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土丘陵沟壑区前期降雨指数构建及其径流效应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卫伟
陈利顶
吕一河
傅伯杰
-
机构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8-371,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21101
30570319)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1BA606A-03).
-
文摘
前期降雨指数可以作为量化和测算一个区域内降雨发生时前期土壤水分含量的有效指标。而前期土壤水分状况对地表径流的启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量化前期降雨指数并探讨其与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基于甘肃定西安家沟小流域内(35°35′N,104°39′E)的多年径流小区水文监测数据,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的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下的前期降雨指数,并探讨了它们与对应地表径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下的前期降雨指数存在差异,即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体水分含量存在差异,再次验证了土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改变土壤蓄水能力和水土保持的效果;(2)前期降雨指数中,以灌丛的变异系数最小,松林地变异最大,自然草地变异小于人工草地。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体物理性状稳定性存在差异,以灌丛最佳,松林地最差,可能和其林下土壤板结有关。(3)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下的前期降雨指数与径流量关系依次为:灌丛林下为极为显著正相关;自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均为显著相关、并以自然草地相关性更好;松林地和坡耕地的前期降雨指数和径流无明显相关关系。建议在植被恢复和格局调整中将灌丛(沙棘)作为首选的先锋植物种。
-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前期降雨指数
地表径流
效应
-
Keywords
loess hilly area
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index (AP1)
surface runoff
effect
-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