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再生塑料定性鉴别研究
1
作者 谢晓琼 杨茜 +3 位作者 吴博 庞承焕 王锐佳 王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122,共8页
塑料回收与再利用成为循环经济中的重要课题,但再生塑料因其成分复杂性和再生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导致鉴别难度增加。本文旨在建立一套高效、系统的再生塑料鉴别方法,以提升再生塑料的质量控制和技术监管能力。采用指纹图谱、挥发性化合物... 塑料回收与再利用成为循环经济中的重要课题,但再生塑料因其成分复杂性和再生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导致鉴别难度增加。本文旨在建立一套高效、系统的再生塑料鉴别方法,以提升再生塑料的质量控制和技术监管能力。采用指纹图谱、挥发性化合物成分、紫外-可见光吸收曲线等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组成差异,基于多种数据集,通过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K最临近模型(KNN)、决策树模型(DT)、自适应增强模型(AdaBoosting)、人工神经网络(ANN)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分类模型,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生塑料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相比于原生PET,再生PET因老化降解而出现分子链断裂和结晶度下降,更易产生大量甲苯和苯,也含有更多的抗氧剂。基于不同化学表征数据集,建立的多个分类鉴别模型均具有100%的准确率、精度和召回率,且F1值和ROC曲线下的AUC面积值均达到1,特征数据集与模型算法之间的匹配性对分类结果影响显著。本研究为再生PET的定性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再生塑料的质量评估和溯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塑料 化学计量学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机器学习 分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塑薄膜用改性聚酯类生物分解塑料标准化研究
2
作者 蔡彤旻 袁绍彦 +1 位作者 刘奇祥 徐依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0期78-83,共6页
介绍了与吹塑薄膜用改性聚酯类生物分解塑料相关标准的国内外现状,对标准草案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标准草案的建议。
关键词 改性聚酯 标准 生物分解 专用料 吹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塑薄膜用改性聚酯类生物分解塑料标准化研究
3
作者 蔡彤旻 袁绍彦 +1 位作者 刘奇祥 徐依斌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78-83,共6页
介绍了与吹塑薄膜用改性聚酯类生物分解塑料相关标准的国内外现状,对标准草案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标准草案的建议。
关键词 改性聚酯 标准 生物分解 专用料 吹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光老化变色及耐划伤车内饰材料的研究
4
作者 陈延安 杨波 +2 位作者 卢朝亮 吴水珠 曾钫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70,共9页
兼顾耐光老化变色性能和耐划伤性能是彩色车内饰材料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研究了不同聚丙烯(PP)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树脂、酰胺类和硅酮类耐划伤剂对材料耐光老化变色、耐划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PE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 兼顾耐光老化变色性能和耐划伤性能是彩色车内饰材料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研究了不同聚丙烯(PP)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树脂、酰胺类和硅酮类耐划伤剂对材料耐光老化变色、耐划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PE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耐划伤性能和耐光老化变色性能,且HDPE的最优含量为8~20份。聚烯烃弹性体(POE)作为体系中的橡胶相,可以作为耐划伤剂迁移的通道,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耐划伤性能。对耐划伤剂的研究结果表明,酰胺类耐划伤剂比硅酮类耐划伤剂具有更好的耐划伤性能,但在酞菁蓝着色体系中的耐光老化变色性能较差,这与酰胺类耐划伤剂中的芥酸酰胺与酞菁蓝中的铜离子的相互作用有关。本文通过在体系中加入硅酮类耐划伤剂和HDPE,在兼顾力学等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材料的耐划伤性能和耐光老化变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饰 耐光老化变色 耐划伤 芥酸酰胺 酞菁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热氧老化影响因素的进展
5
作者 姜向新 杨霄云 +1 位作者 吴国峰 丁超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88,共5页
聚丙烯(PP)的热氧老化性能受其微观结构的影响。与等规聚丙烯(IPP)相比,间规聚丙烯(SPP)和无规聚丙烯由于在空间位阻效应和脱氢活化能领域具有优势,二者的稳定性更高。PP中的叔碳原子降低了材料的稳定性,其热氧化降解过程受规整度的严... 聚丙烯(PP)的热氧老化性能受其微观结构的影响。与等规聚丙烯(IPP)相比,间规聚丙烯(SPP)和无规聚丙烯由于在空间位阻效应和脱氢活化能领域具有优势,二者的稳定性更高。PP中的叔碳原子降低了材料的稳定性,其热氧化降解过程受规整度的严格控制,规整度的提升加快了降解速率。研究结果表明,PP的降解行为不仅与乙烯含量、分子量分布密切相关,还受到晶体结构的显著影响,乙烯共聚体的引入能够中断PP的等规序列,从而提升其稳定性。此外,PP的相结构对降解过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非晶态区域成为氧化反应的主要场所,而晶态区域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聚丙烯链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大了其热氧老化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微观结构 立构规整性 降解 结晶态 非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石纤维改性PTFE材料摩擦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禹权 叶素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5,共3页
采用硅灰石纤维(WF)、青铜粉、石墨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制备了PTFE摩擦材料。结果表明,与用作密封件的传统改性PTFE材料相比,采用WF、青铜粉与石墨复合改性的PTFE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磨损性能,对对磨材料损伤较轻微,具有较好的硬度... 采用硅灰石纤维(WF)、青铜粉、石墨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制备了PTFE摩擦材料。结果表明,与用作密封件的传统改性PTFE材料相比,采用WF、青铜粉与石墨复合改性的PTFE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磨损性能,对对磨材料损伤较轻微,具有较好的硬度,能用作长期使用的密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硅灰石纤维 摩擦磨损 对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表面改性对膨胀阻燃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肖鹏 杨友强 +3 位作者 姜向新 杨霄云 林家庆 宋翠翠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31,共7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铝硅复合偶联剂对无卤膨胀型阻燃剂(IFR)进行表面改性,对比了表面改性前后IFR堆积密度和休止角的变化,研究了表面改性对IFR阻燃聚丙烯(PP)分散性能、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锥形量热仪对... 采用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铝硅复合偶联剂对无卤膨胀型阻燃剂(IFR)进行表面改性,对比了表面改性前后IFR堆积密度和休止角的变化,研究了表面改性对IFR阻燃聚丙烯(PP)分散性能、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锥形量热仪对比了表面改性前后IFR阻燃PP的燃烧行为。结果表明,4种表面改性剂中铝硅复合偶联剂的改性效果最优;可显著改善IFR在PP中的分散性,提高了PP的极限氧指数和UL 94阻燃级别,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升了200%,冲击强度提升了50%;还可抑制IFR的析出,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及总量、生烟速率及总量下降幅度达到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膨胀型阻燃剂 无卤 偶联剂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聚和共聚聚丙烯树脂在改性方面性能差异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姜向新 肖鹏 +2 位作者 陆湛泉 王爱东 杨霄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76,共4页
对几种均聚聚丙烯和共聚聚丙烯在热氧老化、耐应力发白、着色性以及不同条件处理后收缩率方面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50℃热氧老化后,均聚聚丙烯冲击性能下降严重,而共聚聚丙烯的冲击性能先上升至200%以上,然后缓慢下降;均聚聚... 对几种均聚聚丙烯和共聚聚丙烯在热氧老化、耐应力发白、着色性以及不同条件处理后收缩率方面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50℃热氧老化后,均聚聚丙烯冲击性能下降严重,而共聚聚丙烯的冲击性能先上升至200%以上,然后缓慢下降;均聚聚丙烯的耐应力发白性能较好;热处理及水煮后,聚丙烯结晶度越高,后收缩率越小;聚丙烯的黑度越大,色相越偏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聚聚丙烯 共聚聚丙烯 热氧老化 应力发白 后收缩 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抗静电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秦旺平 程庆 +4 位作者 汪炉林 郭少华 刘学亮 王林 袁绍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3-130,共8页
介绍了近年来高分子材料阻燃抗静电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新型高分子永久性抗静电剂,阻燃剂与抗静电剂的复合技术,分析了影响抗静电作用发挥的因素,并指出抗静电阻燃高分子材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阻燃抗静电 改性高分子材料 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机物改性热致液晶聚合物材料的介电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广亮 肖中鹏 姜苏俊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113,共4页
为获得不同介电性能的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材料,选择增加材料强度的玻璃纤维(GF)、降低材料介电常数的中空玻璃微珠(HGB)、提高材料介电常数的钛酸钡(BT)等三种无机物作为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三种无机物改性TLCP材料。在100 MHz^... 为获得不同介电性能的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材料,选择增加材料强度的玻璃纤维(GF)、降低材料介电常数的中空玻璃微珠(HGB)、提高材料介电常数的钛酸钡(BT)等三种无机物作为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三种无机物改性TLCP材料。在100 MHz^17 GHz频率下,研究TLCP树脂及不同无机物含量的三种改性材料的介电性能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上述频率范围内,TLCP树脂及其改性材料的介电常数不随频率增大而变化,介电损耗随频率增大而上升。TLCP树脂介电常数为3.41,当GF质量分数由30%增加到60%时,TLCP材料的介电常数由3.70升至4.09;当HGB质量分数由10%增加到30%时,TLCP材料的介电常数由3.08降至2.42;当BT质量分数由30%增加到60%时,TLCP材料的介电常数由4.68升至7.05。无机物含量越高,改性材料的介电损耗越大,当无机物质量分数为30%时,BT改性TLCP材料的介电损耗最大,GF改性TLCP材料次之,HGB改性TLCP材料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填充改性聚丙烯熔接痕强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志军 杨波 +3 位作者 罗忠富 吴国峰 陈业中 俞飞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104,共4页
研究了聚丙烯(PP)基体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矿物填充剂填充量、矿物填充剂类型等因素对填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熔接痕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填充剂的形态结构和填充量是影响矿物填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熔接痕强度的关键因数。颗粒... 研究了聚丙烯(PP)基体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矿物填充剂填充量、矿物填充剂类型等因素对填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熔接痕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填充剂的形态结构和填充量是影响矿物填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熔接痕强度的关键因数。颗粒状矿物填充PP复合材料的熔接痕强度保持率最好,片层结构的矿物填充剂会显著降低矿物填充PP复合材料的熔接痕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矿物填充剂 熔接痕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挤出发泡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明昆 艾军伟 +1 位作者 孙东海 苑会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32,共6页
采用单螺杆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聚酯弹性体(TPEE)发泡片材。系统研究了螺杆结构、长径比等设备结构参数和机头温度、螺杆转速、挤出背压、冷却方式等成型工艺参数对TPEE发泡片材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工工艺条件对TPEE发泡性能影响很大。... 采用单螺杆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聚酯弹性体(TPEE)发泡片材。系统研究了螺杆结构、长径比等设备结构参数和机头温度、螺杆转速、挤出背压、冷却方式等成型工艺参数对TPEE发泡片材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工工艺条件对TPEE发泡性能影响很大。当采用压缩比为3∶1、长径比为25的销钉式螺杆,控制机头模具温度为170℃,螺杆转速为60 r/min,挤出背压为10.5 MPa,辊温为20℃时,制得的发泡片材表面光滑,内部泡孔大小均一,分布均匀,发泡效果最好,制品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 挤出 工艺条件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挤出加工温度耳机线专用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林 李玉虎 +2 位作者 程庆 黄恒梅 陈炜鑫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9-112,121,共5页
系统研究了不同化学结构的聚丙烯(PP)、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和碳酸钙对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挤出加工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P的化学结构和PP的添加量是影响复合材料的挤出加工温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低熔点的无规共... 系统研究了不同化学结构的聚丙烯(PP)、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和碳酸钙对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挤出加工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P的化学结构和PP的添加量是影响复合材料的挤出加工温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低熔点的无规共聚PP和低PP添加量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挤出加工温度;SEBS的摩尔质量和碳酸钙的含量对材料的加工温度无劣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结构 聚丙烯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塑料中卤素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晓俊 刘奇祥 +2 位作者 庞承焕 吴博 叶南飚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1年第6期32-34,共3页
利用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塑料样品中的卤素含量。研究了氧弹燃烧过程中不同的处理条件(吸收液浓度、样品质量、吸收时间等)对卤素含量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前处理条件下,卤素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5.0%,其加标回... 利用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塑料样品中的卤素含量。研究了氧弹燃烧过程中不同的处理条件(吸收液浓度、样品质量、吸收时间等)对卤素含量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前处理条件下,卤素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5.0%,其加标回收率97.5%~104.5%,满足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弹燃烧 离子色谱 卤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烯烃增韧聚碳酸酯的研究
15
作者 刘晓亮 杨波 +2 位作者 丁正亚 丁超 罗忠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5-38,共4页
研究了不同工艺下氨基酸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H-g-PE)的反应活性,并将反应后的改性PE用于增韧聚碳酸酯(PC)。研究发现,氨基酸与MAH-g-PE的反应活性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螺杆转速等有关;与PC/MAH-g-PE合金相比,与氨基酸反应后的改性... 研究了不同工艺下氨基酸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H-g-PE)的反应活性,并将反应后的改性PE用于增韧聚碳酸酯(PC)。研究发现,氨基酸与MAH-g-PE的反应活性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螺杆转速等有关;与PC/MAH-g-PE合金相比,与氨基酸反应后的改性PE(PE-re-Aa)与PC的相容性提高,PC/PE-re-Aa合金的常温和低温(-40℃)冲击强度有较大的提高,并且其他力学性能也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 聚碳酸酯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氨基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再生改性专用料标准化研究
16
作者 刘奇祥 袁绍彦 +2 位作者 程庆 宁凯军 王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0期51-54,共4页
简要介绍了与聚苯乙烯再生改性专用料相关的国内外标准现状,对标准草案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标准草案的建议。
关键词 聚苯乙烯 标准 再生 改性 专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再生改性专用料标准化研究
17
作者 刘奇祥 袁绍彦 +2 位作者 程庆 宁凯军 王林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1-54,共4页
简要介绍了与聚苯乙烯再生改性专用料相关的国内外标准现状,对标准草案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标准草案的建议。
关键词 聚苯乙烯 标准 再生 改性 专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减少骨位解决塑料产品变形问题探讨
18
作者 蒋贤志 王大中 +1 位作者 严志云 关安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4,共3页
塑料件变形的因素有很多,仅仅从减少骨位的方法去阐述解决变形的问题。
关键词 注射成型 变形 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鏻盐抗菌剂的结构优化及其在抗菌聚碳酸酯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艾军伟 何经纬 +2 位作者 马敏剑 杨志军 刘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167,共9页
设计合成了具有不同端烯烷基链长度的季鏻盐抗菌剂(Anion-TPP-x,x代表不同烷基链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季鏻盐的阴离子基团进行优选,以实现满足聚碳酸酯(PC)加工条件的耐热要求,并系统研究该抗菌剂对所制备的抗菌PC材料力学性能、透光... 设计合成了具有不同端烯烷基链长度的季鏻盐抗菌剂(Anion-TPP-x,x代表不同烷基链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季鏻盐的阴离子基团进行优选,以实现满足聚碳酸酯(PC)加工条件的耐热要求,并系统研究该抗菌剂对所制备的抗菌PC材料力学性能、透光率、抗菌活性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四氟硼酸根(FB)和三氟甲磺酸根(TFMS)为阴离子的季鏻盐抗菌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能够满足PC的加工温度要求。此外,随着FB-TPP-x和TFMS-TPP-x抗菌剂含量的提高,抗菌PC的黄色指数会明显增大且透光率降低,FB-TPP-x由于折光系数与PC树脂基体更接近,对抗菌PC样品的外观影响更小。FB-TPP-x表现出更高的抗菌效率,质量分数为2%时,抗菌P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可达90%以上,但是其冲击强度会有较为明显的衰减,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的保持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聚碳酸酯 季鏻盐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耐热阻燃ABS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汪炉林 焦蒨 +2 位作者 王林 郑一泉 麦堪成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30,共6页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为基体,以苯乙烯—肛苯基马采酰亚胺一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As—Ms—NB)为耐热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于240—270℃制备出不同耐热剂含量的高耐热ABS母粒。以此母粒和十溴二苯乙烷(DBDPE)阻燃体...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为基体,以苯乙烯—肛苯基马采酰亚胺一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As—Ms—NB)为耐热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于240—270℃制备出不同耐热剂含量的高耐热ABS母粒。以此母粒和十溴二苯乙烷(DBDPE)阻燃体系共混,于180~210℃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出高耐热阻燃ABS。结果表明,通过这种两步法制备的高耐热阻燃ABS材料兼具高耐热和阻燃特性,并且耐热剂含量和其制备的阻燃ABS材料的耐热性具有正相关性。同时加入DBDPE未使高耐热阻燃ABS的热变形温度明显降低,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及冲击强度稍有下降,而流动性明显改善,高耐热阻燃ABS可广泛应用于电机、吹风机、电源盒、微波炉、电饭煲、插排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 阻燃 母粒 流动性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