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侧角膜缘切口的选择及其解剖学基础
1
作者 李波 吕衡发 +1 位作者 宋昭 周炳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0,107,共3页
目的 :探讨颞侧角膜缘的应用解剖特点 ,为颞侧角膜缘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成人尸体眼球 10只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缘的层次结构特点 ,并测量角膜缘的宽和厚以及前房角主要结构间的距离。另外选取 4 0例青光眼术后眼压... 目的 :探讨颞侧角膜缘的应用解剖特点 ,为颞侧角膜缘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成人尸体眼球 10只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缘的层次结构特点 ,并测量角膜缘的宽和厚以及前房角主要结构间的距离。另外选取 4 0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采取颞侧切口和上方常规切口二次手术 ,比较不同切口入路患者的术后视力及眼压 ,以确定颞侧角膜缘切口的治疗效果。结果 :尸体测量颞侧角膜缘内界宽为 (0 .6 2± 0 .0 5 ) mm,厚为(0 .73± 0 .0 4 ) mm。 Schlemm管前缘与巩膜突和后弹力层止端的距离分别是 (0 .4 4± 0 .0 2 ) mm和 (0 .2 4±0 .0 3) m m。青光眼患者上方切口组和颞侧切口组术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眼压颞侧角膜缘切口低于上方切口 (P<0 .0 5 )。结论 :颞侧角膜缘切口适用于第二次青光眼及并发性白内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解剖学和组织学 青光眼/病理学 青光眼/外科学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正常骶髂关节间隙的CT影像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少群 冯梓誉 +3 位作者 陈燕萍 张磊 祁冀 李义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观测成年人正常骶髂关节间隙的CT影像解剖学特征,为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影像解剖学数据。方法对56例无骶髂关节病变的受检者的骶髂关节CT影像进行观测:(1)不同性别同一位置骶髂关节间隙的差异;(2)不同水平面上骶髂关节... 目的观测成年人正常骶髂关节间隙的CT影像解剖学特征,为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影像解剖学数据。方法对56例无骶髂关节病变的受检者的骶髂关节CT影像进行观测:(1)不同性别同一位置骶髂关节间隙的差异;(2)不同水平面上骶髂关节间隙的差异;(3)同一水平面上同侧前、中、后骶髂关节间隙的差异;(4)同一水平面上左右两侧骶髂关节间隙的差异。结果 (1)骶2第1水平面(S_2-1)和骶2第2水平面(S_2-2)左后区骶髂关节间隙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骶1第1水平面至骶3第2水平面(S_1-1~S_3-2)6个水平面上,同侧骶髂关节前、中、后关节间隙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右前区中,S_1-1水平骶髂关节间隙分别大于S_1-2、S_2-1、S_2-2和S_3-2(P<0.05);(4)左中区中,S_2-1水平骶髂关节间隙分别大于S_1-1、S_1-2、S_2-2和S_3-2(P<0.05);(5)右中区中,S_2-1水平骶髂关节间隙分别大于S_3-1和S_3-2(P<0.05),且S_2-2水平骶髂关节间隙大于S_3-2(P<0.05);(6)左后区中,S_2-1水平骶髂关节间隙大于S_3-2(P<0.05);(7)右后区中,S_2-2水平骶髂关节间隙大于S_3-2(P<0.05)。结论本研究为成年人正常骶髂关节间隙的宽度提供了影像解剖学参考标准。成年人正常骶髂关节间隙在水平面和冠状面上存在一定的影像解剖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半脱位 骶髂关节间隙 影像解剖学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实习中以“误作知害”培养医学生的仁爱之心 被引量:5
3
作者 钟震亚 田国忠 +3 位作者 王凤臣 徐振宇 李梅秀 陈立强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培养医学生 解剖学 仁爱 实习 医学人文教育 德育工作 医学基础课 多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腔-蝶窦垂体手术入路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晓群 付春景 +2 位作者 张鹏远 娄季宇 高龙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99-802,共4页
目的 :寻找经鼻腔 蝶窦垂体手术确定垂体窝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矢状锯开成尸头 6 0例、成人颅骨 30例和完整成人颅骨鼻腔 70例 ,观测经鼻腔 蝶窦垂体手术入路形态结构。结果 :鼻中隔后缘上端与垂体窝中部垂直相对 ,由此上端垂直向上... 目的 :寻找经鼻腔 蝶窦垂体手术确定垂体窝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矢状锯开成尸头 6 0例、成人颅骨 30例和完整成人颅骨鼻腔 70例 ,观测经鼻腔 蝶窦垂体手术入路形态结构。结果 :鼻中隔后缘上端与垂体窝中部垂直相对 ,由此上端垂直向上平均 15 (11~ 2 1)mm为垂体窝。前鼻棘至鼻中隔后缘上端距离 x±s为 (76 .0± 2 .1)mm ,前鼻棘经蝶窦口至垂体窝距离 x±s为 (76 .2± 2 .3)mm。自蝶窦口向下内接近鼻中隔后缘上端扩大手术野即可安全显露并靠近垂体窝。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腔-蝶窦垂体手术 解剖学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弓根延长术截骨部位与神经根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鹏 肖钊明 +2 位作者 钱蕾 房亚峰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观察腰椎弓根延长术截骨部位与其毗邻神经根的解剖关系,为腰椎弓根延长术离断椎弓根提供解剖数据。方法16例成人防腐脊柱标本,自T12-S1去除软组织、棘突、椎板、关节突关节、横突,充分暴露硬膜囊、神经根和腰椎弓根,精细磨削椎... 目的观察腰椎弓根延长术截骨部位与其毗邻神经根的解剖关系,为腰椎弓根延长术离断椎弓根提供解剖数据。方法16例成人防腐脊柱标本,自T12-S1去除软组织、棘突、椎板、关节突关节、横突,充分暴露硬膜囊、神经根和腰椎弓根,精细磨削椎弓根至椎弓根-椎体连接处,测量该部位椎弓根上缘至上位神经根下缘的间距(PSRD),椎弓根下缘至下位神经根上缘的间距(PIRD),椎弓根内缘至硬膜囊外缘或内侧神经根外缘的间距(PMRD),椎弓根外缘至外位神经根内缘的间距(PLRD),所有解剖参数都做双侧测量。结果腰椎弓根至上、下、内、外神经根的间距范围分别是4.9~8.6mm,1.0~2.5mm,0~1.6mm,0.7~11.5mm,左、右两侧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之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弓根截骨延长时,截骨部位的内缘和下缘毗邻的神经根相对于上缘和外缘损伤可能性大,透视下对椎弓根内缘和下缘截骨时要十分小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弓根 神经根 椎弓根延长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入路舌咽神经切除术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韩云志 娄卫华 臧卫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舌咽神经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襞定位食管入口的解剖学观测
7
作者 陈雪梅 李宛青 +3 位作者 李寄云 任秀花 吴刚 韩新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8-1139,共2页
目的:为置入食管内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颈部尸体标本38例,做正中矢状断面,用1/50mm游标卡尺和精密两脚规测量声襞与环状软骨下缘、会厌游离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喉口与环状软骨下缘、环状软骨下... 目的:为置入食管内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颈部尸体标本38例,做正中矢状断面,用1/50mm游标卡尺和精密两脚规测量声襞与环状软骨下缘、会厌游离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喉口与环状软骨下缘、环状软骨下缘与第五颈椎(C5)下缘平面之间的距离;并记录环状软骨下缘与颈椎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声襞与环状软骨下缘距离(2.391±0.426)cm;会厌游离缘与环状软骨下缘(4.324±0.756)cm;喉口与环状软骨下缘(5.890±0.944)cm;环状软骨下缘与C5下缘距离(-0.761±0.928)cm;环状软骨下缘76.4%位于C6体水平。结论:以声襞定位法放置高位食管内支架,可以充分利用上段正常食管,比颈椎定位法更加准确、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襞 食管入口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Denis Ⅲ区骨折经皮横形骶髂螺钉固定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安维 高仕长 +4 位作者 刘杰 周华 蒋电明 孙善权 李咏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通过对骶髂关节三维重建模型进行解剖参数测量和虚拟螺钉固定,明确骶骨Ⅲ区骨折横形骶髂螺钉固定的安全进针点和置入角度。方法:用Mimics(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软件对50例骨盆薄层CT... 目的:通过对骶髂关节三维重建模型进行解剖参数测量和虚拟螺钉固定,明确骶骨Ⅲ区骨折横形骶髂螺钉固定的安全进针点和置入角度。方法:用Mimics(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软件对50例骨盆薄层CT进行三维重建,切割出骨盆三维模型,并对S1椎体进行解剖参数测量,然后模拟置钉,确定横形螺钉的进针点和安全角度。应用Mimics软件重建骨盆表面软组织,确定进钉点Q、髂前上棘顶点M、髂嵴上点N的体表投影点Q_0、M_0、N_0,分段测量各投影点间的长度。结果:髂前上棘顶点连线QM的长度男性为(101.60±6.60)mm,女性为(102.00±7.75)mm,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点Q作QM的垂线与髂嵴交于点N,QN的长度男性为(58.68±6.93)mm,明显大于女性的(47.89±6.62)mm;点M沿髂嵴到点N的长度男性为(134.25±8.84)mm,女性为(133.47±8.53)mm,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表投影Q_0M_0在男性的长度为(120.96±14.11)mm,女性为(128.74±14.18)mm,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Q_0N_0的长度为(55.29±9.96)mm,明显大于女性的(46.09±5.75)mm。所有中心螺钉前后倾均值为(0.93±3.24)°,头尾倾均值(0.38±2.58)°。S1椎体变异率为31.51%,骶骨变异率在男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在体表确定髂前上棘顶点M_0和髂嵴上点N_0后可明确骶骨Ⅲ区骨折横形螺钉的体表进钉点,术中在C臂机透视下以S1椎体上表面为水平面、后表面为冠状面,螺钉垂直于矢状面,无头尾倾和前后倾可安全拧入。术前需行骨盆CT及三维重建明确S1椎体有无变异以确定能否拧入横形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Ⅲ区骨折 横形骶髂螺钉 解剖学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术穿刺深度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韦东 钱蕾 +7 位作者 瞿东滨 贺善礼 李泽宇 谭炜浩 钟锦涛 杨航 欧阳钧 郑明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观察横突、肋横突外侧韧带与脊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为提高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术的安全性及阻滞效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8具标本胸椎节段,取椎板外侧缘和同名脊神经根的十字交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分别测量T112共12个节段... 目的观察横突、肋横突外侧韧带与脊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为提高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术的安全性及阻滞效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8具标本胸椎节段,取椎板外侧缘和同名脊神经根的十字交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分别测量T112共12个节段脊神经与横突下后缘中点、肋横突外侧韧带下缘中点之间的距离。根据"3个一组"原则,12个节段共分为4组,记为T13组、T46组、T79组及T1012组,对不同组别的脊神经-横突间距、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脊神经-横突间距:平均为(16.13±5.59)mm,T112总体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T5节段最大,为(18.88±5.78)mm,T5向上或向下节段逐渐减小,T1节段为(16.62±3.67)mm,T12节段为(9.76±3.75)mm。自上而下4组的脊神经-横突间距分别为(17.50±4.67)、(18.19±5.62)、(16.92±5.28)及(12.00±4.42)mm,T1012组相比T13组(P<0.01)、T46组(P<0.01)、T79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2)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平均为(17.67±3.76)mm,自上而下4组的间距分别为(16.95±3.82)、(17.55±3.89)、(17.81±3.83)及(18.30±3.43)mm,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了解脊神经-横突间距、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利于估算椎旁神经阻滞的安全穿刺深度,以提高阻滞效能,避免脊神经损伤及全脊髓麻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术 超声引导 穿刺深度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分布与腕背痛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洪宾 孙丰刚 +3 位作者 陈国永 王慧 安淑红 顿爱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对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来源、走行及分布进行解剖,探讨神经血管损伤与腕背痛的关系,为临床诊治腕背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头戴式放大镜下,对10具尸体标本20侧上肢进行了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来源、走行及分布进行大体解剖并测量相... 目的对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来源、走行及分布进行解剖,探讨神经血管损伤与腕背痛的关系,为临床诊治腕背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头戴式放大镜下,对10具尸体标本20侧上肢进行了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来源、走行及分布进行大体解剖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腕背侧深层神经来源于骨间后神经终末支,经过第4骨纤维管道后分布至腕关节背侧;血管来源于骨间前动脉终末支,骨间前动脉在旋前方肌上缘穿前臂骨间膜至前臂后面,终末支最终分为桡侧和尺侧分支,分别经过第4和第5骨纤维管道分布至腕背侧深层,而桡侧分支在穿经第4骨纤维管道时与骨间后神经终末支伴行,尺侧分支单独穿过第5骨纤维管道。结论明确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分布、来源及走行,对腕背痛的预防、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背侧 神经血管 腕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颞中静脉的解剖学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立玲 宋慧敏 +4 位作者 孙亚珍 韩可欣 吕海林 罗鹏 徐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7-159,165,共4页
目的研究国人颞中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和标志,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6侧(左12侧,右14侧,男性18,女性3)经10%福尔马林灌注固定的人头标本,解剖颞区颞中静脉及属支,观察其走行分布,测量主干到各解剖标志距离及管径,计数属支数目并... 目的研究国人颞中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和标志,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6侧(左12侧,右14侧,男性18,女性3)经10%福尔马林灌注固定的人头标本,解剖颞区颞中静脉及属支,观察其走行分布,测量主干到各解剖标志距离及管径,计数属支数目并测量管径。比较左、右侧差异。结果所有标本存在颞中静脉,主干管径平均2.91 mm(0.72~5.88 mm),属支0~7支,属支管径平均2.05mm(0.54~5.30 mm),可有2级属支(3.8%,1例)。主干汇入颞浅静脉的位置不完全一致,汇点高者在颧弓根部(42.3%,11例),低者位于颧弓下缘9.02~21.00 mm处。主干大致有3种分布类型:①经典型53.8%(14例),②分裂聚合型30.8%(8例),③直角型15.4%(4例)。转折处到耳屏内侧缘的垂直距离平均18.69mm,主干到颧弓中点、眶外缘与颧弓交界处、眼外眦、眉弓外端距离的平均值,左侧分别为:(17.23±7.29)、(18.82±9.00)、(21.14±6.96)、(9.62±8.87)mm,右侧分别为:(17.28±5.74)、(18.34±7.63)、(19.40±6.98)mm、(8.17±5.53)mm;相对应的管径平均值分别为左:(3.75±1.63)、(3.34±1.00)、(3.08±1.18)、(2.81±1.23)mm;右:(4.29±2.93)、(2.90±1.29)、(2.89±1.20)、(2.57±1.21)mm。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国人颞中静脉的走行分布进行解剖学类型划分,以丰富解剖学资料;掌握颞中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和标志,于颞区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中静脉 颞区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岁女童盆部虚拟解剖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尹兆正 李琨 +7 位作者 张凤珍 赵靖 伊钰营 李磊 陈诚志 王钰 李志军 张少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2-377,共6页
目的研究女童连续超薄断层解剖及虚拟女童盆部数字化三维模型,以辅助解剖学研究和模拟手术。方法选取学龄前女童可视人数据集自髂前上棘到会阴下区域的横切面图像,用Adobe Photoshop软件从图像中交互式分割感兴趣区域。对图像行格式转... 目的研究女童连续超薄断层解剖及虚拟女童盆部数字化三维模型,以辅助解剖学研究和模拟手术。方法选取学龄前女童可视人数据集自髂前上棘到会阴下区域的横切面图像,用Adobe Photoshop软件从图像中交互式分割感兴趣区域。对图像行格式转换和分割处理。用三维重建软件DigihumanReconstructionSystem提取重建该区域的数字三维模型。结果获取了女童盆部断层高清解剖图像,并对重要结构进行标注;成功建立了虚拟女童盆部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三维模型精确地显示了各结构间的解剖位置关系,为盆部手术模拟系统提供了可靠的三维模型。结论虚拟女童盆部数字化三维重建可视化能立体真实地显示该区域及其邻近结构,为该区域的解剖、影像诊断和虚拟手术提供发育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部 断层解剖 三维重建 可视化人体 女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百年学会的关怀下,临床解剖学健康成长
13
作者 钟世镇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共1页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今年8月,将在北京召开,中国解剖学会百年庆典暨第36届学术年会,值此百年庆典来临之际,让我们了解一下在学会的关怀和关注下,走过坎坷不平道路的临床解剖学成长过程。1983年,学术期刊《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今年8月,将在北京召开,中国解剖学会百年庆典暨第36届学术年会,值此百年庆典来临之际,让我们了解一下在学会的关怀和关注下,走过坎坷不平道路的临床解剖学成长过程。1983年,学术期刊《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创刊,为半年刊。办刊宗旨是为了加强解剖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工作紧密结合。1984年,《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由半年刊改为季刊。1988年,《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更名为《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年刊 办刊宗旨 临床应用解剖学 临床解剖学 中国解剖学会 学术期刊 临床实践工作 健康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形态学的层次解剖与3D定位
14
作者 周小兵 张兴 +3 位作者 姚婕 王潜 熊振华 丁茂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5-580,共6页
目的基于数字解剖学技术构建穿支血管层次解剖及定位的标准方法,为穿支血管的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新鲜成人标本5具,行全身动脉灌注,2具用红色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灌注,另外3具用氧化铅-红色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灌注。前者... 目的基于数字解剖学技术构建穿支血管层次解剖及定位的标准方法,为穿支血管的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新鲜成人标本5具,行全身动脉灌注,2具用红色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灌注,另外3具用氧化铅-红色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灌注。前者供大体层次解剖,后者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Mimics,Materialise,Belgium)先行数字解剖,建立皮瓣数字解剖模型,然后大体层次解剖。结果标本的血管填充良好,边缘连续平滑,无空泡产生及中断现象。真皮下血管网,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链清晰可见。三维图像的血管主干及大、小分支均饱满清晰,无齿状伪影,立体感强。结论①碱化、温控与混悬剂配比为数字化前期处理的三要素;②应用Mimics建立的皮瓣数字解剖模型,可对穿支进行精准的层次解剖与3D追踪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血管造影 数字解剖 MIMICS 3D导航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软骨发育相关分子在先天性脊柱侧凸致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星辰 叶勇裕 +6 位作者 戴景兴 余涛 程星 尹东 欧阳钧 昌耘冰 陈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椎体起源于体节,是脊柱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异常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等多种疾病相关。在人类胚胎发育时期,体节来源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进而骨化形成椎体,这一过程中椎体软骨的发育由多种信号分子协同调... 椎体起源于体节,是脊柱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异常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等多种疾病相关。在人类胚胎发育时期,体节来源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进而骨化形成椎体,这一过程中椎体软骨的发育由多种信号分子协同调控。然而,有关椎体软骨发育过程与CS致病因素的关联尚无全面综述,因此本文旨在对椎体软骨发育和CS相关的分子机制进行总结,阐明CS致病因素背后的分子调控,以期为临床寻找更好的治疗CS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软骨发育 先天性脊柱侧凸 信号分子 致病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体二尖瓣的形态学观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敏 张力 +5 位作者 刘国民 何艳慧 王丽娟 朱艳 李玮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5-737,共3页
目的:研究左房室口周长、左房室口面积、二尖瓣前、后叶的面积及各自附着缘长度等,并阐明左房室口与瓣叶之间的关系,为心脏瓣膜病手术修补与移植等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取正常人体防腐心脏24个。在左心房近左房室口处近似垂直心脏长轴的... 目的:研究左房室口周长、左房室口面积、二尖瓣前、后叶的面积及各自附着缘长度等,并阐明左房室口与瓣叶之间的关系,为心脏瓣膜病手术修补与移植等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取正常人体防腐心脏24个。在左心房近左房室口处近似垂直心脏长轴的平面将左房室口以上的左心房结构切除,测量左房室口的周长与面积。在心脏二尖瓣后内侧联合处沿心脏的长轴将心脏剖开,并切断部分腱索。将心脏展开,分别测量二尖瓣前、后叶的面积及各自附着缘的长度。结果:前瓣的面积[(6.487±1.238)cm2]大于后瓣的面积[(4.036±1.658)cm2],左房室口面积为(5.363±1.461)cm2,前瓣的面积大于左房室口面积,后瓣的面积小于左房室口的面积。左房室口的面积约占前后瓣总面积的0.524±0.121。左房室口的周长约在(8.175±2.116)cm之间,前瓣附着缘的长度[(4.474±1.169)cm]大于后瓣附着缘的长度[(3.701±0.954)cm]。结论:二尖瓣前叶面积大于左房室口面积和后瓣面积,具有一定的形态学储备和潜力,在二尖瓣的修补与移植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左房室口 面积 周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时股骨头颈部形态变化的CT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李海艳 吴迪 +1 位作者 杨志鹏 杜心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观测骨质疏松时股骨头颈部的骨皮质厚度、径线和面积及骨组织形态变化,探讨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制。方法干燥股骨标本65例(骨质疏松30例,正常组35例)。对股骨头颈部进行CT扫描及数字化重建,观测股骨头颈各部位骨皮质厚度、径线和面积... 目的观测骨质疏松时股骨头颈部的骨皮质厚度、径线和面积及骨组织形态变化,探讨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制。方法干燥股骨标本65例(骨质疏松30例,正常组35例)。对股骨头颈部进行CT扫描及数字化重建,观测股骨头颈各部位骨皮质厚度、径线和面积,计算各部位径线和面积的比值,扫描电镜观察股骨颈骨组织的形态变化。结果骨质疏松组股骨头颈交界处内、外侧皮质和颈中内侧皮质的厚度均低于正常组。与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股骨头最大径线与颈中径线的比值以及股骨头最大横切面积与基底面积的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电镜下骨质疏松组骨皮质的骨板层排列不规则,结构松散,骨小梁排列紊乱。结论骨质疏松时股骨头颈交界处和颈中内侧的皮质较薄弱;股骨头呈头大颈小样变化;股骨颈骨皮质骨板松散和骨小梁排列紊乱,可能是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发生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CT三维重建 骨皮质厚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玉辉 高忠礼 +3 位作者 刘景臣 刘敏 吕衡发 王忠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 :为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4 2具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上 ,观察、测量双侧颈长肌内侧缘间距 (A)、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 (B)、椎动脉 V2段间距 (C)、颈长肌内侧缘与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 (D... 目的 :为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4 2具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上 ,观察、测量双侧颈长肌内侧缘间距 (A)、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 (B)、椎动脉 V2段间距 (C)、颈长肌内侧缘与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 (D)、椎动脉与横突孔内壁间距 (E)、颈上神经节 (F)及颈中神经节 (G)距颈部中线的距离。结果 :A、B、 C由尾侧向头侧逐渐减小 ,F、G则逐渐增大 ;D约为 7.0 mm,E约为 3.0 m m。结论 :在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中掌握横突孔前壁根部这一解剖标志可以避免损伤椎动脉和颈交感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术 外科/方法 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 椎动脉 颈交感干 颈椎/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rtools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解剖图谱开发 被引量:4
19
作者 焦培峰 张美超 李本富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55-1559,共5页
解剖图谱在医学教育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图谱空间信息不足,现有电子图谱图像失真且交互性差。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交互性强的三维人体解剖学图谱,首先利用CT设备扫描的真实人体断层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结构完整的人体... 解剖图谱在医学教育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图谱空间信息不足,现有电子图谱图像失真且交互性差。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交互性强的三维人体解剖学图谱,首先利用CT设备扫描的真实人体断层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结构完整的人体局部解剖三维模型;然后基于解剖学知识区分不同结构并利用3DSMAX建立骨骼、血管等独立模型并设置贴图,再导入Virtools中,配以文字、图片等多媒体材料,设置丰富的人机交互手段;最后打包生成可在Windows下直接使用的三维图谱软件。将支持游戏开发的三维引擎用于人体解剖图谱的制作中,强调其交互的丰富性,同时具有真实感强、开发周期短等优点,图谱软件有利于课堂施教和学生自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TOOLS 虚拟现实 图谱 真实感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体头部的坐标转换及断面重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禹 韩锋 +3 位作者 王伟 郝嘉南 李幼琼 牛松青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4-556,共3页
在数字人体研究领域,有限标本数据与大规模统计数据的结合,人体标准坐标系的建立,是数字化虚拟人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具有近10套完整的人体数据集,而头部的连续断面图像数据还远不止这些。由于不同数... 在数字人体研究领域,有限标本数据与大规模统计数据的结合,人体标准坐标系的建立,是数字化虚拟人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具有近10套完整的人体数据集,而头部的连续断面图像数据还远不止这些。由于不同数据间往往存在切片角度的差异,影响了数据集间的直接比较,探讨在不同的数据间建立统一的标准三维坐标系,并按照新的坐标系统重建新的断面图像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坐标系 统计数据 断面图像 人体头部 重建 人体数据集 数字化虚拟人 人体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