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塔斯特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43
1
作者 范裕 周涛发 +5 位作者 袁峰 谭绿贵 David COOKE Sebastien MEFFRE 杨文平 何立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01-1908,共8页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及塔城地区和丰县。酸性侵入岩在区内较发育,其研究对于准噶尔地区后碰撞构造-岩浆演化时限的厘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塔斯特岩体是萨吾尔地区重要的复式花岗岩体,与区内铜、金矿化关系密切...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及塔城地区和丰县。酸性侵入岩在区内较发育,其研究对于准噶尔地区后碰撞构造-岩浆演化时限的厘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塔斯特岩体是萨吾尔地区重要的复式花岗岩体,与区内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塔斯特岩体锆石 LA—ICPMS 年龄为337±4Ma(1σ),形成于早石炭世。结合已有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这一年龄显示西准噶尔地区在早石炭世已处于后碰撞环境。本文获得的塔斯特岩体成岩年龄是目前在准噶尔地区获得的最老的后碰撞花岗岩锆石 U—Pb 年龄之一,为准噶尔地区后碰撞构造-岩浆演化时限的厘定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塔斯特岩体 LA-ICPMS 后碰撞 萨吾尔 准噶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超大型铜(金、银)矿床地质、蚀变与矿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彬 陈毓川 +10 位作者 唐菊兴 宋扬 王勤 贺文 刘治博 王艺云 李彦波 杨超 杨欢欢 张乐骏 李玉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7-939,共23页
铁格隆南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重要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床,也是西藏地区首个铜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的超大型铜(金、银)矿床,其蚀变与矿化结构的精细解剖,对完善区域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基于详... 铁格隆南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重要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床,也是西藏地区首个铜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的超大型铜(金、银)矿床,其蚀变与矿化结构的精细解剖,对完善区域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编录和镜下鉴定,识别出铁格隆南矿床具有斑岩和浅成低温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特征。其中,斑岩成矿作用主要位于矿床深部及外围,以细脉状、脉状、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及少量辉钼矿等为主,蚀变为钾硅化、青磐岩化、黄铁绢英岩化,发育A、B、D型脉体。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主要产于矿床中-浅部,叠加于斑岩成矿作用之上,以浸染状-脉状黄铁矿、硫砷铜矿、斑铜矿、铜蓝、蓝辉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等Cu-S体系矿物为特征,蚀变为高级泥化,广泛发育N脉(即高岭石或明矾石-硫化物脉)。蚀变、矿化特征及脉体穿切关系揭示,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可细分为岩浆期(Ⅰ)、岩浆-热液期(Ⅱ)和表生期(Ⅲ)。成岩成矿年代学结果揭示,矿区内闪长玢岩侵位时代较早(123 Ma),代表岩浆活动上限;花岗闪长斑岩(122~120 Ma)是主要的含矿斑岩,与成矿作用关系最为密切;火山岩覆盖于地表,喷发时代较晚(111 Ma),代表成矿后岩浆活动的产物。钾硅化的黑云母和黄铁绢英岩化的绢云母40Ar-39Ar年龄分别(121.1±0.5) Ma、(120.8±0.9)Ma与斑岩成矿作用的辉钼矿Re-Os年龄((121.2±1.2) Ma)一致,而高级泥化的明矾石40Ar-39Ar年龄为(117.9±1.6)Ma与浅成低温热液矿化的黄铁矿Rb-Sr年龄((117.5±1.8)Ma)一致。所以,依据时空关系,铁格隆南超大型矿床成矿作用可细分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123~119 Ma)、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118~117 Ma)和火山岩覆盖保存(111~110 Ma)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浅成低温 蚀变 矿化 铁格隆南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后碰撞岩浆作用时限研究
3
作者 周涛发 袁峰 +5 位作者 范裕 谭绿贵 David Cooke Sebastien Melfre 杨文平 何立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87-188,共2页
  后碰撞岩浆活动是包括新疆北部地区在内的中亚造山带古生代陆壳增生的重要原因,并对后碰撞成矿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王京彬等,2006;Chen等,2005,Sengor等,1993;Jahn等,2000),因此,后碰撞岩浆活动的时限对新疆北部地区后碰撞构造-成矿...   后碰撞岩浆活动是包括新疆北部地区在内的中亚造山带古生代陆壳增生的重要原因,并对后碰撞成矿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王京彬等,2006;Chen等,2005,Sengor等,1993;Jahn等,2000),因此,后碰撞岩浆活动的时限对新疆北部地区后碰撞构造-成矿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一准噶尔板块北缘(何国琦等,1995),区内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岩浆岩.本文将讨论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后碰撞岩浆作用的时限.……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芜盆地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龄、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7
4
作者 袁峰 周涛发 +3 位作者 范裕 张乐骏 马良 钱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1-833,共13页
宁芜盆地中花岗岩类侵入体出露零星,以石英二长岩和花岗岩为主,研究程度薄弱。本文对盆地内主要的5个花岗岩类侵入体牛迹山岩体、霍里岩体、姑山岩体(姑山铁矿床钻孔中)、小石山岩体和娘娘山岩体进行了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Nd-Sr... 宁芜盆地中花岗岩类侵入体出露零星,以石英二长岩和花岗岩为主,研究程度薄弱。本文对盆地内主要的5个花岗岩类侵入体牛迹山岩体、霍里岩体、姑山岩体(姑山铁矿床钻孔中)、小石山岩体和娘娘山岩体进行了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Nd-Sr同位素分析研究。这5个花岗岩类侵入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依次为128.0±1.7Ma、126.4±1.3Ma、129.8±1.6Ma、130.1±1.5Ma、128.3±1.8Ma,形成于126~130Ma之间,均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与姑山、娘娘山旋回火山岩活动时限相当,略晚于玢岩型铁矿的成矿时代。Nd-Sr同位素指示,宁芜盆地花岗岩类源于交代地幔源区,其性质接近于EMI型富集地幔,其形成与古板块的俯冲交代作用有关;Lu-Hf同位素指示,宁芜盆地花岗岩类与成矿的闪长(玢)岩在岩浆起源和演化上存在联系。盆地中的花岗岩类形成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高峰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典型张性构造应力体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 MS U-PB定年 锆石 同位素 花岗岩类 宁芜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繁昌盆地中生代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55
5
作者 袁峰 周涛发 +2 位作者 范裕 黄贻梅 张乐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805-2817,共13页
繁昌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陆相火山断陷盆地之一。本文对繁昌火山岩盆地中分村组粗安岩、赤沙组黑云母粗安斑岩、蝌蚪山组流纹岩、三梁山组黑云母粗面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测年,获得其年龄分别为134.4±2.9、131.3±... 繁昌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陆相火山断陷盆地之一。本文对繁昌火山岩盆地中分村组粗安岩、赤沙组黑云母粗安斑岩、蝌蚪山组流纹岩、三梁山组黑云母粗面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测年,获得其年龄分别为134.4±2.9、131.3±1.8、130.8±2.2、128.1±3.1Ma,显示盆地内火山岩浆活动的时限约在135~128Ma之间,火山岩均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同时在火山岩中测得了多颗继承或捕获锆石的古老年龄,其中最大的为2894Ma,可能对应了2.7Ga峰值年龄的全球性岩浆活动和大陆生长,一定程度上为繁昌盆地可能存在太古宙基底提供了证据。对比显示,繁昌盆地中生代火山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它断陷盆地火山岩几乎形成于同一时期,与庐枞、宁芜盆地的4个旋回火山活动可以完全对应,而135Ma可以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相火山断陷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全面展开的时间。盆地内中生代火山活动期(135~128Ma)处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高峰期,火山岩正是这一地球动力背景下深源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定年 锆石 火山岩 繁昌盆地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十里坡自然铜矿化区马头滩组玄武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6
作者 袁峰 周涛发 +5 位作者 范裕 谭绿贵 DavidCOOKE SebastienMEFFRE 王庆民 王卫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73-1980,共8页
新疆北部东天山十里坡地区近年来新发现了与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化这一新类型。自然铜的赋矿地层-马头滩组中的赋矿玄武岩锆石 LA-ICPMS 年龄为307±4Ma,对应于晚石炭世,显示该套赋矿地层属于上石炭统。从该区自然铜赋矿火山岩所... 新疆北部东天山十里坡地区近年来新发现了与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化这一新类型。自然铜的赋矿地层-马头滩组中的赋矿玄武岩锆石 LA-ICPMS 年龄为307±4Ma,对应于晚石炭世,显示该套赋矿地层属于上石炭统。从该区自然铜赋矿火山岩所限定的时间看,成矿背景应属于后碰撞环境。东天山十里坡地区自然铜矿化的构造背景、成矿系统和矿化类型与峨眉山玄武岩自然铜矿化和美国基威诺铜矿床均存在差异,自然铜矿化的成因可能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铜 玄武岩 LA-ICPMS 后碰撞 十里坡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区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以夕卡岩型金矿为例 被引量:61
7
作者 陈衍景 陈华勇 +2 位作者 K.ZAW F.PIRAJNO 张增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7-83,共27页
系统总结了中国不同构造单元 70个夕卡岩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其中 1个为超大型、1 9个大型和 2 4个中型矿床 ,总储量超过 1 0 0 0t,占全国探明储量的约 2 0 % ,表明夕卡岩型金矿是我国最重要金矿类型之一 ,值得今后地质研究和勘探... 系统总结了中国不同构造单元 70个夕卡岩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其中 1个为超大型、1 9个大型和 2 4个中型矿床 ,总储量超过 1 0 0 0t,占全国探明储量的约 2 0 % ,表明夕卡岩型金矿是我国最重要金矿类型之一 ,值得今后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重视。通过编制中国夕卡岩型金矿分布图 ,发现它们产于碰撞造山带、断裂岩浆带和活化克拉通边缘等 3类地区 ,所有夕卡岩型金矿集中区均受到显生宙陆陆碰撞的影响。通过对各成矿省夕卡岩型金矿和相关热液矿床及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统计 ,结合地质分析 ,发现中国夕卡岩型金矿的形成时间总晚于各成矿省最晚一次的洋盆闭合或陆陆碰撞的开始时间 ,约滞后 5 0Ma ,因此排除了它们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所致的岩浆弧背景的可能性 ;通过联系各成矿省地质构造演化与碰撞造山带 p T t轨迹 ,确定各成矿省成矿作用和花岗岩浆作用均爆发于陆陆碰撞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升温体制 ,而不是碰撞后。基于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和造山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卡岩型金矿 大规模成矿作用 碰撞造山作用 挤压-伸展转变期 CMF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恰功铁矿岩浆演化序列及斑岩出溶流体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谢玉玲 李应栩 +7 位作者 Zhaoshan CHANG David R. COOKE Chris G. RYAN Jamie LAIRD 白劲松 刘云飞 李光明 张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69-1886,共18页
冈底斯成矿带是碰撞造山过程形成的最重要的成矿带,恰功矽卡岩铁(铜)矿床即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部。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恰功铁矿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体为二长花岗斑岩,锆石的U-Pb定年结果为68.8±2.2Ma,明... 冈底斯成矿带是碰撞造山过程形成的最重要的成矿带,恰功矽卡岩铁(铜)矿床即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部。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恰功铁矿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体为二长花岗斑岩,锆石的U-Pb定年结果为68.8±2.2Ma,明显早于冈底斯东部与后碰撞伸展有关的斑岩型矿床和主碰撞期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其应代表了冈底斯一次尚未被充分认识到的成矿事件。通过对成矿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浆出溶流体的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及包裹体成分的LRM、LA-ICP-MS和PIXE分析,本文探讨了与该矽卡岩矿床有关的斑岩的岩浆起源、斑岩侵位机制及出溶流体特征。结果表明,成矿斑岩为矿区最早的侵入岩单元,具有壳幔源混源特征,其常量元素组成与冈底斯东部斑岩铜矿带的埃达克质岩相近,但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与东部斑岩明显不同,为地幔物质上涌并诱发角闪岩相下地壳熔融的产物,岩体侵位深度大(>7km)、剥蚀程度高。早期岩浆出溶的流体为高温、高压、高盐度流体,其中富含Fe、Pb、Zn、Cu等成矿金属,与世界其他斑岩铜矿床相比,相对富铁、铅而贫铜。流体的沸腾作用发生于钾硅化阶段,形成了一套富气、高盐、高固相和气液包裹体组合,不同于早期出溶流体的包裹体组合。从岩浆起源和出溶流体性质可以看出,该斑岩具有形成与斑岩有关的铁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但从该矿区地表出露的蚀变和包裹体测压结果可以看出,该斑岩体目前剥蚀深度较大,对斑岩型矿床保存不利,对该斑岩体及与成矿关系的认识对理解该区内的矿床成因和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成矿带 恰功铁矿 斑岩 岩石化学 流体包裹体 PIX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作用过程中赤铁矿-磁铁矿之间非氧化还原转变 被引量:9
9
作者 翟德高 王建平 +4 位作者 刘家军 张红雨 要梅娟 杨宗锋 常兆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1-809,共9页
自然界中铁氧化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为赤铁矿和磁铁矿,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磁铁矿和赤铁矿之间的相互转变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反应的发生与一定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一个铁... 自然界中铁氧化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为赤铁矿和磁铁矿,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磁铁矿和赤铁矿之间的相互转变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反应的发生与一定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一个铁氧化物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机制被提出,这种非氧化还原反应机制对于认识和了解复杂的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自然界中铁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交代结构,对BIF研究和实验学两方面的证据进行了综述,认为这种非氧化还原反应可能存在于很多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过程之中。这种赤铁矿和磁铁矿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一方面,仅靠地质作用过程中出现磁铁矿或赤铁矿现象不一定就能判别其形成流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勘探含后生赤铁矿的铁矿床提供新的找矿思路,进一步指导深埋在古风化面以下铁矿体的寻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结构 赤铁矿-磁铁矿 非氧化还原反应 成矿作用 铁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恰功铁矿成矿斑岩出溶流体特征及成矿潜力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玉玲 李应栩 +4 位作者 David Cooke 白劲松 刘云飞 李光明 张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4-195,共2页
关键词 次生包裹体 花岗斑岩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斑岩铜矿床 高盐度流体包裹体 高盐度包裹体 出溶 成矿潜力 铁矿 斑岩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自然铜矿化区火山岩的年代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峰 周涛发 +5 位作者 范裕 谭绿贵 David Cooke Sebastien Meffre 王庆民 王卫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18-119,共2页
  近年来在东天山十里坡、黑龙峰、长城山、东尖峰一带相继发现了与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化这一新矿化类型(董连慧等,2003),并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崔彬等,2006;袁峰等,2006,2007).关于自然铜的成矿作用,一般认为与溢流玄武岩关系密切...   近年来在东天山十里坡、黑龙峰、长城山、东尖峰一带相继发现了与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化这一新矿化类型(董连慧等,2003),并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崔彬等,2006;袁峰等,2006,2007).关于自然铜的成矿作用,一般认为与溢流玄武岩关系密切(朱炳泉,2003;White和Mck-enzie,1995),玄武岩的形成时代、形成机制、岩浆演化等对自然铜的成矿作用有重要的制约(Zhu等,2003;Puschner,2001).本文重点对东天山自然铜矿化区进行火山岩年代学研究.……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极化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西藏斯弄多矿区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宗耀 张崇海 +3 位作者 张乐骏 郎兴海 赵晓彦 严成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斯弄多铅锌矿床位于西藏日喀则南木林盆地,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该时期目前已发现如斯弄多、纳如松多、査孜、轧轧龙等大量铅锌矿床,这些矿床具有相似的赋矿围岩和矿石类型,但均存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开展极少,围岩和矿石物... 斯弄多铅锌矿床位于西藏日喀则南木林盆地,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该时期目前已发现如斯弄多、纳如松多、査孜、轧轧龙等大量铅锌矿床,这些矿床具有相似的赋矿围岩和矿石类型,但均存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开展极少,围岩和矿石物性不明等问题。为了查明这些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物理找矿方法的适用性,本文以斯弄多铅锌矿床为例,采用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以2.5%为矿区视极化率异常下限,并以此为依据在矿区圈定出主矿体北部受后期断层破坏后的位置,异常强度高,极大可能为矿体引起,并通过实施验证钻孔发现了矿体。由于矿石和赋矿围岩物性差异较大,电法在产于林子宗群火山岩中的脉型、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找矿工作中适用性强,可推广至整个冈底斯林子宗群火山岩带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激电中梯 激电测深 斯弄多 林子宗群 冈底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多龙矿集区尕尔勤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及SHRIMP测年
13
作者 林彬 唐菊兴 +5 位作者 宋扬 王勤 曹华文 Michael BAKER 张乐骏 李玉彬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2-710,共9页
多龙是西藏班—怒成矿带中最大的斑岩Cu(Au)矿集区,其区域动力学演化历史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矿集区内尕尔勤地区侏罗系海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枕状玄武岩块,对其成岩时代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班公湖—怒江洋盆的演化历史。... 多龙是西藏班—怒成矿带中最大的斑岩Cu(Au)矿集区,其区域动力学演化历史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矿集区内尕尔勤地区侏罗系海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枕状玄武岩块,对其成岩时代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班公湖—怒江洋盆的演化历史。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枕状玄武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为38.01×10^(–6)~63.56×10^(–6)),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标准化配分曲线属于平坦型,表现出E-MORB的特征。离子探针分析(SHRIMP)获得其锆石U-Pb年龄为(298±11)Ma,与区域晚石炭—早二叠地层中基性岩脉和玄武岩时代一致,可能是早二叠世班怒洋初始裂解时期大规模火山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测年 岩石地球化学 枕状玄武岩 多龙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