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洪涝溯源法的城市综合管理空间干预优先级研究
1
作者 李鹏 冯骁驰 +3 位作者 张伟 徐宗学 刘俊国 邓子杰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1,共9页
将洪涝溯源法与水动力模型LISFLOOD-FP相结合,用于识别洪涝源并揭示区域空间水文连通性,并制定了4个准则对空间干预优先级进行划分,包括淹没范围、最大淹没水深、淹没道路、建筑物暴露度。以济南市黄台桥以上片区为例,分析了各准则及不... 将洪涝溯源法与水动力模型LISFLOOD-FP相结合,用于识别洪涝源并揭示区域空间水文连通性,并制定了4个准则对空间干预优先级进行划分,包括淹没范围、最大淹没水深、淹没道路、建筑物暴露度。以济南市黄台桥以上片区为例,分析了各准则及不同组合下的空间干预优先级,并讨论了降雨重现期和网格大小对空间干预优先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洪涝溯源法可获取特定区域对总洪涝范围的贡献度,结合空间干预准则可以确定区域洪涝干预优先级;不同准则下的空间干预优先级不同,在制定防洪减灾计划时,需将特定需求与洪涝管理目标相结合;济南市黄台桥以上片区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具有较高的干预优先级,降雨重现期和网格大小对干预优先等级划分影响较大,但对优先级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洪涝溯源法 LISFLOOD-FP模型 空间干预优先级 水文连通性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哈尔滨段城市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7
2
作者 樊庆锌 杨先兴 邱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92-2298,共7页
为了科学地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基于水环境功能区划,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将其分为4个区域,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区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水质评价,同时,验证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结果表... 为了科学地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基于水环境功能区划,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将其分为4个区域,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区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水质评价,同时,验证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水环境质量;除阿什河口内水质评价结果为V类,达不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外,其他区域水质均能达标.研究结果将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研究方法可为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领域的综合区划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朴非 秦孟 +4 位作者 刘丽艳 周林军 刘济宁 石利利 李一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115-4122,共8页
大尺度空间(中国)化学品环境暴露多介质模型的建立需要先对空间做相应的区划.本文以ArcGIS软件为平台,通过有空间约束的聚类方法和水文分析方法相耦合,建立全国范围的综合分区.全国范围分为华南综合大区、华北综合大区、西北综合大区、... 大尺度空间(中国)化学品环境暴露多介质模型的建立需要先对空间做相应的区划.本文以ArcGIS软件为平台,通过有空间约束的聚类方法和水文分析方法相耦合,建立全国范围的综合分区.全国范围分为华南综合大区、华北综合大区、西北综合大区、华东综合大区、东北综合大区和西南综合大区6个综合大区.每个综合大区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综合小区,小区总数为38个.该研究为我国暴露评估的综合分区提供了一个方案,在多介质模型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暴露 全国范围 综合分区 聚类算法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冲击负荷对三级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效能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潇 谢诗源 +3 位作者 董文艺 王宏杰 戴仲怡 马路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3-107,共5页
抗进水流量冲击是衡量污水处理工艺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挖掘三级缺氧-好氧(AO)工艺的抗进水流量波动潜力,构建三级AO工艺小试装置,考察了不同进水冲击负荷(提高进水流量以缩短停留时间(HRT))对污染物控制的影响,并解析工艺不同... 抗进水流量冲击是衡量污水处理工艺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挖掘三级缺氧-好氧(AO)工艺的抗进水流量波动潜力,构建三级AO工艺小试装置,考察了不同进水冲击负荷(提高进水流量以缩短停留时间(HRT))对污染物控制的影响,并解析工艺不同功能单元污染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三级AO工艺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虽然流量增加导致出水污染物浓度升高,但HRT为12 h时,系统处理效果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流量导致的HRT变化对不同功能单元去除有机物的影响较小,而对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冲击较大;通过物料平衡分析,延长HRT促进了好氧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过程。本研究可为污水处理厂评估受纳污水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冲击 城市污水 三级AO工艺 HRT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配比对三级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潇 陈昕龙 +3 位作者 董文艺 王宏杰 戴仲怡 马路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9-113,118,共6页
可调节分段进水是分段进水三级缺氧-好氧(AO)工艺优势之一。为探寻较优的进水配比,提高污染物去除效能,本研究构建三级AO小试实验装置,研究不同进水配比下污染物去除效果变化,采用物料衡算模型评估不同功能单元污染物降解量。结果表明,... 可调节分段进水是分段进水三级缺氧-好氧(AO)工艺优势之一。为探寻较优的进水配比,提高污染物去除效能,本研究构建三级AO小试实验装置,研究不同进水配比下污染物去除效果变化,采用物料衡算模型评估不同功能单元污染物降解量。结果表明,分段进水三级AO工艺最佳进水配比为5∶3∶2,在该条件下,COD和NH_(4)^(+)-N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25.2和0.48 mg/L,TN和TP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14.7、0.48 mg/L,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各污染物去除率较为稳定。经物料衡算,分段进水有助于分担污染物处理负荷,使缺氧区进行异养硝化和反硝化除磷,以增强脱氮除磷效果。本研究可为污水处理厂选择进水配比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配比 三级AO 市政污水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制气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6
作者 王伟 韩洪军 +2 位作者 张静 徐瑞捷 王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1-686,共6页
介绍了煤制气废水的产生、水质特点,其治理难题表现在:水质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和毒性大。从煤制气废水治理技术的物化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煤制气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工程应用情况,... 介绍了煤制气废水的产生、水质特点,其治理难题表现在:水质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和毒性大。从煤制气废水治理技术的物化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煤制气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工程应用情况,并着重分析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即蒸氨和脱酚工艺的优化、发挥厌氧工艺的作用、废水生物脱氮过程的抑制、高级氧化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展望了煤制气废水处理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指出物化和生物处理技术的优化组合是煤制气废水处理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为解决煤制气产业发展的废水治理瓶颈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气废水 物化预处理 生物处理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性能及颗粒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暴瑞玲 于水利 +2 位作者 王玉兰 左行涛 王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97-701,共5页
以乙酸钠与葡萄糖混合基质为碳源,采用间歇式气升内循环反应器(SBAR),以颗粒解体后含有大量丝状菌的污泥为接种污泥,考察了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及温度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性能与颗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时,成功实现了颗... 以乙酸钠与葡萄糖混合基质为碳源,采用间歇式气升内循环反应器(SBAR),以颗粒解体后含有大量丝状菌的污泥为接种污泥,考察了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及温度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性能与颗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时,成功实现了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形成的颗粒结构致密,表面光滑;污泥容积指数(SVI)为70mL/g,平均粒径为3.2mm,平均湿密度为1.029g/mL.当温度直接升高到26℃时,出水NH4+-N由10.6mg/L降为0.2mg/L,同时出现了出水亚硝酸盐的积累,积累率达到93.9%.但是,在温度升高后的47d中,由于胞外多聚物(EPS)中蛋白质与多糖比值的降低,导致颗粒表面的电负性的增加,最终使得颗粒逐渐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温度 亚硝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养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巍 赵庆良 +2 位作者 刘颢 徐永波 刘志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5-349,共5页
应用厌氧附着生长反应器,采用兼养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处理含有硫化物和有机物的模拟废水.结果表明,进水硫化物与有机物浓度分别为200,20mg/L时,其去除率分别可达99.9%和80.5%.同时,引入的电子受体硝酸... 应用厌氧附着生长反应器,采用兼养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处理含有硫化物和有机物的模拟废水.结果表明,进水硫化物与有机物浓度分别为200,20mg/L时,其去除率分别可达99.9%和80.5%.同时,引入的电子受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83.0%和94.5%.利于兼养脱硫反硝化的葡萄糖负荷与醋酸钠负荷分别为50,25mg/(L?d),葡萄糖对兼养状态下自养脱硫反硝化的抑制作用小于醋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养 脱硫反硝化 亚硝酸盐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准对称无机膜的正渗透去除Cd^(2+)的效能 被引量:8
9
作者 钟溢健 张济辞 +3 位作者 吴子焱 尤世界 王秀蘅 任南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6-392,共7页
正向渗透(forward osmosis,FO)是一种以溶液渗透压差为驱动力的新型膜技术。课题组在先前研究中使用微界面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全新的准对称结构无机薄膜(QSTFI膜),与传统的有机聚合FO膜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本文考察了QSTFI膜分离去... 正向渗透(forward osmosis,FO)是一种以溶液渗透压差为驱动力的新型膜技术。课题组在先前研究中使用微界面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全新的准对称结构无机薄膜(QSTFI膜),与传统的有机聚合FO膜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本文考察了QSTFI膜分离去除水中重金属Cd2+的效能,讨论了Cd2+浓度、提取液浓度以及膜表面带电性对Cd2+去除的影响机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QSTFI膜的微观形貌,使用能量色散光谱(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膜的化学组成,并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膜表面带电特性。结果表明,QSTFI膜表面带负电荷,能够与液相主体中的Cd2+通过静电引力形成双电层结构,双电层的Debye厚度越大越有利于膜对Cd2+的截留。FO实验测试中原液Cd2+浓度为10 mg·L-1的条件下,QSTFI膜对Cd2+截留率超过99%,水通量最大值可达到69 L·m-2·h-1(提取液为2.0 mol·L-1 Na Cl)。本研究为拓展FO技术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潜在应用前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TFI膜 正向渗透 重金属Cd2+ 表面 双电层结构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痕量的高氯酸根离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叶龙 尤宏 +1 位作者 姚杰 苏怀龙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79,共4页
建立了测定地下水中痕量高氯酸根(ClO 4-)的固相萃取-离子色谱(SPE-IC)分析方法。0.7 L水样经预处理降低主要干扰离子Cl-、CO23-和SO24-的干扰后,使用Cleanert PWAX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对地下水中痕量(μg/L级)的ClO 4-进行富集,用... 建立了测定地下水中痕量高氯酸根(ClO 4-)的固相萃取-离子色谱(SPE-IC)分析方法。0.7 L水样经预处理降低主要干扰离子Cl-、CO23-和SO24-的干扰后,使用Cleanert PWAX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对地下水中痕量(μg/L级)的ClO 4-进行富集,用6 mL 1%NaOH溶液洗脱,富集液经0.45μm水膜过滤后,用IonPac AS20阴离子分离柱、50μL进样环、40 mmol/L KOH溶液淋洗、抑制电导检测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样品中ClO 4-的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0.15μg/L和0.60μg/L,进样质量浓度在1~15μg/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2,回收率为99.7%~100.5%;该方法经济有效,可用于地下水中痕量ClO 4-的检测。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哈尔滨周边部分地区地下水中ClO 4-浓度,检测结果与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法的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为1.85%~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离子色谱 高氯酸根 干扰离子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中度嗜盐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强化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维国 马放 +3 位作者 苏俊峰 魏利 徐仲 张大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4-88,共5页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工业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山东省威海市路道口盐场晒盐池盐水中分离一株嗜盐菌株YS-1,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同...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工业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山东省威海市路道口盐场晒盐池盐水中分离一株嗜盐菌株YS-1,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al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他各项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该菌株进行强化高盐有机废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含盐12%,CODCr=1 494mg/L的高盐模拟有机废水,经72 h CODCr去除率为90.0%,120 h的CODCr去除率为98.1%,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的功能,通过分离筛选嗜盐菌强化高盐有机工业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鉴定 中度嗜盐菌 高盐有机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苯胺降解菌固定化菌丝球方法与特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山丹 马放 +2 位作者 张斯 王晨 韩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6-641,共6页
为了提高低温条件下含苯胺废水的生物处理效率,采用变温驯化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低温(7℃)苯胺降解菌JH-9,研究了其降解特性及生物质载体固定化方法.结果表明,JH-9属于乙酸钙不动杆菌属,能以苯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可耐受苯胺质量浓度1... 为了提高低温条件下含苯胺废水的生物处理效率,采用变温驯化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低温(7℃)苯胺降解菌JH-9,研究了其降解特性及生物质载体固定化方法.结果表明,JH-9属于乙酸钙不动杆菌属,能以苯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可耐受苯胺质量浓度1 000 mg/L以上,低温(7℃)下,培养52 h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苯胺去除率可达100%.以黑曲霉Y3作为生物质载体,采用同时接种霉菌和JH-9细菌的培养固定化方法比先后接种霉菌和JH-9细菌的培养固定化方法获得混合菌丝球的培养时间短,且在相同时间内可固定的细菌量大.混合菌丝球的直径、质量和体积均比空白霉菌菌丝球的大.混合菌丝球对含苯胺废水表现出了较好的降解效能,在15℃下低温培养66 h即可将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苯胺完全降解,固定化后的功能菌(JH -9细菌)仍然保持了原有的活性.由此,本研究提出了同时培养法.此方法将会有效解决传统载体传质效率低、固定生物量低、成本高等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工程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苯胺 生物降解 菌丝球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PbO_2电极电催化降解水中硝基苯酚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惠玲 张程 +3 位作者 沈荣澍 刘元 常影 李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6-459,共4页
为研究PbO2电极的性能,在酸性溶液中,以电沉积法制备了改性钛基PbO2电极,优化并确定了电极的制备工艺,并利用SEM对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检测.以硝基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性能.采用铋掺杂PbO2电极处理水中邻硝基苯酚... 为研究PbO2电极的性能,在酸性溶液中,以电沉积法制备了改性钛基PbO2电极,优化并确定了电极的制备工艺,并利用SEM对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检测.以硝基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性能.采用铋掺杂PbO2电极处理水中邻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并对不同硝基苯酚的矿化过程以及降解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改性PbO2电极的电催化性能优于传统的PbO2电极;邻硝基苯酚在本研究条件下更易被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PbO2电极 电催化氧化 硝基苯酚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川灌区旱田改水田加剧水体氮磷污染 被引量:10
14
作者 樊庆锌 孟婷婷 +1 位作者 李金梦 邱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9-86,共8页
黑龙江省江川灌区实施旱田改水田后,粮食产量持续上升,同时也暴露了以总氮和总磷为主的非点源污染问题。该文在GIS平台的支持下,运用SWAT模型,建立了模型所需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运用实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最后,设置... 黑龙江省江川灌区实施旱田改水田后,粮食产量持续上升,同时也暴露了以总氮和总磷为主的非点源污染问题。该文在GIS平台的支持下,运用SWAT模型,建立了模型所需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运用实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最后,设置了不同的情景,在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水田比例为现状的70%、50%,从而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输出变化。研究表明:水田面积为70%和50%的情况下,月平均径流深比现状减少20.95、41.37 mm,总氮负荷减少27.84、48.16 t/a,总磷负荷减少1.66、2.89 t/a,说明旱田改水田将会对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情景模拟发现,减少施肥量和节水灌溉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污染物输出,施肥量减少50%后,总氮输出减少25.23%,总磷减少16.32%。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为保证粮食产量,可以通过改变施肥方式或设置人工湿地等方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农业非点源污染 旱田改水田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酚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君敬 刘惠玲 程修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共5页
简要介绍了处理氯酚类废水的主要方法,主要分为物化法、生物法和化学法。特别介绍了化学法中的高级氧化法和还原法,分析了各种方法处理氯酚类废水时存在的优势和主要面临的问题,展望了其研究与应用前景,并为氯酚类化合物废水处理的理论... 简要介绍了处理氯酚类废水的主要方法,主要分为物化法、生物法和化学法。特别介绍了化学法中的高级氧化法和还原法,分析了各种方法处理氯酚类废水时存在的优势和主要面临的问题,展望了其研究与应用前景,并为氯酚类化合物废水处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酚 吸附 生物法 高级氧化法 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嗜盐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强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维国 马放 +4 位作者 魏利 张大伟 柳锋 王光玉 苏俊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9-94,共6页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某晒盐池盐水中分离获得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某晒盐池盐水中分离获得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al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测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为1738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 h的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86%,经216 h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98%,表明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将分离筛选的嗜盐微生物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可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来强化高盐制革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嗜盐菌 分离 鉴定 高盐制革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铁氧化物膜层类Fenton催化剂制备及降解苯酚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忠平 陈昌举 +3 位作者 王建康 夏琦兴 李春香 姜兆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97-1804,共8页
采用微弧氧化法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于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铁氧化物膜层类Fenton催化剂。采用SEM、XRD以及XPS对所得膜层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发现膜层中含有金红石相TiO_2(R-TiO_2),和非晶态的铁氧化物Fe_3O_4;... 采用微弧氧化法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于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铁氧化物膜层类Fenton催化剂。采用SEM、XRD以及XPS对所得膜层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发现膜层中含有金红石相TiO_2(R-TiO_2),和非晶态的铁氧化物Fe_3O_4;对膜层的表面形貌分析发现电解液中加入铁氰化钾后表面粗糙度及平均孔尺寸增大。以苯酚作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膜层类Fenton催化活性,同时研究了铁源含量、苯酚浓度、H_2O_2投料量以及pH值对膜层降解苯酚效率的影响,优化了降解条件,研究发现在pH 3.0、温度30℃、H_2O_26.0 mmol·L^(-1)、苯酚35 mg·L^(-1)及铁氰化钾含量10 g·L^(-1)的条件下降解90 min,苯酚降解效率可达90%。通过对不同温度下降解苯酚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利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得到了该膜层类Fenton降解苯酚的反应活化能Ea为96.9 kJ·mol^(-1)。最后,评价了膜层的稳定性并分析了稳定性衰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膜层 类Fenton催化剂 钛合金 微弧氧化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喜树碱缓释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艳 岳秀丽 +4 位作者 马放 王洋 田文杰 阎秀峰 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0,共3页
为了降低喜树碱药物的毒性,提高人体服药后的顺应性.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囊壁材料,喜树碱药物微粒为囊芯,采用静电吸引层层纳米自组装技术(LbL法)制备了喜树碱微胶囊.实验结果表明:LbL法制备的微胶囊用激光共聚焦显微... 为了降低喜树碱药物的毒性,提高人体服药后的顺应性.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囊壁材料,喜树碱药物微粒为囊芯,采用静电吸引层层纳米自组装技术(LbL法)制备了喜树碱微胶囊.实验结果表明:LbL法制备的微胶囊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提高了喜树碱在水中的分散性;释放速度可控,不同包裹层数的微胶囊在模拟人体体液环境下(pH7.4)释放速度不同,随着高分子层数增加,药物释放速度降低.这种具有缓控释效果的微胶囊能大大降低病人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微胶囊 控制释放 层层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修饰准对称无机膜的正向渗透效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钟溢健 张金娜 +1 位作者 王秀蘅 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1,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准对称结构无机薄膜(QSTFI膜)的正向渗透(forward osmosis,FO)效能,利用聚乙烯醇(PVA)对其进行亲水性修饰,研究了不同PVA质量分数对膜的水通量及比盐通量的影响.膜表征结果表明:经过PVA修饰的膜表面负电荷增多,有利于膜对Na... 为进一步提高准对称结构无机薄膜(QSTFI膜)的正向渗透(forward osmosis,FO)效能,利用聚乙烯醇(PVA)对其进行亲水性修饰,研究了不同PVA质量分数对膜的水通量及比盐通量的影响.膜表征结果表明:经过PVA修饰的膜表面负电荷增多,有利于膜对Na+的截留;此外修饰膜表面的亲水性提高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水通量.通过FO实验确定PVA最佳质量分数为0.5%.当提取液(DS)为2.0 mol·L-1Na Cl、原液(FS)为去离子水时,修饰膜水通量为67.08 L·m-2·h-1,比同条件下QSTFI膜水通量高12%;而比盐通量为0.15 g·L-1,比QSTFI膜低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渗透膜 聚乙烯醇修饰 亲水性 水通量 盐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TiO_2薄膜制备及其光催化灭菌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东海 尤宏 +2 位作者 刘巍巍 杜佳暄 金大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93-1699,共7页
在硫酸电解液中,用阳极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了纳米多孔TiO2薄膜,并通过光沉积法进行了载银修饰。采用XRD、SEM对薄膜的形貌与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电流密度、电压和电解液浓度等对生成的TiO2薄膜光催化灭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 在硫酸电解液中,用阳极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了纳米多孔TiO2薄膜,并通过光沉积法进行了载银修饰。采用XRD、SEM对薄膜的形貌与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电流密度、电压和电解液浓度等对生成的TiO2薄膜光催化灭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薄膜由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组成。随电压升高,金红石型的含量逐渐增多,微孔孔径增大,在电流密度为150 mA.cm-2时,分别由120 V时的19%和93 nm增加到180 V时的96%和283 nm。电流密度的适当增大和适量的载银修饰有助于提高TiO2薄膜光催化灭菌性能。在1 mol.L-1硫酸溶液中,140 V/150 mA.cm-2条件下制备的TiO2薄膜,经3 g.L-1硝酸银溶液中载银修饰后灭菌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TIO2 薄膜 光催化灭菌 载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