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3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味精废水资源化制备复合型生物絮凝剂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大鹏 马放 +3 位作者 侯宁 张惠文 朱艳彬 可宝庆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82,共5页
考察了产絮菌F2-F6在废水培养基和絮凝剂培养基中生长、产絮和溶解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20%的味精废水中补加6 g/L的葡萄糖,无需添加额外的氮源即可作为替代培养基培养产絮菌F2-F6,20 h絮凝率可达95.4%.产絮菌细胞生长... 考察了产絮菌F2-F6在废水培养基和絮凝剂培养基中生长、产絮和溶解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20%的味精废水中补加6 g/L的葡萄糖,无需添加额外的氮源即可作为替代培养基培养产絮菌F2-F6,20 h絮凝率可达95.4%.产絮菌细胞生长和絮凝产物合成对发酵体系中溶解氧的要求存在差异,采用分阶段供氧控制策略,在分别以味精废水和絮凝菌培养基为底物的发酵过程中,需要集中大量供氧时间分别为8和21 h.味精废水资源化制备生物絮凝剂,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可达8.547 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精废水 资源化 絮凝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20
2
作者 邱微 樊庆锌 +1 位作者 赵庆良 袁一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0-1003,共4页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构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收集、整理和分析黑龙江省2003-2008年水资源指标数据.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水资源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需求达到最大,为0.3117hm2/人...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构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收集、整理和分析黑龙江省2003-2008年水资源指标数据.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水资源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需求达到最大,为0.3117hm2/人.分析黑龙江省水资源呈现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并提出黑龙江省水资源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的建议.计算结果验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模型的科学合理性,为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哈尔滨段城市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7
3
作者 樊庆锌 杨先兴 邱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92-2298,共7页
为了科学地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基于水环境功能区划,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将其分为4个区域,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区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水质评价,同时,验证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结果表... 为了科学地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基于水环境功能区划,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将其分为4个区域,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区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水质评价,同时,验证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水环境质量;除阿什河口内水质评价结果为V类,达不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外,其他区域水质均能达标.研究结果将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研究方法可为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寻踪技术在瓦房店市水资源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曹永强 邢晓森 +1 位作者 伊吉美 游海林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3期5-7,22,共4页
利用统计软件DPS中的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选取最优投影方向,以最优投影方向所对应的投影特征量作为评价依据,得出瓦房店市水资源分区各区的水资源安全状况:松树库上地区为安全性最高区域,回头河为安全性最低区域。研究表明,该方法对水资... 利用统计软件DPS中的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选取最优投影方向,以最优投影方向所对应的投影特征量作为评价依据,得出瓦房店市水资源分区各区的水资源安全状况:松树库上地区为安全性最高区域,回头河为安全性最低区域。研究表明,该方法对水资源安全评价有较好的评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技术 水安全评价 瓦房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Z08)啤酒废水资源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戴晓 张光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7-940,共4页
为了优化光合细菌处理啤酒废水的工艺条件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一株新的光合细菌(Z08)处理啤酒废水并回收菌体,探讨在光照厌氧、黑暗好氧、自然光微氧3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以及菌体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厌氧条件下COD... 为了优化光合细菌处理啤酒废水的工艺条件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一株新的光合细菌(Z08)处理啤酒废水并回收菌体,探讨在光照厌氧、黑暗好氧、自然光微氧3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以及菌体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厌氧条件下COD去除率(88%)大于自然光微氧条件下COD去除率(74%),大于黑暗好氧条件下COD去除率(62%);光照厌氧条件下菌体总量增长率(38%)大于自然光微氧条件下菌体总量增长率(-35%),大于黑暗好氧条件下菌体总量增长率(-43%);光照厌氧条件所需水力停留时间(240h)大于自然光微氧条件所需水力停留时间(60h),大于黑暗好氧条件所需水力停留时间(36h).光合细菌可以实现啤酒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推荐的工艺条件为:白天厌氧,夜晚好氧,光线不足时补充光源.在此条件下既可以快速降解污染物,又能获得较高的光合细菌增长量,此条件时废水中有机物转化为单细胞蛋白的转化率达到26%,有效地实现了污水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Z08 啤酒废水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足迹在河北省水资源管理中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曹永强 马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21,26,共5页
虚拟水和水足迹是当今水科学研究的新热点,被认为是解决粮食与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策略,是衡量人类对水资源系统真实占有量的有效手段。首先介绍了虚拟水、水足迹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与计算方法,然后在可获取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 虚拟水和水足迹是当今水科学研究的新热点,被认为是解决粮食与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策略,是衡量人类对水资源系统真实占有量的有效手段。首先介绍了虚拟水、水足迹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与计算方法,然后在可获取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2007年河北省居民消费的虚拟水数量和水足迹总量。结果表明:全省8年间的虚拟水消费量在水足迹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同时全省人均水足迹占有量逐年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虚拟水 水资源管理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的制备及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姜艳丽 徐云松 +4 位作者 王建康 李伟豪 宋英 汪新智 姚忠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4,共12页
采用化学刻蚀-溶剂热法合成了Ti_(3)C_(2)-MXene/CuS复合材料,再通过真空抽滤将该复合材料负载到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构筑了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并研究了其界面水蒸发性能.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化学刻蚀-溶剂热法合成了Ti_(3)C_(2)-MXene/CuS复合材料,再通过真空抽滤将该复合材料负载到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构筑了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并研究了其界面水蒸发性能.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显示,CuS纳米颗粒将Ti_(3)C_(2)-MXene包裹并填满片层间隙.界面水蒸发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80℃反应9 h所得材料的性能最佳,在1 kW/m2光照强度下,其界面水蒸发速率和蒸发效率分别为1.92 kg·m^(-2)·h^(-1)和110.4%.此外,复合光热膜具有较好的海水脱盐效果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与光热转换实验结果表明,Ti_(3)C_(2)-MXene与CuS的复合提高了其光吸收能力与光热转换效率,二者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光热转换和界面水蒸发性能.本工作可为低成本、高性能光热转换材料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水蒸发 光热转换 Ti_(3)C_(2)-MXene 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AMF联合对水稻根际Cd固定的趋向调控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廷 杨基先 +3 位作者 汤丁丁 薛强 刘东斌 王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共11页
为探究外源添加物如何影响水稻根际微环境,进而对水稻Cd积累过程产生影响,采用生物炭(BC)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作为非生物与生物制剂的代表,联合添加修饰水稻根际环境应对土壤Cd污染。结果表明:生物炭和AMF... 为探究外源添加物如何影响水稻根际微环境,进而对水稻Cd积累过程产生影响,采用生物炭(BC)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作为非生物与生物制剂的代表,联合添加修饰水稻根际环境应对土壤Cd污染。结果表明:生物炭和AMF的添加均促使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且对土壤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以及土壤碳、氮固定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缓解了Cd胁迫对土壤脲酶的活性抑制作用,使土壤DTPA-Cd占比从58.95%提高到64.42%;Cd胁迫影响了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生物炭和AMF的添加促使土壤中变形菌门的丰度由29.7%恢复到33.1%;土壤Cd质量分数为1 mg/kg时,BC+AMF处理组较CK处理组Bacillus群落丰度提高88.5%;在5 mg/kg土壤Cd胁迫下,生物炭和AMF的联合施加使水稻根系Cd积累量占比由CK处理组的60.4%提高到联合处理组的77.1%,而籽实Cd积累量占比由4.4%降低到1.6%;生物炭和AMF的施加可通过提高水稻根际土壤的营养条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促进Cd在水稻根系的固定,减少了向地上部籽实的迁移。这一结果为联合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根际固定 丛枝菌根真菌 秸秆生物炭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量进水强化胞外聚合物蛋白质改善CANON污泥流失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冬 王远欣 +1 位作者 傅思博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81-2489,共9页
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进水策略对CANON污泥EPS中蛋白质的影响,旨在探求变量进水策略对CANON污泥滞留能力的影响.R1采用常规进水策略作为对照组,而R2和R3采用不同的变量进水策略,分别启动CANON工艺.经过90d的运行后,R1,R2和R3反应器中SVI分... 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进水策略对CANON污泥EPS中蛋白质的影响,旨在探求变量进水策略对CANON污泥滞留能力的影响.R1采用常规进水策略作为对照组,而R2和R3采用不同的变量进水策略,分别启动CANON工艺.经过90d的运行后,R1,R2和R3反应器中SVI分别达到了62.93,53.10和57.59mL/g,这说明变量进水的策略可以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R2和R3的PN/PS分别达到8.21和7.61,明显高于R1的5.56;三维荧光数据显示,R2的TB-EPS中芳香族蛋白占比达到32.47%,显著高于R1的11.58%和R3的10.5%;这表明变量进水策略会促进TB-EPS中芳香族蛋白的生成,进而提高污泥的疏水性,改善污泥沉降性能.比厌氧氨氧化活性(SAA)分别上升至4.03,4.68和4.36mg N/(g VSS·h),其中R2和R3污泥的SAA达到甚至超过了接种前厌氧氨氧化污泥的SAA,这说明反应器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CANON颗粒污泥.虽然在反应初期R2和R3的微生物活性受到负荷波动的抑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群体适应了环境变化,恢复了稳定的活性,分别在第54d和第51d实现了CANON工艺的启动.最终在第90d时,R1,R2和R3的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54%,70.14%和73.75%左右,实现了良好的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ON 变量进水 蛋白质组成 颗粒污泥 间歇曝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分异特征及其敏感性分析的生态功能区划——以哈尔滨市辖区优控单元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哲 王立 马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79,共7页
为提高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市辖区优先控制单元的水资源科学管理能力,采用SWAT模型对水资源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内汛期与枯水期径流占比分别为56%和16.1%,径流年际变化范围为725~2872m^3/s,多... 为提高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市辖区优先控制单元的水资源科学管理能力,采用SWAT模型对水资源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内汛期与枯水期径流占比分别为56%和16.1%,径流年际变化范围为725~2872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20m^3/s,研究区月降水量在6月和8月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水资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丰/平/枯年份各亚流域水资源分布情况不同,水资源贡献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流域20和23,其中亚流域20在丰、平、枯年份对径流的贡献率均最大,分别为10.64%,8.2%和11.31%.根据亚流域水资源敏感性特征,将哈尔滨优控单元进一步细化为8个四级生态功能分区,并结合功能分区目标给出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方案,籍以指导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科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优控单元 水资源 时空分异 生态功能区划 SW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entsim原尺度模拟强化通风前后污水管道内有害气体迁移扩散规律
11
作者 张志强 赵磊 +2 位作者 王佳豪 袁宏林 卢金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896-4903,共8页
以西安某生活区污水管网为研究对象,利用Ventsim软件模拟预测了污水管道中硫化氢(H_(2)S)气体在自然和强化通风条件下的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模拟与实测结果偏差小于10%,证明了Ventsim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相比于自然通风条件,强化通风... 以西安某生活区污水管网为研究对象,利用Ventsim软件模拟预测了污水管道中硫化氢(H_(2)S)气体在自然和强化通风条件下的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模拟与实测结果偏差小于10%,证明了Ventsim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相比于自然通风条件,强化通风作用下管段风速提高了8.8%,单一设置进气或排气风机有害气体完全排出污水管网需108和105s,同时设置进气和排气风机能够进一步提升有害气体迁移速率,有害气体排出污水管网需55s,仅设置进气风机会使H_(2)S逸散出检查井小孔.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和控制污水管道中的有害气体以及管道安全运维提供技术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管道 有害气体 扩散规律 VENTSIM 强化通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ZVI复合材料修复Cr(Ⅵ)和TCE复合污染地下水的效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戌婵 王一鹏 +4 位作者 李莉莉 袁路子 赵庆良 王广智 薛瑞媛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1-853,共13页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羧甲基纤维素(CMC)为稳定剂,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两种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复合材料,通过SEM-EDS、FTIR、XPS对其表观形貌、官能团组成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分析了两种S-nZVI对Cr(Ⅵ)和三氯...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羧甲基纤维素(CMC)为稳定剂,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两种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复合材料,通过SEM-EDS、FTIR、XPS对其表观形貌、官能团组成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分析了两种S-nZVI对Cr(Ⅵ)和三氯乙烯(TCE)的去除性能和去除机制;同时考查了最优材料对地下水pH值和共存阴离子的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CMCS、CMC表面含有多种官能团可与S-nZVI之间形成共价键,提高S-nZVI颗粒的分散性.两种S-nZVI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动力学及对TCE的降解动力学过程分别可通过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Langmuir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两种S-nZVI复合材料去除Cr(Ⅵ)的等温吸附过程,其中以CMCS作为稳定剂的S-nZVI复合材料(CMCS-S-nZVI)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最高,为79.46mg/g;pH值在6~9范围及NO_(3)^(-)、SO_(4)^(2-)的离子浓度对CMCS-S-nZVI去除Cr(Ⅵ)、TCE效能无显著影响.在进行工程应用时,应特别注意Cl^(-)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开展可渗透反应格栅(PRB)技术修复地下水氯代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纳米零价铁 地下水 六价铬 三氯乙烯 可渗透反应格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掺杂Mn_(3)O_(4)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水中2,3-二甲基吡嗪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怡 何银宁 +2 位作者 汪达 宋爽 马军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1259,共9页
合成了碳氮负载Mn_(3)O_(4)(Mn_(3)O_(4)-CN)复合材料作为臭氧催化剂用于降解废水中的2,3-二甲基吡嗪,考察了不同臭氧投量催化剂投量、pH值与温度下催化臭氧氧化水中2,3-二甲基吡嗪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臭氧投量为3mg/L,催化剂投量为0.02g... 合成了碳氮负载Mn_(3)O_(4)(Mn_(3)O_(4)-CN)复合材料作为臭氧催化剂用于降解废水中的2,3-二甲基吡嗪,考察了不同臭氧投量催化剂投量、pH值与温度下催化臭氧氧化水中2,3-二甲基吡嗪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臭氧投量为3mg/L,催化剂投量为0.02g/L,pH=7,温度为10℃的条件下,20min内污染物的降解率达到100%.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证实Mn_(3)O_(4)-CN中Mn_(3)O_(4)与CN发生键合,Mn价态为+2价与+3价的混合,证明Mn_(3)O_(4)-CN表面羟基基团与氧空位是主要活性位点,^(·)OH是主要活性氧物种;循环实验表明Mn_(3)O_(4)-CN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催化氧化 吡嗪 水处理 锰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体诱导厌氧污泥颗粒化的制药废水处理技术
14
作者 肖瑶 温沁雪 陈志强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6-502,共7页
分别采用碳基、树脂基、聚乙烯基3种颗粒载体强化升流式厌氧反应器(UASB)处理制药废水,考察不同颗粒载体对UASB污泥颗粒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加碳基材料和树脂基材料的UASB,COD去除率分别达95%和85%,颗粒化时间分别缩短20%和30%;... 分别采用碳基、树脂基、聚乙烯基3种颗粒载体强化升流式厌氧反应器(UASB)处理制药废水,考察不同颗粒载体对UASB污泥颗粒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加碳基材料和树脂基材料的UASB,COD去除率分别达95%和85%,颗粒化时间分别缩短20%和30%;未加头孢曲松钠和加入头孢曲松钠时投加树脂基材料的UASB产气量分别为2386 mL/d和1908 mL/d,其中产甲烷量分别为501 mL/d和401 mL/d,产甲烷效能最高;投加碳基材料与树脂基材料均能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进程,提升颗粒结构强度,增加厌氧污泥的抗盐度和负荷冲击能力,强化UASB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流式厌氧反应器 厌氧污泥 颗粒化 载体 制药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混凝剂在低温低浊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蒋庆文 张迎 +1 位作者 李海曈 韩晓军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6-667,共12页
北方冬季水源的低温低浊特性致使常规混凝沉淀法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而复合混凝剂能高效地处理此类水。本文综述了2011-2024年期间复合混凝剂在低温低浊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低温低浊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影响混凝处理... 北方冬季水源的低温低浊特性致使常规混凝沉淀法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而复合混凝剂能高效地处理此类水。本文综述了2011-2024年期间复合混凝剂在低温低浊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低温低浊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影响混凝处理的效果,并对无机-无机与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在处理低温低浊水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类讨论。同时,总结了复合混凝技术在低温低浊水处理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优化和调整混凝剂的种类及用量,并结合助凝剂的引入,能够提升处理效果。特别是新型无机-无机复合混凝剂,如钛盐、硅酸盐等,在低温低浊水处理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此外,由无机高分子聚合物与高粘度壳聚糖或者微生物混凝剂复合而成的无机-天然有机复合混凝剂,不仅混凝效率高,而且环保性能优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对其作用机理以及在实际处理场景中的应用效率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推动水处理技术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混凝剂 低温 低浊 饮用水 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27
16
作者 孙清芳 冯玉杰 +2 位作者 高鹏 张照韩 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8-572,共5页
以松花江10个采样点江水中8种多环芳烃(PAHs)的监测质量浓度为基础数据,采用推广风险系数法和健康评价四步法对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平水期,蒽对水生生物的风险最大;风险商表征说明:枯水期PAHs对... 以松花江10个采样点江水中8种多环芳烃(PAHs)的监测质量浓度为基础数据,采用推广风险系数法和健康评价四步法对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平水期,蒽对水生生物的风险最大;风险商表征说明:枯水期PAHs对水生生物存在风险;平水期8种PAHs对水体生态系统的风险影响较低,需要进一步跟踪分析.人体健康评价结果表明:PAHs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但风险值在10-6~10-7,属于可接受范围.PAHs的承纳水平分析表明:松花江水体对于PAHs污染物具有一定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松花江 生态风险评价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NON颗粒污泥高效脱氮及处理生活污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冬 苏庆岭 +2 位作者 梁瑜海 吴青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86,共8页
为研究全程自养脱氮(CANON)颗粒污泥高效脱氮及处理生活污水的可行性,应用SBR反应器,首先在高氨氮条件下,通过搅拌快速启动CANON颗粒污泥,然后通过提高污泥质量浓度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脱氮效能,最后研究了该工艺在生活污水中应用的可行性... 为研究全程自养脱氮(CANON)颗粒污泥高效脱氮及处理生活污水的可行性,应用SBR反应器,首先在高氨氮条件下,通过搅拌快速启动CANON颗粒污泥,然后通过提高污泥质量浓度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脱氮效能,最后研究了该工艺在生活污水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ANON颗粒污泥在40 d内成功启动,126 d颗粒粒径为760μm,负荷达1.01 kg/(m3·d),多糖与蛋白质比值变化与粒径增长相关;通过外加颗粒污泥,77 d内总氮去除负荷迅速提高到3.22 kg/(m3·d);在处理生活污水实验中实现了氮素和有机物的同步去除,可以有效应用于常温生活污水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脱氮 颗粒污泥 高效脱氮 生活污水 胞外聚合物 断面上升气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树涛 张立珠 +1 位作者 马军 刘惠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1-184,204,共5页
以臭氧预氧化强化后续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净化效率为目的,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臭氧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4min时,臭氧氧化对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5.7%和16.5%;臭氧氧化使二级... 以臭氧预氧化强化后续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净化效率为目的,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臭氧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4min时,臭氧氧化对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5.7%和16.5%;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的生物可降解有机碳(BDOC)值提高为原来的2.45倍;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分子有机物比例减少,小分子有机物比例增加,使分子量小于1kDalton的有机物的比例由原来的52.9%提高到72.6%;通过UV254值变化可知,臭氧氧化能将大多数含有C=C、C=O双键等活性基团破坏;臭氧氧化后,GC/MS检测到的有机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氧化前后烷烃种类明显增多,而环状结构、羧酸和醇类化合物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可生化性 臭氧预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B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混合青霉素菌渣堆肥实验 被引量:15
19
作者 温沁雪 陈希 +1 位作者 张诗华 陈志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9,共7页
为分析抗生素残留对菌渣堆肥过程的影响,以青霉素菌渣、市政脱水污泥和木屑为原料,研究好氧堆肥过程温度、碳素、氮素等理化参数的变化及青霉素的降解情况.首先通过0.4 m3的大堆体研究菌渣好氧堆肥的可行性,然后通过5个6 L的小堆体详细... 为分析抗生素残留对菌渣堆肥过程的影响,以青霉素菌渣、市政脱水污泥和木屑为原料,研究好氧堆肥过程温度、碳素、氮素等理化参数的变化及青霉素的降解情况.首先通过0.4 m3的大堆体研究菌渣好氧堆肥的可行性,然后通过5个6 L的小堆体详细研究菌渣污泥混合堆肥过程.结果表明:菌渣污泥混合堆肥升温效果优于对照的单纯污泥.堆肥菌渣质量分数与堆肥物料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成正比,堆体的TOC质量分数随堆肥时间不断下降且趋于稳定,菌渣残留的青霉素未影响堆肥过程TOC的变化趋势.投加菌渣增加了堆体的水溶性有机碳(WSOC)质量分数,生物可利用碳源的增加促进了堆肥过程微生物的转化作用,有助于堆肥过程温度的升高.添加菌渣有助于减少堆肥原料中的氮素损失,且在第5天已检测不到菌渣中的抗生素残留.可以通过混合堆肥实现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及药物残留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 菌渣 城市污泥 好氧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工艺实现城市污水半亚硝化与生物除磷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斌 张树军 +4 位作者 王俊敏 念东 陈刚新 王淑莹 彭永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4,共5页
城市污水半亚硝化是实现其厌氧氨氧化的基础和关键步骤,但相关研究甚少,为此,利用A/O反应器处理实际城市污水,研究实现半亚硝化的可行性及其对生物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A/O反应器可实现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积累率约为85%;通过调整水力... 城市污水半亚硝化是实现其厌氧氨氧化的基础和关键步骤,但相关研究甚少,为此,利用A/O反应器处理实际城市污水,研究实现半亚硝化的可行性及其对生物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A/O反应器可实现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积累率约为85%;通过调整水力停留时间可控制A/O反应器出水NO2--N/NH4+-N在1.0左右,满足厌氧氨氧化对进水水质的要求;温度和溶解氧质量浓度的波动会导致亚硝酸盐积累的破坏.实现半亚硝化的稳定后,A/O反应器除磷稳定性变差,可能与出水游离亚硝酸质量浓度(FNA)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工艺 半亚硝化 生物除磷 城市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