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农药对棉花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郭明 徐雅丽 +2 位作者 刘明 李治龙 王咏梅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1,22,共3页
通过在棉花生育期喷施不同种类农药 ,试验测定棉叶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 ,喷施农药后 ,棉叶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均一定程度表现出“涨落现象” ,表明了在本地区特有的农业环境条件下 ,农药可能会影响... 通过在棉花生育期喷施不同种类农药 ,试验测定棉叶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 ,喷施农药后 ,棉叶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均一定程度表现出“涨落现象” ,表明了在本地区特有的农业环境条件下 ,农药可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农药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活性 植物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测定聚乙烯中氟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立行 吴丽香 王启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7-108,110,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即体积校正-等电位差-标准加入法,并用于聚乙烯中氟含量的测定。对样品干法灰化条件进行了考查。有机化合物标样回收率为98.0%,聚乙烯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方法简便、准确。
关键词 离子选择性电极 聚乙烯 测定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杀虫剂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明 张小萍 曹玉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72,共4页
研究了呋喃丹、铁灭克、天王星 3种农药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3种农药在不同农药用量、培养时间、磷酸苯二钠用量及外加不同 pН值缓冲溶液时 ,对磷酸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 ,在该条件下进行回归分析建... 研究了呋喃丹、铁灭克、天王星 3种农药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3种农药在不同农药用量、培养时间、磷酸苯二钠用量及外加不同 pН值缓冲溶液时 ,对磷酸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 ,在该条件下进行回归分析建模时发现不同农药用量、磷酸苯二钠用量对磷酸酶活性影响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0 0。证明了在本地区特有的农业环境条件下 ,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土壤 磷酸酶 酶活性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化学物质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郭明 尹亚梅 +1 位作者 何良荣 王冀川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2期68-71,共4页
通过对呋喃丹、铁灭克、天王星3种农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性进行试验 ,分析了不同农药用量、培养时间、尿素用量及外加不同 pH值缓冲溶液的情况下对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农药在不同情况下对脲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通过对呋喃丹、铁灭克、天王星3种农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性进行试验 ,分析了不同农药用量、培养时间、尿素用量及外加不同 pH值缓冲溶液的情况下对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农药在不同情况下对脲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也证明了在本地区特有的农业环境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脲酶活性 生态环境 土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氯菊酯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明 王翼川 +2 位作者 陈红军 王少山 张沁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氟氯菊酯(天王星)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本地区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下,氟氯菊酯在棉叶和棉田土壤中消解速度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 8.7 d和 11.8 d。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氟氯菊酯(天王星)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本地区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下,氟氯菊酯在棉叶和棉田土壤中消解速度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 8.7 d和 11.8 d。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说明,氟氯菊酯在棉籽中无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氟氯菊酯 棉花 土壤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野蔷薇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庆典 张颜海 李颖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4期19-21,共3页
野蔷薇(Rosa multifora Thunb)是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在林缘、沟谷、山坡、河岸等地,常与其他植物混生或群生.目前也有的地方人工栽培,多用作绿篱,或用作蔷薇属花卉植物的砧木.蔷微作为观赏植物早为人知,但它... 野蔷薇(Rosa multifora Thunb)是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在林缘、沟谷、山坡、河岸等地,常与其他植物混生或群生.目前也有的地方人工栽培,多用作绿篱,或用作蔷薇属花卉植物的砧木.蔷微作为观赏植物早为人知,但它的果实营养价值及利用尚未被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蔷薇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SA与疏水性参数的遗传算法及神经网络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明 刘文杰 徐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4,共4页
用分子力学计算出“净”原子表面积 ,并利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出化合物的电荷加权部分表面积 (CP-SA) .在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法对改进的 CPSA与有机醇类化合物的疏水性参数作相关分析时发现 ,改进的 CPSA可有效地用于构效关系研究 ,且... 用分子力学计算出“净”原子表面积 ,并利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出化合物的电荷加权部分表面积 (CP-SA) .在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法对改进的 CPSA与有机醇类化合物的疏水性参数作相关分析时发现 ,改进的 CPSA可有效地用于构效关系研究 ,且算法简洁易行 ,两种多元统计方法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CPSA 醇类化合物 分子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K系数法同时测定重油中的钴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立行 王启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95-498,共4页
采用M2+-OP-5-Br-PADAP显色体系,测定波长对为560.0/587.0nm。考查了正三辛胺萃取分离干扰离子的条件,用双波长K系数法同时测定了合成样及重油样中的钴镍,合成样的回收率为94.6%—105.4%。
关键词 双波长K系数法 重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丹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明 闫志顺 +1 位作者 张沁 王瑞清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赛丹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本地区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赛丹在棉叶和棉田土壤中消解速度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 6.3 d和 15.0 d。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说明,赛丹在棉籽中...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赛丹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本地区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赛丹在棉叶和棉田土壤中消解速度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 6.3 d和 15.0 d。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说明,赛丹在棉籽中无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赛丹 棉花 土壤 残留动态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杀虫剂蔓陀萝水剂防治棉蚜药效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明 陈红军 +2 位作者 李治龙 万传星 王小明 《中国棉花》 2000年第6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植物杀虫剂 蔓陀萝水剂 棉蚜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药对棉花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明 李树伟 +2 位作者 闫志顺 鲁毅 何世国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6,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法研究了喷施农药对棉花植株同工酶谱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农药、不同棉花品种、施药后不同时间间隔、不同生育期棉株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的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喷施不同农药、不同棉花品种、不同生育...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法研究了喷施农药对棉花植株同工酶谱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农药、不同棉花品种、施药后不同时间间隔、不同生育期棉株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的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喷施不同农药、不同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及施药后不同时间间隔均对棉株POD同工酶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农药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作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种子密度计的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玄之 吴涌涛 +1 位作者 徐傅 董桂凤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31-432,共2页
自制种子密度计的试验及应用唐玄之,吴涌涛,徐傅,董桂凤(南京农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南京210014;塔里木农垦大学基础课部,新疆阿拉尔843300)TestandApplicationofSeedDensityMet... 自制种子密度计的试验及应用唐玄之,吴涌涛,徐傅,董桂凤(南京农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南京210014;塔里木农垦大学基础课部,新疆阿拉尔843300)TestandApplicationofSeedDensityMeter¥TangXuanzhi;W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密度计 作物 种子 密度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药残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明 陈红军 +1 位作者 李治龙 王启丰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农药残留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和灰叶胡杨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志军 吕春霞 段黄金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21-25,共5页
胡杨和灰叶胡杨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一年生根由周皮,次生维管组织和根中央的初生木质部组成,具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包括发达的本质部导管.一年生胡杨茎由周皮、皮层、维管组织和髓组成.一年生灰叶胡杨茎表皮具表皮毛和角质... 胡杨和灰叶胡杨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一年生根由周皮,次生维管组织和根中央的初生木质部组成,具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包括发达的本质部导管.一年生胡杨茎由周皮、皮层、维管组织和髓组成.一年生灰叶胡杨茎表皮具表皮毛和角质层,表皮下有一层粘液细胞.两种植物的叶为等面叶.具下皮层、发达的栅栏组织、叶脉系统和机械组织.根、茎和叶中具大量粘液细胞.灰叶胡杨根、茎、叶早生结构特征与胡杨相比较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灰叶胡杨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蔷薇果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彦海 贾正明 杨建江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7-19,共3页
野蔷薇果富含维生素C(Vc),发育过程中Vc的含量一般在29.1-2485.2毫克/百克果之间.从发育状态上看,自座果到成熟,果中Vc的含量逐渐增加,至完全成熟时果中Vc的含量最高;过熟后Vc含量下降.从形态上看,野蔷薇果变红前后为Vc积累的高峰期.从... 野蔷薇果富含维生素C(Vc),发育过程中Vc的含量一般在29.1-2485.2毫克/百克果之间.从发育状态上看,自座果到成熟,果中Vc的含量逐渐增加,至完全成熟时果中Vc的含量最高;过熟后Vc含量下降.从形态上看,野蔷薇果变红前后为Vc积累的高峰期.从季节上看,八月份为Vc积累的高峰期.白昼研究表明:每日早晚温度较低时,有利于Vc的积累与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蔷薇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品中含糖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万英 孔星云 +1 位作者 王冀平 种惠贤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199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蒽酮比色法较适合于梨子可溶性糖的测定,此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灵敏度高,显色稳定、重现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大批样品的分析 梨子果实中含有葡萄糖,果糖等可溶性糖类。利用蒽酮可以和单糖、双糖作用,生成蓝绿色的化合物这一性质,将梨... 蒽酮比色法较适合于梨子可溶性糖的测定,此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灵敏度高,显色稳定、重现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大批样品的分析 梨子果实中含有葡萄糖,果糖等可溶性糖类。利用蒽酮可以和单糖、双糖作用,生成蓝绿色的化合物这一性质,将梨子用水提取,同时加Ba(OH)_2和ZnSO_4沉淀蛋白质,提取出来的单糖先与浓硫酸作用,脱水缩合成为糖醛,糖醛和蒽酮作用显色,在一定浓度下,颜色的深浅和糖的含量呈直线关系,其反应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品 含糖量 测定 果糖 蒽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明 范君华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1994年第2期82-87,共6页
本文是一篇有关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NaHSO_3)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应用情况的总结(1970—1993)。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亚硫酸氢钠对作物的增产效果;(2)亚硫酸氢钠的增产原因;(3)亚硫酸氢钠的施用技术;(4)使用亚硫酸氢钠的注意事项;(5... 本文是一篇有关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NaHSO_3)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应用情况的总结(1970—1993)。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亚硫酸氢钠对作物的增产效果;(2)亚硫酸氢钠的增产原因;(3)亚硫酸氢钠的施用技术;(4)使用亚硫酸氢钠的注意事项;(5)应用亚硫酸氢钠的前景展望。此外,对亚硫酸氢钠在各种作物上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作了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光呼吸抑制剂 亚硫酸氢钠 叶面喷施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邦发 徐雅丽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29-32,共4页
本文探讨了田间试验中大量棉花样品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以解决通常采用的分光光度法费工、耗时,易引起离体叶绿素的光分解而造成误差之弊端.对目前报导的混合液提取法可行性进行研究,指出其测定光密度值偏高,不适用Arnon公式计算.在... 本文探讨了田间试验中大量棉花样品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以解决通常采用的分光光度法费工、耗时,易引起离体叶绿素的光分解而造成误差之弊端.对目前报导的混合液提取法可行性进行研究,指出其测定光密度值偏高,不适用Arnon公式计算.在比较几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测定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丙酮溶液浸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叶绿素 分光光度法 混合液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活化煤、石油焦对LAS-Na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文杰 李治龙 苏景秀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25-29,共5页
本文通过活性炭,活化煤和石油焦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研究了其吸附能力以及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其吸附理论和吸附机制。
关键词 活性炭 活化煤 石油焦 LAS-Na 吸附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共轭体系的λ_(max)(吸收)“红移”的结构解释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明 计佩珍 王启丰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47-50,共4页
有机化合物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这一性质完全是由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所决定的.基态有机分子中的价电子包括.σ电子、π电子和非键电子(P电子),当这些不同型式的基态价电子在光的激发下,由已占轨道跃迁到未占轨道时,则电子在光谱上出现吸收... 有机化合物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这一性质完全是由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所决定的.基态有机分子中的价电子包括.σ电子、π电子和非键电子(P电子),当这些不同型式的基态价电子在光的激发下,由已占轨道跃迁到未占轨道时,则电子在光谱上出现吸收峰.由于电子能级的跃迁常引起振动能级的改变,所以,吸收的频率V就不是单线的,而呈现一个吸收带,但是以某波长的吸收为最强,我们以λ_(max)来表示λ_(max)基本上决定该有机化合物呈现的颜色.有机化合物中,σ电子激发时,需吸收能量较高的光,因而λ_(max)出现在远紫外而呈无色.他在有机共轭体系中,除σ电子外还含有若干电子或者若干π电子和P电子,它们相互作用而形成大π键共轭体系时,λ_(max)会发生“红移”(吸收波长增长)而使有机化合物可能成为有色物质.对此,文献中一般解释为形成大键共轭体系后,离域能对整个体系起稳定化作用,使基态能量降低,共轭体系较非共轭体系更稳定.但形成共轭体系后,π电子的流动性增加,共轭大π键中的π电子由基态获得能量(△E)跃入激发态时吸收能量较低的光就足以实现,即形成共轭体系后λ_(max)红移.这些解释没能很好说明λ_(max)红移的原因,且有时易引起误解:即然共轭体系形成后基态能量较前更低,体系更稳定,则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能量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共轭体系 λmax红移现象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