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雨水系统修复城市水文循环的技术与案例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思思 苏义敬 +1 位作者 车伍 李俊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2,共5页
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水文问题日益严峻,将景观与雨洪控制利用相结合能够修复水文循环、减缓洪涝灾害、控制水体污染,对景观本身亦有多重效益。介绍了利用景观控制雨洪的新理念、景观雨水设施分类和水文分析要素,总结了基于不同水文控... 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水文问题日益严峻,将景观与雨洪控制利用相结合能够修复水文循环、减缓洪涝灾害、控制水体污染,对景观本身亦有多重效益。介绍了利用景观控制雨洪的新理念、景观雨水设施分类和水文分析要素,总结了基于不同水文控制目标时,景观雨水设施的选择以及规模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水文学的场地规划、竖向和植物设计要点,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景观雨水系统在调节城市水文循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景观 雨水设施 水文循环 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型的南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分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冯萃敏 米楠 +2 位作者 王晓彤 蔡志文 邸文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8-426,共9页
以嘉兴市区主干道为研究区域,开展了该市两种典型降雨条件下,道路雨水径流中典型污染物初期冲刷效果、质量浓度变化规律、道路雨水径流水质污染指标相关性,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EMC)的研究。针对城市典型降雨,分析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过程... 以嘉兴市区主干道为研究区域,开展了该市两种典型降雨条件下,道路雨水径流中典型污染物初期冲刷效果、质量浓度变化规律、道路雨水径流水质污染指标相关性,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EMC)的研究。针对城市典型降雨,分析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过程的变化规律,对城市道路径流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模式雨型对嘉兴市2010年至2013年间90场降雨进行归纳,总结出Ⅲ型和Ⅶ型为嘉兴市的常见雨型。从2013年降雨监测期间筛选出与该市发生频率最高的两种雨型相似的典型降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降雨雨型、降雨强度、降雨前期干燥时间均会对道路径流雨水中污染物浓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是Ⅶ型降雨比Ⅲ型降雨中道路雨水径流中污染物较高的原因。(2)以携带80%污染物所实际发生的径流量的多少来判断初期冲刷效应的强弱,则Ⅶ型降雨中TN、NH4+-N、SS、TP、COD的初期冲刷效应均强于Ⅲ型降雨。两场降雨中TP的初期冲刷效应均低于其他4种污染物。(3)道路雨水径流中TN、NH4+-N、COD与SS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Ⅶ型降雨中TP与SS的相关系数为0.917,而在Ⅲ型降雨中TP与SS的相关系数仅为0.772,所以TP与SS的相关性受降雨条件影响较为明显。(4)Ⅲ型和Ⅶ型降雨中道路雨水径流中SS、COD、TP质量浓度分别为353.2、465.71、4.03mg·L-1和548.41、335.96、1.18 mg·L-1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地表水V类标准。Ⅲ型和Ⅶ型降雨中TN浓度为3.47和6.62 mg·L-1高于国家污水一级排放标准,因此SS、COD、TP是道路雨水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雨型 道路雨水径流 污染物相关性 污染物浓度 初期冲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及其缓解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小静 李俊奇 +2 位作者 戚海军 孙昆鹏 宋瑞宁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4,共6页
阐述了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对受纳水体的影响,尤其是对鳟鱼、鲑鱼等冷水鱼的危害,分析了城市下垫面对雨水径流温度的影响,指出非渗透路面所储存的大量热量促使雨水径流的温度升高。综述了国内外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效应及雨水管理措施对... 阐述了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对受纳水体的影响,尤其是对鳟鱼、鲑鱼等冷水鱼的危害,分析了城市下垫面对雨水径流温度的影响,指出非渗透路面所储存的大量热量促使雨水径流的温度升高。综述了国内外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效应及雨水管理措施对径流温度影响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开展径流热污染研究及采取缓解措施的必要性。在对发达国家和我国的雨水管理措施缓解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效果评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典型城市特点提出了缓解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效应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水 径流 径流温度 热污染 冷水鱼类 雨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构建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被引量:46
4
作者 闫攀 车伍 +2 位作者 赵杨 李俊奇 王思思 《风景园林》 2013年第2期32-37,共6页
我国城镇化转型正进入关键时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高污染、高碳排放、缺乏生态功能的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难以支撑城市生态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恢复与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保护生... 我国城镇化转型正进入关键时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高污染、高碳排放、缺乏生态功能的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难以支撑城市生态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恢复与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保护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强调雨水、水循环与城市发展关系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内涵、组成及基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的水文学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为基础构建可持续城市雨水系统,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景观 雨洪管理 水文循环 生态环境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渗滤系统中植物对地表雨水径流中磷的控制效果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冯萃敏 蔡紫鹏 +2 位作者 尹晓星 米楠 蔡志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3,共9页
按照城市地表雨水径流水质指标,通过在自来水中添加药剂或材料,人工配制模拟地表雨水径流。通过对有植物和无植物种植的两个土壤渗滤系统开展4次模拟地表雨水径流渗滤试验,监测每次模拟地表雨水径流渗滤试验的渗滤出水中TP含量以及在进... 按照城市地表雨水径流水质指标,通过在自来水中添加药剂或材料,人工配制模拟地表雨水径流。通过对有植物和无植物种植的两个土壤渗滤系统开展4次模拟地表雨水径流渗滤试验,监测每次模拟地表雨水径流渗滤试验的渗滤出水中TP含量以及在进水、落干阶段土壤渗滤系统试验装置中0、5、15、35cm深度改良土壤渗滤介质的交换态无机磷(Ex-P)、铝磷(Al-P)、铁磷(Fe-P)的含量,研究土壤渗滤系统中植物对地表雨水径流中磷的控制效果和对改良土壤渗滤介质吸附磷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4次模拟地表雨水径流渗滤试验中,土壤渗滤系统对模拟地表雨水径流中TP的去除率均在89%以上,有植物种植的土壤渗滤系统中TP去除率均高于无植物种植的土壤渗滤系统。(2)改良土壤渗滤介质对模拟地表雨水径流中无机磷的吸附是分层进行的,随着上层改良土壤渗滤介质固定的无机磷量逐渐增加,改良土壤渗滤介质对模拟地表雨水径流中磷的吸附作用逐渐减弱,含有较多磷的模拟地表雨水径流进入下层的改良土壤渗滤介质再被吸附固定。在没有外源磷进入的阶段,改良土壤渗滤介质吸附磷的主要介质为红壤土中无定形态的铝,植物的生长会促使改良土壤渗滤介质中Al-P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向Fe-P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渗滤 植物 地表雨水径流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及优化雨洪潮遭遇下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系统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海燕 叶桂洪 +1 位作者 周广宇 孙广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71-277,共7页
以福建省沿海城市P的北洋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SWMM模型模拟30年一遇最不利24h降雨遭遇洪潮时,区域现状城市水系排水能力以及内涝分布情况;并通过模拟的结果,对区域本底水系进行调整。通过优化水系排水方向、重构排水防涝河网以及改造... 以福建省沿海城市P的北洋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SWMM模型模拟30年一遇最不利24h降雨遭遇洪潮时,区域现状城市水系排水能力以及内涝分布情况;并通过模拟的结果,对区域本底水系进行调整。通过优化水系排水方向、重构排水防涝河网以及改造新增蓄涝区来完成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优化。优化后的排水防涝系统可将现状南北向排水调整为东西向排水,减弱潮汐顶托作用,并以最佳主干河道规模和新开排放口数量,提升水系调蓄和排水能力;最后确定蓄涝区位置与调蓄容积,收纳剩余因潮汐顶托而产生的涝水量。结果表明优化的排水防涝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现状4195.42万m^3的涝水量,并将洪水排放水量提升了2.25倍,水系排水能力得到了较大加强,P城市北洋区域排水防涝问题被有效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系 排水能力 排水防涝系统 潮汐顶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水截流率的合流制改造措施研究
7
作者 曹秀芹 禹然 +1 位作者 洪国渊 杨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3-1219,共7页
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是中国当前城市排水系统(尤其是在密度大和改造难的老城区)所面临的一项急迫且艰巨的重要任务。为削减溢流污染且充分发挥原有设施的调控能力,建立一套经济可行的合流制改造措施至关重要。基于水环境容量,以雨水截流... 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是中国当前城市排水系统(尤其是在密度大和改造难的老城区)所面临的一项急迫且艰巨的重要任务。为削减溢流污染且充分发挥原有设施的调控能力,建立一套经济可行的合流制改造措施至关重要。基于水环境容量,以雨水截流率作为污染控制指标,联合当量降雨强度确定截流调蓄总量,利用MIKE Urban的时间—面积模型构建某大城市老城区排水系统的水力水质模型,通过对截流、调蓄改造进行可行性与经济性分析,制定原有截流设施保持不变、增设水泵限流装置、新建4 mm降雨量调蓄池的改造方案。模拟改造后,雨水截流率由58.9%提高到85.3%,不仅简化了截流调蓄改造的计算,增强其普适性,还进一步提高了截蓄两者的联动性,在满足污染控制要求的同时更直观地体现溢流污染控制效果,对老城区更合理高效地开展合流制改造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截流率 水环境容量 当量降雨强度 MIKE Urban 参数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水系统中砂粒的沉降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宇 王文海 +1 位作者 王亚婧 田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66-271,共6页
从北京市交通干线13处有代表性地点的雨水口及雨水井中取得砂样,研究其粒径分布、真密度及沉降速度等沉降性能,采用标准筛分法分析其粒径分布,使用浸液法分析其真密度,使用显微设想法分析其沉降速度,获得交通干线雨水中砂粒的沉降性能... 从北京市交通干线13处有代表性地点的雨水口及雨水井中取得砂样,研究其粒径分布、真密度及沉降速度等沉降性能,采用标准筛分法分析其粒径分布,使用浸液法分析其真密度,使用显微设想法分析其沉降速度,获得交通干线雨水中砂粒的沉降性能基础数据,为后续雨水管道用沉砂池的设计提供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布 真密度 沉降速度 沉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雨水控制利用项目投融资模式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利杰 李俊奇 《水利经济》 2013年第4期10-14,73,共5页
根据公共物品理论和项目区分理论,分析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城市雨水控制利用项目的经济属性,进而讨论不同经济属性雨水控制利用项目的投资主体、融资结构及偏好。探讨雨水控制利用项目的几种典型融资模式:政府财政融资模式、银行贷款模式... 根据公共物品理论和项目区分理论,分析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城市雨水控制利用项目的经济属性,进而讨论不同经济属性雨水控制利用项目的投资主体、融资结构及偏好。探讨雨水控制利用项目的几种典型融资模式:政府财政融资模式、银行贷款模式、资本市场融资模式、经营资源融资模式和民营资本及外商直接投资模式等,并分析了各种模式在雨水控制利用项目融资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控制利用 投融资模式 投资主体 经济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滞留系统中径流雨水磷的迁移转化规律
10
作者 冯萃敏 蔡志文 +2 位作者 米楠 张雅君 钱宏亮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9-644,共6页
基于生物滞留系统对雨水的处理效果,对其进行模拟径流雨水进水试验,通过连续提取法检测生物滞留系统土壤渗滤介质不同深度(0、5、15、35 cm)处交换态无机磷(Ex-P)、铝磷(Al-P)、铁磷(Fe-P)含量,并监测系统出水TP。结果表明,土壤渗滤介质... 基于生物滞留系统对雨水的处理效果,对其进行模拟径流雨水进水试验,通过连续提取法检测生物滞留系统土壤渗滤介质不同深度(0、5、15、35 cm)处交换态无机磷(Ex-P)、铝磷(Al-P)、铁磷(Fe-P)含量,并监测系统出水TP。结果表明,土壤渗滤介质对Ex-P、Al-P、Fe-P的吸附是从上至下逐层进行、逐层减弱的,Ex-P转化为Al-P、Fe-P,同时Al-P转化为Fe-P,因此Ex-P含量逐层减少,而Al-P、Fe-P逐层累积。系统对径流雨水中TP的去除率在90%以上,其中未被植物利用的TP体现为水-土壤-根系-生物系统内磷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 土壤渗滤介质 径流雨水 迁移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对生物滞留系统重金属截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英杰 杜晓丽 +1 位作者 于振亚 李翼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8,共8页
以不同介质(砂,铁锰复合氧化物,给水厂铝污泥)的生物滞留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DOM)与重金属协同污染对生物滞留系统中Cu^(2^(6+))、Pb^(2^(6+))、Cr6^(6+)和Cd^(2^(6+))截留和释放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DOM协同... 以不同介质(砂,铁锰复合氧化物,给水厂铝污泥)的生物滞留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DOM)与重金属协同污染对生物滞留系统中Cu^(2^(6+))、Pb^(2^(6+))、Cr6^(6+)和Cd^(2^(6+))截留和释放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DOM协同污染促进了生物滞留系统对Cu^(2^(6+))和Pb^(2^(6+))的截留,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12%和2%—7%;抑制了对Cr6^(6+)和Cd^(2^(6+))的截留,去除率分别下降了3%—10%和1%—5%.对同一种介质生物滞留系统来说,前期累积重金属时径流DOM协同污染的生物滞留系统中重金属的释放量低于无DOM协同污染系统,使其淋出液重金属浓度降低.与惰性介质生物滞留系统相比,强化介质生物滞留系统对重金属的截留效果更易受到径流DOM协同污染的影响,且强化介质生物滞留系统所截留重金属更不易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雨水径流 溶解性有机物 生物滞留系统 重金属 截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滞留介质类型对径流雨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郭娉婷 王建龙 +1 位作者 杨丽琼 李恕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7,共8页
生物滞留措施能够有效去除径流雨水中的污染物,而介质类型对其净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粗砂、细沙、黏土、建筑垃圾为介质,研究了生物滞留单元对径流雨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各单元对COD、氮、磷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 生物滞留措施能够有效去除径流雨水中的污染物,而介质类型对其净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粗砂、细沙、黏土、建筑垃圾为介质,研究了生物滞留单元对径流雨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各单元对COD、氮、磷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9%、62.2%、83.3%;Cd为77.2%,Cu、Pb、Cr、Zn均在92.9%以上。介质类型、介质填装方式、粒径级配等因素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影响较大,对重金属的净化效果影响较小。各种介质去除污染物能力依次为黏土>细沙>粗砂>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粒径越小,对径流雨水中污染物净化效果越好。基于上述结果,对各单元出水水质进行回用风险评估,黏土复合介质滞留单元的出水回灌地表水的风险最小;各单元出水均可满足绿地灌溉(GB/T 25499-2010)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 生物滞留 径流污染 雨水回用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对径流污染物控制实验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俊岭 宋健 +2 位作者 张玉玉 张雅君 李俊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是在传统透水混凝土铺装基础上的一种创新的透水铺装形式,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之一。实验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对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的径流污染物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是在传统透水混凝土铺装基础上的一种创新的透水铺装形式,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之一。实验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对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的径流污染物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降雨重现期下,降雨120 min,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对雨水径流污染物SS、COD、TP、TN、Cu的去除率分别为98%、88%、84%、60%、88%。并且发现降雨重现期越小,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越好。说明了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对降雨不但具有渗透、储存、排放作用,而且对雨水径流中常见的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导渗导排管 径流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生物滞留池强化径流雨水中的氮磷去除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许萍 黄俊杰 +1 位作者 张建强 张雅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为改善生物滞留池对径流雨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考察了不同组合填料和淹没区深度分别对总磷和硝酸氮的影响,找出最优工况,采用小试实验研究优化后的模拟生物滞留池对径流雨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最优工况是选择麦饭石组合填料... 为改善生物滞留池对径流雨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考察了不同组合填料和淹没区深度分别对总磷和硝酸氮的影响,找出最优工况,采用小试实验研究优化后的模拟生物滞留池对径流雨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最优工况是选择麦饭石组合填料,设置淹没区深度为35 cm。经优化后的模拟生物滞留装置在7场模拟降雨实验中,对COD、NH_4^+-N、NO_3^--N、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68.65%~82.86%、73.47%~91.69%、29.35%~74.56%、58.66%~74.88%和78.37%~93.90%。该装置对模拟径流中的污染物去除稳定,适合应用于道路滞留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 组合填料 淹没区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透水混凝土铺装对雨水径流净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俊岭 王雪明 +2 位作者 冯萃敏 张玉玉 魏胜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48,152,共5页
透水混凝土铺装已经广泛应用于人行道、公园、广场、轻载道路、停车场等处。改性透水混凝土铺装在净化雨水径流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和潜力,对实现雨水径流的收集、储存、净化和回用补充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文... 透水混凝土铺装已经广泛应用于人行道、公园、广场、轻载道路、停车场等处。改性透水混凝土铺装在净化雨水径流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和潜力,对实现雨水径流的收集、储存、净化和回用补充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重点介绍透水混凝土铺装的改性方法和对雨水径流净化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行业趋势,并对研究和发展的未来领域提出建议,对透水混凝土铺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铺装 改性 径流污染物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供水产销差率与漏损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俊岭 徐怡 +4 位作者 韩伟 李爽 张雅君 冯萃敏 许萍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8-52,97,共6页
针对产销差率居高不下这一供水行业问题,研究了供水产销差率的定义和组成、水平衡分析、国内外供水产销差率及漏损现状,以及当前控制产销差率、漏损率的技术和方法,如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分区、管网压力控制、检漏工具和管网建... 针对产销差率居高不下这一供水行业问题,研究了供水产销差率的定义和组成、水平衡分析、国内外供水产销差率及漏损现状,以及当前控制产销差率、漏损率的技术和方法,如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分区、管网压力控制、检漏工具和管网建模等。降低产销差率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各种措施共同施用,才能有效提升供水企业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销差率 漏损率 DMA分区 水平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水区节点选取对城市雨洪模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瑞宁 宫永伟 +2 位作者 李俊奇 李小静 李小宁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79,共5页
利用Info Works ICM模型建立深圳市光明新区新城公园雨水管网模型,分别以检查井和雨水口作为模型的节点划分汇水区,分析不同的汇水区划分方式对公园出口流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小降雨条件下,汇水区节点选取对峰值流量模拟结... 利用Info Works ICM模型建立深圳市光明新区新城公园雨水管网模型,分别以检查井和雨水口作为模型的节点划分汇水区,分析不同的汇水区划分方式对公园出口流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小降雨条件下,汇水区节点选取对峰值流量模拟结果的影响不明显;在暴雨或特大暴雨的条件下,汇水区节点选取对峰值流量模拟结果的影响较大;与以检查井为节点的划分方式相比,以雨水口为节点的划分方式产流时间会有一定程度的推迟;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研究目标、区域尺度和降雨特征等对汇水区进行合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查井 雨水口 InfoWorks ICM模型 泄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除臭生物滤池运行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建伟 马文林 黄力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8,共5页
对山东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散发的恶臭气体进行除臭研究,考察了除臭生物滤池的运行效果、工艺影响因素和除臭生物滤池内微生物相特点。结果表明:(1)在进气量为828 m3/h、气体停留时间为30 s、硫化氢和氨进气质量浓度分别为0.5~28.4、0.9~34... 对山东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散发的恶臭气体进行除臭研究,考察了除臭生物滤池的运行效果、工艺影响因素和除臭生物滤池内微生物相特点。结果表明:(1)在进气量为828 m3/h、气体停留时间为30 s、硫化氢和氨进气质量浓度分别为0.5~28.4、0.9~34.3 mg/m3的条件下,稳定运行时,大部分时间硫化氢和氨去除率分别达98%和80%以上,而且除臭生物滤池对于进气负荷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2)当填料含湿量为43.6%~63.4%时,硫化氢去除率在90%以上;氨去除受填料含湿量的影响较大,填料含湿量越高越利于氨的去除。(3)在处理低浓度含硫化氢和氨的恶臭气体时,生物除臭工程可以在低填料pH(3.0左右)下长期运行,并保持较高的恶臭气体去除率。(4)运行第60天后,当温度为10℃以上时,硫化氢和氨去除率几乎不受影响;第169天后,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硫化氢和氨去除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最低分别为94.6%和79.8%。(5)除臭生物滤池稳定运行时,优势硫氧化菌主要为嗜酸性硫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臭 城市污水处理 恶臭气体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流雨水中不同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物分布及其与Cu^(2+)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晨 王崇臣 +3 位作者 李俊奇 王鹏 欧佳奇 崔京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7-765,共9页
为了解径流雨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其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采集北京南三环一处典型住宅区的径流雨水样品,采用超滤技术对样品中的DOM进行分子量分级,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对不同分子量区间的DOM进行表征... 为了解径流雨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其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采集北京南三环一处典型住宅区的径流雨水样品,采用超滤技术对样品中的DOM进行分子量分级,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对不同分子量区间的DOM进行表征.选取径流雨水中含量较高的Cu^(2+)作为重金属离子代表,与不同分子量区间的DOM进行滴定实验,运用荧光猝灭模型拟合与Cu^(2+)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M)及结合容量(CL).实验结果表明,小于1 k Da的有机物所占比例最高,其DOC占雨水样品DOC含量的41%;各分子量DOM的化学组成无明显区别,主要为紫外类腐殖质;分子量为1—3 k Da的DOM其芳香性有机碳或含共轭不饱和双键有机物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而3—5 k Da的DOM分子其芳环上一些含氧官能团(如羰基、羟基、羧基、酯类)的取代程度较高;此外,比较不同分子量区间DOM的与Cu^(2+)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及结合容量,可知1—3 k Da区间的有机物条件稳定常数值最大,3—5 k Da的DOM组分拥有更大的结合容量.实验结果表明,低分子量的有机物(<5 k Da)是径流雨水中DOM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更易于与Cu^(2+)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雨水 溶解性有机物 分子量分布 CU^2+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D措施在道路雨水利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海燕 罗艳红 张悦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4-49,共6页
道路径流污染是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是仅次于农业污染的第2大非点源污染源,传统的道路雨水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根据城市道路规划和道路雨水利用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的雨洪控制利用的技术,开拓道路雨水规划... 道路径流污染是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是仅次于农业污染的第2大非点源污染源,传统的道路雨水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根据城市道路规划和道路雨水利用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的雨洪控制利用的技术,开拓道路雨水规划利用新思路,提出了把低影响开发措施(LID)因地制宜地应用于道路规划中,将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的绿地进行改建设计,就近收集道路径流,以期为提高道路雨水利用率和道路径流污染物的原地消纳提供有效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雨水 LID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