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PTP致小鼠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及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梁亚杰 李淑蓉 苏炳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建立正常小鼠黑质致密部部位细胞数量标准曲线,并以之判定MPTP损伤的小鼠PD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失。方法根据小鼠大脑解剖图谱观察小鼠黑质致密部的走向,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正常小鼠大脑黑质致密部及多巴胺能神经元... 目的建立正常小鼠黑质致密部部位细胞数量标准曲线,并以之判定MPTP损伤的小鼠PD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失。方法根据小鼠大脑解剖图谱观察小鼠黑质致密部的走向,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正常小鼠大脑黑质致密部及多巴胺能神经元;观察计数MPTP处理小鼠的大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与正常小鼠的相似部位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正常小鼠黑质致密部部位细胞数量分布图,利用曲线对MPTP处理小鼠所得到的切片进行分析,发现样本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减少,证明判定方法可行而有效。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MPTP致小鼠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模型,并对其损伤判定进行了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MPTP 标准曲线 酪氨酸羟化酶 黑质致密部 定量研究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大鼠血浆及部分神经核团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变化
2
作者 陈秀青 程大胜 +1 位作者 黄爱军 王成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43-43,共1页
精氨酸加压素(AVP)对中度(可逆性)烫伤休克大鼠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予AVP受体拮抗剂能改善休克状态,提高存活率[1]。本实验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烫伤休克大鼠血浆及部分神经核团AVP含量的变化规律。1材料... 精氨酸加压素(AVP)对中度(可逆性)烫伤休克大鼠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予AVP受体拮抗剂能改善休克状态,提高存活率[1]。本实验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烫伤休克大鼠血浆及部分神经核团AVP含量的变化规律。1材料和方法SD大鼠,体质量20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精氨酸加压素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大鼠血浆及部分神经核团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
3
作者 程大胜 陈秀青 +1 位作者 黄爱军 王成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52-,55,共2页
以往研究表明β内啡肽(β-EP)对中度(可逆性)烫伤休克大鼠的心血管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阻断过量的β-EP能改善休克状态,提高存活率[1]。本实验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烫伤大鼠血浆及部分神经核团的β-EP含量变化... 以往研究表明β内啡肽(β-EP)对中度(可逆性)烫伤休克大鼠的心血管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阻断过量的β-EP能改善休克状态,提高存活率[1]。本实验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烫伤大鼠血浆及部分神经核团的β-EP含量变化,以初步探讨β-EP在重度烫伤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Β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加拿大魁北克医学研究基金会神经科学双边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4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46-1346,共1页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医学研究 神经科学 基金会 加拿大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 曹雪涛 开幕式 医学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大鼠海马和顶叶皮质神经元NGF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雪琦 由振东 +2 位作者 赵小林 王勇姿 路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0-592,I006,共4页
目的 :观察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含量及其 m RNA表达的变化。 方法 :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 openfield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 ,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观察神经元 NGF含量及其m RNA表达... 目的 :观察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含量及其 m RNA表达的变化。 方法 :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 openfield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 ,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观察神经元 NGF含量及其m 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抑郁组大鼠海马和顶叶皮质神经元 NGF免疫阳性颗粒数目减少 ,着色浅淡 ;NGFm RNA杂交阳性信号减少。 结论 :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海马和顶叶皮质神经元 NGF含量下降 ,NGF m RNA表达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大鼠 海马 顶叶皮质 神经元 NGF 含量 mRNA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及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DNA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哲宇 何成 +1 位作者 王成海 路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克隆与表达人及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cDNA。方法和结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了人及大鼠GDNF成熟序列的cDNA片段,并将人及大鼠GDNFcDNA重组到表达质粒pBPL... 目的:克隆与表达人及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cDNA。方法和结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了人及大鼠GDNF成熟序列的cDNA片段,并将人及大鼠GDNFcDNA重组到表达质粒pBPL中,分别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较高表达。结论:人及大鼠GDNFcDNA的克隆与表达获得成功,为研究GDNF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 克隆 神经损伤 修复 GDNF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顾平 娄淑杰 +4 位作者 王铭维 王彦永 鲍璇 何成 路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高比例神经元的机制。 方法 :采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中脑神经干细胞 7d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别和计数神经元的数量 ,并与自然分化组、骨髓基质细胞膜片段组...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高比例神经元的机制。 方法 :采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中脑神经干细胞 7d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别和计数神经元的数量 ,并与自然分化组、骨髓基质细胞膜片段组、骨髓基质细胞固定组以及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组相比较。 结果 :用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体外培养新生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比例 [(40 .5± 14 .5 ) % ]明显高于自然分化组 [(16 .6± 10 .5 ) % ]、骨髓基质细胞膜片段组 [(2 0 .8± 12 .5 ) % ]以及骨髓基质细胞固定组 ,但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组 [(36 .1± 9.7) % ]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条件液 中脑神经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低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辉 阮怀珍 +2 位作者 吴喜贵 范晓棠 张金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5-657,共3页
目的 观察低压低氧环境对海马发育过程中学习记忆、NMDA受体 1和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模拟高原低氧模型 ,运用原位杂交及行为学技术。结果 低压低氧环境使NMDA受体 1和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发生改变 ,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 目的 观察低压低氧环境对海马发育过程中学习记忆、NMDA受体 1和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模拟高原低氧模型 ,运用原位杂交及行为学技术。结果 低压低氧环境使NMDA受体 1和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发生改变 ,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结论 低压低氧环境可以通过改变NMDA受体和生长抑素的表达而对学习记忆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 学习记忆 NMDA受体 生长抑素 大鼠 海马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神经管畸形发生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红丽 蔡文琴 +3 位作者 杨忠 李泽桂 李巍 付晓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了解维甲酸 (Retinoicacid ,RA)诱导神经管缺陷 (Neuraltubedefect ,NTD)小鼠神经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取不同胚胎时段及新生、成年的正常及NTD小鼠的神经组织 ,采用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 (Nest... 目的 了解维甲酸 (Retinoicacid ,RA)诱导神经管缺陷 (Neuraltubedefect ,NTD)小鼠神经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取不同胚胎时段及新生、成年的正常及NTD小鼠的神经组织 ,采用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 (Nestin)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标记和DNA定量荧光染色 ,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①正常小鼠神经组织中Nestin阳性细胞数目在E8.5d时呈高峰 ,此后逐步下降 ,新生期仍保持较高水平 ;NTD小鼠神经组织中Nestin阳性细胞数在胚胎各期均低于正常小鼠 ,尤以E8.5d下降显著 ;出生后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②NTD小鼠胚胎期神经组织G0 G1 期细胞数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组 ,S期细胞数百分比则明显低于正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神经干细胞 神经巢蛋白 神经管缺陷 流式细胞术 细胞周期 N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液P物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10
作者 赵云富 姜晓钟 +2 位作者 胡世辉 刘渊 宋朝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局部是否有P物质参与,加深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16 例,正常自愿者10 名,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肘静脉血及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中P物质含量,...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局部是否有P物质参与,加深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16 例,正常自愿者10 名,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肘静脉血及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中P物质含量,正常自愿者颈外静脉血中P物质的含量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中的P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患者肘静脉血、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及正常自愿者颈外静脉血中的P物质含量。结论: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局部确有P物质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P物质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模型大鼠脑脊液、海马和皮层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尹烈虎 李学成 +5 位作者 陆地 蒋渝 吴虹辰 杨忠 田竞 吴喜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观察抑郁对大鼠脑脊液、海马和皮层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探讨BDNF与抑郁症的发病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制作大鼠抑郁模型,运用Open-Field评分方法观察大... 目的观察抑郁对大鼠脑脊液、海马和皮层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探讨BDNF与抑郁症的发病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制作大鼠抑郁模型,运用Open-Field评分方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和皮层BDNF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脑脊液、海马和皮层BDNF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皮层BDNF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正常对照组大鼠脑脊液、海马和皮层BDNF的含量分别为:(6.87±2.44)ng/ml、(11.75±3.60)ng/g、(4.31±1.37)ng/g,抑郁模型组大鼠脑脊液、海马和皮层BDNF的含量分别为:(4.23±1.54)ng/ml、(8.56±2.45)ng/g、(3.06±0.67)ng/g,表明抑郁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中BDNF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大鼠纹状体提取液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余小强 阮怀珍 +3 位作者 蔡文琴 范晓棠 姚忠祥 杨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研究PD大鼠纹状体提取液诱对中脑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①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的中脑神经干细胞 ,并诱导其分化 ,巢素 (Nestin)、神经丝 2 0 0 (NF 2 0 0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②加入纹... 目的 研究PD大鼠纹状体提取液诱对中脑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①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的中脑神经干细胞 ,并诱导其分化 ,巢素 (Nestin)、神经丝 2 0 0 (NF 2 0 0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②加入纹状体提取液后 ,分化细胞用抗酪氨酸羟化酶 (TH)免疫组化鉴定 ,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化比例。结果 ①从大鼠胚胎的腹侧中脑部位分离获得了大量未分化、呈巢状悬浮生长的细胞团 ,且能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②经纹状体提取液诱导后 ,能够分化出多巴胺能神经元 ,分化比例达 2 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 神经干细胞 纹状体提取液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及电生理学特性的改变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晓红 曾俊伟 +1 位作者 张金海 阮怀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P2X3受体的表达和电生理学特性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CI后不同时间相应节段(L4、L5、L6)脊髓及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CCI后...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P2X3受体的表达和电生理学特性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CI后不同时间相应节段(L4、L5、L6)脊髓及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CCI后不同时间L4、L5、L6节段背根节神经元ATP反应电流的变化。结果CCI后7、14d,损伤同侧L4、L5、L6节段背根节P2X3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而且染色加深,相应节段的脊髓背角浅层P2X3免疫反应性亦明显增加。CCI后7、14d,损伤同侧相应节段背根节产生ATP快反应电流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电流幅度亦增强。应用非选择性P2X受体拮抗剂Suramin能明显抑制ATP反应电流。结论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致神经痛后同侧对应节段的背根节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明显增加,ATP快反应电流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背根神经节 P2X受体 膜片钳 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ggin基因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晓棠 蔡文琴 +2 位作者 徐海伟 杨忠 张金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 探讨noggin基因对成年海马BrdU标记细胞的调控。方法 原位杂交与RT PCR检测noggin基因在海马的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BrdU标记细胞数 ,反义技术阻断内源性noggin基因表达。结果 侧脑室注射反义寡核苷酸后 ,成年大鼠海马内nogginmRN... 目的 探讨noggin基因对成年海马BrdU标记细胞的调控。方法 原位杂交与RT PCR检测noggin基因在海马的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BrdU标记细胞数 ,反义技术阻断内源性noggin基因表达。结果 侧脑室注射反义寡核苷酸后 ,成年大鼠海马内nogginmRNA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 ,而BMP4mRNA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 ,同时大鼠海马齿回及齿回颗粒下区的BrdU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正义寡核苷酸无此效应。结论 内源性noggin可促进成年内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GGIN 海马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骨形成蛋白4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在叠氮钠所致的海马锥体细胞钙超载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海伟 黎海蒂 +3 位作者 范晓棠 吴旋 曹娟 唐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 观察叠氮钠对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的作用以及不同浓度的褪黑素 (Melatonin ,MT)的影响。方法 海马锥体细胞的急性分离、新型游离钙荧光探针Fluo 4AM负载海马锥体细胞 ,激光共聚焦动态检测胞内游离钙的变化及... 目的 观察叠氮钠对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的作用以及不同浓度的褪黑素 (Melatonin ,MT)的影响。方法 海马锥体细胞的急性分离、新型游离钙荧光探针Fluo 4AM负载海马锥体细胞 ,激光共聚焦动态检测胞内游离钙的变化及叠氮钠、褪黑素和荷包牡丹碱的作用。结果 在孵育液中加入叠氮钠 (0 8mg ml)能使急性分离的海马锥体细胞胞内游离钙在 2 0 0s内急剧升高并维持在高水平 ,处于钙超载状态。褪黑素能使NaN3所致的海马锥体细胞内处于超载状态的游离钙显著下降 ,并有量效关系。结论 叠氮钠导致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早期原因可能是钙超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钙超载 海马 激光共聚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在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海伟 吴旋 +3 位作者 黎海蒂 范晓棠 曹娟 唐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 观察采用ITSF和N2 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为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及纤维连接蛋白对神经诱导的影响。方法 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无血清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 ,NBT BCIP染色 ,Nes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细菌培养皿法或悬... 目的 观察采用ITSF和N2 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为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及纤维连接蛋白对神经诱导的影响。方法 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无血清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 ,NBT BCIP染色 ,Nes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细菌培养皿法或悬滴法培养胚体、ITSF或N2 无血清培养基均能将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培养皿表面 ,对胚体的贴壁情况影响不大 ,但能使无血清培养后存活的细胞增多。结论 小鼠胚胎干细胞在ITSF和N2 培养基均能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 ,在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细胞分化 纤维连接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损伤大鼠海马后的分化及对学习记忆的改善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军 徐海伟 +3 位作者 周光纪 范晓棠 李达兵 杨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来源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海马损伤大鼠后的存活、分化以及细胞移植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无血清方法将表达绿色荧光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至单侧海马注射Aβ1-40损伤... 目的观察来源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海马损伤大鼠后的存活、分化以及细胞移植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无血清方法将表达绿色荧光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至单侧海马注射Aβ1-40损伤模型大鼠注射处;免疫荧光双染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分化。结果胚胎体在改良的N2选择性培养基生长5d后,90%以上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nestin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模型大鼠海马后神经前体细胞存活良好,EGFP荧光显示移植细胞呈集落生长,Cy3荧光显示大部分细胞分化为GFAP阳性细胞,移植区周围可见一定数量NF200阳性细胞,其中部分发出类似神经元的长突起。行为学结果显示移植大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1-40损伤模型大鼠海马后能有效存活,大部分移植细胞分化为胶质细胞,小部分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移植能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Β淀粉样蛋白 细胞移植 分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及谷氨酸对大鼠下丘脑神经元NMDA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鹏慧 阮怀珍 吴喜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9-431,共3页
目的 研究缺氧和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 methyl D asparticacid ,NMDA)通道激动剂谷氨酸对大鼠下丘脑神经元NMDA通道开放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运用膜片钳技术的细胞吸附式方法记录NMDA通道的单通道电流。结果 在急性缺氧条件下 ,NMD... 目的 研究缺氧和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 methyl D asparticacid ,NMDA)通道激动剂谷氨酸对大鼠下丘脑神经元NMDA通道开放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运用膜片钳技术的细胞吸附式方法记录NMDA通道的单通道电流。结果 在急性缺氧条件下 ,NMDA通道的开放增大 ,开放时间常数τ1,τ2 分别由 (0 .3 3± 0 .10 )ms ,(4.3 6± 0 .2 6)ms变为 (0 .93± 0 .2 2 )ms ,(7.64± 0 .72 )ms ,关闭时间常数τ1,τ2 分别由 (18.0 3± 3 .5 0 )ms ,(171.5 0± 19.10 )ms变为 (3 .42± 1.0 2 )ms ,(19.3 9± 3 .0 7)ms。平均开放概率由 0 .12± 0 .0 5变为 0 .66± 0 .3 6。谷氨酸浓度增加 ,NMDA通道开放时间常数增大、关闭时间常数减小 ,开放概率增大。结论 缺氧及谷氨酸能提高下丘脑神经元NMDA通道的兴奋性 ,促进NMDA通道开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片钳技术 下丘脑神经元 NMDA受体通道 谷氨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成 陈江野 +2 位作者 路长林 许家军 陈哲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1-405,共5页
目的:制备高活性的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hCNTF),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大肠杆菌表达hCNTF,用片段插入和缺失法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关系;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局部及皮下给予CNTF,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 目的:制备高活性的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hCNTF),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大肠杆菌表达hCNTF,用片段插入和缺失法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关系;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局部及皮下给予CNTF,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技术显示再生轴突通过修复部位的胞体。结果:hCNTF分子中α-螺旋结构的维持对其生物活性十分重要,C端松散结构对其生物活性贡献不大,D螺旋中后段可能与生物活性有密切关系;与对照组相比,CNTF组脊髓标记胞体显著增加。结论:本研究为获得高活性、低副作用的CNTF提供了理论依据;所获hCNTF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运动轴突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 营养因子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CN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藻氨酸快速点燃大鼠癫痫模型的建立及其海马神经发生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玉新 阴金波 +7 位作者 范晓棠 徐海伟 安宁 万子兵 李志方 刘国龙 张永海 杨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72-875,共4页
目的建立红藻氨酸(kainite acid,KA)快速点燃癫痫模型,观察行为学、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om,EEG)、海马病理改变及其神经发生。方法立体定向连续注射KA于侧脑室致痫。视频监测、深部EEG、Nissl染色、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鼠行... 目的建立红藻氨酸(kainite acid,KA)快速点燃癫痫模型,观察行为学、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om,EEG)、海马病理改变及其神经发生。方法立体定向连续注射KA于侧脑室致痫。视频监测、深部EEG、Nissl染色、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鼠行为学及深部EEG呈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3个阶段性变化。根据Racine行为学分级法,Ⅴ级8只,Ⅳ级12只,Ⅲ级2只,Ⅱ级2只;深部电极描记出起始于海马并向杏仁核、额叶皮质等传导癫痫样波;病理变化提示长期癫痫发作会导致海马锥体细胞逐渐变性、坏死、丢失。BrdU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海马齿状回,并在癫痫发作后显著增多(P<0.01)。结论KA快速点燃大鼠模型为模拟颞叶癫痫的理想动模型,癫痫发作后神经发生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 颢叶癫痫 立体定向 神经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