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心肌细胞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常静 雷寒 +1 位作者 陈建斌 黄仁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07-910,共4页
目的: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方向分化的机制。方法:将人MSCs以10000/㎝2的密度接种,共分为四组:1)对照组;2)共同培养组:人MSCs和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共同培养;3)条件培养液组:将从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培养中获得的培养液,用... 目的: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方向分化的机制。方法:将人MSCs以10000/㎝2的密度接种,共分为四组:1)对照组;2)共同培养组:人MSCs和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共同培养;3)条件培养液组:将从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培养中获得的培养液,用于人MSCs的培养;4)细胞匀浆液组:将心肌细胞匀浆液用于人MSCs的培养。分别于实验第2、5、7天收集各实验组的人MSCs,进行Desmin及肌钙蛋白I的免疫组化染色。在共同培养组中,同时还用抗人DNA进行的荧光原位杂交,以区分鼠来源的细胞及人来源的细胞。结果:在对照组、条件培养液组及细胞匀浆液组均未检测到心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在共培养组中,第2天,部分人MSCs开始表达Desmin,第5天细胞开始表达cTnI,至第7天阳性表达率达35%左右。结论:与大鼠心肌细胞共同培养可以诱导人MSCs向心肌方向的分化,而心肌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及心肌细胞匀浆不能诱导它们的心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共同培养 心肌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
2
作者 常静 雷寒 +2 位作者 陈建斌 贾锋鹏 黄仁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 证实来源于胎儿肝脏的间充质干细胞(FMSCs)具有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方法 取6~9代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诱导剂组合诱导细胞,分别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包括不同温度、不同氧浓度及不同培养液.结果 在使用心肌分化培养液... 目的 证实来源于胎儿肝脏的间充质干细胞(FMSCs)具有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方法 取6~9代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诱导剂组合诱导细胞,分别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包括不同温度、不同氧浓度及不同培养液.结果 在使用心肌分化培养液及常规培养条件下(37℃、20%O2),5-氮胞苷(50/μmol/L)、维甲酸(10-3μmol/L)、二甲基亚砜(0.8%)的联合应用,诱导了FMSCs发生向心肌方向的分化.分化细胞呈小圆形细胞,具有相互聚集并形成球样细胞团结构的趋势,同时表达结蛋白及心肌肌钙蛋白Ⅰ.结论 FMSCs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FMSCs发生向心肌方向的分化所需条件与来源于其他动物种属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条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阿扎胞苷 细胞分化 肌钙蛋白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常静 雷寒 +2 位作者 陈建斌 贾锋鹏 黄仁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研究来源于胎儿肝脏的间充质干细胞(FMSCs)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方法:从平均胎龄为9周的胎儿肝脏中分离培养出FMSCs,将该细胞移植到大鼠梗死心脏模型中,分别于移植后第7及第14天时取出心脏,通过荧光原位杂... 目的:研究来源于胎儿肝脏的间充质干细胞(FMSCs)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方法:从平均胎龄为9周的胎儿肝脏中分离培养出FMSCs,将该细胞移植到大鼠梗死心脏模型中,分别于移植后第7及第14天时取出心脏,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及心肌分化情况。结果:FMSCs具有稳定的抗原表达谱,阳性表达CD29、CD44、CD166、CD105、SH3、SH4,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抗原如CD14、CD34、CD45。荧光原位杂交显示,将细胞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7天后,有较多细胞在心肌组织中存活;但至移植后第14天,移植细胞从心肌组织中消失。免疫组化染色未发现存活的植入细胞发生向心肌方向的分化。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出了FMSCs,将其移植到梗死心肌模型中能短暂存活,但不发生向心肌方向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干细胞移植 心肌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被引量:7
4
作者 柳瑞春 罗东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342-1342,共1页
关键词 异位阑尾炎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柳瑞春 马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腺肽对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VM患儿随机分为胸腺肽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予抗病毒、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胸腺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随机选择3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胸腺肽对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VM患儿随机分为胸腺肽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予抗病毒、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胸腺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随机选择3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VM患儿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前VM患儿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胸腺肽组患儿血清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肽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常规治疗VM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可增强患儿免疫力、调节免疫平衡,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病毒性心肌炎 胸腺肽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