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道疏浚底泥制备多孔生态护岸材料性能试验
1
作者 陆剑飞 田旭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S02期90-94,107,共6页
研究以上海崇明区某河道底泥为主要原料,利用固化稳定化技术,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基础固化材料的不同配比,确定最佳的固化剂基础配合比范围和外加剂添加量。以此配合比为基础研究水固比、灰渣添加量、固化剂添加量的不同配比,得出利用河道... 研究以上海崇明区某河道底泥为主要原料,利用固化稳定化技术,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基础固化材料的不同配比,确定最佳的固化剂基础配合比范围和外加剂添加量。以此配合比为基础研究水固比、灰渣添加量、固化剂添加量的不同配比,得出利用河道疏浚底泥制备多孔生态护岸材料的较优配比,并对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和吸附磷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剂的基础配方为40%硅酸盐熟料,30%矿渣粉,10%石膏,20%氧化铝,发泡剂添加量为固化剂总量的0.2%,聚羧酸减水剂添加量为固化剂总量的1%为最优固化剂配方;底泥多孔生态护岸材料制备的较佳工艺参数为水固比0.25,固化剂与底泥比为0.32,灰渣与底泥比为0.15。研究成果可为河道底泥原位利用建设生态护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河道底泥 资源化利用 生态护岸 原位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底泥原位利用建设生态护岸技术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密志超 田旭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S02期165-169,共5页
在河湖水环境生态治理过程中,清淤疏浚是常用手段之一,产生的疏浚淤泥处理处置是一大难题。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ISER)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淤泥的出路问题,是一种低碳、环保、可持续的资源循环型生态工法,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疏浚淤泥资... 在河湖水环境生态治理过程中,清淤疏浚是常用手段之一,产生的疏浚淤泥处理处置是一大难题。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ISER)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淤泥的出路问题,是一种低碳、环保、可持续的资源循环型生态工法,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疏浚淤泥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在河湖岸线生态治理工程中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但针对实际的施工与质量控制的技术要点,现有研究较少。研究以上海市崇明区庙镇镇级河道桩板护岸利用ISER技术修复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ISER技术施工管理要点和质量控制要求,旨在规范ISER施工和管理,实现项目安全实施,为ISER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疏浚淤泥 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ISER) 施工要点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固化技术在高有机质底泥资源化利用中的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芬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S01期253-257,317,共6页
文中以河道高有机质底泥为研究对象,探究原位固化技术在高有机质底泥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研究了过氧化钙和微生物菌剂两种处理方法,以及10%、12%、14%这3种固化剂掺量比例原位固化的效果。结果表明,5%的过氧化钙、12%的固化剂掺量原位... 文中以河道高有机质底泥为研究对象,探究原位固化技术在高有机质底泥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研究了过氧化钙和微生物菌剂两种处理方法,以及10%、12%、14%这3种固化剂掺量比例原位固化的效果。结果表明,5%的过氧化钙、12%的固化剂掺量原位固化后能满足原位利用疏浚泥建设生态护岸的技术标准;0.1%的微生物菌剂好氧处理7d,12%的固化剂掺量原位固化后能满足原位利用疏浚泥建设生态护岸的技术标准。过氧化钙处理后底泥有机质从7.73%降至6.32%,微生物菌剂处理后底泥有机质从7.73%降至6.67%。过氧化钙是环境友好型氧化剂,能有效处理底泥,抑制底泥内源磷的释放,操作简便,耗时短。因此,在实际河道治理中,建议过氧化钙氧化和原位固化技术处理高有机质底泥,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有机质底泥 过氧化钙 微生物菌剂 原位固化 资源化利用 河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