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功能连接度的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浪 余浩然 +2 位作者 仲启铖 张桂莲 张青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共9页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本比的拐点作为该条廊道规划建设的参照宽度。结果显示:(1)研究区共识别59个30hm^(2)以上的生态源地,其中大型生态源地多处在研究区外围,景观阻力面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地“核心-边缘”特征;(2)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模型与电路理论提取出126条生态廊道,并识别了重要生态源地、夹点及障碍点,发现障碍点与夹点空间存在明显拮抗关系;(3)整合电路理论(Circuitscape平台Pairwise模式)与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划定研究区城市生态廊道的参考宽度范围处于60.27~371.83m,并对比了现有功能连接度量化方法对廊道参照宽度有潜在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城市乃至区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廊道 廊道宽度 功能连接度 电路理论 形态学格局分析(MS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困难立地识别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晓策 郑思俊 张浪 《园林》 2021年第2期7-12,共6页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上海在建设用地紧张与生态之城建设的双重压力下,存量用地转型发展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上海作为典型的高度城市化地区,未来生态建设极大依赖于城市困难立地开发与利用。对上海城市困难立地资源进行识别...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上海在建设用地紧张与生态之城建设的双重压力下,存量用地转型发展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上海作为典型的高度城市化地区,未来生态建设极大依赖于城市困难立地开发与利用。对上海城市困难立地资源进行识别及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上海市开发边界内(中心城区域)已规未建绿地中城市困难立地占比达到76.2%,其中以一类、二类、三类城市困难立地为主,占比分别为35%、50%、15%;开发边界外城市困难立地(减量化用地)占比达到10.5%,工矿仓储用地类型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的城市困难立地面积比例约为3∶7;各区城市困难立地占比及空间分布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工业用地、商服用地、居住用地等城市困难立地的空间梳理与转型开发是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城市困难立地 空间分布特征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化用途的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困难立地空间识别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家霖 朱义 +2 位作者 张群 崔心红 张浪 《园林》 2021年第2期2-6,共5页
城镇蔓延和人类高密度的聚居导致建设用地与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棕地、废弃地、受损湿地等典型城市困难立地。针对传统遥感影像解译速度缓慢、效率较低、人力物力需求量大等问题,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利用Landsat T... 城镇蔓延和人类高密度的聚居导致建设用地与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棕地、废弃地、受损湿地等典型城市困难立地。针对传统遥感影像解译速度缓慢、效率较低、人力物力需求量大等问题,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利用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采用分类回归树方法,对2000年至2019年长三角城市困难立地中的绿化用地进行空间核算。文章以长三角区域的上海、南京、无锡、徐州、杭州、宁波、温州、合肥、芜湖、蚌埠等10个代表性城市为例,分析了绿化用城市困难立地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分配模式,探究了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生态空间增长的土地资源供给差异及模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植被指数 城镇绿地 时空格局 谷歌地球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浪 李晓策 +2 位作者 刘杰 仲启铖 张桂莲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00,105,共5页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提出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实施将有效保护城市生态底线、融合城乡生态空间、促进城市"三生空间"复合发展,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生态引导。文章通过解析国土空间规...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提出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实施将有效保护城市生态底线、融合城乡生态空间、促进城市"三生空间"复合发展,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生态引导。文章通过解析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内容,阐明了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多层次转型需求、规划定位与衔接关系,并从整体规划框架、多元体系构建、城乡要素统筹、分级分类划定、空间控制实施5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生态网络规划 体系构建 实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园林绿化用途城市搬迁地土壤质量评价的思考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平 张浪 +1 位作者 李跃忠 梁晶 《园林》 2019年第8期78-82,共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搬迁用地涌现,形成了日益严重的城市搬迁废弃地问题。但是该问题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利用园林绿化改善修复城市搬迁地土壤方面,至今都缺乏园林绿化用途城市搬迁地方面的相关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搬迁用地涌现,形成了日益严重的城市搬迁废弃地问题。但是该问题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利用园林绿化改善修复城市搬迁地土壤方面,至今都缺乏园林绿化用途城市搬迁地方面的相关评价标准和监管,这大大阻碍了园林绿化城市搬迁地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因此,在了解城市搬迁地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土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国目前土壤标准甚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颁布情况,对园林绿化用途城市搬迁地土壤质量评价要求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城市搬迁地再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搬迁地 园林绿化 土壤质量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环境“四化”建设一直在路上——上海园科院新优植物引种选育及应用推广回顾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冬梅 《园林》 2019年第1期14-17,共4页
上海在建设卓越全球城市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着眼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丰富城市色彩,为市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生活。本文以上海园科院在近40年城市绿化新优植物引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发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为例... 上海在建设卓越全球城市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着眼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丰富城市色彩,为市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生活。本文以上海园科院在近40年城市绿化新优植物引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发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为例,为上海生态环境"四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四化” 城市绿化 新优植物 引种选育应用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进化历程——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臧亭 李晓策 张浪 《园林》 2021年第2期25-30,共6页
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是当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重要的演进。伴随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演进,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立足当下,克服土地资源极缺等主要困难,艰难起步、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从... 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是当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重要的演进。伴随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演进,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立足当下,克服土地资源极缺等主要困难,艰难起步、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探索出一种高效集约、统筹兼顾的韧性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展望中国两个百年目标及上海2035卓越全球城市目标,上海生态空间建设将以建设韧性生态之城为目标,努力营造更加"人民"、更加"生态"、更加"上海"的城市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地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进化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AHP”模型的城市绿化生态技术集成方案优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桂莲 易扬 +1 位作者 张浪 郑谐维 《园林》 2020年第5期70-76,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营造自然与人造景观和谐发展的生态网络,不断提升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面对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同的绿化立地类型,需运用生态学原理,结合城市未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营造自然与人造景观和谐发展的生态网络,不断提升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面对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同的绿化立地类型,需运用生态学原理,结合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有机整合不同的生态技术,科学预测未来的生态效益,为绿地建设提供量化指导。研究将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层次分析法(AHP)和最优解法(TOPSIS)相结合,构建城市绿化生态技术集成方案优选模型,以期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化 生态技术集成 优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香树资源现状及园林应用前景 被引量:9
9
作者 陈香波 《园林》 2019年第11期62-67,共6页
连香树为连香树科连香树属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和日本,被欧美国家引种后培育了众多园艺品种,园林应用广泛。本文对我国野生分布连香树资源、生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目前连香树繁殖栽培、品种培育现状并提出我国园林绿化中开发... 连香树为连香树科连香树属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和日本,被欧美国家引种后培育了众多园艺品种,园林应用广泛。本文对我国野生分布连香树资源、生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目前连香树繁殖栽培、品种培育现状并提出我国园林绿化中开发利用这一珍贵色叶树种的前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 野生资源 品种 繁殖 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风景园林的有机生成设计方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浪 《园林》 2018年第4期60-63,共4页
风景园林设计作为一种创作活动,其本源是一个有机逻辑生成推演的过程。本文针对现今一些风景园林设计中因偏离其创作活动本源,从而出现异地复制设计、主观臆断设计等诸多问题的现象,回归本源,阐述自下而上的风景园林有机生成设计方法,... 风景园林设计作为一种创作活动,其本源是一个有机逻辑生成推演的过程。本文针对现今一些风景园林设计中因偏离其创作活动本源,从而出现异地复制设计、主观臆断设计等诸多问题的现象,回归本源,阐述自下而上的风景园林有机生成设计方法,揭示其延续性、系统性、独特性、动态性四大整体特征,筛选出本底资源、地域人文、服务功能、人本关怀、空间形态、空间风格等六大生成要素,并阐述各生成要素间的拓扑关系,以及各要素有机推演生成方法。目的是通过风景园林有机生成的设计方法学研究,实现设计与自然资源、设计与使用者以及设计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和有机延续,实现场地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有机生成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合之美美美与共--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徐州-上合友好园”设计解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臧亭 李晓策 +2 位作者 张浪 郑思俊 谢倩 《园林》 2021年第9期18-24,共7页
园博会展园主要的目的是借助展园主题定位,展示其在城市发展和绿化建设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徐州—上合友好园”是徐州园博园国际园区最大的核心展园,是集中展示上合组织精神及其成员国景观特色风貌和先进生态技术的主题... 园博会展园主要的目的是借助展园主题定位,展示其在城市发展和绿化建设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徐州—上合友好园”是徐州园博园国际园区最大的核心展园,是集中展示上合组织精神及其成员国景观特色风貌和先进生态技术的主题展园。设计立意的确定与表达是“徐州—上合友好园”主题展园设计的重点与难点。从展园主题对象上合组织及其成员国的背景分析入手,结合本届园博会主旨,协调当地的乡土文化与景观风貌及生态技术,确定展园的设计立意。深入剖析展园定位与功能需求,将设计立意通过景观设计语言进行表达与传递,并将科技支撑家园理念贯穿始终,诠释“上合之美,美美与共”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园博会 上海合作组织 设计立意 多元文化 逆境花园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上海生态空间规划实施传导体系构建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晓策 郑思俊 张浪 《园林》 2020年第7期2-7,共6页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了顶层保障,也为生态空间建设带来新要求与新变革。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经历了基本生态网络构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专项规划顶层建设指引的发展历程,逐渐明确了生态空间布局结构与保护建设思路...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了顶层保障,也为生态空间建设带来新要求与新变革。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经历了基本生态网络构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专项规划顶层建设指引的发展历程,逐渐明确了生态空间布局结构与保护建设思路。生态空间在下一步建设中,重点关注实施传导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规划传导路径:以指标约束为主线纵向传导生态空间保护要求;通过单元规划、详细规划构建横向衔接机制;建立动态行动规划机制有序实施保护建设任务。依托空间信息平台、信息化技术、法规政策支撑,建立完善规划传导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空间规划 实施传导体系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思考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思俊 李晓策 张浪 《园林》 2019年第1期24-27,共4页
在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化发展与生态之城建设息息相关。上海城市绿化"四化"的提出,是新时期超大城市绿化进一步发展高度概括性的要求,是绿化"四化"结合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扩展,是本市提升城市... 在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化发展与生态之城建设息息相关。上海城市绿化"四化"的提出,是新时期超大城市绿化进一步发展高度概括性的要求,是绿化"四化"结合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扩展,是本市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保障良好生态环境质量,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 彩化 珍贵化 效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的再思考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浪 《园林》 2020年第1期2-5,共4页
园林绿化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为加快建设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提高人民生活环境品质,上海市政府提出统筹推进绿化、彩化、珍贵化和效益化之“四化”建设。这是上海城市绿... 园林绿化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为加快建设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提高人民生活环境品质,上海市政府提出统筹推进绿化、彩化、珍贵化和效益化之“四化”建设。这是上海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也是上海“春景秋色”工程的延续。本文分析了上海“四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痛难点,并提出了未来绿化工作的重点,以期对上海绿化“四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文明 绿化“四化”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闵行区公园城市体系构建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浪 李晓策 《园林》 2018年第11期2-7,共6页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用地紧张导致绿化和公共空间不断被压缩,但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在绿色、和谐、宜居、可持续的需求下,城市在不断努力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而公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用地紧张导致绿化和公共空间不断被压缩,但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在绿色、和谐、宜居、可持续的需求下,城市在不断努力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而公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是公园城市作为城市建设新模式第一次被正式提出,为城市及公园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建设 城市体系 上海市闵行区 城市化进程 可持续发展 公共空间 城市用地 城市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调查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勇 易扬 +2 位作者 张桂莲 张浪 邢璐琪 《园林》 2020年第6期70-75,共6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明城市绿地的动态变化和演变趋势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遥感技术以高效获取地面信息的优势,在地面调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高光谱属于遥感技术的一种,以极其狭窄的电磁波段从地面获取地物连...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明城市绿地的动态变化和演变趋势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遥感技术以高效获取地面信息的优势,在地面调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高光谱属于遥感技术的一种,以极其狭窄的电磁波段从地面获取地物连续光谱信息,具有图谱合一和光谱分辨率极高的优势,能为城市绿地精细化管理提供快速、准确和动态的信息。本文对高光谱的起源、发展、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探讨了高光谱遥感在城市绿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高光谱在城市绿地高效感知和实时监测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遥感 城市绿地 信息获取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二号遥感影像的城市植被三维绿量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易扬 张桂莲 +4 位作者 张浪 邢璐琪 江子尧 郑谐维 林勇 《园林》 2020年第11期2-7,共6页
三维绿量能反映城市植被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城市绿化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本文利用上海市闵行区2014年高分二号遥感影像,运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进行植被类型划分,通过计算植被指数,提取纹理信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区... 三维绿量能反映城市植被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城市绿化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本文利用上海市闵行区2014年高分二号遥感影像,运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进行植被类型划分,通过计算植被指数,提取纹理信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区植被三维绿量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三维绿量总值为0.04 km^3,单位面积平均三维绿量为1073.65 m^3/hm^2;香樟林是研究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占比58.50%;研究区北部和南部植被覆盖较为茂密,中部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植被 遥感 三维绿量 模型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城市绿化系统提升途径与措施——以解读“关于上海市‘四化’工作提升绿化品质指导意见”为主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浪 朱义 《园林》 2019年第1期2-7,共6页
中国城市经历近40年高速发展之后,逐步进入了质量转型发展期,以上海为例,在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提出了建设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总目标,建成更具活力的繁荣创新之城、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更可持续的韧性生态之城。城乡绿化是支撑&qu... 中国城市经历近40年高速发展之后,逐步进入了质量转型发展期,以上海为例,在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提出了建设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总目标,建成更具活力的繁荣创新之城、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更可持续的韧性生态之城。城乡绿化是支撑"创新、人文、生态之城"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为建立与全球卓越城市相匹配的超大型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升城市绿化品质的"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以下简称"四化")建设,出台了《关于落实"四化"工作提升本市绿化品质指导意见》(沪府办[2018]60号),本文重点对其概念内涵、工作基础、主要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进行解读,探索超大型城市绿地系统提升途径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化“四化” 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 城市生态网络 城市困难立地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垃圾沼渣好氧发酵堆肥对三种园林植物生长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小涵 何小丽 梁晶 《园林》 2021年第10期58-62,共5页
湿垃圾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原料,其资源化利用对提高城市垃圾消纳能力、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白玉兰(Michelia alb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和硫华草(Cosmos sulphureus)三种常用园林景观植物,进行湿垃圾沼渣好... 湿垃圾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原料,其资源化利用对提高城市垃圾消纳能力、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白玉兰(Michelia alb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和硫华草(Cosmos sulphureus)三种常用园林景观植物,进行湿垃圾沼渣好氧发酵堆肥(简称沼渣堆肥)施用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的沼渣堆肥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混合沼渣堆肥后,除电导率值外,土壤养分与土壤酸碱度均有显著改善。沼渣堆肥用量达到30%对三种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植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焦叶、死亡等毒害作用。沼渣堆肥用量低于20%时对植物有较好的促生作用,沼渣堆肥用量为20%时白玉兰与硫华草长势最佳,沼渣堆肥用量为10%时紫薇长势最佳。研究为沼渣堆肥在园林绿化养护方面的科学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垃圾沼渣 好氧堆肥 绿地土壤 园林景观植物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搬迁地的公园绿地建设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上海世博公园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仲启铖 张浪 张桂莲 《园林》 2021年第10期2-10,共9页
基于城市搬迁地开展园林绿化项目建设是解决城市高密区可用绿化空间不足的重要途径。构建基于城市搬迁地的园林绿化项目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以上海世博公园为例,在公园建成后第8年(2018年),从环境、社会、经济和景观4个方面对该场地尺度... 基于城市搬迁地开展园林绿化项目建设是解决城市高密区可用绿化空间不足的重要途径。构建基于城市搬迁地的园林绿化项目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以上海世博公园为例,在公园建成后第8年(2018年),从环境、社会、经济和景观4个方面对该场地尺度绿化项目产生的多重效益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世博公园在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土壤污染、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园林植物景观的色彩与季相方面的单项效益较为突出;在水文调控、净化空气、缓解热岛效应、休闲游憩和可达性方面的单项效益仍具一定提升空间。世博公园的综合效益指数为70.98,评估结果为良,反映出这一基于城市搬迁地建设的公园绿地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基本达到项目规划设计的预期效果。其中,评价结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景观效益(94.62)、环境效益(73.23)、社会效益(60.00)、经济效益(39.60)。研究可为基于城市搬迁地的园林绿化项目建设成效评估提供借鉴,用于针对性地优化其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从而促进此类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搬迁地 公园绿地 综合效益评价 世博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