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Ⅰ):生态恢复实验与长期定位 被引量:11
1
作者 达良俊 宋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共11页
模拟了常绿阔叶林的4种不同受损程度(间伐大树、清理下木、清除地上植被以及植被和表土完全破坏).各设1个20m×20m的样地,并与设置的1个对照样地比较,研究其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动态和生境变化:同时针对受损常绿阔叶林恢复缺乏种... 模拟了常绿阔叶林的4种不同受损程度(间伐大树、清理下木、清除地上植被以及植被和表土完全破坏).各设1个20m×20m的样地,并与设置的1个对照样地比较,研究其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动态和生境变化:同时针对受损常绿阔叶林恢复缺乏种源的特点,开展播种、植苗人工恢复试验.三年来的追踪观测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样地在群落物种组成、外貌及群落结构上均不相同,呈现出不同的恢复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生态恢复 实验生态学 长期定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和动态响应(Ⅰ):上海佘山地区残存自然植被种子植物区系及其50年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晨曦 王娟 +1 位作者 李艳艳 达良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9,共9页
通过对上海佘山地区残存自然植被的区系分析,研究丁城市化与片断化过程中自然植物种类的变化特征.利用样线法对十座山体进行凋查,共记录野生种子植物85科235属350种.地理成分分布类型上共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10个变型.研究发现:佘山... 通过对上海佘山地区残存自然植被的区系分析,研究丁城市化与片断化过程中自然植物种类的变化特征.利用样线法对十座山体进行凋查,共记录野生种子植物85科235属350种.地理成分分布类型上共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10个变型.研究发现:佘山地区山体物种数与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作为天目山的余脉,佘山地区植物区系与天目山植物区系存在有极强的近缘关系;相比于1950年代的植物名录.佘山地区有178种自然种子植物未被发现,以多年生草本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佘山 区系 岛屿生境 片断化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Ⅱ):主要常绿树种的生长格局 被引量:7
3
作者 宋坤 杨徐烽 +1 位作者 康敏明 达良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24,57,共14页
运用年轮解析技术对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米槠、木荷和石栎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米槠的径向生长和高生长速度均快于石栎和木荷;相比于米槠和石栎,木荷个体间的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不同径级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这表明木... 运用年轮解析技术对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米槠、木荷和石栎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米槠的径向生长和高生长速度均快于石栎和木荷;相比于米槠和石栎,木荷个体间的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不同径级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这表明木荷具有较强的生长可塑性和耐荫性,而米槠和石栎的生长较为稳定.(2)依据个体由幼苗生长至林冠过程中(林冠进层)所经历的释压和抑制事件的多少划分了6种林冠进层类型,对比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物种间的平均生长速度表明,个体所经历的释压和抑制事件越多,其平均生长速度越慢;木荷相比于米槠经历的释压和抑制事件较多,这扩大了两者林冠进层速度的差异.(3)米槠和木荷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格局——"米槠以不变应万变,木荷则随机应变".因而在常绿阔叶林中,作为对光环境变化不同适应对策的综合体现.生长格局的分异是物种共存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格局 林冠进层类型 释压和抑制 年轮解析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沁娜 杨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城市土地置换开发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置换的工业用地大多受到了原有生产过程的影响,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而这种潜在的土壤污染又会成为城市土地置换开发的阻碍因素.在对美国相关场地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概述的... 城市土地置换开发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置换的工业用地大多受到了原有生产过程的影响,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而这种潜在的土壤污染又会成为城市土地置换开发的阻碍因素.在对美国相关场地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概述的基础上,选取上海市2000—2004年完成的30本环境影响报告书,从环境要素、评价内容等方面,对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上海某区域土地置换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案例以及美国场地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工作和程序,深入分析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能存在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土地置换 土壤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2005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不完全统计分析 被引量:85
5
作者 张勇 王东宇 杨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79-84,共6页
对1985—2005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从总体上揭示这些事件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城市水源地和供水安全的危害。采用文献检索方法,通过对1985—2005年《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报刊和网络的检索,从发... 对1985—2005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从总体上揭示这些事件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城市水源地和供水安全的危害。采用文献检索方法,通过对1985—2005年《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报刊和网络的检索,从发生日期、地点、污染物种类、事件简况4个方面统计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经整理和筛选后共列出102起。这些突发污染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总体上呈数量逐年增多,危害增大的趋势;2)化学品和污水是主要污染物;3)河道交通事故和工厂泄漏事故是主要风险源;4)突发污染事件一般都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经济社会影响,但缺乏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部门;5)3个典型突发污染事件造成重大经济社会损失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凸现了构建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城市水源地 突发污染事件 统计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佘山地区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豚草群落的新分布 被引量:11
6
作者 达良俊 王晨曦 +3 位作者 田志慧 秦祥堃 宋坤 李艳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0,共4页
2004年,在对上海佘山地区的植被调查中发现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zfida),当时该物种未形成群落,只为个体的零星分布.但在2006年的追踪调查中,三裂叶豚草已于林缘、路边等形成面积达数十平方米的群落,并完成生长、开花、结... 2004年,在对上海佘山地区的植被调查中发现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zfida),当时该物种未形成群落,只为个体的零星分布.但在2006年的追踪调查中,三裂叶豚草已于林缘、路边等形成面积达数十平方米的群落,并完成生长、开花、结实整个生活史,同时有继续蔓延、扩张的趋势,这也是首次在上海发现三裂叶豚草成群落分布.被称作世界性公害植物之一的三裂叶豚草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加拿大,在世界各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降低农业产量,并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本文通过对三裂叶豚草群落特征的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结构以及生境条件等特征,并对其发展动态变化进行预测,旨在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适时措施,对该物种实施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上海 入侵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盐介导底泥硫自养反硝化的过程、效应和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建军 张建 +1 位作者 黄民生 卢少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7,132,共8页
底泥黑臭是当前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利用硝酸钙促生底泥土著微生物以修复底泥黑臭的原位处理技术受到了不少关注,然而对于该过程中关键的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的研究较为少见.文章介绍了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在环境... 底泥黑臭是当前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利用硝酸钙促生底泥土著微生物以修复底泥黑臭的原位处理技术受到了不少关注,然而对于该过程中关键的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的研究较为少见.文章介绍了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相关技术应用情况,论述了硝酸盐介导的底泥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的特点、产生过程、该反应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副产物(N2O、NO-2)累积现象,以及底泥硫自养反硝化相关功能菌群及其生态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在这些研究领域中尚不清楚的一些科学问题.最后指出,对黑臭底泥修复过程中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的脱氮过程、脱氮贡献率,以及该过程中功能菌种群生态特征变化的研究,可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河道黑臭治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底泥 硝酸盐 硫自养反硝化 自养反硝化菌 硫酸盐还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特征指数的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羽 张勇 杨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2-85,共4页
应急评估及其方法研究是建立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综合评价现有相关应急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风险源不确定性、受体易损性以及需快速反应性等特征,提出了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危害影响... 应急评估及其方法研究是建立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综合评价现有相关应急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风险源不确定性、受体易损性以及需快速反应性等特征,提出了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危害影响程度进行应急评估的”时间特征指数”方法。选取了泄漏物质危害性、泄漏量、泄漏位置、流速和风速5项评估指标,计算得出能够反映突发性污染事件对取水口危害威胁性的综合指数。对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一起突发性污染事件进行了案例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水源地 突发性污染事件 时间特征指数 应急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汊河湿地植物和鸟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庆 蔡永立 +4 位作者 刘志国 左俊杰 李华 杨乐 罗坤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5期43-45,共3页
对蚌埠市三汊河湿地的植物和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汊河湿地的植物共有48科102属133种;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型、温带分布型和世界广布种为主;植被类型包括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2种,自然植被中又包括草甸植被型、沼泽植... 对蚌埠市三汊河湿地的植物和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汊河湿地的植物共有48科102属133种;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型、温带分布型和世界广布种为主;植被类型包括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2种,自然植被中又包括草甸植被型、沼泽植被型、水生植被型3种。初步调查得知:三汊河湿地中有鸟类88种,其中涉禽18种,游禽11种,水禽的种类和数量在湿地鸟类中均占有较高比例。鸟类的居留型以冬候鸟略占优势,区系以古北种居多。本文针对目前湿地资源在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汊河湿地 植物 鸟类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