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刑理念下我国少年司法体系的完善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52,共7页
从根本上讲,完善少年司法体系就是采取科学的理念,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设置并适用合理、正当的司法处遇措施。我国现有少年司法体系没有真正确立与少年司法相契合的教育刑理念,虽然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规定了教育、感化、挽救... 从根本上讲,完善少年司法体系就是采取科学的理念,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设置并适用合理、正当的司法处遇措施。我国现有少年司法体系没有真正确立与少年司法相契合的教育刑理念,虽然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规定了教育、感化、挽救的办案方针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办案原则,却没有规定可替代刑罚的以教育为目的的司法处遇措施,以至于实践中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只能一放了之。破解这种困境,就要根据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确立教育刑司法理念,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设置强制性教育措施以及如何在落实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同时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免受侵害。遵循这一思路,我国少年司法体系中要设置具体规则,并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和物质保障,确保强制性教育处分措施得到规范适用、收到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司法 教育刑 教育处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司法的文化品格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希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103,共2页
中国传统司法在实践过程中既重视天理、国法、人情的逻辑自洽,在自然法与人定法之间寻求巧妙的平衡,又注重自我更新,强调司法符合社会的变革与时代的精神。把握司法的文化品格,应当从"情理""变法"与"时代"... 中国传统司法在实践过程中既重视天理、国法、人情的逻辑自洽,在自然法与人定法之间寻求巧妙的平衡,又注重自我更新,强调司法符合社会的变革与时代的精神。把握司法的文化品格,应当从"情理""变法"与"时代"三种价值取向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司法 礼法 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弱的“老年”:对个人及社会责任性质之反思 被引量:5
3
作者 玛萨.艾伯森.法曼 江保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9,共19页
传统上老年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往往以自治的"自由主体"为模板,忽视了人类状况中普遍具有的脆弱性,或仅将应对脆弱性作为一种个人责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造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在打破将不同世代分而治之的思维定式过程中,有必要... 传统上老年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往往以自治的"自由主体"为模板,忽视了人类状况中普遍具有的脆弱性,或仅将应对脆弱性作为一种个人责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造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在打破将不同世代分而治之的思维定式过程中,有必要将脆弱性问题作为相关责任和政策分析的中心,充分关注个人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机构关系之网中的位置,从社会角度反思如何在个人、家庭、国家及其各类机构之间现实而合理地分配责任,以增强个人应对脆弱性和依赖性的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老年人 社会福利 老龄化 家长主义 自由主体 回应型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的历史基础 被引量:7
4
作者 哈罗德J.伯尔曼 范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4,共5页
法律的基础是什么,这需要从其历史基础、社会关系基础以及道德与宗教基础三个维度来考察。实证主义法学派是把法律视为政治工具,自然法理论则把法律视为道德工具。而历史法学派则把法律看做群体记忆的表示,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特质。实证... 法律的基础是什么,这需要从其历史基础、社会关系基础以及道德与宗教基础三个维度来考察。实证主义法学派是把法律视为政治工具,自然法理论则把法律视为道德工具。而历史法学派则把法律看做群体记忆的表示,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特质。实证主义法学理论与自然主义法学理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最近几十年中开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然而,自然法学者与实证主义最终在对法律规则的解释上还是分离的。实证主义与法律自然主义之间的争论所缺失的是对法律历史维度规范性意义的认识,这种冲突可以在历史具体情形中得以解决。历史在其动态意义上与政治和道德、意志和理性一起成为法律的基础。必须援引历史才能对法律产生一种适当的理解。将历史法学加入到流行的政治法学派和道德法学派中去,以一种新千年的眼光来看待处在危机中的西方法律传统,以及西方法律传统与其他法律传统的融合。上述三大学派的融合,即或许可称做整体性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历史基础 实证主义法学 自然法学 历史法学 整体性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