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融合发展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1
作者 李晓青 周国华 +3 位作者 崔树强 王华 刘慧 于雪霞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4-889,共16页
文章从减碳效应和增碳效应2方面考虑,构建城乡融合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分析框架,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2005—2021年22个县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城乡融合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 文章从减碳效应和增碳效应2方面考虑,构建城乡融合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分析框架,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2005—2021年22个县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城乡融合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城乡融合通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配置,加大能源消耗等分别带来减碳效应和增碳效应,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造成影响;2)2005—2021年,从城市群总体及市级层面看,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从县域层面看,总体上呈由中心向四周递减的空间演化格局且存在收敛态势;3)2005—2021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在城市群总体、市级层面和县域层面总体上逐年递减,呈东北高、西北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4)城乡融合能显著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并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口密度和产业结构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具有正向作用,政府行为、技术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具有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土地利用碳排放 减碳效应 增碳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冲击下长沙市零售商业空间低效测度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军林 文明星 +2 位作者 张琬清 胡涛 朱佩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为解决零售商业空间低效问题,以长沙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零售商业与快递网点变化,运用全局Moran’s I和Getis-Ord指数、低效测度公式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长沙市零售商业空间低效程度进行测度并揭示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电商空间增长... 为解决零售商业空间低效问题,以长沙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零售商业与快递网点变化,运用全局Moran’s I和Getis-Ord指数、低效测度公式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长沙市零售商业空间低效程度进行测度并揭示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电商空间增长速度远超传统零售商业,两者均呈现典型的空间聚集分布态势;(2)低效零售商业空间呈“中心—外围”环状格局,核心圈层低效程度较低,外圈层低效程度较高;(3)低效程度受多种因素作用,其中商业条件与市场需求作用力最强,电商规模次之,空间环境与交通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空间 零售商业 电子商务 快递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民居脆弱性:内涵、评价及案例分析
3
作者 胡晓慧 何峰 +1 位作者 张诗语 周国华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9,共10页
开展传统民居脆弱性的系统研究和定量测度,可为传统民居的精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及实践指导。本文从脆弱性理论出发,通过探究传统民居脆弱性概念内涵及分析框架来构建传统民居脆弱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岳阳县张谷英大屋... 开展传统民居脆弱性的系统研究和定量测度,可为传统民居的精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及实践指导。本文从脆弱性理论出发,通过探究传统民居脆弱性概念内涵及分析框架来构建传统民居脆弱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岳阳县张谷英大屋和钟家湾大屋为例,比较分析了两处传统民居的脆弱性等级、致脆差异因子及成因。研究表明:(1)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作为传统民居脆弱性的关键构成要素,通过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传统民居脆弱性系统。(2)两处传统民居的脆弱性水平存在差异:张谷英大屋处于“微脆弱”等级,钟家湾大屋处于“强脆弱”等级。分维度来看,张谷英大屋的敏感性低于钟家湾大屋,暴露性略高于钟家湾大屋,适应能力远高于钟家湾大屋。(3)两处传统民居的脆弱性成因不同:物质要素老化、旅游开发扰动和社会力量保护利用性投入不足是使张谷英大屋呈现“微脆弱”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物质要素损毁、传统文化式微、乡村建设压力、居民保护意识薄弱、政府保护性投入少构成钟家湾大屋“强脆弱”的重要致脆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脆弱性 定量评价 张谷英大屋 钟家湾大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流域制造业企业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文伍 周国华 +4 位作者 宋关东 吕昕 刘彬 丁粤麟 杨京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1,共10页
湘江流域作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核心区域和国家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试验区,如何促进其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运用空间统计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析了湘江流域1978—2021年制造业企业... 湘江流域作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核心区域和国家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试验区,如何促进其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运用空间统计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析了湘江流域1978—2021年制造业企业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流域制造业企业总量和增量均呈增长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结构则由污染型为主转型为以清洁型为主,但污染型企业仍占一定比重。(2)传统机械制造业逐步向高附加值、低污染的装备制造业演进,产业升级态势明显,但流域制造业结构整体仍以重化工业为主,并呈下游“重”于中上游的区段差异特征。(3)流域制造业企业集聚度提升,集聚程度沿江自下游向上游递减,空间分布态势由以长株潭三市中心城区为核心,衡阳市为次级增长极的“一核一极”格局演进为以长株潭三市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核心边缘“宁乡—湘乡—醴陵—浏阳—湘阴”连接带为环带,以邵阳、衡阳为次级增长极的“一核一带两极”格局。(4)基于“污染—要素”密集程度划分的6大类型制造业企业多以下游长株潭都市圈为核心,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往核心集聚、劳动和污染密集型往环带和中上游扩散集聚的趋势。(5)政策扶持和创新能力对湘江流域制造业企业快速增长阶段布局影响较强,生产成本、自然条件和城市功能次之,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弱。但受产业特性影响,不同因子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时空演变 企业数据 湘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建成区儿童公共服务设施空间格局及人口关联性研究
5
作者 徐子淇 朱佩娟 +2 位作者 黄秋菊 谢雨欣 王琪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1,共10页
综合分析儿童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联性,可为构建适宜儿童需求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沙市建成区为例,采用POI及社区人口数据,从密度和分布方向两个方面探讨设施的空间格局特征,并通过多维度分析框... 综合分析儿童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联性,可为构建适宜儿童需求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沙市建成区为例,采用POI及社区人口数据,从密度和分布方向两个方面探讨设施的空间格局特征,并通过多维度分析框架揭示设施与人口分布的关联性。主要结论:(1)儿童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集的区域,呈现“中心高、边缘低,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特点,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高度吻合,形成“T”字形格局。(2)各类设施与人口分布均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其中教育成长类设施集聚度最高,安全健康类次之,休闲游憩类最低。不同尺度空间分析显示,教育成长类设施的峰值距离最大,安全健康类最小。(3)儿童公共服务设施与住宅区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邻近特征,设施布局对周边住宅区的空间布局具有引导作用,尤其是教育成长类设施最靠近住宅区,而住宅区更多地靠近休闲游憩类设施。(4)不同类别设施在区域内的可达性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高低可达性值错落分布,教育成长类设施的可达性最高且分布均匀,休闲游憩类设施可达性最低且呈现从中心到外围递减的结构。(5)设施分布的空间不平等显著,基尼系数均超过0.5,其中安全健康类设施的不均衡性最高,教育成长类设施相对最为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格局 人口关联性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有产权”:城中村更新的“再集体化”逻辑与空间治理构想
6
作者 黄军林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5,共10页
城中村更新是近年来我国大城市缓解土地资源约束、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及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城乡土地二元性制约与经济下行压力下,城中村陷入土地利用整体性“低效”与村民依赖寻租行为违建“增收”并存的困局,急需寻求制度... 城中村更新是近年来我国大城市缓解土地资源约束、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及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城乡土地二元性制约与经济下行压力下,城中村陷入土地利用整体性“低效”与村民依赖寻租行为违建“增收”并存的困局,急需寻求制度创新与突破。分析表明,长沙后湖从“渔村”到“城中村”的演化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域租值竞争过程;地方政府通过“拆而不迁”方式实施了整村产权整合,开展了空间改造、生态修复、产业优化等系统治理,实现了片区发展、债务减压与百姓福祉等多主体共赢。后湖城中村更新通过制度创新,以“产权整合”挖潜空间资源“公共域”为突破,探索了一种基于“共有产权”的城中村“再集体化”共治、共富模式,为当前城中村更新与空间资源高效再配置提供了一种空间治理方案与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公共域 反公地悲剧 产权整合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的驱动机制及影响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
7
作者 郭汐禹 周国华 +3 位作者 王华 刘慧 于雪霞 张智龙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5年第4期49-57,共9页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结构优化与功能完善的重要战略。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围绕城市物质空间的更新方案与实施路径进行探析,对物质环境老化背后的结构性、功能性衰退问题关注相对有限,对驱动机制与影响效应的综合研究相对不足。通过...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结构优化与功能完善的重要战略。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围绕城市物质空间的更新方案与实施路径进行探析,对物质环境老化背后的结构性、功能性衰退问题关注相对有限,对驱动机制与影响效应的综合研究相对不足。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1)城市更新“动力”与“效应”的研究涉及经济、生态、社会以及文化等多个维度,社会、文化维度因国际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发展周期而变化,研究时段呈现不稳定性特征;(2)现有研究成果中,城市更新被视为政策力、经济力、社会力和文化力“四力”综合驱动下作用于老旧空间和衰败空间的改造行动;(3)已有成果侧重对城市更新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进行定性研究,对生态效应的关注有限,导致量化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应加深对城市更新内涵的全面认识,厘清城市“功能性衰退”“结构性衰退”的具体表征;不仅需结合社会经济背景,加强对土地价值和业态经营情况的持续监测以及对环境评价技术标准与生态韧性评价体系的探索,更需融贯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优势,加强对新趋势的行动响应,提高研究成果的社会服务和决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更新模式 驱动机制 影响效应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奕璋 周国华 +3 位作者 王华 崔树强 毕方泽 于雪霞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9-531,共13页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将城市群解析为由经济、社会、生态等子系统集成的复合系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探讨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成立以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并探寻其提升路径。...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将城市群解析为由经济、社会、生态等子系统集成的复合系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探讨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成立以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并探寻其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从城市群尺度看,2007—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有序度总体呈提升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由轻度失调走向中度协同;2)从城市尺度看,长沙市、株洲市已实现中度协同,湘潭市仍为轻度协同,研究期内长沙市复合系统协同度持续强化、株洲市与湘潭市相对弱化;3)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城市群总体协同水平偏低、社会-生态子系统变化缓慢,主要制约序参量为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另一方面城市间协同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制约序参量为经济规模、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和污染排放;4)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城市群尺度下需合理制定各子系统有序发展与协同目标,健全城市群财政及公共事务统筹管理机制;在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应补足短板、提升发展能级,不断完善城市间互动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协同发展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差异视角下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评价
9
作者 付莹 黄军林 张琬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5年第4期58-66,共9页
城市公园绿地(UPGS)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公平性日益受到关注。研究构建了一个针对规模差异的空间公平性综合评价体系,并以长沙市中心城区为实证研究对象,结果表明:(1)UPGS可达性与UPGS的规模呈正相关,综合公园的可达... 城市公园绿地(UPGS)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公平性日益受到关注。研究构建了一个针对规模差异的空间公平性综合评价体系,并以长沙市中心城区为实证研究对象,结果表明:(1)UPGS可达性与UPGS的规模呈正相关,综合公园的可达性空间分布最优,社区公园次之,游园可达性最差;(2)UPGS的规模对空间公平性具有显著影响,不同规模UPGS的个体公平性分布格局差异显著,且规模越大的公园绿地对全体公园的个体公平性格局作用越大,综合公园的整体公平性依次优于社区公园与游园;(3)社会环境与UPGS公平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从空间分布上来,低-低型和高-高型社区的数量占据主导,进一步凸显了UPGS空间服务供需失衡的问题。研究不仅深化了对UPGS规模与空间公平性关系的理解,还通过多维评价模型和实证分析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差异 公园绿地 可达性 空间公平 社会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源污染治理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以洞庭湖平原为例
10
作者 文高辉 周雄 +2 位作者 胡贤辉 周浩 周翼 《生态学报》 2025年第16期7852-7868,共17页
洞庭湖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面临着绿色低碳发展的紧迫任务,研究相关政策对该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保护区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从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实践视角出发,利用2010—2021年洞庭湖平原县... 洞庭湖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面临着绿色低碳发展的紧迫任务,研究相关政策对该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保护区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从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实践视角出发,利用2010—2021年洞庭湖平原县级尺度农村统计年鉴数据等数据,基于非期望产出SBM(Slack⁃Based Measure,SBM)模型测算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运用空间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治理对试点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并评估变量间存在空间依赖性的政策冲击效果。结果表明:(1)2010—2021年,洞庭湖平原试点地区的面源污染治理对当地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该治理政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2010—2021年,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对试点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时间异质性,该政策对2016年开始试点的地区的影响大于2017年开始试点的地区,即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对第一批试点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产生的效果更为显著,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批试点地区在政策支持、技术及经验积累、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3)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吸取试点地区有效经验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绿色农业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是提高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重要举措。研究结果可为制定低碳高效的耕地利用政策,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治理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空间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安慰剂检验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