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硅藻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余振勋 曹达文 +2 位作者 马延强 褚华强 董秉直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以硅藻土作为基材开发了一种新型给水处理技术——生物硅藻土-动态膜反应器,并对该工艺系统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去除性能进行了小试研究.结果表明,在通量为40 L/(m2.h)的条件下,系统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出水浊度均在1 NTU以下.本工艺... 以硅藻土作为基材开发了一种新型给水处理技术——生物硅藻土-动态膜反应器,并对该工艺系统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去除性能进行了小试研究.结果表明,在通量为40 L/(m2.h)的条件下,系统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出水浊度均在1 NTU以下.本工艺对CODMn和UV254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58.14%和45.8%,这主要是由于硅藻土吸附、微生物降解和动态膜的分离作用;同时,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率也较好,达到90%以上,这主要基于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藻土-动态膜反应器 微污染原水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混凝-超滤联用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余振勋 曹达文 +2 位作者 马延强 褚华强 董秉直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2-95,共4页
对昆山傀儡湖微污染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混凝-超滤联用工艺的中试研究,研究表明混凝剂PAC投加量在30 mg/L的情况下,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通过膜前在线再混凝,对CODMn的去除率有所提高,但对UV254没有明显... 对昆山傀儡湖微污染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混凝-超滤联用工艺的中试研究,研究表明混凝剂PAC投加量在30 mg/L的情况下,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通过膜前在线再混凝,对CODMn的去除率有所提高,但对UV254没有明显影响;本中试对水中颗粒数也有较大的去除,去除率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碳 混凝 超滤 微污染原水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渣除磷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理辉 张波 +1 位作者 毕学军 马鲁铭 《净水技术》 CAS 2004年第3期9-11,共3页
针对生物除磷不稳定,化学除磷泥量大,成本高的弱点,该文从除磷吸附剂角度,研究了炼铁厂高炉渣去除磷酸盐 的性能。通过对高炉渣活化以及高炉渣滤床的试验,结果表明,高炉渣对磷酸根有较高的沉淀吸附功能。
关键词 高炉渣 过滤 生物除磷 沉淀吸附 磷酸盐 炼铁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木屑污染雨水中氮的去除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作添 周荣丰 卢亮 《净水技术》 CAS 2007年第3期25-28,共4页
采用过滤、混凝澄清和化学氧化法对受木屑污染的雨水中的氮进行了去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90%氮在雨水中以溶解态存在,难以通过过滤、混凝澄清等物理方法去除。次氯酸钠氧化法能高效氧化水中的氨氮并以氮气的形式去除,氨氮的去除量同次... 采用过滤、混凝澄清和化学氧化法对受木屑污染的雨水中的氮进行了去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90%氮在雨水中以溶解态存在,难以通过过滤、混凝澄清等物理方法去除。次氯酸钠氧化法能高效氧化水中的氨氮并以氮气的形式去除,氨氮的去除量同次氯酸钠剂量呈线性关系,去除1g氨氮需要8.86g活性氯(以Cl2计)。综合投加不同剂量的次氯酸钠后测定了水中余氯、总氮、氨氮等含量曲线,污水中氨氮优先于有机氮同次氯酸钠反应而去除,因而可控制加药量而避免产生大量消毒副产物(DBPS)。同时研究了加药后氧化还原电位(ORP),表明可通过ORP的变化为运行控制提供简便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氨氮 雨水 次氯酸钠 过滤 氧化还原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设计方案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新超 贾磊 +1 位作者 俞勤 何群彪 《净水技术》 CAS 2017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山西某污水处理厂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原设计出水标准要求较低等原因,实际出水无法满足当前国家及当地政府的规划要求。通过调整工艺流程,更换设备,增加气浮、超滤、反渗透系统等措施,以实现该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山西某污水处理厂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原设计出水标准要求较低等原因,实际出水无法满足当前国家及当地政府的规划要求。通过调整工艺流程,更换设备,增加气浮、超滤、反渗透系统等措施,以实现该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并实现部分再生水的回用。详细介绍了整个升级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以期为类似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级改造 倒置AAO工艺 超滤 反渗透 中水回用 设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代烷烃在Fe/Cu二相金属体系中的催化还原脱氯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德礼 马鲁铭 《净水技术》 CAS 2004年第3期14-17,共4页
以氯代甲烷系列为例研究了多种氯代烷烃在Fe/Cu二相金属体系中的还原脱氯反应,分析了氯代有机物结构性 质对还原脱氯反应的影响和规律性,以及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
关键词 氯代烷烃 还原脱氯 催化还原 氯代有机物 污染物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镀Cu内电解法对酸性大红GR废水的脱色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闵乐 王红武 +1 位作者 马鲁铭 曾小勇 《净水技术》 CAS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在催化铁内电解法中,采用化学镀铜作为惰性电极与铁组成原电池处理酸性大红GR。并考察了进水pH值、搅拌速率、进水浓度、进水温度等因素对脱色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采用铜作为惰性电极时对于酸性大红GR的脱色效果相差无几... 在催化铁内电解法中,采用化学镀铜作为惰性电极与铁组成原电池处理酸性大红GR。并考察了进水pH值、搅拌速率、进水浓度、进水温度等因素对脱色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采用铜作为惰性电极时对于酸性大红GR的脱色效果相差无几。该方法对酸性大红GR的去除非常有效,且由于化学镀铜易廉价获得,可大大降低催化铁内电解法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铁内电解(OIIE)化学镀铜 酸性大红GR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樊金红 徐文英 高廷耀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1-345,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水溶液中硝基苯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及其电还原为苯胺的中间步骤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铜电极上硝基苯的还原电位在-0.58V和-1.32V左右(vs.SCE),溶液的酸性和碱性均有益于该还原反应的发生;还原过...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水溶液中硝基苯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及其电还原为苯胺的中间步骤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铜电极上硝基苯的还原电位在-0.58V和-1.32V左右(vs.SCE),溶液的酸性和碱性均有益于该还原反应的发生;还原过程伴有反应物吸附现象,当硝基苯浓度较大时,还原过程受传质过程控制;随着厌氧程度的提高,还原速率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电还原 电化学特性 催化铁内电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电解制次氯酸钠在污水处理厂出水消毒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秦晓 刘飞 +2 位作者 陶波 徐杨 傅信党 《净水技术》 CAS 2013年第6期36-39,共4页
随着污水厂出水排放标准日益提高,对排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现场电解制次氯酸钠发生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环境友好型氯消毒技术,能够有效杀灭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粪大肠杆菌。因原水水质不同,次氯酸钠的杀菌效果会有... 随着污水厂出水排放标准日益提高,对排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现场电解制次氯酸钠发生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环境友好型氯消毒技术,能够有效杀灭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粪大肠杆菌。因原水水质不同,次氯酸钠的杀菌效果会有差异。次氯酸钠对原水中的氨氮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是有可能氧化原水中残留的有机氮,从而使得氨氮含量重新升高。现场连续投加试验中,反应池次氯酸钠浓度为1.2 mg/L,出水中的粪大肠菌群始终稳定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且其他水质指标(如氨氮、COD等)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次氯酸钠 消毒 粪大肠菌群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精香料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金盛 陈洪斌 《中国沼气》 2006年第2期25-30,共6页
香料废水作为一种有毒有害的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COD浓度高达几万mg.L-1,对环境危害极大,其处理工艺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的难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香精香料废水处理技术发展沿革、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物化处理、生化... 香料废水作为一种有毒有害的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COD浓度高达几万mg.L-1,对环境危害极大,其处理工艺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的难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香精香料废水处理技术发展沿革、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物化处理、生化处理特点以及工艺的组合应用,探讨了应用前景。根据我国现阶段情况,高效、低能耗、操作简单、易于管理、多种工艺结合处理香精香料废水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废水 废水处理 有机废水 化工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源水库有机污染物水质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玲玲 刘文君 张永吉 《净水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80-83,共4页
以某市三个水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树脂XAD4/8吸附、浓缩以及色谱–质谱(GC-MS)联机定性分析技术,研究了三个水库中微量有机物的种类、组成及沿程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酸性富集条件下,在A水库的水中检测出的有机物种类最多,... 以某市三个水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树脂XAD4/8吸附、浓缩以及色谱–质谱(GC-MS)联机定性分析技术,研究了三个水库中微量有机物的种类、组成及沿程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酸性富集条件下,在A水库的水中检测出的有机物种类最多,为13种,主要以苯系物为主;在C水库的水中有机物种类次之,为12种,主要以长链烷烃为主;在B水库有机物种类最少,为7种,主要为苯系物及长链烷烃。总出峰面积沿程递增(A、B、C),结合三个水库的CODMn、BOD5及NH4+-N情况,说明三个水库污染程度由轻到重的顺序为A水库,B水库,C水库,位于下游的B、C水库较上游受污染程度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微量有机污染物 色谱-质谱联机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群彪 屈计宁 刘坤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19-120,共2页
采用物化 -厌氧 -好氧法处理稠油废水 ,试验结果表明 :稠油废水经过隔油和气浮的物化处理后 ,其好氧可生化性提高了 2 5 %~ 48% ,B/C比由 0 .1 5 3上升至 0 .4左右 ;而再经厌氧处理后 ,好氧可生化性又可提高 2 0 %左右 ,B/C比上升至 0... 采用物化 -厌氧 -好氧法处理稠油废水 ,试验结果表明 :稠油废水经过隔油和气浮的物化处理后 ,其好氧可生化性提高了 2 5 %~ 48% ,B/C比由 0 .1 5 3上升至 0 .4左右 ;而再经厌氧处理后 ,好氧可生化性又可提高 2 0 %左右 ,B/C比上升至 0 .5。厌氧出水的 COD去除率高达 95 %以上 ,BOD的去除率也高达 85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废水 可生化性 B/C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化垃圾制备RDF的工艺研究及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文静 周恭明 +2 位作者 陈德珍 付丹丹 李霖滨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6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分析了我国矿化垃圾的产量和开发利用的资源以及环境意义。通过对比新鲜垃圾和矿化垃圾的成分、含量,发现从矿化垃圾中分选出的可燃物将更适合制备RDF,且其预测应用基低位热值约为24807kJk.g-1,相当于无烟煤的热值,具有较高的燃料品质,... 分析了我国矿化垃圾的产量和开发利用的资源以及环境意义。通过对比新鲜垃圾和矿化垃圾的成分、含量,发现从矿化垃圾中分选出的可燃物将更适合制备RDF,且其预测应用基低位热值约为24807kJk.g-1,相当于无烟煤的热值,具有较高的燃料品质,应用前景良好。还推荐了矿化垃圾制备RDF的工艺流程,并论述了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垃圾 填埋 垃圾衍生燃料(RDF) 垃圾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热解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14
作者 徐文英 吴迪 戴晓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6期13038-13042,13048,共6页
[目的]研究污泥的热解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热分析的方法研究升温速率、试验终温、污泥组分、颗粒粒径和氮气吹扫量等因素对污泥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污泥热解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分析出阶段(50~150℃);第二阶段... [目的]研究污泥的热解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热分析的方法研究升温速率、试验终温、污泥组分、颗粒粒径和氮气吹扫量等因素对污泥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污泥热解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分析出阶段(50~150℃);第二阶段是污泥失重的主要阶段(150~530℃),热解失重是由于有机物的分解引起;第三阶段(530~800℃)失重是由于无机物和残余有机物引起。污泥热解在第二阶段是放热过程。升温速率对污泥热解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起始温度方面,而对峰温和失重率的影响较小;试验终温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污泥的失重率上,试验终温越高,污泥的失重率越高,而对热解起始温度的影响则可以忽略;污泥组分不同,表现出的起始温度、峰温和失重率等反映污泥热解特性的主要参数不同;污泥的粒径不同,反映热解特性的主要参数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峰温和失重率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氮气吹扫量对污泥热解参数基本没有影响,但随着氮气吹扫量的增加,污泥的失重率增加。[结论]该研究可为污泥的热处理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热解特性 影响因素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活性污泥新工艺固液分离效果实验研究
15
作者 汪波 董滨 周增炎 《山西建筑》 2007年第25期11-12,共2页
介绍了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对该工艺进行了出水SS实验,为了真实反映一体化活性污泥这种新工艺的优势,将其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出水进行平行对比实验,验证了该工艺填料滤池对活性污泥混合液进行水分离的可行性,达到了节省建设用地与建设... 介绍了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对该工艺进行了出水SS实验,为了真实反映一体化活性污泥这种新工艺的优势,将其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出水进行平行对比实验,验证了该工艺填料滤池对活性污泥混合液进行水分离的可行性,达到了节省建设用地与建设费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分离 滤池 沉淀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磺胺类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6
作者 石晶 王红武 马鲁铭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26-328,331,共4页
磺胺类生产废水由于其具有有机物浓度高、难生物降解等特点,使得处理方法很受局限。综述了国内磺胺类生产废水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每种处理方法的工艺过程以及处理效果,为今后研究开发更为有效的处理磺胺类废水的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磺胺 SBR 厌氧处理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铁/混凝法预处理酸性化工废水pH变化规律及混凝最佳工况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丰凯 顾颖颖 马鲁铭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3期50-53,共4页
pH值是催化铁法预处理酸性化工废水主要考察指标,是Fe2+产生量和混凝效果的控制因素,为此进行了催化铁预处理化工废水pH值变化和Fe2+产生规律及后继混凝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催化铁反应最适初始pH为2.75,反应时间为1 h;混凝反应最佳条... pH值是催化铁法预处理酸性化工废水主要考察指标,是Fe2+产生量和混凝效果的控制因素,为此进行了催化铁预处理化工废水pH值变化和Fe2+产生规律及后继混凝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催化铁反应最适初始pH为2.75,反应时间为1 h;混凝反应最佳条件为:Fe2+浓度为120 mg/L,pH控制在8.0~8.5;系统COD去除率为56.8%,色度去除率为92%;催化铁处理后的化工废水与印染废水混合进行混凝反应的最适宜pH为8.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催化铁 混凝法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用于生活污水碳源回收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8
作者 江海鑫 贺艺 +3 位作者 陈洪斌 刘冠男 唐建军 张丁南 《石油规划设计》 2020年第2期29-35,48,共8页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具有矿化率低、初级污泥产量大且产甲烷潜势高等优点,在实现污水厂碳中和、能源自给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引发了对该"过时"工艺的再思考、再探索。在总结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在碳源回收方面的研究基础上,介绍...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具有矿化率低、初级污泥产量大且产甲烷潜势高等优点,在实现污水厂碳中和、能源自给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引发了对该"过时"工艺的再思考、再探索。在总结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在碳源回收方面的研究基础上,介绍了两种高负荷活性污泥法(传统高负荷活性污泥法、高负荷接触稳定法)的工艺流程及其特点;分析了碳源改向的两种途径--生物絮凝和细胞贮存;总结了泥龄、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和污泥浓度等工艺参数对碳源回收率的影响;讨论了高负荷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提出了尚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态势,以期为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的研究、设计、运行和优化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捕获 碳源改向 碳源回收 生活污水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硝基苯酚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研究
19
作者 焦永利 刘召娜 +1 位作者 吴德礼 马鲁铭 《净水技术》 CAS 2009年第2期50-52,56,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不同pH溶液中对硝基苯酚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选定了不同的电位利用计时电流法电解对硝基苯酚。研究了对硝基苯酚电解还原过程中pH、电位和电解时间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不同pH溶液中对硝基苯酚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选定了不同的电位利用计时电流法电解对硝基苯酚。研究了对硝基苯酚电解还原过程中pH、电位和电解时间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硝基苯酚在铜电极上能发生还原反应,并且随着pH的升高,还原电位负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硝基苯酚 电化学还原 计时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重金属形态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晓光 董滨 +1 位作者 戴翎翎 戴晓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30-1638,共9页
为研究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对典型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对其农用的可行性及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取自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了序批式厌氧消化实验,在试验过程中测定了污泥理化学性质,采用Tessier分步提取... 为研究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对典型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对其农用的可行性及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取自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了序批式厌氧消化实验,在试验过程中测定了污泥理化学性质,采用Tessier分步提取法提取了污泥样品中的典型重金属,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各形态重金属含量及总量。结果表明,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不稳定态向比较稳定的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转变,某些重金属形态与污泥理化性质如pH、碱度、VS/TS及氨氮显著相关。厌氧消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能力和生物有效性,经厌氧消化后污泥可以更好地进行土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析 重金属 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