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淤泥小单孢菌抗生素合成基因筛选及抑菌活性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帅 刘占文 +2 位作者 骆新荣 万传星 张利莉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3-22,共10页
本研究以分离自塔里木河淤泥的31株小单孢菌(分属于14个种)为研究对象,检测菌株所具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安莎类抗生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选用4种培养基进行小单孢菌小量发酵,经80%甲醇萃取,浓缩发酵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 本研究以分离自塔里木河淤泥的31株小单孢菌(分属于14个种)为研究对象,检测菌株所具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安莎类抗生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选用4种培养基进行小单孢菌小量发酵,经80%甲醇萃取,浓缩发酵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以及解淀粉欧文氏菌为靶标菌,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检测;对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发酵产物做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1株小单孢菌中24株含有PKS-I基因,15株含有AHBA基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以及解淀粉欧文氏菌有拮抗活性的分别有3株、3株、6株以及14株菌;13株菌同时具有抗生素合成关键酶基因和抑菌活性。青铜小单孢菌(TRM99160)、土壤小单孢菌(TRM99303)、绛红产色小单孢菌(TRM99166)和碳样小单孢菌(TRM99551)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可用于深入挖掘次级代谢产物。综上,塔里木河淤泥小单孢菌具有拮抗多种病原菌活性及抗生素生物合成潜力,值得深入挖掘次级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淤泥 小单孢菌 基因筛选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土壤小单孢菌的选择性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筛选 被引量:2
2
作者 梁红丽 沈红玲 +1 位作者 杨秋红 万传星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9-30,共12页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是产抗最多的稀有放线菌,为了探索塔里木河流域土样中小单孢菌物种多样性并筛选抗菌活性菌株,本研究通过可培养的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采集的10份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通过添加特定抗生素选...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是产抗最多的稀有放线菌,为了探索塔里木河流域土样中小单孢菌物种多样性并筛选抗菌活性菌株,本研究通过可培养的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采集的10份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通过添加特定抗生素选择性分离培养小单孢菌,并对小单孢菌进行物种多样性及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结果表明:选用可培养方法从塔里木河沿岸采集的土样中分离鉴定出484株菌株,分属于3门5纲13目19科22属70种,其中小单孢菌属菌株424株,占87.60%,小单孢菌属的出菌率高。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解淀粉欧文氏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菌作为靶标菌对小单孢菌的发酵粗提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合antiSMASH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筛选出5株既具有抗菌活性又具有代谢潜力的小单孢菌。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沿岸含水量高的土样中拥有丰富的小单孢菌资源,通过向分离培养基中添加新生霉素、萘啶酮酸、放线菌素等抗生素施加选择压,可以有选择性地分离获得小单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小单孢菌 选择性分离 多样性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定碱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3
作者 何秋映 曾红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8-16,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槐定碱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槐定碱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对该菌株生物被膜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抑制率,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槐定碱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 本试验旨在探究槐定碱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槐定碱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对该菌株生物被膜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抑制率,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槐定碱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牛乳平板法、卵黄平板法、SDS法检测槐定碱对白色念珠菌的胞外蛋白酶活性、磷脂酶活性及胞外DNA的影响。结果表明:槐定碱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8 mg/mL,在光学显微镜下发现槐定碱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影响,尤其对生物被膜黏附期和生长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成熟期后抑制作用减弱。此外,槐定碱对白色念珠菌胞外DNA和胞外蛋白酶无影响,对其磷脂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生物被膜 槐定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共生对布顿大麦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户萌菲 龙凤 +3 位作者 陈胜 宋瑶瑶 陈水红 王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6,共7页
内生真菌能够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而碱胁迫使植物体内积累大量的活性氧,加速植物衰老和死亡。为探究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抗氧化酶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的影响,本试验以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 内生真菌能够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而碱胁迫使植物体内积累大量的活性氧,加速植物衰老和死亡。为探究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抗氧化酶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的影响,本试验以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的布顿大麦为材料,设置0、25、50、100、150、200 mmol/L混合碱(Na_(2)CO_(3)+NaHCO_(3))胁迫处理,研究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叶片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胁迫下,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系统均受内生真菌影响,E+布顿大麦中的POD和GR活性低于E-布顿大麦,而CAT、SOD和APX活性及GSH含量显著高于E-布顿大麦;低浓度碱胁迫下,E+布顿大麦叶片的GPX活性高于E-布顿大麦,但当碱浓度大于100 mmol/L时,则表现为E-高于E+。说明碱胁迫下内生真菌能够提高布顿大麦的抗氧化性,改变ASA-GSH循环,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内生真菌进行布顿大麦抗逆新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布顿大麦 碱胁迫 抗氧化酶 ASA-GSH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处理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陈胜 龙凤 +4 位作者 户萌菲 韩丹 王凯 陈水红 韩秀锋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7,共7页
为了探明不同温度处理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Hordeum bogdanii)生长和理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新疆温宿县布顿大麦为对象,研究10℃、15℃和20℃处理3、7 d和14 d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布顿大麦株高、分蘖数、丙二醛(MDA)含... 为了探明不同温度处理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Hordeum bogdanii)生长和理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新疆温宿县布顿大麦为对象,研究10℃、15℃和20℃处理3、7 d和14 d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布顿大麦株高、分蘖数、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0℃和15℃处理下,E+植株株高和分蘖数显著高于E-植株;处理3 d和7 d,随着温度降低,E+植株的POD活性不断增加,并且10℃时均显著高于E-植株;3个温度处理下E+植株的CAT活性均高于E-植株,且均在15℃时达到显著水平;10℃和15℃处理下,E+植株的丙二醛含量低于E-植株,脯氨酸含量高于E-植株,且分别在15、10℃达显著水平。综上表明,布顿大麦内生真菌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降低膜损伤来增强宿主对不同温度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顿大麦 内生真菌 温度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6
作者 刘小珍 户萌菲 +2 位作者 陈胜 滕天欣 陈水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6,共7页
本试验以新疆温宿县种植的布顿大麦为材料,基于1/2Hoagland营养液设置3个磷浓度处理,分别为无磷组(P0)、半磷组(P1)和全磷组(P2),采用水培试验研究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磷胁迫的减轻,布顿... 本试验以新疆温宿县种植的布顿大麦为材料,基于1/2Hoagland营养液设置3个磷浓度处理,分别为无磷组(P0)、半磷组(P1)和全磷组(P2),采用水培试验研究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磷胁迫的减轻,布顿大麦株高和分蘖数均显著增加,内生真菌除在全磷组(P2)显著增加分蘖数外,对株高和分蘖数无显著影响。半磷组(P1)胁迫下,内生真菌对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干重以及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无磷组(P0)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叶片多酚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增加。综上,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低磷环境,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该结论可为用内生真菌创建新种质资源育种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胁迫 内生真菌 布顿大麦 生长发育 酸性磷酸酶活性 多酚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果菘蓝提取物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小鼠毛囊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刘佳鑫 李捷 +5 位作者 陈振飞 王琴琴 陈亚亚 王昱璇 刘静 李树伟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提取条件下毛果菘蓝中有效成分对小鼠毛囊的影响。通过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分别以蒸馏水、无水乙醇为溶剂提取毛果菘蓝中的有效成分,同时采用响应面法对最佳提取条件进行筛选。将不同条件下的提取物涂抹于脱毛小鼠...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提取条件下毛果菘蓝中有效成分对小鼠毛囊的影响。通过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分别以蒸馏水、无水乙醇为溶剂提取毛果菘蓝中的有效成分,同时采用响应面法对最佳提取条件进行筛选。将不同条件下的提取物涂抹于脱毛小鼠皮肤表面,观察分析空白对照组、水提组、醇提组小鼠的毛发生长差异情况,并通过HE染色法观察三组小鼠皮肤毛囊密度的差异,同时采用TUNEL免疫荧光法检测三组小鼠毛囊干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无水乙醇提取的毛果菘蓝有效成分能够抑制毛囊细胞的凋亡,以蒸馏水提取的毛果菘蓝有效成分能够促使毛囊提前进入生长期,两种方法提取的毛果菘蓝有效成分均能促进毛囊生长。综上,毛果菘蓝提取物能够促进毛囊的生长发育,并抑制毛囊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果菘蓝 毛囊细胞 小鼠 TUNEL免疫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脉根根瘤内根瘤菌与假单胞菌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沈红玲 梁红丽 +3 位作者 达晓玉 王楠 罗堂亮 万传星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探索百脉根根瘤内生菌多样性,揭示百脉根根瘤内根瘤菌与假单胞菌的多样性及其互作关系并寻找能结瘤的根瘤菌,本研究采用免培养和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百脉根根瘤内生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根瘤菌与假单胞菌的互作关... 为了探索百脉根根瘤内生菌多样性,揭示百脉根根瘤内根瘤菌与假单胞菌的多样性及其互作关系并寻找能结瘤的根瘤菌,本研究采用免培养和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百脉根根瘤内生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根瘤菌与假单胞菌的互作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免培养法从百脉根根瘤内检测到内生菌分属于17门31纲69目103科140属,可培养法分离鉴定了3门4纲12目17科28属的内生细菌,根瘤菌与假单胞菌为优势种群。免培养法从百脉根根瘤内检测到根瘤菌有中慢生根瘤菌属、氨基杆菌属、茎根瘤菌属、新根瘤菌属、副根瘤菌属、根瘤菌属、剑菌属和申氏杆属,可培养法从百脉根根瘤内分离获得6属11种根瘤菌,分别为新泻氨基杆菌(TRM95017)、纤维素根瘤菌(TRM95031)、甘薯根瘤菌(TRM95046)、罗氏根瘤菌(TRM95060)、葡萄汁新根瘤菌(TRM95085)、附著剑菌(TRM95093)、鸡眼草申氏杆菌(TRM95114)、谷粒申氏杆菌(TRM95115)、动胶菌样申氏杆菌(TRM95116)、桑娟中慢生根瘤菌(TRM95624)和戈壁中慢生根瘤菌(TRM95240)。对可培养法分离获得的根瘤菌进行结瘤实验,从中筛选到一株结瘤根瘤菌为新泻氨基杆菌(TRM95017)。对峙法结果表明能够与根瘤菌融合共生的假单胞菌有鱼假单胞菌(TRM95006)、恶臭假单胞菌(TRM95007)、猴假单胞菌(TRM95024)等13种。研究表明百脉根根瘤内根瘤菌与假单胞菌物种多样性丰富,为生物固氮研究储备了重要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根瘤 根瘤菌 假单胞菌 免培养法 可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龙凤 户萌菲 +2 位作者 陈胜 刘小珍 陈水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8-364,共7页
植物的根、茎、叶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和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本研究以带有Epichloё内生真菌的布顿大麦(Hordeum bogdanii)(E+)和不带内生真菌的布顿大麦(E-)为试验材料,用50 mmol·L^(-1)和100 mmol·L^(-1)的混合碱(Na2CO3∶N... 植物的根、茎、叶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和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本研究以带有Epichloё内生真菌的布顿大麦(Hordeum bogdanii)(E+)和不带内生真菌的布顿大麦(E-)为试验材料,用50 mmol·L^(-1)和100 mmol·L^(-1)的混合碱(Na2CO3∶NaHCO3=1∶1)处理21 d后分别观察植物根、茎、叶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碱胁迫导致根的表皮出现皱缩和破裂,减小了根的维管束面积,增加了导管直径、表皮和内皮层厚度,并且E+的皱缩程度小于E-。碱处理使E+植株茎的气腔直径降低,表皮厚度升高。碱胁迫减小了叶的维管束面积和导管直径,增大了泡状细胞面积,且E+的维管束面积、导管直径和泡状细胞面积大于相同处理条件下的E-植株。内生真菌通过改变宿主植物根、茎和叶的显微结构,促进宿主植物在碱胁迫中加快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增加对细胞的保护和减少水分的散失以及提高植物的气体交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胁迫 内生真菌 布顿大麦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和分子系统学对荒漠生羊肚菌的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振西 杨梅 +2 位作者 王国庆 夏占峰 徐彪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1-18,共8页
2018年4—5月期间,新疆阿拉尔地区部分荒漠果园中发现野生羊肚菌。该物种个体形态差异较大,菌盖呈卵圆形至近球形,顶端凸出或呈钝锥形,偶有近圆形;表面凹坑不规则,灰棕色至棕黄色;菌柄中空,基部膨大,表面分布白色至淡黄色颗粒;子囊圆柱... 2018年4—5月期间,新疆阿拉尔地区部分荒漠果园中发现野生羊肚菌。该物种个体形态差异较大,菌盖呈卵圆形至近球形,顶端凸出或呈钝锥形,偶有近圆形;表面凹坑不规则,灰棕色至棕黄色;菌柄中空,基部膨大,表面分布白色至淡黄色颗粒;子囊圆柱形,透明,常见8个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表面光滑,透明,无油滴。基于ITS、LSU、rpb1、rpb2和ef1-α序列,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采自荒漠果园的野生羊肚菌属黄色羊肚菌支系(EsculentaClade),与泛美羊肚菌(Morchellaamericana)聚为同一支,支持率为97%/1.00(BS/BPP)。该物种在荒漠生境中发现,表明其生态适应较广,可为实现羊肚菌本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羊肚菌 荒漠生境 形态特征 分子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