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宿如何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当地特色?——由贵阳市开阳县特色城镇总体规划引发的思考
1
作者 胡玎 《园林》 2017年第3期30-33,共4页
近期国家提出建设千个特色小镇,笔者团队也顺势接受了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政府委托,对其除县城以外的七镇八乡进行特色城镇的总体规划。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结合当地较好的自然资源、丰富的人文特色,将每个乡镇都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近期国家提出建设千个特色小镇,笔者团队也顺势接受了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政府委托,对其除县城以外的七镇八乡进行特色城镇的总体规划。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结合当地较好的自然资源、丰富的人文特色,将每个乡镇都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引导,培育旅游项目,提供特色民宿,各个乡镇都被规划得十分美好!但大家也都提到了一个问题:由于资源优势还不够突出,吸引力越大的旅游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总体规划 贵阳市 开阳县 地体 游客 引发 旅游项目 编制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创城市特色”系列评论 彰显自然特色的城市建设
2
作者 王越 胡玎 《园林》 2014年第2期43-45,共3页
彰显城市的自然禀赋 我们常常谈到一个城市的母亲河,比如天津的海河、上海的黄浦江(图1)、广州的珠江。那么,当你来过这座城市以后,你能记住我们的母亲河吗?我们的自然特征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关键词 城市建设 自然特色 自然特征 黄浦江 母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创城市特色”系列评论 孕育我们留给后人的特色城市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玎 王越 《园林》 2013年第1期49-51,共3页
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一个个核心。但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发展与开发中,被包装得大同小异,失去本真与特色。笔者夫妇计划在有生之年走遍中国每一个地级市,并用骑自行车的方式去深度体验每一个城市。一年多来,他们骑行于国内外的100... 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一个个核心。但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发展与开发中,被包装得大同小异,失去本真与特色。笔者夫妇计划在有生之年走遍中国每一个地级市,并用骑自行车的方式去深度体验每一个城市。一年多来,他们骑行于国内外的100多个城市,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从时间的纵向和空间的横向角度展开对比、深入思考(图1)。勤思的同时也在力行,他们在众多城市倡导要在规划源头,尽可能地保护和创造一地特色。谨用本文开启其"比创城市特色"系列评论,与大家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特色 特色城市 评论 全球发展 国内外 地级市 自行车 和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创城市特色系列评论——珠联璧合的楹联景观环境与表现形式
4
作者 吕茵 贾林笳 《园林》 2015年第2期72-73,共2页
楹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传承中国文化楹联也是一种常见的文化景观,它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将文学和景观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文点景,... 楹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传承中国文化楹联也是一种常见的文化景观,它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将文学和景观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文点景,引导人们从视觉层面到精神层面更好地解读景观。谈到楹联景观的特色,大家可能会想到许多脍炙人口的妙联佳对,这些都属于文学层面的特色,介绍这类特色楹联的文章也是不胜枚举,但遗憾的是从景观层面上探讨其特色的文章却是少之又少。本文正是结合案例在景观层面上探讨其特色,希望借此引来大家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环境 楹联 城市特色 评论 文学形式 中国文化 精神生活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城市的“小微”人文空间
5
作者 胡玎 王越 《园林》 2015年第12期36-38,共3页
十几年来,中国城市建设一直高歌猛进。用“规模极大”“速度极快”等词语来描述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长期处在这种氛围中,人的感官也变得麻木了。在城市中,只有极度震撼的尺度、炫目的色彩、新奇的东西才能稍稍打动我们。而且这种“... 十几年来,中国城市建设一直高歌猛进。用“规模极大”“速度极快”等词语来描述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长期处在这种氛围中,人的感官也变得麻木了。在城市中,只有极度震撼的尺度、炫目的色彩、新奇的东西才能稍稍打动我们。而且这种“打动”也常常只有一会儿的时间,因为更震撼、更炫目、更新奇的东西很快又“冲”到了我们的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概念 中国 园林设计 园林艺术 人文空间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竹乡城市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惠良 王丽 《世界竹藤通讯》 2013年第1期30-35,共6页
概述了中国30大竹乡在城市建设及竹产业发展方面的现状,分析了中国竹乡城市的建设策略与发展模式,提出了竹乡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竹乡城市 竹工业 竹农业 竹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趣味性、参与性的特色文化景观——以楹联为例
7
作者 胡玎 贾林笳 《园林》 2015年第3期80-83,共4页
民族复兴,文化为魂,当代中国人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城镇规划建设者而言,要在广场、公园、街道等城市公共空间中融入文化,让人鉴赏和感悟。中国城镇发展如火如荼,文化融入建设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改造和新建项目都用文... 民族复兴,文化为魂,当代中国人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城镇规划建设者而言,要在广场、公园、街道等城市公共空间中融入文化,让人鉴赏和感悟。中国城镇发展如火如荼,文化融入建设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改造和新建项目都用文化点睛。在这样良好的趋势下,如何让城镇中的文化更广泛地影响到当代人呢?本文以“楹联”为例,基于一些社会现象,提出“创造趣味性、参与性的特色文化景观”的理念,寻求读者共鸣,并共同思考“创造趣味性、参与性的特色文化景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趣味性 楹联 城镇规划建设 城市公共空间 民族复兴 传统文化 城镇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园长寿文化有所思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玎 王越 《园林》 2016年第6期74-78,共5页
五一假期,我们在豫园里呆了整整一天。家人问:“你们去过豫园好多次了,不大的一片地方,怎么还能花一天时间?”我们答:“以前每次去都是走马观花,知其大概,其实豫园就是一座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细细看上一周都可以。”那天,我... 五一假期,我们在豫园里呆了整整一天。家人问:“你们去过豫园好多次了,不大的一片地方,怎么还能花一天时间?”我们答:“以前每次去都是走马观花,知其大概,其实豫园就是一座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细细看上一周都可以。”那天,我们随身带着三本书,陈从周先生的《说园》、陈业伟先生的《豫园》、薛理勇先生的《文以兴游——豫园匾对、碑文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豫园 长寿 大观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上海耄耋文化空间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越 胡玎 《园林》 2019年第2期14-18,共5页
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本文运用城乡特色文化空间理论,提议建构上海老年文化空间,即耄耋文化空间,这将提升面向老年人的户外公共空间品质。通过文化演绎,将耄耋文化细分为康养文化、怀旧文化、慈爱文化、老有所为文化、孝敬... 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本文运用城乡特色文化空间理论,提议建构上海老年文化空间,即耄耋文化空间,这将提升面向老年人的户外公共空间品质。通过文化演绎,将耄耋文化细分为康养文化、怀旧文化、慈爱文化、老有所为文化、孝敬文化等五方面,并将这些文化经梳理后融入公共空间。从特色文化源空间和特色文化拓展空间入手,进行上海耄耋文化空间布局,并以和平公园为例,探讨建设耄耋文化空间的具体内容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特色 耄耋文化 源空间 拓展空间 和平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区的文化家园——来自书香公寓的感悟
10
作者 王越 胡玎 《园林》 2017年第11期22-25,共4页
多层、高层结合的居住区逐渐成了中国城市民众主要的生活空间。居住区户外空间也是“我们的家园”,是人们回归自然的第一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场所。所以,居住区户外空间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如何让其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却显得... 多层、高层结合的居住区逐渐成了中国城市民众主要的生活空间。居住区户外空间也是“我们的家园”,是人们回归自然的第一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场所。所以,居住区户外空间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如何让其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却显得尤为重要。生态、功能、视景、文化是营造高品质居住区户外空间的四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文化 家园 公寓 户外空间 生活空间 回归自然 中国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研究风景园林“怎么教”转向“怎么学”——兼谈风景园林大学生的入学适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玎 王越 《园林》 2020年第4期52-56,共5页
在风景园林教育研究领域,从研究"怎么教"到研究"怎么学"是一次研究视角的转换。本文倡导在风景园林教育中引入质性研究的方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风景园林大学生应努力做到三点:一是优化自身学习环境,促进其建... 在风景园林教育研究领域,从研究"怎么教"到研究"怎么学"是一次研究视角的转换。本文倡导在风景园林教育中引入质性研究的方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风景园林大学生应努力做到三点:一是优化自身学习环境,促进其建构知识和能力;二是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社会协商;三是参与实践,进行意义的建构。风景园林专业大学新生的"形象思维、艺术审美"有较大差别,部分新生出现专业学习不适应的情况,有"挫败感"和"迷茫"等本土概念。其原因在于"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好坏没有标准"和"形象思维的欠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教育 质性研究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