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血清K-SFM培养条件下大鼠毛囊Bu lge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符刚 高强国 +2 位作者 杨恬 余瑾 向明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研究无血清K-SFM培养条件下,大鼠毛囊Bu lge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大鼠毛囊Bu lge细胞,分别置于无血清的K-SFM培养基(实验组)及有血清DMEM/F12培养基(对照组)的培养条件下培养。比较Bu lge细胞在两种培养体系中的生长增殖和K1... 目的研究无血清K-SFM培养条件下,大鼠毛囊Bu lge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大鼠毛囊Bu lge细胞,分别置于无血清的K-SFM培养基(实验组)及有血清DMEM/F12培养基(对照组)的培养条件下培养。比较Bu lge细胞在两种培养体系中的生长增殖和K19的表达状况。结果无血清培养的Bu lge细胞在克隆形成率及K19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培养和扩增大鼠毛囊Bu lge细胞,无血清的K-SFM培养基较有血清DMEM/F12培养基更有利于Bu lge细胞的扩增和表型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Bulge细胞 细胞培养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毛囊干细胞的纯化培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恩毅 杨恬 +1 位作者 陈伟 杨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采用免疫磁珠法(vario 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Vario MACS)分离纯化培养大鼠CD34+毛囊干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显微分离获得毛囊bulge区,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并进行CD34抗体标记和磁珠标记,使细胞悬液通过分选柱,分... 目的采用免疫磁珠法(vario 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Vario MACS)分离纯化培养大鼠CD34+毛囊干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显微分离获得毛囊bulge区,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并进行CD34抗体标记和磁珠标记,使细胞悬液通过分选柱,分别收集CD34+细胞和CD34-细胞,检测细胞活性后进行细胞培养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毛囊干细胞表面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干细胞内部结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培养细胞中β1-整联蛋白、CD34和α6-整联蛋白的表达。结果用VarioMACS法有效分离并成功培养CD34+毛囊干细胞,分选后的细胞仍具有较好的活性,细胞生长曲线表明,CD34+毛囊干细胞增殖速度快,增殖期长,而CD34-细胞则较快进入平台期。培养的CD34+细胞中干细胞标记物β1-整联蛋白、CD34和α6-整联蛋白的表达均强于CD34-细胞。获得电镜观察毛囊干细胞表面形态学特征及内部结构特征资料。结论VarioMACS法能有效分离获得的CD34+毛囊干细胞,该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 CD34 毛囊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陶欣荣 李文林 +4 位作者 苏娟 王新民 李建秀 Joseph T Lau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建立克隆化扩增的细胞系并初步鉴定其分化特性和细胞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的特性,显微镜下挑取原代单个成纤维样生长单位中的细胞,逐步扩大培养,最终得到克隆化扩增的hMSCs.选... 目的: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建立克隆化扩增的细胞系并初步鉴定其分化特性和细胞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的特性,显微镜下挑取原代单个成纤维样生长单位中的细胞,逐步扩大培养,最终得到克隆化扩增的hMSCs.选择有利于其生长的血清,低密度培养,传70%~80%生长汇合时传代保种.RT-PCR检测其Oct-4、SDF1、CD49a、CK19、c-met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14、CD44、CD29、CD90、HLA-1和HLADR;体外向骨、软骨、脂肪细胞方向诱导分化鉴定其分化潜能.结果:建立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并在体外实现了克隆化扩增,该细胞系在体外连续培养达60个细胞倍增时间仍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细胞不表达CD34、CD45、CD14、HLA-DR,但表达Oct-4、SDF-1、CD49a、CK19、c-met、CD44、CD29、CD90、HLA-1.体外能诱导出骨、软骨、脂肪细胞.结论:得到了一个可稳定传代的克隆化扩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该细胞系在体外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细胞,并表达Oct-4、CK19和c-m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系 克隆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0)SMMU的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訾晓渊 姚玉成 +10 位作者 熊俊 金艳花 叶煦亭 李建秀 刘红 朱海英 王新民 倪文君 胡以平 余宏宇 丛文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评价乙肝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O)SMMU生物学特征的稳定性。方法:以F5代乙肝转基因小鼠C57-TgN(HBV adr2.O)SMMU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组DNA PCR、血清ELISA检测、Western印迹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血清DNA PCR、透射电镜和... 目的:评价乙肝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O)SMMU生物学特征的稳定性。方法:以F5代乙肝转基因小鼠C57-TgN(HBV adr2.O)SMMU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组DNA PCR、血清ELISA检测、Western印迹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血清DNA PCR、透射电镜和H-E染色的方法分析HBV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整合、表达、复制和组织学变化。结果:F1代乙肝转基因小鼠基因组中稳定整合有HBV基因,肝组织中可检测到HBsAg、HBcAg和X蛋白3种病毒蛋白,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率分别为19.54%和3.39%,且在血清和肝组织中存在病毒DNA和病毒样颗粒;长期的病毒DNA整合、表达和复制可以引起转基因小鼠肝、肺等组织的病理性损伤。结论:乙肝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O:)SMMU具有基因组中稳定整合病毒DNA、血清和肝组织中有病毒蛋白表达和病毒复制的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学变化,作为生物医药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生物医药研究的新靶标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61-1165,共5页
曾几何时,我有过一个很朦胧的概念,即"个体生长发育和功能维持可能是通过干细胞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序增殖与分化来实现的".虽然,这一概念当时还未真正形成,而且也还没有明确的解释,但就目前来说,它与各相关学科的现有理论和... 曾几何时,我有过一个很朦胧的概念,即"个体生长发育和功能维持可能是通过干细胞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序增殖与分化来实现的".虽然,这一概念当时还未真正形成,而且也还没有明确的解释,但就目前来说,它与各相关学科的现有理论和知识并不冲突,而且还显得十分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靶标 干细胞 生物药学 应用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系P2-HCC的建立及体外诱导分化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朱海英 张朵 +4 位作者 谢东甫 王新民 周旭宇 Joseph T Lau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从人肝细胞癌中分离肝癌细胞并对其体外诱导分化特性进行分析,试图得到有关导致肝癌发生的“癌干细胞”的相关资料。方法:首先将人原发性肝癌组织小块在裸鼠皮下过继接种,然后将生成的肿瘤进行原代培养并得到单层生长的肿瘤细胞系... 目的:从人肝细胞癌中分离肝癌细胞并对其体外诱导分化特性进行分析,试图得到有关导致肝癌发生的“癌干细胞”的相关资料。方法:首先将人原发性肝癌组织小块在裸鼠皮下过继接种,然后将生成的肿瘤进行原代培养并得到单层生长的肿瘤细胞系,利用体外诱导实验对其形态及分子表型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所分离获得的细胞系具有肝肿瘤细胞的特征,但也表达某些干细胞的分子标志如c met。体外诱导分化实验提示胰岛素/氢化可的松、二甲亚砜可能具有诱导该细胞向成熟肝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诱导后的细胞又重新表达葡萄糖6 磷酸酶,白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人P2 HCC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体外实验提示其具有一定的向成熟肝细胞分化的潜能。这些细胞的发生与肝癌干细胞及肝细胞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细胞 培养的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鼠脑内接种U-251M G细胞建立脑胶质瘤的模型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建军 祝峙 +4 位作者 高莉 陶文照 肖农 颜永碧 刘建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89-791,共3页
目的:建立裸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方法:应用自制的脑内注射细胞装置,将人的U-251MG细胞接种于9只裸鼠脑中。分别于接种后10,20,30,40和77 d 处死动物并行病理解剖、GFAP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结果:我们建... 目的:建立裸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方法:应用自制的脑内注射细胞装置,将人的U-251MG细胞接种于9只裸鼠脑中。分别于接种后10,20,30,40和77 d 处死动物并行病理解剖、GFAP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结果:我们建立的模型,肿瘤在脑内生长稳定,其特性同于人脑胶质瘤。结论:接种后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动物模型 脑胶质细胞瘤 U-251M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布与体外分离培养 被引量:9
8
作者 陈伟 杨恬 +2 位作者 连小华 杨珂 黄恩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布与体外分离培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布;用DispaseⅡ、胰酶二步法消化新生大鼠皮肤,获得单细胞悬液,Ⅳ型胶原筛选,体外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定,荧光标记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布与体外分离培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布;用DispaseⅡ、胰酶二步法消化新生大鼠皮肤,获得单细胞悬液,Ⅳ型胶原筛选,体外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定,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在表皮基底层、毛囊外根鞘区α6-integrin、K15等表皮干细胞标记物染色阳性,而分化指标CD71染色阴性;CD34在表皮基底层阴性表达,而在毛囊隆突区阳性表达;体外分离的基底层表皮干细胞生长良好,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率;干细胞标记物α6-integrin、K15呈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α6-integrin达到84%,说明较为成功地体外分离培养出大鼠表皮基底层干细胞。结论在表皮基底层、毛囊外根鞘区存在表皮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细胞培养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bulge细胞在角膜缘基质诱导下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余瑾 杨珂 +1 位作者 杨恬 符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016-2019,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毛囊bulge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毛囊bulge细胞,然后在transwell中与角膜缘基质细胞共培养诱导分化,观察毛囊bulge细胞的分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K12及K19表达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的毛囊bu...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毛囊bulge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毛囊bulge细胞,然后在transwell中与角膜缘基质细胞共培养诱导分化,观察毛囊bulge细胞的分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K12及K19表达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的毛囊bulge细胞保持高增殖,低分化状态。经过2周左右的共培养,毛囊bulge细胞逐渐分化,部分细胞K12表达阳性。结论角膜缘基质细胞可以诱导毛囊bulge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bulge细胞 角膜 上皮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黑素谱系细胞中β-catenin在毛囊周期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芳 郭海英 +1 位作者 连小华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毛囊周期中,β-catenin在毛囊黑素谱系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β-gal染色、石蜡切片免疫组化、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Dct-Lac-Z CD1小鼠毛囊的黑素谱系细胞随着毛囊的周期其细胞数量、分布的变化及β-catenin的表... 目的探讨毛囊周期中,β-catenin在毛囊黑素谱系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β-gal染色、石蜡切片免疫组化、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Dct-Lac-Z CD1小鼠毛囊的黑素谱系细胞随着毛囊的周期其细胞数量、分布的变化及β-catenin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量及部位的变化。结果 WB及RT-PCR结果表明在毛囊周期中,β-cate-nin的表达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长早期(P4、P29)、生长中期(P8)、静止期(P23)、退化期(P18),数据经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黑素谱系细胞中,β-catenin强表达于活化的黑素母细胞、黑素干细胞和分化过程中的黑素细胞,弱表达于静息的黑素干细胞、成熟分化的黑素细胞。结论β-catenin的上调能促进毛囊黑素谱系细胞的分化,其周期性的表达变化可能是毛发周期性色素生成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 黑素干细胞 毛囊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极性聚四氟乙烯驻极体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键 宋诚荣 +4 位作者 崔黎丽 王小平 方影 李莉 叶熙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 :研究负电晕充电的聚四氟乙烯 (PTFE)驻极体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 :选用 - 30 0、- 5 0 0和 - 10 0 0 V PTFE驻极体作用于成纤维细胞 2 4、48和 72 h,利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负极性驻极体对成纤... 目的 :研究负电晕充电的聚四氟乙烯 (PTFE)驻极体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 :选用 - 30 0、- 5 0 0和 - 10 0 0 V PTFE驻极体作用于成纤维细胞 2 4、48和 72 h,利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负极性驻极体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 30 0、- 5 0 0和 - 10 0 0 V驻极体作用成纤维细胞 2 4、48和 72 h以后 ,与对照组相比 ,成纤维细胞的凋亡量从 0 .5 %增至 10 % (部分可达 15 % ) ;驻极体作用成纤维细胞 48~ 72 h,出现细胞凋亡特有的形态学特征 ,即 :细胞异染色质边集 ,细胞裂解 ,可见凋亡小体。驻极体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效应与作用时间和场强呈正相关性 (P<0 .0 5 )。 结论 :负极性驻极体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负极性聚四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无血清培养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习玲 连小华 +1 位作者 杨力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研究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细胞培养方法。方法细胞培养采用无血清无钙离子的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培养基(keratinocytegrowthmedium,KGM),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钙离子浓度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状态,并对分化标记物K10以及在银... 目的建立一种研究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细胞培养方法。方法细胞培养采用无血清无钙离子的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培养基(keratinocytegrowthmedium,KGM),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钙离子浓度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状态,并对分化标记物K10以及在银屑病患者受损表皮中表达异常增高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ICC)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低钙(0·09mmol/L)培养条件下,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K10染色为阴性,tPA呈弱阳性表达;高钙(1·5mmol/L)条件下,细胞出现分层分化,K10染色为阳性,tPA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通过改变KGM的钙离子浓度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可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培养基 钙离子 分化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海英 苏娟 +5 位作者 李文林 姚玉成 刘红 王新民 胡以平 余宏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在受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鼠体内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将C57-TgN(Mx-cre)雄性小鼠的骨髓细胞经尾静脉植入受致死剂量照射的雌性受体鼠,重建受体鼠骨髓,然后分别用PCR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受体鼠的多个器官组织中sry及Mx-...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在受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鼠体内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将C57-TgN(Mx-cre)雄性小鼠的骨髓细胞经尾静脉植入受致死剂量照射的雌性受体鼠,重建受体鼠骨髓,然后分别用PCR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受体鼠的多个器官组织中sry及Mx-cre基因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PCR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均显示,供体细胞的两个标志sry及Mx-cre在受体鼠的肝脏、肾脏、皮肤、脾脏等多个器官中都有表达。结论:骨髓细胞不仅可以重建受致死剂量照射受体鼠的造血系统,而且具有分化为肝脏、肾脏、皮肤、脾脏等组织细胞类型的多向潜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造血干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肝干细胞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损伤肝脏中的植入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娟 李文林 +7 位作者 陶欣荣 朱海英 王新民 李建秀 田棣 余宏宇 Joseph T Lau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从孕4.5~6周的人胚胎肝脏中分离培养肝干细胞,并观察其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损伤肝脏中的植入.方法:从孕4.5~6周的人胚胎肝脏中分离干细胞并进行体外长期培养,用RT PCR方法检测肝干细胞相关分子标志以及八聚物结合蛋白4(... 目的:从孕4.5~6周的人胚胎肝脏中分离培养肝干细胞,并观察其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损伤肝脏中的植入.方法:从孕4.5~6周的人胚胎肝脏中分离干细胞并进行体外长期培养,用RT PCR方法检测肝干细胞相关分子标志以及八聚物结合蛋白4(Oct-4)的表达,然后植入经四氯化碳(CCl4)造成急性肝损伤的SCID小鼠体内,在移植后2、l0、17d分别对受体鼠肝脏冰冻切片进行荧光观察和H-E染色.结果:所建立的胎肝细胞系不仅表达二肽水解酶Ⅳ(DPPⅣ)、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CK)19、γ-谷氨酰转肽酶(γ-GT)、CK18、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肝干细胞相关标志,还表达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在细胞移植后2 d,肝脏冰冻切片未见绿色荧光;移植后10 d和17d肝脏冰冻切片见散在的绿色荧光.对同一切片做H-E染色,发现绿色荧光部位为肝板内的多个成熟肝细胞.结论:从人胚胎肝脏中分离的干细胞能够植入SCID小鼠的损伤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干细胞 胚胎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2表达促毛囊bulge细胞向皮脂腺定向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符刚 高强国 +2 位作者 杨恬 余瑾 向明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024-2027,共4页
目的探讨毛囊bulge细胞向皮脂腺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构建携带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ionreceptorγ2,PPARγ2)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GFAP)质粒,通过质脂体转染到体外分离培养毛囊bulge细胞中,以转... 目的探讨毛囊bulge细胞向皮脂腺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构建携带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ionreceptorγ2,PPARγ2)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GFAP)质粒,通过质脂体转染到体外分离培养毛囊bulge细胞中,以转染空质粒的毛囊bulge细胞为对照,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PPARγ和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membraneantigen,EMA)的表达,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合成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已转染质粒的细胞呈现绿色荧光,能稳定表达PPARγ2mRNA,该细胞分化3周左右,部分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PPARγ、EMA及油红O染色阳性,而对照组为阴性,细胞内未见脂滴。结论毛囊bulge细胞可以分化为皮脂腺细胞,PPARγ2基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bulge细胞 PPARΓ2 皮脂腺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转化的肝癌肝组织小鼠中SP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朵 朱海英 +3 位作者 谢东甫 王新民 李建秀 胡以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24-427,i0010,共5页
目的:研究小鼠肝癌组织中的SP细胞,从而推测肝癌干细胞(CSC)存在的可能性。方法:首先用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B6C3F1雄性小鼠发生肝癌,在无菌条件下,将肝癌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然后用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对细胞悬液进行染色... 目的:研究小鼠肝癌组织中的SP细胞,从而推测肝癌干细胞(CSC)存在的可能性。方法:首先用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B6C3F1雄性小鼠发生肝癌,在无菌条件下,将肝癌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然后用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对细胞悬液进行染色分析。结果:在原代分离的小鼠肝癌细胞群中观察到SP细胞的存在。结论:实验结果推测,在药物诱导转化的小鼠肝癌组织中很可能存在C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 SP细胞 肝癌 二乙基亚硝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分层的途径及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连小华 杨恬 +1 位作者 蔡绍皙 杨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分层途径及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利用气液界面培养法及高浓度钙离子诱导胎鼠皮片、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层,借助冰冻切片、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检测其分层层数及分化程度。结果 胚胎... 目的 探讨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分层途径及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利用气液界面培养法及高浓度钙离子诱导胎鼠皮片、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层,借助冰冻切片、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检测其分层层数及分化程度。结果 胚胎龄16d的胎鼠皮片经气液界面培养3d后,其表皮基底上角质形成细胞由2层增加为5层;经气液界面培养7d后,胎鼠皮片表皮基底上角质形成细胞的局部区域分层已可达8层,细胞呈现更为分化的形态。在高浓度Ca2 + (1 5mmol L)条件下培养7d后,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发生了分层,分化标记物角蛋白K10在分层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气液界面培养法及高浓度钙离子能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分层,同时促进其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表皮分层 体外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单纯肝切除后再生肝组织内大小核分裂相和卵圆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宏宇 李文林 +10 位作者 谢东甫 张朵 肖承志 孙志勇 何金 孙静 苏娟 李建秀 朱明华 Joseph T Lau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究C57小鼠单纯2/3肝切除后肝组织内与再生和肝干细胞有关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在4个对照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倒千里光碱组和倒千里光碱2/3肝切除组)的参照下,观察实验组C57小鼠单纯2/3肝切除后不同时间肝脏病理形... 目的:探究C57小鼠单纯2/3肝切除后肝组织内与再生和肝干细胞有关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在4个对照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倒千里光碱组和倒千里光碱2/3肝切除组)的参照下,观察实验组C57小鼠单纯2/3肝切除后不同时间肝脏病理形态变化(核分裂相和卵圆细胞等)和CK19、AFP免疫组化检测情况。结果:单纯2/3肝切除后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成熟肝细胞通过大核分裂相分裂增生、轻重不等的小胆管/终末胆管增生反应和个别例中有类似于倒千里光碱肝切除模型组的卵圆细胞增生;尤其还有大小核分裂相分布等一些文献未提及的形态学改变。结论:本研究提出肝流域假说的初步设想:肝内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小胆管/终末胆管附近,是肝主质细胞的重要源头;在其向中央静脉方向的流向上产生各级分化程度不同的子代(自卵圆细胞到小肝细胞、成熟肝细胞),沿肝板形成该流域干流;而经由血流到达肝脏的过客性干细胞可不同程度地在不同区段作为该流域的支流汇入干流并转分化为肝系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再生 干细胞 大小核分裂相 卵圆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98059对肝癌HepG2细胞Tec信号转导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继军 王阁 +5 位作者 邓婧 杨进 王红中 胡庆 李增鹏 王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MEK1抑制剂PD98059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中Tec(tyrosinekinaseexpressed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及ERK2作用。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ec、ERK2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PD98059处理... 目的探讨MEK1抑制剂PD98059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中Tec(tyrosinekinaseexpressed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及ERK2作用。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ec、ERK2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PD98059处理细胞后,HepG2细胞中的Tec、ERK2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Tec、ERK2在HepG2细胞中呈高表达,PD98059明显影响HepG2细胞Tec、ERK2mRNA以及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40μmol/LPD98059细胞抑制最明显。结论Tec可能是肝癌细胞内Ras/Raf/ERK信号转导途径上游的信号蛋白,与Ras/Raf/ERK信号转导通路存在着某种信号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98059 TEC ERK2 肝癌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毛囊外根鞘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志鸿 杨恬 +1 位作者 高强国 杨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对体外培养的毛囊外根鞘 (Outerrootsheath ,ORS)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了小鼠ORS细胞 ;用MTT法研究了uPA促进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对体外培养的毛囊外根鞘 (Outerrootsheath ,ORS)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了小鼠ORS细胞 ;用MTT法研究了uPA促进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thfactor ,HGF)和uPA抑制因子Amiloride处理后ORS细胞的增殖变化 ;用RT PCR方法研究了ORS细胞的uPAmRNA的表达情况 ,以及HGF和Amiloride处理ORS细胞后uPA的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体外培养的ORS细胞有uPA表达 ;HGF可促进uPAmRNA的表达并促进ORS细胞的增殖 ;Amiloride抑制uPAmRNA表达并抑制ORS细胞增殖。结论 毛囊ORS细胞表达uPA ,HGF促进uPA的表达并促进ORS细胞增殖 ,Amiloride通过抑制uPA的表达和其活性抑制ORS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外根鞘细胞 HGF AMILORIDE 毛囊 细胞增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