的差异互补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肇羽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71-76,共6页
龟兹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宝藏,如今其文化重镇库车承袭古龟兹乐舞遗风,民歌旋律优美,体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存在状态。在居住环境、人种族属、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库车民歌也像古龟兹乐舞一样形成典雅... 龟兹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宝藏,如今其文化重镇库车承袭古龟兹乐舞遗风,民歌旋律优美,体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存在状态。在居住环境、人种族属、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库车民歌也像古龟兹乐舞一样形成典雅、含蓄、清奇、雄浑等多种风格,但总体趋向柔媚舒展,这与刚劲有力的刀郎乐舞大不相类,形成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巨大艺术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 多浪 三位一体 生存境遇 文化香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一师十三团军垦遗迹与军垦文化的田野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国平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56-59,共4页
本文是在对农一师十三团团部以及几个下辖连队所遗留的军垦遗迹与军垦文化进行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兵团的历史地位和现实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对兵团的历史以及兵团文化进行重新定位与审视。
关键词 军垦遗迹 军垦文化 田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一师六团屯垦文化调查报告
20
作者 罗会光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文结合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梳理了农一师六团建制沿革,简介了其早期屯垦概况,并根据当前屯垦文化遗存状况提出了一些保护与利用兵团屯垦文化遗存的建议。
关键词 六团 建制沿革 早期屯垦生活 屯垦文化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