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泽泻醇B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向柳燕 王文萱 +8 位作者 顾斯萌 张晓倩 李陆垚 李玉倩 王媛茹 雷琪琪 杨雪 曹亚军 李学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75-2384,共10页
目的探究泽泻醇B(alisol B)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潜在基因与机制。方法通过CCK-8和Transwell检测泽泻醇B对NSCL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作用。通过TCGA和化合物基因预测数据库收集NSCLC和泽泻醇B的基因,并获... 目的探究泽泻醇B(alisol B)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潜在基因与机制。方法通过CCK-8和Transwell检测泽泻醇B对NSCL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作用。通过TCGA和化合物基因预测数据库收集NSCLC和泽泻醇B的基因,并获得二者交集基因。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分子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出前20的节点,运用R语言筛出与NSCLC预后相关的蛋白,并获得二者交集;通过KEGG和GO富集分析及相关基因与免疫细胞关系分析探究泽泻醇B作用于NSCLC的潜在机制,并通过细胞水平实验验证。结果泽泻醇B抑制NSCLC细胞的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确定5个重要基因:CCNE1,CDK1,COL1A1,COL1A2,COL3A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泽泻醇B下调NSCLC细胞中Cyclin E1、CDK1和COL1A2的表达。此外,泽泻醇B可抑制巨噬细胞中COL1A2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的表达。结论泽泻醇B可能通过下调CDK1和Cyclin E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抑制COL1A2影响巨噬细胞功能,从而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对NSCLC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醇B NSCLC 天然药物 网络药理学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瘤与皮下脂肪细胞药理学特性差异的研究
2
作者 卢盛华 曹伟 +2 位作者 马剑峰 王菊英 刘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研究脂肪瘤细胞与皮下脂肪细胞药理学特性的差异,为探讨脂肪瘤的形成机制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BRL37344分别激动离体人脂肪瘤和皮下脂肪细胞上的β受... 目的研究脂肪瘤细胞与皮下脂肪细胞药理学特性的差异,为探讨脂肪瘤的形成机制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BRL37344分别激动离体人脂肪瘤和皮下脂肪细胞上的β受体,根据β受体激动后产生的cAMP的量效曲线和最大效应,分析脂肪瘤细胞和皮下脂肪细胞上β受体药理学特性的差异。结果几种不同的β受体激动剂脂肪瘤细胞上的β受体后产生cAMP的最大效应均小于正常皮下脂肪细胞。几种激动剂激动2种脂肪细胞上的β受体作用强度顺序相同,即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BRL37344。BRL37344对2种脂肪细胞上β受体的激动作用都很微弱,且最大效应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脂肪瘤细胞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对β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低于正常皮下脂肪细胞。BRL37344对人脂肪瘤细胞和皮下脂肪细胞上β受体的激动作用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皮下脂肪细胞 药理学 特性差异 B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调控脂质代谢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佳健 郭梦茹 +1 位作者 梅金玉 陈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B)可能通过调控Lcn2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体内实验,8周龄♂C57BL/6J小鼠用普通维持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8周龄ApoE-/-小鼠用高脂饲料喂养,随机分为模型组和SalB组。在饲养8周后,SalB组小鼠用SalB灌胃,低...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B)可能通过调控Lcn2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体内实验,8周龄♂C57BL/6J小鼠用普通维持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8周龄ApoE-/-小鼠用高脂饲料喂养,随机分为模型组和SalB组。在饲养8周后,SalB组小鼠用SalB灌胃,低剂量为15 mg·kg^(-1)·d^(-1),高剂量为30 mg·kg^(-1)·d^(-1),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肝脏转录组测序结果揭示模型组和SalB组的差异表达基因,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血清和肝组织的脂质、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RT-qPCR检测Lcn2、SREBP-1C以及脂质合成相关酶的mRNA水平。体外实验,用棕榈酸(PA)诱导L02和LX-2细胞24 h建立NAFLD模型,用SalB(30μmol·L^(-1))和PA(0.2 mmol·L^(-1))共孵育检测SalB体外改善NAFLD的情况。试剂盒检测L02细胞TC、TG的含量,细胞油红O染色试剂盒检测L02细胞的脂质积累,RT-qPCR检测LX-2细胞Lcn2、SREBP-1C以及脂质合成相关酶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肝脏的生化指标异常,肝组织脂质、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出现大面积脂肪空泡和大量的脂质沉积,PA诱导的L02细胞也出现大量的脂质积累,在SalB干预后均有明显改善。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SalB可以调控肝脏脂质代谢和炎症。肝脏和LX-2细胞mRNA水平显示模型组Lcn2、SREBP-1C以及脂质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明显上调,SalB干预后均能降低这些基因的表达。结论丹酚酸B可以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Lcn2、SREBP-1C和脂质合成酶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B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质代谢 Lcn2 SREBP-1C 脂质合成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西洋参叶总黄酮对心血管作用的药理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魏春雁 李向高 +1 位作者 杜雪荣 杨世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9-230,共2页
关键词 西洋参叶 总黄酮 降压作用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5
作者 杨英 赵亮 +2 位作者 由涌 许倩 杨振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4,共8页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17β-E2)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新生24 h内SD大鼠海马组织NSCs,分为对照组和17β-E2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组NSCs中巢蛋白(Nestin)和5-乙炔基-...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17β-E2)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新生24 h内SD大鼠海马组织NSCs,分为对照组和17β-E2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组NSCs中巢蛋白(Nestin)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的表达情况,计算NSCs增殖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SCs中Nestin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周期NSCs百分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NSCs分化后神经元标志物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计算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对比值。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SCs分化后βⅢ-tubulin、GFAP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等PI3K/Akt/GSK-3β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法,2组NSCs中Nestin均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17β-E2组NSCs增殖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17β-E2组NSCs中Nes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17β-E2组S期NSCs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法,与对照组比较,17β-E2组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对比值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17β-E2组NSCs分化后βⅢ-tubul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GFA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Akt、p-Akt、β-catenin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17β-E2可以促进NSCs增殖并促使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LT-2i临床心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葛学婉 吴妍 +1 位作者 郭沫 高杉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06,共6页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最初作为新型口服降糖药而研发上市。目前,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射血分...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最初作为新型口服降糖药而研发上市。目前,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都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然而心脏组织并不表达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SGLT-2i临床心血管获益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该综述拟概述SGLT-2i在临床试验中的心血管获益以及国内外HF指南的推荐建议,进一步阐述SGLT-2i介导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心力衰竭 心血管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酸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
7
作者 白燕燕 周禹彤 +1 位作者 隋海娟 刘卓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AA)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纯度)分为对照组、LPS组(10 mg·L^(-1)LPS)、LPS+AA组(10 mg·L^...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AA)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纯度)分为对照组、LPS组(10 mg·L^(-1)LPS)、LPS+AA组(10 mg·L^(-1)LPS+10、20和40μmol·L^(-1)AA)、AA组(20μmol·L^(-1)AA)、ML385组[10μmol·L^(-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和LPS+ML385+AA组(10mg·L^(-1)LPS+10μmol·L^(-1)ML385+20μmol·L^(-1)AA);给药处理后,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LDH漏出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Griess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Nrf2、HO-1、核因子κB(NF-κB)和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SOD活性和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LDH漏出率、IL^(-1)β和TNF-α水平、MDA水平、NO水平以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Nrf2和HO-1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LPS组比较,LPS+10μmol?L^(-1)AA组和LPS+20μmol?L^(-1)AA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率、SOD活性和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LDH漏出率、IL^(-1)β和TNF-α水平、MDA水平、NO水平以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Nrf2和HO-1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LPS+20μmol?L^(-1)AA组比较,LPS+ML385+AA组海马神经元中Nrf2和HO-1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1),细胞核和细胞质中Nrf2、细胞中HO-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AA可改善LPS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积雪草酸 海马神经元 炎症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糖原合成酶激酶-3信号在急性睡眠剥夺致小鼠躁狂样行为中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崔杨凤 陈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5,共9页
目的探究急性睡眠剥夺对小鼠躁狂样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73只雄性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trl组,n=36)和急性睡眠剥夺组(SD组,n=37)。在急性睡眠剥夺后,运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及探索能力... 目的探究急性睡眠剥夺对小鼠躁狂样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73只雄性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trl组,n=36)和急性睡眠剥夺组(SD组,n=37)。在急性睡眠剥夺后,运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及探索能力;运用悬尾实验评估小鼠的抑郁样行为。c-fos染色观察脑组织中的神经元激活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海马(HIP)和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的神经递质多巴胺(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IP和mPFC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水平。结果与ctrl组相比,SD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总运动距离和在中央区域的时间均增加(P<0.05),高架十字实验中在开臂时间(P<0.0001)、开臂距离(P<0.01)增加,悬尾实验中静止不动时间减少(P<0.01)。SD组HIP和mPFC中神经元c-fos表达升高(P<0.01),DA水平在HIP(P<0.05)及mPFC(P<0.01)中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trl组相比,SD组小鼠在mPFC和HIP中p-GSK-3β/GSK-3β均降低(P<0.0001,P<0.05);而p-GSK-3β蛋白水平在mPFC中降低(P<0.05),在HIP中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睡眠剥夺可能在小鼠mPFC中通过DA调控GSK-3水平,抑制了GSK-3的丝氨酸磷酸化,最终导致小鼠出现躁狂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睡眠剥夺 躁狂样行为 多巴胺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苷通过激活PPARα信号通路调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和凋亡
9
作者 黄家豪 童话 +1 位作者 尹艳艳 张骏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8-916,共9页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对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和凋亡的保护作用是否与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alpha,PPARα)通路有关。方...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对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和凋亡的保护作用是否与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alpha,PPARα)通路有关。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损伤模型,随机分为MI组、Hyp(9、18和36 mg·kg^(-1))组、阳性药非诺贝特组(fenofibrate,Fen)和Hyp(36 mg·kg^(-1))+PPARα抑制剂GW6471组,另设假手术组。灌胃给药连续7 d,每天1次。采用BL-420F生物机能系统记录术前5 min、术后5 min和d 7给药后1 h小鼠的心电图变化;超声诊断仪观察各组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和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学的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PPARα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MI组比较,Hyp可改善心电图异常现象,提高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血清中cTnI含量、CK-MB和LDH活性,并且减少心肌梗死区的心肌纤维化、梗死面积以及心肌细胞凋亡。Hyp可激活PPARα信号通路和调节凋亡相关蛋白。但在GW6471共同作用下,Hyp的保护作用被逆转。结论Hyp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和凋亡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激活PPAR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苷 心脏重构 心肌梗死 能量代谢 细胞凋亡 PPAR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777激动TGR5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刘绒洁 陈琴 +6 位作者 熊英 汪朝云 陈昌领 张晴 陈茂琼 冯占辉 叶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研究INT-777激动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5,TGR5)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HIE组(G)、INT-777... 目的研究INT-777激动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5,TGR5)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HIE组(G)、INT-777低(low-dose,L)、中(medium-dose,M)、高剂量(high-dose,H)组。采用改良的Rice-Vanucci法构建HIE模型,造模后1 h鼻内给药。造模后48 h进行短期神经行为学测试评估新生大鼠的神经功能,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比重法测定脑含水量、亚铁离子试剂盒测定脑亚铁含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尼氏染色观察尼氏物质丢失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皮层神经元线粒体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TFR1、GPX4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G组短期神经行为学测试消耗时间增加,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脑亚铁含量均增加,患侧脑组织损伤明显,尼氏物质丢失严重,神经元线粒体体积变小、线粒体嵴减少,TFR1表达增多、GPX4表达减少;与G组相比,INT-777给药组短期神经行为学测试消耗时间缩短,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脑亚铁含量均减少,患侧脑组织损伤减轻,尼氏物质丢失不明显,神经元线粒体体积变大,线粒体嵴增多,TFR1表达减少、GPX4表达增多。结论INT-777激动TGR5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大鼠 TGR5 神经元 铁死亡 TFR1 GPX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亚砜对离体大鼠主动脉和肾内动脉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
11
作者 吴超 杨晓敏 +3 位作者 徐小佳 时晓婉 刘宇 张明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0-267,共8页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砜(DMSO)对离体大鼠主动脉和肾内动脉舒张效应及其机制。方法(1)KCl60 mmol·L^(-1)、U466190.3μmol·L^(-1)和PE 3μmol·L^(-1)预收缩大鼠主动脉和肾内动脉,稳定后累积加入DMSO(0.1%、0.3%、1.0%、3.0%...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砜(DMSO)对离体大鼠主动脉和肾内动脉舒张效应及其机制。方法(1)KCl60 mmol·L^(-1)、U466190.3μmol·L^(-1)和PE 3μmol·L^(-1)预收缩大鼠主动脉和肾内动脉,稳定后累积加入DMSO(0.1%、0.3%、1.0%、3.0%和10.0%),采用离体血管张力法记录主动脉和肾内动脉血管张力变化;KCl 60 mmol·L^(-1)、U466190.3μmol·L^(-1)和PE 3μmol·L^(-1)预收缩大鼠肾内动脉,累积加入DMSO(3.0%和10.0%)作为对照组,3种刺激剂预收缩后分别加入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抑制剂4-AP 0.5 mmol·L^(-1)孵育15 min,累积加入DMSO(3.0%和10.0%),计算前后DMSO血管舒张百分比。急性分离大鼠肾内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累积加入DMSO(0.1%、0.3%、1.0%和3.0%)后的Kv电流。(2)以DMSO 0%(细胞对照)、0.1%、0.3%、1.0%和3.0%分组处理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24 h;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A7r5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A7r5细胞丙二醛(MDA)水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JC-1荧光探针检测A7r5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1)DMSO(0.1%~10.0%)浓度依赖性地舒张KCl 60 mmol L^(-1)、U466190.3μmol L^(-1)和PE 3μmol L^(-1)预收缩大鼠主动脉和肾内动脉,最大舒张率分别为(42.3±9.7)%、(73.2±8.4)%、(99.2±4.7)%和(84.0±1.9)%、(80.5±6.1)%、(81.2±4.4)%;与对照组相比,Kv抑制剂4-AP显著抑制DMSO对U46619预收缩肾内动脉的舒张作用。(2)低浓度(0.1%和0.3%)DMSO显著增强Kv电流密度,而高浓度(1.0%和3.0%)DMSO显著降低Kv电流密度;高浓度(1.0%和3.0%)DMSO显著提高A7r5细胞ROS水平和MDA水平,显著降低CAT活性、SOD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结论DMSO(0.1%~10.0%)对大鼠离体主动脉和肾内动脉具有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其舒张机制与Kv通道、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亚砜 主动脉 肾内动脉 血管舒张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粪菌移植探讨肠道菌群雌激素代谢功能与肝纤维化相关性
12
作者 潘娜 戚雪平 +5 位作者 盛慧洁 吕晓玉 高璐瑶 陈浩洋 尹艳艳 王佳佳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8-1516,共9页
目的通过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研究肠道菌群雌激素代谢功能与肝纤维化疾病表型、差异肠道菌属的相关性。方法C57BL/6J雄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M)、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FMT-1组(肝纤维化雄鼠粪菌移植正常... 目的通过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研究肠道菌群雌激素代谢功能与肝纤维化疾病表型、差异肠道菌属的相关性。方法C57BL/6J雄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M)、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FMT-1组(肝纤维化雄鼠粪菌移植正常鼠)、FMT-2组(正常雌鼠粪菌移植造模鼠)。Model组以高脂高糖联合低剂量CCl_(4)诱导造模16周;FMT组以混合抗菌液破坏菌群后给予相应粪菌液,FMT-2组与Model组同步造模。生化法检测肝功能(ALT、AST);ELISA法检测肝组织炎症(IL-1α、IL-6);HE、Masson法检测肝脏病理;Western blot法检测纤维化指标α-SMA、collagenⅠ及雌激素受体ERα、ERβ、GPER;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肠道菌群雌激素代谢酶β-glucuronidase、β-glucosidase;16S rDNA法检测肠道菌群;Pearson法作雌激素代谢酶、雌激素受体与疾病表型、疾病相关差异菌属相关性分析。结果Model组较Control-M组肝功能、炎症及纤维化指标明显升高,FMT-2组则较Model组明显下降;Model组肠道菌群雌激素代谢酶较Control-M组明显增多,FMT-2组则较Model组明显减少;Model组较Control-M组ERβ、GPER明显上升,ERα明显下降,FMT-2组则较Model组ERβ、GPER明显下降,ERα明显上升;FMT-2组提高了由造模降低的肠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雌激素代谢酶、雌激素受体ERβ及GPER与疾病表型均呈正相关,ERα则相反;雌激素代谢酶与Allobaculum、Ruminococcus、Alistipes等呈正相关,与Akkermansia、Lactobacillus、Prevotella等呈负相关。结论雌鼠FMT可缓解雄鼠肝纤维化病情,该作用与改善肠道菌群雌激素代谢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肠道菌群 粪菌移植 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代谢酶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硝地平在人体内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
13
作者 王宏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间硝地平 药理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大鼠膀胱平滑肌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敏 姚伟星 +1 位作者 夏国瑾 江明性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35-237,240,共4页
研究植物源性钙通道阻滞剂粉防己碱(Tet)对大鼠膀胱平滑肌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整体实验中,Tet8mg/kg灌胃能在较少影响血压、心率的情况下,降低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力(P<0.01)。在离体实验中,Tet(10、30... 研究植物源性钙通道阻滞剂粉防己碱(Tet)对大鼠膀胱平滑肌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整体实验中,Tet8mg/kg灌胃能在较少影响血压、心率的情况下,降低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力(P<0.01)。在离体实验中,Tet(10、30μmol/L)能浓度依赖性地非竞争性抑制由KCl引起的大鼠正常和肥厚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反应,PD2′值分别为4.35和3.79。在连续每d灌胃Tet8mg/kg6周后,能减轻膀胱重量并改善形态学变化,且明显降低膀胱对外源性激动剂如KCl的反应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膀胱 平滑肌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氨酸三联体核苷酸结合蛋白2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焦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慧 张昕怡 +4 位作者 郭玉莉 冯睿婷 王睿 刘宇 郭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0-988,共9页
目的:探讨组氨酸三联体核苷酸结合蛋白2(HINT2)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胸痛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检测细胞中HINT2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检测细胞上清液炎... 目的:探讨组氨酸三联体核苷酸结合蛋白2(HINT2)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胸痛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检测细胞中HINT2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检测细胞上清液炎症因子的水平及细胞死亡情况。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AS模型,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及巨噬细胞的脂质代谢和泡沫化程度。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AW264.7细胞和apoE^(−/−)小鼠主动脉内焦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BMCs源性巨噬细胞中HINT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与血清中促炎因子水平呈负相关,与抗炎因子水平呈正相关,提示HINT2可能抑制AS的炎症反应。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HINT2基因能够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下巨噬细胞的脂质积累和泡沫化,降低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减少细胞死亡和焦亡相关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HINT2基因能够减轻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的斑块负荷,降低巨噬细胞的泡沫化程度,抑制焦亡相关因子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caspase-1、消皮素D(GSDMD)、IL-1β和IL-18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HINT2可以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减轻AS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减缓AS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三联体核苷酸结合蛋白2 巨噬细胞 细胞焦亡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根碱通过GLP-1R促进大鼠胰岛组织胰岛素分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欢 路志红 +5 位作者 王彬 余思婷 张茜 胡斌 曾庆轩 章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7-1272,共6页
目的探讨吐根碱通过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促进离体大鼠胰岛组织胰岛素分泌作用。方法分离大鼠胰岛组织进行胰岛素分泌实验,根据实验设计使用不同浓度的吐根碱(2、10、50μmol·L^(-1))、... 目的探讨吐根碱通过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促进离体大鼠胰岛组织胰岛素分泌作用。方法分离大鼠胰岛组织进行胰岛素分泌实验,根据实验设计使用不同浓度的吐根碱(2、10、50μmol·L^(-1))、不同浓度葡萄糖(2.8、11.1、16.7 mmol·L^(-1))以及特异性GLP-1R拮抗剂Exendin(9-39)孵育胰岛组织。酶联放射免疫的检测方法测定每组上清液胰岛素分泌量。使用SYBYL-X2.0软件将小分子化合物与GLP-1R(PDB代码:5NX2)进行对接。结果胰岛素分泌实验结果显示在高糖(11.1 mmol·L^(-1))条件下,胰岛素分泌量在吐根碱作用下明显升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低糖(2.8 mmol·L^(-1))条件下,胰岛素分泌量在吐根碱干预下没有明显变化,但在高糖(11.1、16.7 mmol·L^(-1))条件下,胰岛素分泌量在吐根碱作用下明显升高,具有类似GLP-1R激动剂葡萄糖浓度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特点。吐根碱与GLP-1R对接打分是Total Score=6.82,C Score=5,表明吐根碱与GLP-1R有良好的亲和力。当GLP-1R被Exendin(9-39)阻断后,吐根碱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明显降低。结论吐根碱通过激活GLP-1R发挥促离体大鼠胰岛组织胰岛素分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分子对接 2型糖尿病 吐根碱 胰岛素分泌 小分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R型噬菌体尾样细菌素对MRSA的抗菌活性研究
17
作者 唐伟 刘颖 +6 位作者 唐震海 唐颖 李昕 姚杰 李维祖 徐元宏 周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60-1765,共6页
目的探索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所分泌的新型R型噬菌体尾样细菌素(phage tail-like bacteriocin,PTLB)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抗菌活性。方法琼脂平板拮抗试验和肉汤微量发酵... 目的探索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所分泌的新型R型噬菌体尾样细菌素(phage tail-like bacteriocin,PTLB)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抗菌活性。方法琼脂平板拮抗试验和肉汤微量发酵试验,检测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对MRSA的拮抗活性。超高速离心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发酵上清液粗提物。使用透射电镜检测粗提物中有无新型R型PTLB。琼脂平板点种法,验证粗提物对MRSA的抗菌活性。采用SDS-PAGE电泳检测新型R型PTLB的分子量。结果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分泌新型R型PTLB,对MRSA具有强拮抗效应。新型R型PTLB的分子量约35 ku,能够高效杀伤MRSA;尾鞘未收缩的功能性分子的物理尺寸为(142.7±4.3)×(13.8±0.6)nm,尾鞘收缩的非功能性分子的物理尺寸为(57.7±1.2)×(20.8±1.5)nm。结论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产生的新型R型PTLB能够高效杀伤MRSA,具有开发成新型抗菌药物的潜力,临床应用前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细菌素 噬菌体尾样细菌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VSIG4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刘杭丰 刘盛露 +3 位作者 段连瑞 昝丽坤 马彦杰 杨利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8-924,共7页
目的:探究VSIG4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ccRCC的RNA-seq数据和患者相应的临床数据;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ccRCC及正常肾组织中VSIG4 mRNA表达水平;Wi... 目的:探究VSIG4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ccRCC的RNA-seq数据和患者相应的临床数据;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ccRCC及正常肾组织中VSIG4 mRNA表达水平;Wilcoxon秩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VSIG4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VSIG4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究VSIG4在ccRCC中参与的信号通路;使用R软件运行CIBERSORT算法分析VSIG4表达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相关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正常肾上皮细胞系293T和人肾癌细胞系ACHN、A-498、786-O、OS-RC-2中VSIG4蛋白表达。结果:VSIG4在ccRC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VSIG4的表达与患者远处转移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分期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VSIG4高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VSIG4主要在凋亡、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等信号通路富集;VSIG4表达与M1巨噬细胞呈负相关(r<0,P<0.05),而与M2巨噬细胞呈正相关(r>0,P<0.05);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肾癌细胞中VSIG4蛋白表达均高于人正常肾上皮细胞系。结论:VSIG4在ccRCC中高表达,且与预后呈负相关,可能成为ccRC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VSIG4 肿瘤浸润免疫细胞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诱导肾损伤模型在C57BL/6小鼠J和N亚型中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婵 邱会琴 +3 位作者 唐亚婷 朱方媛 范彦英 杨彩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2-797,共6页
目的探讨C57BL/6 J和N亚型小鼠在顺铂诱导肾损伤模型中的易感性差异,为选择药物肾损伤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J和N两种亚型,各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cisplatin,CDDP)。模型组腹腔注射顺铂(3.33 mg·kg^(-... 目的探讨C57BL/6 J和N亚型小鼠在顺铂诱导肾损伤模型中的易感性差异,为选择药物肾损伤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J和N两种亚型,各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cisplatin,CDDP)。模型组腹腔注射顺铂(3.33 mg·kg^(-1)),隔天给药,持续2周,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存活率;检测Scr、BUN和β2-MG评价肾功能;HE、Masson和PAS染色法观察肾皮质病理改变。IL-6、IL-1β和IL-18等炎症因子检测顺铂导致的肾脏炎症反应。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CDDP组两种亚系小鼠Scr、BUN和β2-MG均明显升高;组织学结果显示肾小管损伤,胶原纤维化和糖原沉积均增加;IL-6、IL-1β和IL-18炎症因子含量和肾皮质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C57BL/6N与C57BL/6J系小鼠比较,C57BL/6N系小鼠肾功能指标Scr和BUN均值明显偏高(P<0.01),组织学评分各病理损伤较C57BL/6J亚系小鼠明显偏高,反映纤维化的Masson染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1β和IL-18均值明显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57BL/6 J和N亚型小鼠均可使用顺铂诱导成功肾损伤模型,相比于C57BL/6J小鼠,C57BL/6N亚系小鼠在肾功能、组织学以及炎症因子等方面损伤明显,提示C57BL/6N亚系小鼠更适于作为药物或者其他肾功能损伤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亚急性肾损伤 C57BL/6亚系 炎症因子 IL-6 IL-1β IL-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重编程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磊 李文文 +1 位作者 翁培文 高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8-1423,共6页
在健康的心脏中,心肌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产生主要依赖于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而在较小程度上依赖于葡萄糖的氧化或糖酵解。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能量代谢紊乱,包括底物吸收利用紊乱、氧化磷酸化和ATP穿... 在健康的心脏中,心肌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产生主要依赖于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而在较小程度上依赖于葡萄糖的氧化或糖酵解。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能量代谢紊乱,包括底物吸收利用紊乱、氧化磷酸化和ATP穿梭紊乱,导致心脏能量供应不足。通过干预能量代谢途径,可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效率,减少能量生成不足,并改善心脏功能。因此,我们对心力衰竭过程中代谢变化的机制和治疗意义进行了回顾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代谢重编程 脂肪酸代谢 葡萄糖 酮体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