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水溶性离子在线观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礼 翟崇治 +3 位作者 王军 许丽萍 刘芮伶 蒋昌潭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7,共6页
2015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利用在线气体与气溶胶成分监测仪(IGAC)在重庆市大气超级站开展连续观测分析,并捕捉到2次持续时间较长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对PM_(2.5)中9种水溶性离子及5种气态前体物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NO_3^-、NH_4^+和SO_4... 2015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利用在线气体与气溶胶成分监测仪(IGAC)在重庆市大气超级站开展连续观测分析,并捕捉到2次持续时间较长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对PM_(2.5)中9种水溶性离子及5种气态前体物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NO_3^-、NH_4^+和SO_4^(2-)是重庆市主城区PM_(2.5)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成分,其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以(NH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NH_3和SO_2是最主要的气态污染物。2次重污染过程的水溶性离子组分有明显差异,细颗粒物累积型污染的NH_4^+、SO_4^(2-)、NO_3^-浓度高,二次转化十分明显;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Cl^-、K^+浓度高,主要属于一次排放;污染期间主要离子组分的同源性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在线观测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对重庆市大气污染物区域输送的探测研究
2
作者 刘敏 李礼 +3 位作者 余家燕 翟崇治 许丽萍 刘芮伶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0-83,共4页
在重庆市大气污染区域输送通道上设置龙市站、超级站、南坪站三个观测站点,利用基于被动DOAS技术的MAX-DOAS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对SO2和NO2垂直柱浓度进行连续探测,实时获取两种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区域性输送过程,并将MAX-DOAS... 在重庆市大气污染区域输送通道上设置龙市站、超级站、南坪站三个观测站点,利用基于被动DOAS技术的MAX-DOAS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对SO2和NO2垂直柱浓度进行连续探测,实时获取两种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区域性输送过程,并将MAX-DOAS探测结果与当地API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探测结果显示,龙市站、超级站、南坪站NO2垂直柱浓度均值分别为5.90×1015、18.96×1015、17.82×1015molec./cm2,超级站最高,龙市站最低;SO2垂直柱浓度均值分别为16.46×1015、18.35×1015、55.56×1015molec./cm2,南坪站最高,龙市站最低;分析研究表明,NO2受本地交通排放源影响为主,SO2则受周边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法 SO2 NO2 垂直柱浓度 区域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代表性城区苯系物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莉萍 周志恩 +5 位作者 翟崇治 张灿 张丹 李新宇 朱明吉 蹇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6,共5页
为全面了解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污染状况和时空分布特征,以一代表性城区为观测对象,以定点观测与功能区观测相结合的方式在冬夏季节开展苯系物观测。观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水平已不容乐观,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组成上... 为全面了解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污染状况和时空分布特征,以一代表性城区为观测对象,以定点观测与功能区观测相结合的方式在冬夏季节开展苯系物观测。观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水平已不容乐观,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组成上,甲苯>二甲苯>苯>乙苯>苯乙烯>异丙苯。空间分布上,工业区、混合区苯系物浓度相对较大,投诉集中区域呈现甲苯异常高值;垂直分布上,甲苯、乙苯、二甲苯浓度变化趋势一致,相对高值出现在21 m和81 m;苯的变化略有差异,在45 m出现明显高值。时间分布上,苯、乙苯、二甲苯冬季浓度大于夏季,而甲苯,道路区冬季和夏季浓度相差不大;日变化特征中,苯系物的变化具有多峰型特征,早晚浓度较高,中下午浓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污染水平 时空分布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观测的重庆冬季棕碳吸光特性、来源及辐射效应研究:二次转化影响
4
作者 邓竞成 彭超 +5 位作者 卢培利 李振亮 陈阳 翟崇治 杨复沫 田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53-3562,共10页
2023年1月20~2月21日在重庆典型城区开展棕碳气溶胶(BrC)多波段吸光系数的在线观测,分析污染天和清洁天BrC的吸光特性及其环境效应.结果显示,污染天和清洁天PM_(2.5)的AAE值分别为1.58和1.55,表明城区PM_(2.5)中明显存在BrC.观测期间,黑... 2023年1月20~2月21日在重庆典型城区开展棕碳气溶胶(BrC)多波段吸光系数的在线观测,分析污染天和清洁天BrC的吸光特性及其环境效应.结果显示,污染天和清洁天PM_(2.5)的AAE值分别为1.58和1.55,表明城区PM_(2.5)中明显存在BrC.观测期间,黑碳(BC)和BrC在370~660nm对PM_(2.5)的吸光贡献分别为58%~90%和10%~42%,表明PM_(2.5)吸光系数主要受BC影响,但BrC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污染天BrC在370nm的吸光系数σ_BrC(370)[(35.30±8.21)Mm-1]为清洁天[(14.28±7.10)Mm-1]的2.47倍,且其对PM_(2.5)的吸光贡献(10%~42%)也高于清洁天(8%~41%).值得注意的是,污染天AAEBrC值范围为3.2~4.7,整体低于清洁天(3.6~4.9),这可能与不同时段BrC的组分差异有关.基于最小相关系数法(MRS)获取一次棕碳(BrC_(pri))和二次棕碳(BrC_(sec))的吸光系数.污染天和清洁天BrC_(pri)对BrC吸光系数的贡献(74%~80%和57%~74%)均高于BrC_(sec)(20%~26%和26%~43%),但BrC_(pri)的AAE值(3.42和3.08)明显低于相应的AAE(BrC_(sec))(4.22和5.15),这与BrC_(sec)吸光具有较强的波长依赖性有关.此外,σ_BrC_(sec)(370)日变化表明BrC_(sec)生成可能主要受夜间高湿条件下液相反应的影响.BrC相对BC的辐射吸收贡献在短波段较为显著,随着波长范围增加明显减少.污染天BrC_(pri)和BrC_(sec)在370~950nm的辐射吸收贡献分别为24.8%和10.2%,清洁天分别为18.4%和9.8%.潜在源分析(PSCF)结果表明,污染天BrC主要来源于重庆本地排放,清洁天BrC受来自湖南省和贵州省的区域传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棕碳 污染天 吸光特性 辐射吸收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一次重霾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芮伶 李礼 +4 位作者 余家燕 许丽萍 石光明 刘敏 程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8-13,共6页
2014年12月28日-2015年1月5日重庆市发生了一次大范围、持续性的重霾污染天气。文章利用常规污染物数据和MODIS遥感数据,结合HYSPLIT轨迹模式对此次污染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此次重霾污染时段首要污染物PM_(2.5),主要以人为源排放为主。... 2014年12月28日-2015年1月5日重庆市发生了一次大范围、持续性的重霾污染天气。文章利用常规污染物数据和MODIS遥感数据,结合HYSPLIT轨迹模式对此次污染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此次重霾污染时段首要污染物PM_(2.5),主要以人为源排放为主。同时近地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以及大范围秸秆集中燃烧是本次持续性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MODIS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不同粒径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彭超 张丹 +4 位作者 方维凯 王晓宸 谢耕 向英 李振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529-4540,共12页
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和2017年1~12月在重庆主城区连续采集PM1.0、PM1.0~2.5和PM_(2.5)~10样品,采用离子色谱测定了样品中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含量,研究了近年来不同粒径颗粒物中主要离子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重庆市PM1.0、... 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和2017年1~12月在重庆主城区连续采集PM1.0、PM1.0~2.5和PM_(2.5)~10样品,采用离子色谱测定了样品中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含量,研究了近年来不同粒径颗粒物中主要离子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重庆市PM1.0、PM1.0~2.5和PM_(2.5)~10中WSIIs年均浓度和占比分别为24.10,32.89,39.11μg/m^(3)和41.8%、40.3%、38.6%,较2010年均有所下降(39.85,47.84,57.12μg/m^(3)和49.2%、46.6%、36.2%),但NO_(3)-浓度和占比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12.3%~27.8%和53.1%~78.2%),且成为2017年冬季首要离子.SO_(4)^(2-)、NO_(3)-、NH_(4)^(+)、Cl^(-)、K^(+)和Na^(+)主要分布在细粒子中,F-、Mg^(2+)和Ca^(2+)主要分布在粗粒子中.重庆颗粒物呈弱碱性,其中粗粒子碱性强于细粒子,NH_(4)^(+)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与2010年不同,2017年细粒子中SO_(4)^(2-)和NO_(3)-浓度均随相对湿度增大而快速上升,非均相反应已成为2017年SO_(4)^(2-)和NO_(3)-形成的重要途径,且在PM1.0中尤为突出.随污染加重,不同粒径下各类WSIIs演化特征各异,其中2017年细粒子中NO_(3)-浓度及其对WSIIs贡献大幅升高,并成为重污染形成的主因,而SO_(4)^(2-)和扬尘源示踪物(Mg^(2+)、Ca^(2+))贡献呈下降趋势.与2010年相比,2017年各粒径中NO_(3)-/SO_(4)^(2-)比值随污染加重大幅升高,且重污染日比值均大于1.0.细粒子中WSIIs主要来源于二次转化,粗粒子主要来源于扬尘.2017年扬尘污染较2010年有所减缓,但二次源对WSIIs贡献上升明显,尤其是NO_(3)-的二次生成,因此对NO_(x)排放源的管控是WSIIs减排的重要途径.研究结果对了解近年来重庆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及形成机制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无机离子 粒径分布 季节变化 演变过程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PM2.5污染特征分析及预报结果评估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姣姣 陈思 +1 位作者 赵洁 叶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93,共9页
该文基于空气质量监测、气象和模式预报等数据,对重庆市污染时段PM2.5污染特征、主要气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估了模式预报和人工预报结果,对预报不确定性的产生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16-2019年重庆市PM2.5浓度平均值、中位值和... 该文基于空气质量监测、气象和模式预报等数据,对重庆市污染时段PM2.5污染特征、主要气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估了模式预报和人工预报结果,对预报不确定性的产生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16-2019年重庆市PM2.5浓度平均值、中位值和最大值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超标天数和持续污染天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空气质量改善明显。重庆市PM2.5污染过程累积发生46次,其中最长持续时间为11 d,污染高发季节为冬、春季。污染天气时,地面环流形势主要有弱高压型、鞍型场型、均压场型、高压后部型、高压底部型和峰前型等6种天气类型。典型污染过程分析表明,以二次离子型灰霾污染为主,污染期间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二次组分均显著增加,约占PM2.5的60%。CMAQ、CAMx、WRF-Chem、人工预报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趋势总体较为一致,基本能反映出整个污染过程的演变规律,但对于浓度峰值和空气质量转折过程改善时间预报略有偏差,这与污染源清单、气象预报场等的不确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污染特征 天气类型 空气质量预报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夏季臭氧污染特征及传输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芮伶 刘敏 +3 位作者 翟崇治 李礼 余家燕 黄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3-189,共7页
2015年8月27日-9月2日重庆市经历了一次臭氧污染天气,通过分析发现,3个在线站污染时段臭氧平均浓度是清洁时段的1倍左右,浓度峰值有明显升高且日变化更加明显。通过分析3个在线站NO_(2)、O_(3)和总氧化剂O_(x)的浓度发现,南泉站与超级... 2015年8月27日-9月2日重庆市经历了一次臭氧污染天气,通过分析发现,3个在线站污染时段臭氧平均浓度是清洁时段的1倍左右,浓度峰值有明显升高且日变化更加明显。通过分析3个在线站NO_(2)、O_(3)和总氧化剂O_(x)的浓度发现,南泉站与超级站的臭氧可能是局地化学过程生成与区域传输的共同作用,而缙云山站的臭氧则主要来自区域传输。利用观测值与基于观测的模型结果来分析,发现清晨时重庆市上空边界层以上残留的臭氧向下传输,导致07:00-09:00重庆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小幅度上升,同时由于近地面风速风向的变化,会导致各站臭氧的输入输出关系发生变化,且该次污染过程中3个在线站之间存在臭氧传输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特征 传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NH_3排放估算及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灿 周志恩 +1 位作者 翟崇治 卢露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5-70,共6页
NH3是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气态前体物质之一。为了解重庆市主城区的NH3排放情况,利用排放因子法,根据2010年该市各类排放源的活动水平,估算了NH3排放量,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重庆市主城区NH3排放总量为15 874 584kg,... NH3是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气态前体物质之一。为了解重庆市主城区的NH3排放情况,利用排放因子法,根据2010年该市各类排放源的活动水平,估算了NH3排放量,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重庆市主城区NH3排放总量为15 874 584kg,其中农业源、工业源、生活源、交通源等人为活动的NH3排放量合计占排放总量的99.8%,而自然源NH3排放量仅占0.2%;NH3的主要排放源从大到小依次为化肥施用(占35.7%)、工业生产过程(占20.4%)、人体排放(占16.5%)、畜禽养殖(占14.1%),这4类源的NH3排放量合计占排放总量的86.7%,而其他排放源的NH3排放量均小于4%;重庆市主城区NH3排放量较大、较集中的区域主要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渝中区;本次NH3排放量估算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建议通过长期监测、大量微观实验及基础数据的收集来得到本地化的较为准确的NH3排放因子,以为PM2.5污染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主城区 NH2排放排放因子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农业源氨排放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灿 翟崇治 +1 位作者 周志恩 卢露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0-96,共7页
对重庆主城区畜禽养殖业氨(NH3)排放因子进行了本地化修正,估算了农业源NH3排放量。主城区农业源年排放NH38 482 t,其中化肥施用NH3排放量最大,占总排放量的66.7%;畜牧养殖业占26.3%;农作物释放占6.9%。巴南区农业源NH3排放量最大,占主... 对重庆主城区畜禽养殖业氨(NH3)排放因子进行了本地化修正,估算了农业源NH3排放量。主城区农业源年排放NH38 482 t,其中化肥施用NH3排放量最大,占总排放量的66.7%;畜牧养殖业占26.3%;农作物释放占6.9%。巴南区农业源NH3排放量最大,占主城区排放总量的41%,渝中区为零排放。主城区农业源NH3排放强度为1 552.1kg/km2,大渡口区排放强度最高。主城区畜禽养殖业NH3排放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化肥施用NH3排放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全国农业源NH3排放结构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源 氨排放 排放因子 本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轨迹模式研究重庆主城区冬季PM2.5污染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沈学勇 翟崇治 +2 位作者 许丽萍 刘佳 余家燕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6,共5页
利用轨迹聚类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重庆主城区上方的后向轨迹气团进行聚类分组,分析重庆主城区气团来源。结合重庆主城区PM_(2.5)小时浓度资料,分析污染较重时重庆主城区后向轨迹特征。最后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法和浓度... 利用轨迹聚类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重庆主城区上方的后向轨迹气团进行聚类分组,分析重庆主城区气团来源。结合重庆主城区PM_(2.5)小时浓度资料,分析污染较重时重庆主城区后向轨迹特征。最后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法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法定性与定量分析了重庆主城区PM_(2.5)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重庆本地气团占60.9%,不利于本地污染物的扩散;超过60%的污染事件是由本地颗粒物聚集造成的;重庆主城区颗粒物其潜在污染源区,以西藏与四川交界处、四川东部、贵州北部以及重庆本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后向轨迹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潜在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代表性城区冬季和夏季苯系物来源解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莉萍 周志恩 +3 位作者 翟崇治 陈刚才 张灿 张丹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30,共5页
2009—2010年冬季和夏季在重庆市某代表性城区对大气中苯系物进行观测,并应用苯与甲苯特征比值(B/T)和因子分析法对苯系物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源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涂料及溶剂的生产与使用以及机动车尾气和油品使用是... 2009—2010年冬季和夏季在重庆市某代表性城区对大气中苯系物进行观测,并应用苯与甲苯特征比值(B/T)和因子分析法对苯系物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源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涂料及溶剂的生产与使用以及机动车尾气和油品使用是该研究区域苯系物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59.3%和16.2%。不同功能区、不同季节,苯系物来源构成有所差异。除受汽车尾气影响外,夏季受涂料、溶剂等生产使用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投诉集中点位、混合区和工业区;冬季,投诉集中点位主要受涂料、溶剂等生产使用等影响,其他点位可能还受到燃烧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来源解析 因子分析法 苯/甲苯(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区灰霾天气变化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灿 周志恩 +1 位作者 翟崇治 张丹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5,共7页
分析了近15年重庆市区灰霾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主要大气污染物与能见度的相关性。1997—2012年,灰霾天气占41.2%,发生天数没有明显变化,严重程度有所减缓。灰霾在冬季发生的天数最多,持续时间长,且容易发生重度的持续灰霾。夏季灰霾天数... 分析了近15年重庆市区灰霾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主要大气污染物与能见度的相关性。1997—2012年,灰霾天气占41.2%,发生天数没有明显变化,严重程度有所减缓。灰霾在冬季发生的天数最多,持续时间长,且容易发生重度的持续灰霾。夏季灰霾天数最少,程度最轻。PM10、PM2.5、SO2、NO2浓度随灰霾的加重而增加,其中PM2.5浓度增幅最大,O3浓度随灰霾的加重而降低。灰霾对能见度的影响大于降水天气对其的影响。灰霾天气下能见度受PM2.5的影响较大,非灰霾天气下,能见度主要受O3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灰霾 变化趋势 能见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霾天气下重庆地区秋冬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佳 翟崇治 +2 位作者 许丽萍 刘芮伶 沈学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89-1694,共6页
研究重庆地区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浓度水平、分布特征及来源,对认识重庆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和控制颗粒物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3 年9 月至2014 年2 月期间,利用美国Xact-625 环境空气多金属在线监测仪对重庆大气中PM2.5... 研究重庆地区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浓度水平、分布特征及来源,对认识重庆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和控制颗粒物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3 年9 月至2014 年2 月期间,利用美国Xact-625 环境空气多金属在线监测仪对重庆大气中PM2.5 的23 种金属元素进行了连续采样,对比分析了霾日与非霾日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雾霾天气下PM2.5 和其中的18 种金属元素浓度较正常天气均有升高,其中K、Fe、Ca、Zn、Pb、Mn、Ba、As 为PM2.5 中的主要无机污染物.重庆市灰霾期间秋、冬季主要金属浓度分别是非灰霾期的1.5~2.2 和1.1~1.7 倍.各金属元素浓度的逐时变化规律总体上呈现出“单峰”和“双峰”分布,秋、冬季霾日和非霾日的逐日变化规律大体-致,秋季Ca、Mn、As 质量浓度高于冬季,可能受人为影响影响较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霾日PM2.5 中金属主要来源于土壤风沙、施工和道路扬尘,冶金化工,汽车尾气,燃煤燃油.其中Pb、Zn、As、Ba 等富集因子较大,大部分来自人为排放.为研究空气污染物的区域尺度输送,该研究利用后向轨迹模型对秋、冬季两个典型污染时期的后向轨迹进行模拟,结果显示,由于污染气团的外来输送,本地燃煤燃烧、冶金化工等污染源贡献可能是以上区域及传输通道口和重庆本地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PM2.5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汽车产业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范例 李鹏 +3 位作者 李文生 赵晶 梁健 宋丹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71-576,共6页
以重庆某汽车产业园为研究对象,基于DB 50/577—2015《汽车整车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0/660—2016《摩托车及汽车配件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调查分析了13家重点企业有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浓... 以重庆某汽车产业园为研究对象,基于DB 50/577—2015《汽车整车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0/660—2016《摩托车及汽车配件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调查分析了13家重点企业有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浓度、排放量及组分特征。结果表明:该产业园各排放环节VOCs最大浓度为243.00 mg/m^3,最大浓度产生环节集中在表面涂装工序;产业园VOCs瞬时最高排放量为141.146 kg/h,含表面涂装工序汽车零配件厂VOCs排放量占产业园总排放量的66%;VOCs中主要检出物为乙酸丁酯(37%)、二甲苯(30%)和乙苯(18%),各企业排放的VOCs组成因稀释剂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园的环境管理重点应由整车涂装向零配件生产企业涂装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汽车产业园 排放特征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夏秋季VOCs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芮伶 李礼 +3 位作者 余家燕 许丽萍 冯凝 刘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93-1200,共8页
为估算重庆市夏秋季VOCs(挥发性有机物)对O_3和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利用在线GC-MS/FID在2015年8月22日—9月23日对重庆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时观测,获得市区点和郊区点φ(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41.... 为估算重庆市夏秋季VOCs(挥发性有机物)对O_3和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利用在线GC-MS/FID在2015年8月22日—9月23日对重庆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时观测,获得市区点和郊区点φ(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41.35×10^(-9)和22.72×10^(-9),其中市区点以烷烃(35.2%)和烯炔烃(25.2%)为主,郊区点以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30.6%)和烷烃(26.0%)为主.结合最大增量反应活性量化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的OFPs(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49.11×10^(-9)和71.09×10^(-9),市区点OFPs最大的是乙烯、丙烯、甲苯、C8和C9的芳香烃等,郊区点OFPs最大的VOCs是丙烯醛、异戊二烯和甲基乙烯基酮.结合气溶胶生成系数量化郊区点和市区点VOCs对SOA的生成贡献分别为0.36和1.26μg/m^3,相比国内其余城市VOCs的SOA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较小,主要以甲基环己烷、正壬烷、正葵烷和十一烷等高碳烷烃,以及甲苯、苯、二甲苯和乙苯等芳香烃的SOAP为主.研究显示,控制烯炔烃和芳香烃的浓度有助于控制重庆市O_3的生成,控制高碳烷烃和芳香烃则有助于控制重庆市SOA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春节期间重庆市烟花爆竹禁放效果评估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姣姣 张天 +2 位作者 叶堤 许丽萍 刘芮伶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2-486,共5页
为评估2019年春节期间重庆市烟花爆竹禁放政策的实施效果,利用2015—2019年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及在线水溶性离子监测数据等资料,并采用烟花爆竹影响分级、PM2.5/CO法等方法,估算了除夕夜烟花爆竹燃放对重庆市各监测站点的影... 为评估2019年春节期间重庆市烟花爆竹禁放政策的实施效果,利用2015—2019年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及在线水溶性离子监测数据等资料,并采用烟花爆竹影响分级、PM2.5/CO法等方法,估算了除夕夜烟花爆竹燃放对重庆市各监测站点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重庆市烟花爆竹禁放后,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往年.主城区优良天数为近5年春节期间最多,PM2.5平均浓度为近5年最低,除夕夜PM2.5和PM10最大峰值同比分别下降72.8%和74.1%,且烟花污染的强示踪组分K^+、Mg^2+、Cl^-等也没有出现明显陡升,有近一半的监测站点空气质量基本未受烟花爆竹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烟花爆竹禁放 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减污降碳策略的成渝地区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模拟 被引量:5
18
作者 段林丰 李振亮 +6 位作者 蒲茜 曹云擎 卢培利 王锋文 薛文博 雷宇 张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6-1768,共13页
设计成渝地区3种中长期综合减污降碳情景,包括基准政策情景、动态优化情景和最大潜力情景.应用区域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清单和空气质量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并优选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约束下的综合减污降碳情... 设计成渝地区3种中长期综合减污降碳情景,包括基准政策情景、动态优化情景和最大潜力情景.应用区域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清单和空气质量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并优选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约束下的综合减污降碳情景及路径.结果显示,成渝地区要实现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和碳减排目标,与2017基准年相比,2025年和2035年的SO_(2)、NOx、PM2.5、VOCs和CO_(2)减排比例分别为29%、32%、19%、24%、3%和35%、49%、28%、39%、12%.从综合减污降碳措施减排贡献来看,近中期阶段,末端治理(尤其是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仍是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驱动力,大气污染物减排贡献占比为20%~55%.中长期阶段,由“双碳”目标驱动的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措施对污染减排具有关键作用,大气污染物减排贡献占比为65%~87%.此外,重点排放源减排贡献具有较大差异,移动源和溶剂使用源对NOx和VOCs减排贡献显著,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和移动源对CO_(2)减排贡献均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减污降碳 空气质量改善 情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VOCs浓度特征和关键活性组分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芮伶 翟崇治 +4 位作者 李礼 余家燕 刘敏 许丽萍 冯凝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8-125,共8页
2015年8月22日至9月26日利用在线GC-MS/FID和离线Canister-GCMS/FID采样并分析了重庆城区7个监测点位的96种VOCs,结果表明,城区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平均体积分数为42.43×10-9,且空间分布特征为"中心城区高,周边低"。重庆... 2015年8月22日至9月26日利用在线GC-MS/FID和离线Canister-GCMS/FID采样并分析了重庆城区7个监测点位的96种VOCs,结果表明,城区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平均体积分数为42.43×10-9,且空间分布特征为"中心城区高,周边低"。重庆本地高乙烷、高乙烯和高乙炔浓度呈区域污染现象,且城市监测点位主要受交通源、工业排放和溶剂挥发的影响,缙云山站则主要以生物源排放为主。重庆市城区气团的OH自由基反应速率平均值为8.86×10-12cm3/(mol·s),最大反应增量活性平均值为4.08 mol/mol,与乙烯相当,说明本地大气化学反应活性较强。重庆城区对OH自由基损耗速率贡献最大的组分是烯/炔烃(35%),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组分是芳香烃(39%)。乙醛、乙烯和甲苯等物质是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化学反应活性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移动源排放清单建立与分布模拟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佳 余家燕 +2 位作者 刘芮伶 许丽萍 李礼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176,共5页
为掌握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排放情况及其对排放的定量影响,于重庆市机动车类型分布、技术水平、行驶情况进行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利用Arc GIS系统建立了重庆市主城区2105年1 km×1 km的高时空分辨率移动眼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5年,... 为掌握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排放情况及其对排放的定量影响,于重庆市机动车类型分布、技术水平、行驶情况进行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利用Arc GIS系统建立了重庆市主城区2105年1 km×1 km的高时空分辨率移动眼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5年,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污染物VOCs的年排放量为6.26×10~4t/a,主要来自线源道路的排放,排放量为5.84×10~4t/a,其排放量占移动源总排放量的93.08%,与人群出行规律有极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源 排放因子 排放清单 分布模拟 ArcGIS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