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森林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4
1
作者 邓紫君 刘鑫 +6 位作者 祖浩然 苏闪闪 陈颖 罗俊毅 闫文德 张翔 王明旭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72-80,共9页
为了阐明湖南省20个森林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以充分认识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利用市场价值、影子工程、影子价格等方法对20个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20个国家级自... 为了阐明湖南省20个森林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以充分认识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利用市场价值、影子工程、影子价格等方法对20个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总价值为6196326.11万元·a^(-1),相当于所属县(市)2018年生产总值的16.59%;20个自然保护区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6.62万元·hm^(-2)·a^(-1),按具体功能划分,生产有机物(62.08%)>生物多样性保护(21.12%)>森林游憩(6.15%)>涵养水源(5.37%)>固碳释氧(2.37%)>土壤保持(1.83%)>净化大气环境(1.08%);受到规划面积和功能价值构成要素的影响,壶瓶山、小溪和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位居湖南省森林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三,分别为909259.03万元·a^(-1)、506397.61万元·a^(-1)、475003.1万元·a^(-1)。湖南省大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明显处于较高的水平,特别是生产有机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突出,这对湖南省乃至全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评估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安仁县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贮量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小林 闫文德 +3 位作者 梁小翠 康文星 刘曙光 曾令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98,共5页
以2013年安仁县"十二五"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作为依据,运用生物量、蓄积量为依据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安仁县9种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贮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安仁县的主要森林类型是杉木、慢生阔叶树、马尾松、中生... 以2013年安仁县"十二五"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作为依据,运用生物量、蓄积量为依据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安仁县9种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贮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安仁县的主要森林类型是杉木、慢生阔叶树、马尾松、中生阔叶树、湿地松、速生阔叶树、桉树组、柏木、杨树,其中杉木是优势树种,林分面积占乔木总面积的40.07%;幼龄林占乔木林面积的51.85%,中龄林占乔木林面积的21.15%,近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11.35%,成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7.25%,过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1.40%;主要树种的生物量、碳贮量分别为1 808 132.55×10~3、904 006.37×10~3 t,碳汇价值为5.8×10^(10)元;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平均碳密度分别为25.37、12.68 t·hm^(-2);几种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碳密度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因此,安仁县的碳汇潜力非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碳贮量 固碳价值 湖南安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城市森林生物量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高述超 田大伦 +3 位作者 闫文德 朱凡 方晰 梁小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6-65,共10页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长沙城市樟树马尾松林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的乔木树种单株生物量不等同,其中樟树单株生物量为191.12 kg、马尾松291.97 kg、山矾29.37 kg、对萼山矾18.04 kg;林分乔木层生物量...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长沙城市樟树马尾松林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的乔木树种单株生物量不等同,其中樟树单株生物量为191.12 kg、马尾松291.97 kg、山矾29.37 kg、对萼山矾18.04 kg;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为76.14 t.hm-2,组成树种樟树为28.67 t.hm-2,占乔木层总生物量37.7%;马尾松17.51 t.hm-2,占23.0%;山矾22.91 t.hm-2,占30.0%;对萼山矾7.05 t.hm-2,占9.3%;林下灌木层生物量为16.15 t.hm-2,草本层为0.22 t.hm-2,层外层为0.05 t.hm-2;林地死地被物生物量为5.00 t.hm-2,其中L层为0.53 t.hm-2、F层2.57 t.hm-2、H层1.97 t.hm-2;凋落物生物量为7601.66 kg.hm-2,其中凋落针叶量占43.10%、凋落阔叶量占29.55%、落果6.47%、有机碎屑20.88%,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凋落变化节律,年凋落物量有60%以上发生在秋冬季节;林分生产力4.85 t.hm-2.a-1,其中樟树为2.62 t.hm-2.a-1、马尾松为0.73 t.hm-2.a-1、山矾为1.14 t.hm-2.a-1、对萼山矾0.36 t.hm-2.a-1。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基本数据,为评价城市森林的服务功能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樟树马尾松林 生物量 生产力 结构特征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会同连作杉木林凋落物量20年动态特征 被引量:46
4
作者 宁晓波 项文化 +3 位作者 王光军 方晰 闫文德 邓湘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22-5129,共8页
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Ⅲ集水区,对连作杉木林的凋落物量进行连续20a的定位观测,研究凋落物的组成特征、季节和长期动态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作杉木林从第8年起开始收集到凋落物,第8~20年间,凋... 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Ⅲ集水区,对连作杉木林的凋落物量进行连续20a的定位观测,研究凋落物的组成特征、季节和长期动态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作杉木林从第8年起开始收集到凋落物,第8~20年间,凋落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生物量为(1109.86±117.27)kg·hm-2。凋落物中针叶、小枝、落果和碎屑所占比例分别为63.75%,25.87%,5.11%和2.19%。会同杉木人工林有明显的季节性凋落节律,1月至6月份,凋落物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从6月份至12月份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凋落物量的峰值出现在6月份,11月份则全年最低。凋落物与林龄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模拟凋落物量与林龄的关系,得到二次曲线方程关系:y=-10.06x2+361.1x-1747,R2=0.920,p<0.001。凋落物中的小枝、针叶、落果与林龄呈显著二次曲线方程关系(p<0.05),而碎屑与林龄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连作 凋落物量 季节变化 林龄 湖南会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伍倩 闫文德 +3 位作者 赵亮生 邓湘雯 宁晨 项文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131-4140,共10页
林冠对降水的截留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分循环和水资源管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研究杉木人工林各生长阶段的林冠截留,能更好的了解杉木各生长阶段的水循环过程以及涵养... 林冠对降水的截留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分循环和水资源管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研究杉木人工林各生长阶段的林冠截留,能更好的了解杉木各生长阶段的水循环过程以及涵养水源的能力。以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第Ⅲ集水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集水区径流场综合试验法对1983年至2007年杉木人工林幼龄阶段、中龄阶段及近熟阶段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林冠截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年均截留率分别为:幼龄阶段26%、中龄阶段27.86%和近熟阶段29.47%,3个阶段的截留率季节变化规律相似,但在降雨量较小的月份,近熟阶段的截留率明显高于幼龄阶段。(2)在雨量级小于1.0 mm时,3个阶段林冠截留率都较高且无明显差别,均在86%以上;在1.0—2.0mm雨量级时,3个阶段截留率与雨量级小于1.0 mm时均大幅降低,但3个阶段截留率物显著差异,幼龄阶段48.1%、中龄阶段48.7%和近熟阶段47.1%;在进入2.0—4.0 mm雨量级时,3个阶段截留率差异较大,幼龄阶段30.5%、中龄阶段38.4%和近熟阶段44.1%,近熟阶段的林冠能截留住更多的降雨;当降雨量大于100 mm时,3个阶段林冠截留率又无明显差异截留率均低于10%。(3)Fan模型对各阶段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的模拟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降雨量 林冠截留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丘陵区两类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对农药残留物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罗天啸 闫文德 +1 位作者 高超 陈建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89,共5页
以我国中南地区湖南省汩罗市桃林林场典型丘陵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为例,研究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对农药污染物的消除效应及机制。研究表明,对于七种常用的农药,丘陵农林复合系统稻田土壤农药残留量比对照平原稻田系统平均降低29.8%,其中降... 以我国中南地区湖南省汩罗市桃林林场典型丘陵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为例,研究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对农药污染物的消除效应及机制。研究表明,对于七种常用的农药,丘陵农林复合系统稻田土壤农药残留量比对照平原稻田系统平均降低29.8%,其中降幅较高者如百菌清、三唑酮分别降低42.4%、35.8%,降幅较低者如草甘膦也降达13.8%。农林复合系统稻田土壤农药污染物的消除通过以下方式来促成的。第一,农林复合系统中稻田土壤芳香度较低的有机质含量较高,这使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处于较高水平,从而进入稻田土壤的有机农药容易降解,减少土壤农药的残留量。第二,农林复合系统周围被森林屏蔽,阻隔了农业病虫通过气流进入复合系统内,从而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丘陵区 农药残留 土壤微生物活度 净化作用 湖南汩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芦头林场甜槠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茹君 曾颖 +2 位作者 梁小翠 闫文德 张翔 《湖南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85-91,共7页
甜槠林是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之一。本文对湖南芦头林场甜槠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甜槠天然林群落中有维管植物10科12属14种,其中甜槠优势十分明显。根据分布区类型对群落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0种植物都属于热... 甜槠林是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之一。本文对湖南芦头林场甜槠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甜槠天然林群落中有维管植物10科12属14种,其中甜槠优势十分明显。根据分布区类型对群落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0种植物都属于热带亚洲分布,占比58.82%。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在乔木层中甜槠为第一优势种,重要值为60.56;灌木层中杜鹃和垂丝卫矛为主要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53.00和32.49;草木层中则是以甜槠幼苗和肾蕨为多,重要值分别为24.94和20.28。群落三个层次的多样性都较低;乔木上层和中层密度大,下层密度低。芦头林场甜槠群落总体上表现稳定,有较好的增长空间,优势种地位突出,伴生种数量较少。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 天然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芦头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花溪区石灰土林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被引量:93
8
作者 宁晓波 项文化 +2 位作者 方晰 闫文德 邓湘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69-2177,共9页
选取贵阳市花溪区典型石灰土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石灰岩和土壤中7种重金属(Cu、Zn、Mn、Cd、Ni、Pb、Co)的含量特征,以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进行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选取贵阳市花溪区典型石灰土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石灰岩和土壤中7种重金属(Cu、Zn、Mn、Cd、Ni、Pb、Co)的含量特征,以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进行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林地石灰岩以Pb的平均含量(40.21mg·kg-1)最高,Zn的(5.78mg·kg-1)最低,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Pb>Ni>Mn>Co>Cu>Cd>Zn;林地土壤中以Mn的平均含量(451.16mg·kg-1以上)最高,Cd的(2.87mg·kg-1以下)最低,7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在8.57%~63.10%之间,Zn的平均含量明显低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Cu、Mn、Cd、Pb、Ni、Co的平均含量高于或接近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Cu、Zn、Mn、Ni、Co,Ni与Pb,Cd与Pb,Cd与Co来源相同的可能性较大,而Cd与Cu、Ni,Pb与Mn、Cu、Co的来源不同;石灰土偏碱性,富含Ca、Mg元素,有利于重金属Cd、Pb的累积。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多因子综合指数(内梅罗指数法)与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评价结果一致,林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在3.67以上,达到重污染程度,以Cd的污染指数(4.94以上)最高,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其次是Pb(1.82以上),Zn、Mn污染程度最低,林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173.75以上,为中度生态危害程度,产生最大生态危害的是Cd,其次是Pb、Ni、Co、Cu,危害程度最小的是Mn、Zn,在相同的成土母岩和人为活动影响下,无林地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明显高于有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花溪区 石灰土 林地 重金属 相关分析 污染评价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动态特征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忠文 闫文德 +3 位作者 郑威 梁小翠 王光军 朱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707-7714,共8页
选取亚热带典型的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从2009年至2011年每月进行凋落物的测定。结果表明:混交林年凋落物总量为(4634.723±337.1427)kg/hm2,且凋落叶(71.78%)>凋落枝(26.24%)>凋落碎屑(8.46%)>凋落果(3.23%)。凋落总... 选取亚热带典型的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从2009年至2011年每月进行凋落物的测定。结果表明:混交林年凋落物总量为(4634.723±337.1427)kg/hm2,且凋落叶(71.78%)>凋落枝(26.24%)>凋落碎屑(8.46%)>凋落果(3.23%)。凋落总量的月变化趋势明显,在11月份达到了最大值1025.6 kg/hm2,而最小值出现在2月份138.606 kg/hm2。混交林凋落物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大量元素含量大小顺序:C>N>Ca>K>S>Mg>P,微量元素的含量大小顺序:Mn>Fe>Zn>Pb>Cd>Cu>Ni>Co。C/N的特征是:枝(66.96)>果(63.48)>叶(40.62)。森林凋落物养分的含量直接决定了其养分的归还量。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总量为80.936 kg/hm2。混交林凋落物各元素养分归还量大小顺序特征是:N>Ca>K>S>Mg>P>Mn>Fe>Zn>Pb>Cd>Cu>Ni>Co。各组分养分归还特征是:叶(67.469 kg/hm2)>枝(14.928 kg/hm2)>果(2.361 kg/hm2)。混交林中N的年归还量为40.964 kg/hm2,其中凋落叶的N归还量较大为34.877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凋落物 养分 亚热带 樟树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采伐迹地连栽和撂荒对林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1 位作者 秦国宣 项文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5-71,共7页
研究湖南会同连栽第2代杉木人工纯林和撂荒对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和30~60cm土层中,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普遍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且腐殖质碳、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研究湖南会同连栽第2代杉木人工纯林和撂荒对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和30~60cm土层中,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普遍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且腐殖质碳、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磷含量在0~30cm土层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0~3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1),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5),30~6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地(P<0.05),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也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但差异不显著(P>0.05)。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之间均呈较好的正相关,而且与水解氮、速效磷、腐殖质碳的相关性高于其与有机质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在林地土壤质量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可作为林地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撂荒具有更好地恢复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能力,对维持杉木人工林地持续生产力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会同 杉木人工林 采伐迹地 连栽 撂荒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花溪石灰岩、石灰土与定居植物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宁晓波 项文化 +1 位作者 方晰 闫文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41,共8页
对贵州花溪区石灰岩、石灰土及定居植物中化学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的pH值为9.38,全P和全K含量低,全Ca和全Mg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Fe>Pb>Ni>Mn>Co>Cu>Zn>Cd;石灰土的pH值为7.53~7.98,有林地... 对贵州花溪区石灰岩、石灰土及定居植物中化学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的pH值为9.38,全P和全K含量低,全Ca和全Mg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Fe>Pb>Ni>Mn>Co>Cu>Zn>Cd;石灰土的pH值为7.53~7.98,有林地的有机质、全N及全P含量高于无林地,N素和P素有效率很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0.47%~1.18%,速效P仅占全P的0.8%~1.5%,全K含量亦不高,但有林地速效K含量(251.81mg·kg-1)超过土壤速效K含量对应的富K(>155mg·kg-1)水平等级,属富K型土壤,无林地全Ca及全Mg含量高于有林地,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Fe>Mn>Pb>Zn>Ni>Cu>Co>Cd,全Pb,全Zn及全Cu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3级标准;定居植物体内不同元素含量的差异很大,同一元素在不同植物体内含量的变化范围亦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石灰岩 石灰土 定居植物 化学元素含量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中国三种主要土地类型变化的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震 闫文德 +2 位作者 刘曙光 高超 谌小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95-3301,共7页
人类活动使得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本研究通过从2000—2013年对中国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4年来,中国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NDVI平均值均有增强的趋势。(2)三种... 人类活动使得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本研究通过从2000—2013年对中国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4年来,中国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NDVI平均值均有增强的趋势。(2)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除耕地中的水田,林地中的有林地和草地中的高覆盖草地增长速率不显著外,其他土地类型增长速率均显著。(3)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改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耕地中改善面积占总耕地的64.21%,退化的区域占18.50%;林地改善的区域占总林地的54.21%,退化的区域占20.13%;草地改善的区域占55.53%,退化的区域占18.23%。三种土地类型均有所改善且改善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甘肃以南,陕西以北和东北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NDVI 中国 植被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含量及归还量对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20
13
作者 赵晶 闫文德 +1 位作者 郑威 李忠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0-359,共10页
氮沉降的持续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氮沉降对其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土壤肥力、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等方面具有... 氮沉降的持续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氮沉降对其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土壤肥力、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亚热带常绿阔叶森林凋落物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以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氮沉降的实验,实验设置4种氮添加水平CK(0g N m^(-2)a^(-1),对照)、LN(5g N m^(-2)a^(-1)),MN(15g N m^(-2)a^(-1)),HN(30g N m^(-2)a^(-1)),研究氮沉降对樟树林年凋落物量、凋落物养分含量以及归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CK、LN、MN、HN),樟树林凋落物的年凋落量分别为(4.53±0.32)t hm^(-2)a^(-1)、(3.95±0.28)t hm^(-2)a^(-1)、(3.56±0.41)t hm^(-2)a^(-1)、(4.46±0.48)t hm^(-2)a^(-1),施氮抑制了樟树林的凋落量,且低、中氮处理下差异显著(P<0.05);施氮处理后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大小顺序为:C>N>Ca>K>Mg,凋落物的碳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氮含量都有所增加,因此,施氮降低了樟树凋落物各组分的C/N比;凋落物中元素的年归还量大小顺序表现为:C>N>Ca>K>Mg,施氮处理对凋落物C、K、Ca、Mg归还量有抑制作用,但对凋落物N归还量表现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樟树林 凋落物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亚热带樟树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威 闫文德 +2 位作者 王光军 梁小翠 张徐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25-3433,共9页
人类活动引起全球范围内大气氮沉降量的升高,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氮输入,从而影响土壤CO2排放。为揭示生态系统氮输入升高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对亚热带樟树林(Cinnamomum camphora)进行模拟氮添加试验,每月上、下旬... 人类活动引起全球范围内大气氮沉降量的升高,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氮输入,从而影响土壤CO2排放。为揭示生态系统氮输入升高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对亚热带樟树林(Cinnamomum camphora)进行模拟氮添加试验,每月上、下旬采用红外分析法测定4种氮输入水平(CK,0 g m-2a-1;低氮LN,5 g m-2 a-1;中氮MN,15 g m-2 a-1;高氮HN,30 g m-2a-1)下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1)樟树林土壤呼吸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氮添加处理显著抑制了樟树林的土壤呼吸,LN、MN、HN处理土壤呼吸年累积量分别较对照CK下降37.66%、30.62%、38.95%,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随时间推移而减弱;(2)氮添加不影响土壤呼吸昼夜波动特征,但显著抑制土壤呼吸速率;(3)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间存在极显著的指数关系,与土壤湿度相关性不显著,CK、LN处理Q10相近,MN处理最小:(4)氮添加处理促进了土壤中氮的淋失,且随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亚热带 樟树 土壤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修复对锰矿渣废弃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1 位作者 武丽花 唐志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1-226,共6页
以锰矿渣废弃地为对照地,研究了湘潭锰矿渣废弃地栾树(Koelreuteria paniclata)、杜英(Elaeocarpus de-cipens)人工混交林(修复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地和对照地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数量其次,... 以锰矿渣废弃地为对照地,研究了湘潭锰矿渣废弃地栾树(Koelreuteria paniclata)、杜英(Elaeocarpus de-cipens)人工混交林(修复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地和对照地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数量其次,真菌数量最少。修复地(0-60cm)土层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比对照地的分别高出36.05%,43.32%,23.58%,6.54%。同一土层中,修复地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同一季节,修复地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也基本上高于对照地。修复地(0-60 cm)土层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地,且同一土层中,修复地和对照地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极显著(p<0.01),0-2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同一季节,修复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蔗糖酶活性秋、冬季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而春季显著低于对照地(p<0.05)。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均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最大为0.943,最小为0.614。人工植被修复能明显提高矿渣废弃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湘潭锰矿 矿渣废弃地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油茶的鉴定及变异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铁柱 田大伦 +3 位作者 乌云塔娜 谭晓风 项文化 闫文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0-154,共5页
In this study,tetraploid of oil camellia (Camellia oleifera) was identified from the superior clones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colchicine,and the tetraploid variation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a... In this study,tetraploid of oil camellia (Camellia oleifera) was identified from the superior clones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colchicine,and the tetraploid variation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chromosome showed the chromosome number of the tetraploid oil camellia was 2n=4x=60,compared with the diploid (2n=2x=30). The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leaf area,leaf length,leaf width,leaf thickness and the space of leaf in the tetraploid were respectively increased by 9.8%,38.5%,25%,48.25%,67%,compared with the diploi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guard cells were respectively increased by 47.87%,48.15% and 37.26%,while the leaf-shape index reduced 38.1%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the leaf of tetraploid plant became more round,the total DNA content was twice as the control group was,and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was also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 analysis with the mtDNA and cpDNA primers showed that no polymorphic locus was found in the tetraploid,which meant that the tetraploid was autotetraploid,however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 analysis in the nDNA exhibited that the polymorphic ratio was 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四倍体 倍性鉴定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凋落物管理对樟树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毅 闫文德 +4 位作者 郑威 廖菊阳 盘昱良 梁小翠 杨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830-7839,共10页
以湖南省植物园樟树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模拟氮沉降下,不同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CK(0 kg N hm^(-2)a^(-1))、LN(50 kg N hm^(-2)a^(-1))、NM(150 kg N hm^(-2)a^(-1))以及HN(300 kg N hm^(-2)a^(-1));凋... 以湖南省植物园樟树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模拟氮沉降下,不同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CK(0 kg N hm^(-2)a^(-1))、LN(50 kg N hm^(-2)a^(-1))、NM(150 kg N hm^(-2)a^(-1))以及HN(300 kg N hm^(-2)a^(-1));凋落物处理分别为去除凋落物、添加凋落物以及凋落物对照组。经过为期2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模拟氮沉降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温度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湿度呈现显著的波动性变化,施氮及凋落物管理对土壤温度无影响。土壤湿度仅受凋落物管理的影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去除凋落物的土壤湿度与加倍凋落物的土壤湿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性。(2)模拟氮沉降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最大值出现在6—8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且在生长季期间(4—8月),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存在显著差异。(3)施氮对土壤呼吸表现为抑制作用,添加凋落物对土壤呼吸起促进作用,去除凋落物对土壤呼吸起抑制作用。(4)在凋落物对照组中,LN、MN、HN较CK相比,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分别降低了35.4%、30.6%、36.8%,且各施氮水平与CK存在显著差异(P<0.05);添加凋落物处理下,LN、MN、HN处理较CK相比,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土壤呼吸分别降低了23.2%、15.8%、14.7%。去除凋落物处理下,LN、MN、HN较CK相比,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分别降低了3.5%、0.5%、-11.6%。且添加或去除凋落物均能削弱施氮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5)土壤呼吸与5 cm处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土壤温度可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47.76%—72.61%;与土壤湿度呈现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樟树 凋落物 氮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对樟树与湿地松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赵大勇 闫文德 +3 位作者 田大伦 王光军 郑威 梁小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9-133,共5页
2010年6月,在湖南省植物园采用树脂芯原位测定法,对樟树和湿地松2种群落进行3种施氮肥处理(LN:5 g·m-2;MN:15 g·m-2;HN:30 g·m-2),并各设置一个对照(CK)即不做施肥处理,比较了3种处理对樟树和湿地松群落土壤中无机氮含... 2010年6月,在湖南省植物园采用树脂芯原位测定法,对樟树和湿地松2种群落进行3种施氮肥处理(LN:5 g·m-2;MN:15 g·m-2;HN:30 g·m-2),并各设置一个对照(CK)即不做施肥处理,比较了3种处理对樟树和湿地松群落土壤中无机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结果表明:樟树和湿地松群落土壤氮矿化速率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樟树为MN(-1.30 mg·k-1·d-1)<LN(-1.11 mg·kg-1·d-1)<HN(-0.94 mg·kg-1·d-1)<CK(-0.89 mg·kg-1·d-1),湿地松为CK(-1.23 mg·kg-1·d-1)<HN(-1.15 mg·kg-1·d-1)<LN(-0.91 mg·kg-1·d-1)<MN(-0.83 mg·kg-1·d-1)。研究表明施氮肥对樟树群落土壤氮矿化速率产生了抑制性作用,对湿地松群落土壤则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湿地松 树脂芯法 氮矿化速率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园林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 被引量:20
19
作者 金文芬 方晰 唐志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5,共5页
通过选择南方城市常见的3种园林绿化植物(杜鹃花、桂花、栀子花)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6种重金属元素(Mn、Zn、Cu、Ni、Cd、Pb)的吸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绿地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Zn>Mn>Pb>Cu>Ni>Cd... 通过选择南方城市常见的3种园林绿化植物(杜鹃花、桂花、栀子花)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6种重金属元素(Mn、Zn、Cu、Ni、Cd、Pb)的吸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绿地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Zn>Mn>Pb>Cu>Ni>Cd,平均含量分别为221.111、104.791、82.238、57.289、42.673、5.113 mg/kg,且Cu、Ni、Cd、Pb元素的来源可能相同;杜鹃花、桂花、栀子花对6种重金属元素的总平均富集能力分别为0.34、0.28、0.19,且均表现出对Mn的富集能力最强,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1.23、0.73、0.31,而对Zn、Ni的富集能力最小;杜鹃花对6种重金属的转移能力最大,总平均转移系数为1.92,其次是桂花,总平均转移系数为1.62,栀子花最小,总平均转移系数为1.09;杜鹃花对Mn元素同时具有超富集植物两个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学 土壤重金属 园林植物 吸收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褂木盆栽土壤酶活性对PAHs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小翠 朱凡 +3 位作者 闫文德 田大伦 王光军 郑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95,116,共5页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利用柴油设置0(CK)、2(L1)、10(L2)和50g.kg-1(L3)模拟PAHs浓度梯度,定量研究了1年生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对不同浓度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马褂木...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利用柴油设置0(CK)、2(L1)、10(L2)和50g.kg-1(L3)模拟PAHs浓度梯度,定量研究了1年生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对不同浓度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马褂木盆栽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污染处理(L1、L2、L3)高于对照(CK),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着PAHs浓度的增加表现为L2>L1>CK>L3;各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时间的推移呈双峰曲线,1月和7月出现峰值;磷酸酶活性随时间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但是污染处理比对照提前进入转折期;多酚氧化酶活性中、低浓度处理(L1、L2)随时间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4月份,对照(CK)和高浓度处理(L3)峰值则出现在7月份;马褂木盆栽土壤PAHs的去除率与5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褂木 过氧化氢酶 磷酸酶 多酚氧化酶 多环芳烃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