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诱导人类B细胞分泌HLA抗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廖爱华 Vera Rebmann +2 位作者 Hans Grosse-Wilde 王燕 张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索体外诱导人类B细胞产生特异性HLA抗体的理想培养条件。方法:以EBV转化致敏肾移植患者B淋巴细胞系(BLCL)为模型,采用ELISA和ELISPOT方法,比较3种培养体系:(1)RPMI1640+抗OPTI单克隆抗体(mAb);(2)RPMI1640+0·1mmol/L非必需... 目的:探索体外诱导人类B细胞产生特异性HLA抗体的理想培养条件。方法:以EBV转化致敏肾移植患者B淋巴细胞系(BLCL)为模型,采用ELISA和ELISPOT方法,比较3种培养体系:(1)RPMI1640+抗OPTI单克隆抗体(mAb);(2)RPMI1640+0·1mmol/L非必需氨基酸液+1mmol/L丙酮酸钠+40mg/L转铁蛋白;(3)Hybridoma无血清培养液,以及3种培养条件:(1)对照组(仅培养液),(2)培养液+rIL-4+rIL-10+鼠抗人CD40(α-CD40),(3)培养液+rIL-4+rIL-10+重组人CD40配体(CD40L),人类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Ig)和特异性抗HLA抗体的能力。结果:BLCL细胞在Hybridoma SFM培养体系所产生的IgG和IgM浓度分别为25·2~28·1mg/L和7·14~7·95mg/L,高于其他两种培养条件(P<0·05)。BLCL细胞在添加了IL-4、IL-10和α-CD40或CD40L的杂交瘤无血清培养液中能产生特异性抗HLA-I抗体,所获得的斑点频数分别为3·06/每104个BLCL细胞和3·55/每104个BLCL细胞,高于对照组(1·77/每104个BLCL细胞)。结论:BLCL细胞在杂交瘤无血清培养液中和添加了IL-4、IL-10和α-CD40或CD40L的培养条件下,提高分泌IgG和IgM的能力和特异性抗HLA-I类分子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HLA抗体 酶联免疫斑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pot:一种新的检测人类HLA-Ⅰ抗体的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廖爱华 VERA RebmannHANS Grosse-Wilde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5,59,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检测人类HLA Ⅰ类抗体方法———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方法 :以鼠B细胞系HB95为模型 ,建立一系列特异性ELISpot检测HLA Ⅰ类抗体的参数 ,包括HLA抗原的来源、包被抗体最适宜浓度的选择、B细胞最适宜孵化时间 ,...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检测人类HLA Ⅰ类抗体方法———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方法 :以鼠B细胞系HB95为模型 ,建立一系列特异性ELISpot检测HLA Ⅰ类抗体的参数 ,包括HLA抗原的来源、包被抗体最适宜浓度的选择、B细胞最适宜孵化时间 ,同时以经EBV转化的敏感NTP患者B细胞系为干扰因素 ,检验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以B细胞溶胞体作为HLA抗原来源 ,当抗原浓度为 0 2 5mg/ml时 ,相同细胞密度下所获得的斑点频数均高于其它三种抗原浓度 (0 12 5、0 5和 1 0mg/ml,P <0 0 5 ) ;当包被抗体浓度为 1 8mg/ml、稀释度为 1∶12 5时 ,相同孵育时间下所获得的斑点频数高于其它稀释浓度 (1∶2 5 0、1∶5 0 0和 1∶10 0 0 ,P <0 0 5 ) ;且在抗体稀释度相同情况下 ,B细胞孵育时间为 2 4小时所获得的斑点最清晰、背景着色最浅、最容易被分析仪器识别。此外 ,当同时加入经EBV转化的人B细胞时 ,所获得的斑点频数与单纯加鼠B细胞相似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当B细胞溶胞体作为HLA抗原且浓度为 0 2 5mg/ml、包被抗体浓度为 1 8mg/ml且稀释度为 1∶12 5、B细胞孵育时间为 2 4小时时 ,该ELISpot方法能特异地、敏感地、可信地检测人HLA Ⅰ类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法 HLA抗体 异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