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基于网络的病理学实验室 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教育部首批医学病理学网络课程教学试点的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宫恩聪 高子芬 +4 位作者 周宇菲 邵宏权 李凡彩 曾思恩 姚铁钧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1年第6期7-12,共6页
本文介绍了病理学网络课程的试点经验.试点教学由课堂讲授、实验室实习与网络课程学习三方面构成;将传统病理学实验室改造为开放性基于网络的现代化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将标本与切片观察、病历讨论和网上学习紧密结合;改革传统的考试模... 本文介绍了病理学网络课程的试点经验.试点教学由课堂讲授、实验室实习与网络课程学习三方面构成;将传统病理学实验室改造为开放性基于网络的现代化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将标本与切片观察、病历讨论和网上学习紧密结合;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加强平常学习的考查,每章考试成绩的总和占总成绩的50%;提供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自测练习和网上考试等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宽阔的学习空间.经过一个学期在桂林医学院331名医疗98级学生的试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极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试点取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教学改革 网络课程 实验室建设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诊断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及与病理分级分组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鹏 李艳 +1 位作者 徐洁 景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2,89,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相对ADC值对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high-risk prostate cancer,hPCa)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相对ADC值对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high-risk prostate cancer,hPCa)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前列腺癌分级分组(grading group,GG)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移行带前列腺癌患者的双参数MRI资料,分别测量移行带癌灶和基质型增生结节的平均ADC(mean ADC,ADC_(mean))值和最小ADC(minimum ADC,ADC_(min))值,并计算移行带癌灶与基质型增生结节ADC比值的相对ADC_(mean)(relative ADC_(mean),rADC_(mean))值和相对ADC_(min)(relative ADC_(min),rADC_(min))值。比较hPCa组与低危前列腺癌(low-risk prostate cancer,lPCa)组之间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DC各参数对移行带hPCa的诊断效能,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ADC各参数与ISUP G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PCa组的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均低于lPCa组(P均<0.05)。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鉴别诊断移行带hPCa的AUC分别为0.77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15~0.892]、0.879(95%CI:0.736~0.960)、0.751(95%CI:0.589~0.874)和0.914(95%CI:0.782~0.979),rADC_(min)的AUC最大。rADC_(min)与ADC_(mean)和rADC_(mean)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ADC_(min)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rADC_(min)最佳截断值取0.664×10^(-3)mm^(2)/s,约登指数最大(0.783),诊断移行带hPC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78.26%。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与ISUP GG均呈负相关[r=-0.486(95%CI:-0.755~-0.151)、-0.613(95%CI:-0.769~-0.365)、-0.553(95%CI:-0.745~-0.260)、-0.678(95%CI:-0.810~-0.474),P均≤0.001]。结论rADC_(min)鉴别诊断移行带hPCa的效能高,并且能够无创预测移行带PCa的ISUP GG,有助于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移行带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分级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张波教授研究小组发表关于癌症发生的最新见解
3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癌症发生 新见解 张波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何耀鑫 高子芬 +6 位作者 陆敏 隋官杰 冉光伟 曹彬 王辰 陈洁 赵希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方法:按传染病尸体解剖要求对3例死亡病例进行系统解剖,并获得心、肝、脾、肺、脑和肾等全部脏器,组织常规HE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3例病例主要... 目的:观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方法:按传染病尸体解剖要求对3例死亡病例进行系统解剖,并获得心、肝、脾、肺、脑和肾等全部脏器,组织常规HE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3例病例主要致死性病变位于肺,呈现弥漫性肺泡损伤改变(坏死性细支气管炎、肺泡腔内有浆液性和/或纤维素性渗出、肺出血、肺透明膜形成),其中1例病程较长者部分区域伴肺泡上皮增生和肺间质纤维化,且合并细菌感染及肺脓肿,可见血管壁坏死,血管内血栓形成,1例有心肌水肿,1例有脑出血和脑液化性坏死。结论: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主要累及呼吸系统,患者最终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尸体解剖 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真菌病影像和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江涛 邓永键 +2 位作者 唐娜 聂长庆 丁彦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8-853,共6页
目的分析术前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部真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特征,探讨误诊原因,提高深部真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肺部真菌肿块误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24例肺部周围... 目的分析术前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部真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特征,探讨误诊原因,提高深部真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肺部真菌肿块误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24例肺部周围型真菌性肿块患者术前均未发现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和其它器官恶性肿瘤,临床及影像均诊断为周围型肺癌或高度疑似为周围型肺癌,行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肺曲霉菌病8例、肺隐球菌病14例、组织胞浆菌病1例和孢子丝菌病1例。结论无其它基础性疾病且免疫功能正常者出现的周围型肺部肿块,不能过分依赖或单凭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肺癌,肺隐球菌病和曲霉菌病是周围型肺肿块常见的肺部真菌病,术前穿刺活检可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病 周围型肺癌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异常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侯志强 郝燕生 +3 位作者 王薇 马志中 钟延丰 宋书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无虹膜家系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的病理学变化,探讨晶状体前囊膜变薄,变脆的病理学机制及对手术方案的意义。方法:收集家族性先天性无虹膜并发白内障患者术中的晶状体前囊膜或晶状体,分别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 目的:观察先天性无虹膜家系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的病理学变化,探讨晶状体前囊膜变薄,变脆的病理学机制及对手术方案的意义。方法:收集家族性先天性无虹膜并发白内障患者术中的晶状体前囊膜或晶状体,分别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家族性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明显脆弱、变薄。光镜和电镜见晶状体上皮细胞呈变性、坏死、脱失,致使上皮细胞层不连续;有的病例晶状体上皮细胞局灶性增生、复层化;前囊膜表层板层结构均变薄甚至消失。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退行性和增殖性改变可能是导致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变薄、囊膜的脆弱性增加的原因。提高对前囊膜脆弱性的认识,有助于减少术中囊膜的并发症,达到安全的手术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虹膜 白内障 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儿童的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68
7
作者 高子芬 陆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8-519,共2页
关键词 手足口病/病理学 肠道病毒 EV7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黄远洁 黄欣 +1 位作者 石雪迎 卢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观察1例罕见的青春期男性MESTK的临床资料、镜下组织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观察1例罕见的青春期男性MESTK的临床资料、镜下组织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16岁男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排尿不畅,右腰腹部肿物。影像学检查示肾巨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病理检查示肿瘤肉眼呈囊实性结构,镜下由上皮和间质成分共同构成,上皮成分主要为小至中等大的腺管,间质为疏松排列的梭形细胞,可见束状分布的平滑肌组织但缺乏女性卵巢间质样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上皮细胞AE1/AE3阳性,间质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结蛋白(Desmin)、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部分上皮ER、PR、CD10、Vimentin阳性,上皮成分及间质成分HMB-45、S-100、α-抑制素(α-inhibin)及WT-1阴性。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MESTK为具有独特组织病理学特点的一种罕见的发生于肾的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大部分患者有长期激素类药物应用史和/或肥胖史或子宫/双侧附件手术史,本例特殊之处在于患者为青春期男性,且无激素类药物应用史和/或肥胖史或泌尿生殖系统手术史,考虑青春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剧烈波动可能为年轻男性发生本病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董荣芳 钟延丰 +6 位作者 张英爽 孙阿萍 张铭 朱聪骢 王盛兰 张燕 郑丹枫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18-525,共8页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出病理诊断要点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1例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神经肌肉组织活检特点,观察神经、肌肉和皮肤组织病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出病理诊断要点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1例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神经肌肉组织活检特点,观察神经、肌肉和皮肤组织病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微丝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外周髓鞘蛋白22、S-100蛋白,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68、CD3、CD20表达变化,分别观察神经轴索、髓鞘、施万细胞病变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补体C3在血管壁沉积情况;特殊染色检测肌肉病变程度。结果血管病变以神经束周和外膜小血管CD3+T细胞浸润为主,呈活动性血管炎(3例)或非活动性血管炎(8例)改变,8例中4例呈血管纤维闭塞性改变严重、炎性细胞浸润较轻,4例以血管周围炎为主、血管壁本身病变不明显。神经病变以轴索变性为主(6例)或轴索变性伴髓鞘松解和脱失(5例),大直径有髓纤维明显减少,甚至呈终末期改变。肌肉组织活检呈神经源性萎缩。病理诊断为系统性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8例[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2例、Churg-Strauss综合征1例、免疫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2例)和继发性系统性血管炎3例(干燥综合征)],以及非系统性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3例。结论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改变以轴索病变为主,血管炎病理改变呈多样性,不能仅以活动性血管炎作为唯一的病理诊断标准。因此对于临床可疑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应完善血液免疫学指标检查和神经组织活检,必要时联合肌肉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腓肠神经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病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杰 裴斐 +3 位作者 钟镐镐 吴秉铨 衡万杰 王冬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4-611,共8页
目的 :举例说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目前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方法 :采用PCR、RT PCR、PCR RFLP、TGGE、DNA序列分析及免疫组化等分子病理学方法辅助诊断。结果 :(1)滑膜肉瘤 :有特征性的t(X ;18) (p11.2 ;q11.2... 目的 :举例说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目前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方法 :采用PCR、RT PCR、PCR RFLP、TGGE、DNA序列分析及免疫组化等分子病理学方法辅助诊断。结果 :(1)滑膜肉瘤 :有特征性的t(X ;18) (p11.2 ;q11.2 ) ,产生融合基因SYT SSX ,故采用RT PCR法检测滑膜肉瘤的SYT SSX融合基因的转录子有助于滑膜肉瘤的病理诊断 ,SYT SSX融合基因根据基因断裂点位置不同 ,分为SYT SSX1和SYT SSX2两种 ,其中SYT SSX1阳性的滑膜肉瘤预后较差 ,因此可作为预后判断指标。 (2 )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 :部分病例显示t(2 ;5 )(p2 3;q35 ) ,产生NPM ALK融合基因和融合蛋白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NPM ALK融合蛋白 ,将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分为ALK(+)和ALK(- )两个亚型 ,ALK(+)预后较好 ,具有判断预后价值。 (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简称FH) :研究FH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 (LDLR)的突变对于遗传监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 (简称TGGE)及DNA测序方法研究LDLR基因突变。 (4 )长期拉米呋啶治疗所致的HBVDNA多聚酶基因YMDD突变的快速检测 :拉米呋啶是目前最有效的抑制HBV复制的药物 ,但长期用药会导致部分患者的HBVDNA多聚酶基因发生YMDD区段突变而对拉米呋啶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分子病理学 外科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侯刚强 张小静 +1 位作者 张静 张雪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缘光滑清晰,2例为肺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缘光滑清晰,2例为肺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为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9例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扫6例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明显"地图样"不均匀强化,2例肿块内可见强化的血管影,2例可见蒂状结构,5例可见包膜。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由梭形细胞与胶原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细胞密集区与疏松区,血管丰富,管腔呈裂隙样改变,免疫组化CD34、Vimentin阳性。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具有较特异的CT表现,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异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谷海钘 马小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异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肾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异型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与1例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异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肾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异型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与1例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肾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异型和肾嗜酸细胞腺瘤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镜下见肿瘤细胞胞质呈嗜酸性颗粒状,前者胞核不规则,有核沟和异型性,可见核周空晕。后者胞核规则圆形,异型性不明显。部分区域间质疏松水肿。免疫表型:3例肾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异型均显示CD10和vimentin阴性,2例CK7阳性,1例阴性。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异型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肾癌,组织学上与肾嗜酸细胞腺瘤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嫌色细胞癌 嗜酸细胞腺瘤 嗜酸变异型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红军 邓永键 丁彦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SP法对1例ELST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左耳道流血水伴听力下降及左侧面瘫;MRI示左侧内耳...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SP法对1例ELST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左耳道流血水伴听力下降及左侧面瘫;MRI示左侧内耳、中耳、外耳道及颞骨岩部、桥小脑角池广泛占位,并伴有脑干、小脑半球、左侧颞叶受压;组织学示瘤细胞呈乳头状-腺样排列,被覆单层立方或矮柱状上皮,细胞异型性不明显。乳头轴心为纤维血管组织,局部呈硬化改变。部分腺腔扩张,内含胶样分泌物,形似甲状腺滤泡;免疫组化标记CK阳性。结论 ELST是一种罕见的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肿瘤 内淋巴囊肿瘤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KLF6-SV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庭勋 范钦和 +1 位作者 彭韬 肖秋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KLF6的剪切变异体KLF6-SV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2例NSCLC和40例良性肺疾病(肺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肺脓肿、肺结核...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KLF6的剪切变异体KLF6-SV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2例NSCLC和40例良性肺疾病(肺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肺脓肿、肺结核、肺的硬化性血管瘤等)中KLF6-SV1蛋白的表达水平,原位杂交检测42例NSCLC和40例良性肺疾病中KLF6-SV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KLF6-SV1在NSCLC中的蛋白阳性率为71.4%(30/42),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肺疾病(P<0.05)。KLF6-SV1基因mRNA的阳性率为69.0%(29/42),表达水平高于良性肺疾病(P<0.05)。KLF6-SV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其mRNA表达水平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LF6-SV1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分型、组织大小和临床分期无关,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F6-SV1的过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早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今后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并有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肿瘤 KLF6-SV1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康爱君 董宇红 +7 位作者 田枫 郑杰 王美华 郭长占 周淑佩 王兆绰 席宏丽 曾争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 (HBV)ayw亚型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等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选取 15只5~ 48周龄的清洁级C57BL 6J HBV转基因小鼠及 15只C57BL 6J小鼠为对照进行病理大体观察 ,并取心、肝、脾、肺、肾、肠等组织 ,切片HE染色和...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 (HBV)ayw亚型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等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选取 15只5~ 48周龄的清洁级C57BL 6J HBV转基因小鼠及 15只C57BL 6J小鼠为对照进行病理大体观察 ,并取心、肝、脾、肺、肾、肠等组织 ,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后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C57BL 6J HBV转基因小鼠肝脏产生局部明显的炎症反应 :肝细胞肿胀、毛玻璃样变性、灶性坏死伴淋巴样细胞浸润 ,可见肝细胞质内嗜酸性小体 ,局部可见巨核肝细胞 ,偶见多核肝细胞 ,心、脾、肺、肾、肠等脏器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 ,免疫组化分析说明 ,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为阳性的 15只小鼠肝组织有HBsAg的存在 ,且HBsAg的分布呈胞质型 ,但不存在于脾、肺、心等组织中 ,血清HBsAg为阴性的 15只小鼠其心、肺、肝、脾、肾、肠等组织中均未见HBsAg的存在 ;发现两只 48周龄C57BL 6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病理学:共性与异质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16,共7页
19世纪末,人们发现在肠胰腺等器官上皮中存在散在分布的常规染色呈阴性的所谓“透明细胞”,进一步发现这类细胞具有分泌颗粒,与金属铬结合反应,即嗜铬性细胞,受到内分泌细胞研究的影响,推测其可能类似内分泌细胞[1]。组织学研究进一步... 19世纪末,人们发现在肠胰腺等器官上皮中存在散在分布的常规染色呈阴性的所谓“透明细胞”,进一步发现这类细胞具有分泌颗粒,与金属铬结合反应,即嗜铬性细胞,受到内分泌细胞研究的影响,推测其可能类似内分泌细胞[1]。组织学研究进一步发现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存在于肠黏膜,也存在于其他上皮组织。1938年,基于胰腺和肠道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研究,并在总结既往观察的基础上,奥地利病理学家Frie-derich Feyrter提出神经内分泌细胞组成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细胞 神经内分泌肿瘤 分型 分级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病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万忠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1-342,共2页
关键词 病理学 诊断 鉴别 临床实验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临床病理特征
18
作者 姚瑶 孟庆阳 陆敏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冷球蛋白血症是血循环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常累及肾脏,在诊断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时,临床及血清学检查提供的诊断依据有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协助确诊。本研究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 冷球蛋白血症是血循环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常累及肾脏,在诊断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时,临床及血清学检查提供的诊断依据有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协助确诊。本研究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肾活检组织10例,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合常规的光镜检查、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诊断要点。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下大块高密度电子致密物沉积,其内见特殊结晶样物质,是诊断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的重要依据。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的光镜特殊染色显示的双轨征、节段性白金耳和微血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68阳性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对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球蛋白血症 肾脏疾病 透射电子显微镜 特殊结晶样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 V600E野生型甲状腺乳头状癌303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栋 刘艺璇 +5 位作者 李雪晴 王丽丽 林东亮 谷海燕 王婧楠 王继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74-1479,共6页
目的探讨BRAF V600E野生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564例PTC临床资料(最大径均﹥1 cm),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判定BRAF V600E状态(阴性者判定为BRAF V600E野生型,阳性者为突变型);分析BRAF V6... 目的探讨BRAF V600E野生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564例PTC临床资料(最大径均﹥1 cm),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判定BRAF V600E状态(阴性者判定为BRAF V600E野生型,阳性者为突变型);分析BRAF V600E野生型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比较BRAF V600E野生型PTC与突变型PTC的差异;采用靶向基因二代测序技术筛选15例BRAF V600E野生型PTC中的基因突变类型。结果PTC中BRAF V600E阳性率80.6%(1261例),阴性率为19.4%(303例)。BRAF V600E野生型PTC中,男性67例,女性236例,男女比为1∶3.5;年龄11~70岁,平均42岁;病灶最大径1~7.5 cm,平均1.8 cm;198例有被膜侵犯,207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20例伴桥本甲状腺炎。与BRAF V600E突变型PTC相比,BRAF V600E野生型更常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区域淋巴结转移率更高;BRAF V600E野生型PTC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经典型。13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内仅有3例复发。二代测序筛选到9个癌症驱动基因的外显子区域突变。结论BRAF V600E野生型PTC具有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必要根据基因表型等进行进一步的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BRAF V600E 病理学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误诊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b型的结节性硬化症之皮质结节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海南 吴静 +3 位作者 曾瑶红 周结明 蒋光愉 韩慧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8-427,共10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之皮质结节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与结果 2例女性患儿,2岁9个月和15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双眼斜视和间断性惊恐发作伴四肢抽搐,头部MRI仅表现为局灶性皮质信号异常或多灶性皮质信号可疑异常,临床考虑局灶性...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之皮质结节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与结果 2例女性患儿,2岁9个月和15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双眼斜视和间断性惊恐发作伴四肢抽搐,头部MRI仅表现为局灶性皮质信号异常或多灶性皮质信号可疑异常,临床考虑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遂采用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定位致灶,手术切除多脑叶致灶。大体标本观察可见灰质结节和白质内带状灰质异位。组织学形态,皮质薄厚不均且灰质异位,部分皮质全层可见胞核大、核仁明显、体积巨大的异形细胞,累及白质深部伴钙化,其内可见畸形核神经元和巨大细胞,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畸形核神经元胞质神经微丝蛋白呈阳性;巨大细胞胞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波形蛋白呈阳性,大畸形核神经元和巨大细胞增生的皮质区域GFAP呈弥漫性阳性,提示胶质细胞增生明显。结合临床资料,例1为多脑叶皮质发育不良和肾脏错构瘤、例2为多脑叶皮质结节病变和灰质异位,诊断为疑似的结节性硬化症。进一步行基因检测,例1存在TSC1基因c.647_648del杂合突变(无义突变)、例2存在TSC2基因c.4672G>A杂合突变(错义突变),最终诊断为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结论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多样,皮质结节组织学形态与FCDⅡb型有众多重叠之处,仅关注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易误诊为FCDⅡb型,明确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