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北京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颖 段霞 吴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6-792,共7页
剖析北京"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在针对"新鸟"进笼"老鸟"去哪问题",老笼"空间结构合理优化问题",老鸟"涅槃"新鸟"培育问题",老鸟"和"新笼"承... 剖析北京"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在针对"新鸟"进笼"老鸟"去哪问题",老笼"空间结构合理优化问题",老鸟"涅槃"新鸟"培育问题",老鸟"和"新笼"承接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应完善京津冀产业链协作",腾笼换鸟"拓展区域联动发展空间;东西城合并成首都特区",腾笼换鸟"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切实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腾笼换鸟"提升企业内在动力机制;规划建设"微中心"小城镇",腾笼换鸟"促进北京人口有效疏解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笼换鸟 产业转型升级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西部典型城市群产业升级的机会甄别与基本路径——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毛琦梁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83,共13页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如何加快产业升级已经成为现阶段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为此,合理进行产业升级的机会甄别与路径选择成为重要需求。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构建了产业升级分析框架,据此设计产业升级...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如何加快产业升级已经成为现阶段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为此,合理进行产业升级的机会甄别与路径选择成为重要需求。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构建了产业升级分析框架,据此设计产业升级识别方法并判别潜在优势产业与生产能力禀赋,对中西部典型城市群的产业升级态势进行梳理,甄别未来产业升级的机会,探索潜在的产业升级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武汉、长株潭、成渝和中原城市群等典型中西部城市群处于相对边缘的产品空间位置,由此成为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导致现状生产能力禀赋对于产业升级具有较大约束,具有便捷升级能力的潜在机会有限。基于此,促进中西部城市群产业升级的基本路径需要选择有利于缩小产品空间距离与加速显性比较优势扩散的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本文结论表明,初始产品空间格局是影响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这直接决定了潜在比较优势产业数量、类型以及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难度,并由此进一步指示了实现较快产业升级所要遵循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产品空间 生产能力禀赋 比较优势 中西部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生态涵养区建设二十年:历程演进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贵祥 马广鹏 +2 位作者 李繁繁 陈小龙 曾见闻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71,I0001-I0003,共15页
北京生态涵养区是以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建设为主要任务的特色功能区,为首都整体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服务支撑。回顾发展历程、诊断新阶段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实现建设流域水质提升、乡村产业转型和“两山”价值的现代化... 北京生态涵养区是以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建设为主要任务的特色功能区,为首都整体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服务支撑。回顾发展历程、诊断新阶段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实现建设流域水质提升、乡村产业转型和“两山”价值的现代化发展示范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时间上看,北京生态涵养区建设经历了差异化转型、优化提升和现代化绿色发展3个阶段;从空间上看,在不同尺度的行政区间互动与博弈,实现了任务目标与发展路径的协调。近二十年来,北京生态涵养区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涵养区生态质量有所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均得到了优化,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随之提升,北京乃至京津冀整体效益凸显。但在生态系统韧性、居民绝对收入、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变现的市场参与和治理体系等方面仍面临较大发展困境。展望未来,应从以科技夯实生态保护成效、营造市场化的企业生长环境、挖掘地区特色产业优势、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优化监管评价体系和面向国际扩大交流合作等方面,系统推进北京生态涵养区建设迈向更高效率、更高水平、更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水源涵养 生态屏障 区域协同 生态涵养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突破发展的支持政策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高见 邬晓霞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21,共5页
1992年以来,国家和山西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重点不突出、缺乏分类指导、体制机制不灵活和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有鉴于此,应从积极争取电解铝产能扩容指标、实施区域性... 1992年以来,国家和山西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重点不突出、缺乏分类指导、体制机制不灵活和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有鉴于此,应从积极争取电解铝产能扩容指标、实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理顺"自上而下"转型综改对接管理机构、加强转型发展的分类指导、着力打造转型园区、实施柔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转型导向的土地政策创新、增强转型的创新驱动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调整现行政策,促使山西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建成"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提升山西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经济 转型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形成、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9
5
作者 安树伟 张双悦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7,共8页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可以分为资源型城市、复合型城市、老工业基地三种类型。新中国成立70年来,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主要经历了奠定基础、蓬勃发展、危机初现、转型与振兴四个阶段,发展轨迹符合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复...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可以分为资源型城市、复合型城市、老工业基地三种类型。新中国成立70年来,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主要经历了奠定基础、蓬勃发展、危机初现、转型与振兴四个阶段,发展轨迹符合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复合型城市发展总体优于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演进路径不同,但最终发展方向都是新型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振兴依然任重道远,资源型城市要强化分类指导,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聚,通过完善城市功能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条件;复合型城市要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向新型工业基地迈进;老工业基地要靠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创新突破向新型工业基地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老工业基地 复合型城市 转型 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关系演变研究——基于11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安树伟 常瑞祥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110,共10页
本文采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基于沿海地区113个城市对2003-2014年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关系展开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关系变化看,两者的空间差异呈显著扩大趋势;空间关系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空间分布... 本文采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基于沿海地区113个城市对2003-2014年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关系展开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关系变化看,两者的空间差异呈显著扩大趋势;空间关系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空间分布椭圆不同方位城市的产业发展速度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可以分为完全相同、完全相反、南北方向上相同而东西方向上相反三种类型,这种差异的产生既与影响不同行业集聚的因素不同有关,也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空间关系 标准差椭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掘进爆破破岩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孙宝平 高文学 周世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5-1029,1036,共6页
为研究隧道掘进多孔毫秒延期爆破条件下的岩体破碎和爆破振动规律,采用完全重启动数值模拟技术和拉格朗日数值算法计算隧道掘进爆破破岩过程,得到了岩体特征点的振动速度,并将数值模拟评估的爆破方案应用于工程实践,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 为研究隧道掘进多孔毫秒延期爆破条件下的岩体破碎和爆破振动规律,采用完全重启动数值模拟技术和拉格朗日数值算法计算隧道掘进爆破破岩过程,得到了岩体特征点的振动速度,并将数值模拟评估的爆破方案应用于工程实践,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结果比较吻合.结果表明,联合完全重启动数值模拟技术和拉格朗日算法能够模拟隧道破岩的物理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掘进 毫秒延期爆破 数值模拟 爆破破岩与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视角下北京与上海的城市总规对比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杨 刘慧敏 +1 位作者 吴康 吴庆玲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3期9-12,共4页
减量规划是应对城市收缩的政策和工具之一。城乡规划总体上经历了增量规划、存量规划到减量规划等三个主要阶段。北京、上海的减量规划理念最具有代表性,二者在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减量规划的要求与规划目标,但二者在减量的目标、类型、... 减量规划是应对城市收缩的政策和工具之一。城乡规划总体上经历了增量规划、存量规划到减量规划等三个主要阶段。北京、上海的减量规划理念最具有代表性,二者在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减量规划的要求与规划目标,但二者在减量的目标、类型、重点、综合问题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基于减量发展的背景,结合北京、上海新发布的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分析比较了北京与上海减量规划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收缩 减量规划 城市规划 差异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核心城市带动外围地区经济增长了吗?——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9
9
作者 安树伟 李瑞鹏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5-96,共12页
以京津冀和长三角为例,分析了城市群核心城市对于外围地区带动作用的差异和原因。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经济要素向外围地区溢出明显,而京津冀则相反;上海带动了外围地区的经济增长,而北京的带动作用有限。这一差异产生的原因有核心城市自... 以京津冀和长三角为例,分析了城市群核心城市对于外围地区带动作用的差异和原因。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经济要素向外围地区溢出明显,而京津冀则相反;上海带动了外围地区的经济增长,而北京的带动作用有限。这一差异产生的原因有核心城市自身辐射能力、外围地区承接能力,以及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之间要素流动通道3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城市 外围地区 带动作用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细分行业的宁波市海洋产业空间演化及动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广鹏 刘天宝 张贵祥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基于宁波市涉海企业工商登记数据,首先引入机器学习领域的文本分类算法识别各企业在海洋产业中的细分行业类别,进而通过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等分析1992—2022年宁波市海洋产业中各细分行业的空间布局与演化特征,并探究涉海企业选址... 基于宁波市涉海企业工商登记数据,首先引入机器学习领域的文本分类算法识别各企业在海洋产业中的细分行业类别,进而通过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等分析1992—2022年宁波市海洋产业中各细分行业的空间布局与演化特征,并探究涉海企业选址与全球化、地方化关联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海洋产业布局的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宁波市海洋产业各细分行业核心区数量增加,集聚核心区体系的规模秩序提升且趋于稳定,集聚程度均有提高,行业间的空间关联关系显现,各行业核心区与社会经济实体间存在稳固的匹配关系;②宁波市海洋产业集群化的过程是本地涉海企业参与全球化和地方化的过程,市场和制度环境优化促使要素配置水平提高,地方文化和企业家精神推动行业创新,经济活动嵌入社会网络后加强了行业空间集聚路径的依赖,区位条件的改变和专业化分工成为海洋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动力,经济全球化对涉海企业空间格局调整的灵活性具有深刻影响;③行政可达性、城镇化水平和交通便利程度是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经济联系密切的产业在空间上相互影响,影响因素交互会加大对产业空间格局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 机器学习 核密度分析 地理探测器 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片撞击损伤装药点火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宝平 段卓平 +2 位作者 刘彦 皮爱国 黄风雷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8-183,I0002,共7页
为了研究冲击波和破片撞击复合作用下装药点火机理,采用先冲击波损伤装药、后破片撞击已损伤装药的实验方法,获得受冲击装药点火对应的破片临界撞击速度为446.9~449.4 m·s^(-1)。采用LS?DYNA程序,基于节点约束?分离法对装药冲击... 为了研究冲击波和破片撞击复合作用下装药点火机理,采用先冲击波损伤装药、后破片撞击已损伤装药的实验方法,获得受冲击装药点火对应的破片临界撞击速度为446.9~449.4 m·s^(-1)。采用LS?DYNA程序,基于节点约束?分离法对装药冲击波损伤进行数值模拟,而后用完全重启动方法对冲击损伤装药在破片撞击下的点火反应过程进行二次模拟,通过"升?降"法得到受冲击损伤装药点火对应的破片临界撞击速度为452~453 m·s^(-1),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可采用节点约束?分离方法和完全重启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冲击波和破片复合作用下装药点火数值模拟;受冲击波损伤装药的破片撞击点火临界速度明显要低于未损伤装药,装药受损伤状态对破片撞击感度起到了敏化作用,从而降低了破片撞击点火的临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破片 点火 数值模拟 节点约束-分离方法 完全重启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应——基于动态变系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田雅娟 刘强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101,共8页
城镇化发展与农村贫困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既有人口地理分布变化带来的地理效应影响,还有借助经济关联渠道产生的经济效应影响。通过理论上对城镇化影响农村贫困的地理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分解和剖析,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变系数模型的... 城镇化发展与农村贫困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既有人口地理分布变化带来的地理效应影响,还有借助经济关联渠道产生的经济效应影响。通过理论上对城镇化影响农村贫困的地理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分解和剖析,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变系数模型的减贫效应测度方法,实现对两类效应的分别测度,并基于中国201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从地理效应来看,当城镇化水平较低或较高时,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以贫困人口为主,此时农村贫困发生率有所下降;而当城镇化水平位于中等程度时,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以非贫困人口为主,会引起农村贫困发生率的上升。(2)从经济效应影响来看,城镇化以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产业结构为中介对农村贫困的间接影响存在明显的阶段特征,且三种经济关联下,城镇化对农村贫困的综合边际效应为负,即存在积极的减贫效应。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助力农村减贫,建议加快落后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并注重在城镇化进程中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贫困 减贫效应 动态变系数模型 地理效应 经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机制创新 被引量:18
13
作者 邬晓霞 时晨 高见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17,共7页
资源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根据资源型经济的界定,以119个资源型城市和4个资源型省份为对象深入分析资源型经济的主要特征。从经济增速合理、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强劲、更高水平开放、更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根据资源型经济的界定,以119个资源型城市和4个资源型省份为对象深入分析资源型经济的主要特征。从经济增速合理、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强劲、更高水平开放、更可持续发展、发展成果共享6个方面分析资源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出从改革资源配置机制、健全实施机制、建立创新能力培育机制等方面推动资源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创新,并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开放水平、打造"天蓝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经济 高质量发展 科学内涵 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运营突发事故风险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文瑛 杨金谕 何世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6-91,共6页
为了研究运营过程中突发事故风险在地铁路网中的传播规律,通过分析、推演突发事故风险沿单线路及换乘站的传播路径,建立了地铁运营突发事故风险传播模型。应用模型进行实例计算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线路运营,突发事故造成的停车... 为了研究运营过程中突发事故风险在地铁路网中的传播规律,通过分析、推演突发事故风险沿单线路及换乘站的传播路径,建立了地铁运营突发事故风险传播模型。应用模型进行实例计算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线路运营,突发事故造成的停车数量增长速度会随着线路占用率的增大而加快,事故持续时间与停运列车数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列车追踪时间与停运列车数量呈逆相关线性关系;对于换乘站,突发事故会造成换乘线路列车在换乘站平均延误11.7 s,换乘站站台拥挤度随事故时间的延续而持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故 地铁运营 风险传播 延误时间 拥挤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与战略思路 被引量:7
15
作者 安树伟 闫程莉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共7页
1978年以来,山西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波动幅度大;农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但脱贫任务依然艰巨;资源开发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新业态快速成... 1978年以来,山西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波动幅度大;农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但脱贫任务依然艰巨;资源开发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新业态快速成长;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成型,区域开发格局由点轴开发向网络开发格局转变;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未来山西的总体定位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新型的综合能源与制造业基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华夏文明展示、传承与创新区。战略思路是:要促进支柱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大城市优先增长的城镇化,继续加快东西通道的建设,强化以产业集聚为手段的环境污染治理,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在全国地域分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经济 工业化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产业发展质量不平衡——基于京津冀和长三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强 李泽锦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77,共8页
以产业发展质量测度为切入点,在提出等权重综合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测度区域产业发展质量不平衡的"空间几何法",从省际和区域整体两个视角对京津冀和长三角的差异变动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发... 以产业发展质量测度为切入点,在提出等权重综合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测度区域产业发展质量不平衡的"空间几何法",从省际和区域整体两个视角对京津冀和长三角的差异变动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发展质量不平衡的测度指标体系,探讨了产业发展质量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质量差异变动的协同性明显优于长三角地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提高互联网普及程度及交通便利度均可显著降低产业发展质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发展质量 发展不平衡 全要素生产率 京津冀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增长接力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稳增长吗?——基于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安树伟 熊雪如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2-93,共12页
本文基于拓展的LS模型,构建了区域增长接力模型,并以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足迹空间,通过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中国区域增长接力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大国经济体可以利用不同区... 本文基于拓展的LS模型,构建了区域增长接力模型,并以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足迹空间,通过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中国区域增长接力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大国经济体可以利用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差异,通过区域间增长接力实现整体经济稳增长。从城市足迹空间上看,中国经济存在较为明显的“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区域增长接力。研究认为,新常态下要积极培育并有效识别新的增长空间,进一步挖掘老空间的增长潜力,促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增长接力 标准差椭圆 稳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安树伟 李瑞鹏 李瑶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78,101,共10页
通过对北京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基于调查所得数据,采取列联表分析、卡方检验、对应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展开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居民生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北京居民生活的影响具有异质性;(2)非首都功... 通过对北京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基于调查所得数据,采取列联表分析、卡方检验、对应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展开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居民生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北京居民生活的影响具有异质性;(2)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北京居民生活影响的异质性决定了居民对于该项政策的态度,对该项政策持反对态度的多是认为疏解对其生活产生影响的居民;(3)性别、年龄、职业、是否有北京户口、月收入和居住地点等因素与疏解对居民生活影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力度的逐渐加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因此,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应注意把握疏解尺度,要以不影响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为前提,加快后续服务设施的建立;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的新城及地区,要以产城融合为重点,适度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由于疏解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绝不能为了疏解而疏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首都功能疏解 居民生活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居民家庭的主观贫困感受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田雅娟 刘强 冯亮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103,共12页
主观贫困包含着大量客观贫困无法体现的信息,是客观贫困测度的一种有效补充。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参数广义可加模型的主观贫困效应的测度方法,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的微观调研数据,对影响我国居民主观贫困感受的决定因素以及... 主观贫困包含着大量客观贫困无法体现的信息,是客观贫困测度的一种有效补充。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参数广义可加模型的主观贫困效应的测度方法,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的微观调研数据,对影响我国居民主观贫困感受的决定因素以及主、客观贫困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居民主观上的贫困感受不仅受到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家庭规模、人口结构、教育水平、资产积累、医疗支出、家庭遭遇困境事件和居住位置等因素均会显著改变主观贫困发生的概率。因而居民主观贫困的脱离不仅依赖于经济条件的改善,也依赖于教育和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从政策上提高贫困人口应对困境的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贫困 客观贫困 广义可加模型 半参数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评测与福利效应 被引量:29
20
作者 赵琳琳 张贵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44,共9页
区域生态协同发展是新常态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下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形式,京津冀作为中国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其生态协同发展研究具有典型意义。作者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和协同学,以新常态下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 区域生态协同发展是新常态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下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形式,京津冀作为中国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其生态协同发展研究具有典型意义。作者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和协同学,以新常态下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区域生态协同度测量模型,科学评估2006—2018年京津冀生态协同水平的动态演化,并运用计量模型分析生态协同度对区域发展的福利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①京津冀区域生态协同度普遍逐年上升,发展态势良好。津冀和京冀系统生态协同速度加快,但京津系统生态协同发展后劲不足,增长缓慢。②北京生态协同发展水平最高,已进入中度协同发展阶段;天津、河北仍处于低度协同水平,协同发展不稳定。地区内部各子系统发展不均衡,制约着协作效应的发挥和地区的整体发展。③生态协同度的提高对京津冀的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福利效应显著存在。④生态协同度的福利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天津、河北的福利效应显著大于北京,表明京津冀生态协同度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天津、河北与北京的发展差距。为进一步提高区域生态协同水平,未来应创新区域发展的协同模式,实施生态协同发展模式,打造京津冀绿色发展的新动能;营造有利于区域生态协同发展嵌套的适配创新生态系统的软环境,全力构建以北京、雄安为两极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合理分工、差异定位、积极融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区域利益均衡机制,以支撑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协同 福利效应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