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验公式的湖北省历史地震目录修订 被引量:1
1
作者 廉超 陈新强 +1 位作者 孔宇阳 甘家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9,共9页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历史地震目录的收集和整理,利用已掌握的历史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学、地震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湖北省历史地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修订。收集了湖北省区域内地震地质资料和1990年以来发生地震的现场考察资...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历史地震目录的收集和整理,利用已掌握的历史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学、地震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湖北省历史地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修订。收集了湖北省区域内地震地质资料和1990年以来发生地震的现场考察资料,结合当地经济、地质和建筑特点对有感区域的地震烈度进行了重新判定,通过选取多个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烈度-震级的对应关系进行重新标定,并利用经验公式对地震目录中部分历史地震的震级、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修订。最终提取并重新确定了15个遗漏的历史地震,另对3个历史地震做出地震参数的校改建议,研究结果对新的地震区划工作和历史地震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地震目录 地震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应城4.9级地震建筑物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谭杰 李恒 +1 位作者 蔡永建 郑水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6-215,共10页
2019年12月26日湖北省应城市发生4.9级地震,地震对震中区域附近村镇建筑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6个乡镇近百个村落的建筑物震害情况调查分析,总结了实心墙砌体结构、空斗墙砌体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震害特点... 2019年12月26日湖北省应城市发生4.9级地震,地震对震中区域附近村镇建筑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6个乡镇近百个村落的建筑物震害情况调查分析,总结了实心墙砌体结构、空斗墙砌体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震害特点,并从结构布置、施工材料和工艺、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建筑物破坏原因。总结本次地震的震害特点,可丰富湖北省村镇房屋的震害资料,为长江中游村镇房屋震害预测提供基础依据,为后期政府落实防震减灾措施指明方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城4.9级地震 震害调查 村镇房屋 砌体结构 空斗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绝对速度CAV和峰值加速度PGA联合报警在高铁地震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黄俊 姚运生 +1 位作者 陈志高 杨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在1991年通过研究认为累积绝对速度CAV对低频震动敏感而对高频震动不敏感,能很好避免没有破坏性的高频小震报警。简要介绍CAV的概念和标准化算法,并以汶川地震及部分余震数据为例,分析高铁采用CAV参数报警的可行性,... 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在1991年通过研究认为累积绝对速度CAV对低频震动敏感而对高频震动不敏感,能很好避免没有破坏性的高频小震报警。简要介绍CAV的概念和标准化算法,并以汶川地震及部分余震数据为例,分析高铁采用CAV参数报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铁地震监测预警中CAV参数可能会对破坏性小的远震大震报警,但CAV参数和峰值加速度PGA参数联合报警能有效地排除近震小震和远震大震对高铁地震报警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地震监测预警 报警参数 标准化CAV算法 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P/IP协议的地震预警系统网络延时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戴苗 杜瑞林 +3 位作者 刘坚 李德前 魏贵春 申学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8-241,共4页
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因特网作为信息传递手段,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地点对接入因特网内任何节点的预警设备进行访问和控制。实践表明,在预警设备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将产生延时并有一定的延时不确定性,这将降低整个预警系统... 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因特网作为信息传递手段,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地点对接入因特网内任何节点的预警设备进行访问和控制。实践表明,在预警设备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将产生延时并有一定的延时不确定性,这将降低整个预警系统的效能。针对延时特性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分析了地震预警系统延时的主要组成,然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延时测试实验及其结果,这为武汉城市圈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示范工程项目后续预警台站的全面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网络延时 TCP/IP协议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水库重点监视区不同蓄水阶段地震波Q值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魏贵春 张丽芬 +1 位作者 申学林 董彦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1-654,660,共5页
利用2001~2015年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结合三峡工程水库蓄水情况,采用Atkinson方法分析该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征,得到不同蓄水阶段、不同库段的非弹性衰减结果。结果显示,Q值与频率变化的线性关系较好,各频点... 利用2001~2015年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结合三峡工程水库蓄水情况,采用Atkinson方法分析该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征,得到不同蓄水阶段、不同库段的非弹性衰减结果。结果显示,Q值与频率变化的线性关系较好,各频点在拟合线附近波动;3个库段在不同蓄水阶段均具有较小的Q0值和中等的η值,表明三峡工程水库重点监视区构造复杂,且介质的均匀程度较低;仙女山-九畹溪断裂附近地区Q值较大,表明该地区构造运动比较稳定;巴东高桥断裂附近地区Q值较小,表明该地区构造运动比较强烈;泄滩地区随着水位的升高,Q0值增大,表明该地区介质均匀程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阶段 库段 Q值 三峡工程重点监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8年湖北房县西北地震核查 被引量:2
6
作者 廉超 陈新强 +2 位作者 乔岳强 孔宇阳 甘家思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8-766,共9页
本文对地震史料进行重新解读,核查了788年湖北房县西北地震事件。应用历史地震与现代地震分析方法,评估了震中及周围地区的地震烈度,结合所在区域当时的地理、政治、经济、农业等特点,修正了该地震的相关参数:主震时间为788年2月16日,... 本文对地震史料进行重新解读,核查了788年湖北房县西北地震事件。应用历史地震与现代地震分析方法,评估了震中及周围地区的地震烈度,结合所在区域当时的地理、政治、经济、农业等特点,修正了该地震的相关参数:主震时间为788年2月16日,震级为M_S63/4级,震中位置为竹山擂鼓台(32°23′N,109°52′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房县 历史地震 现代统计方法 震级重新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凯 杜瑞林 +3 位作者 魏贵春 戴苗 董彦君 侯健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1-1034,共4页
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作调研后认为,预警接收终端的发布时延小于1s;广播、电视发布时延为几s;互联网发布(新媒体、手机APP、第三方平台推送)时效性受并发量影响,在千万级用户时发布时延是30~40s。因此,应采用分区域分级发布策略,... 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作调研后认为,预警接收终端的发布时延小于1s;广播、电视发布时延为几s;互联网发布(新媒体、手机APP、第三方平台推送)时效性受并发量影响,在千万级用户时发布时延是30~40s。因此,应采用分区域分级发布策略,以提高发布时效。以汶川地震为例,针对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的时效分析结果表明,在首台触发3~4s内开始发布预警信息,震中20~50km范围内95%以上的网民有1~7s的预警时间,而破裂最大区域(北川)95%以上的网民将获得30s以上的预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信息发布时延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建设与讨论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志高 杨江 +1 位作者 夏界宁 黄俊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84-188,201,共6页
武汉城市圈内建设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并接入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地震台网数据,实现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功能。台网建成以后将大大提升武汉城市圈的防震减灾能力,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地震预警信息、应急响应支持和震害快速评估。本文... 武汉城市圈内建设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并接入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地震台网数据,实现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功能。台网建成以后将大大提升武汉城市圈的防震减灾能力,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地震预警信息、应急响应支持和震害快速评估。本文初步探讨武汉城市圈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的建设情况,详细介绍台站的分布情况,仪器性能指标、安装调试情况及试运行情况。介绍2015年11月1日台网监测到荆门市沙洋县发生3.2级地震并发出预警的情况。最后对台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 SIEREW数据处理平台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沿河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震后数据分析
9
作者 吴雄伟 杨江 +1 位作者 夏界宁 范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5-990,共6页
2023-08-23红沿河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成功记录到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的4.6级地震,这是我国首次完整记录到核电厂附近中强震数据。对该系统记录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时程信号波形回放表明,本次地震记录数据清晰完整,自由场数据峰值与地... 2023-08-23红沿河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成功记录到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的4.6级地震,这是我国首次完整记录到核电厂附近中强震数据。对该系统记录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时程信号波形回放表明,本次地震记录数据清晰完整,自由场数据峰值与地震衰减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相符。系统7个监测点加速度峰值对比分析表明,核电厂厂房对地震加速度信号具有放大效应,放大系数与建筑物标高正相关。加速度峰值数据频谱分析结果显示,核电厂厂房地震响应数据的卓越频率主要集中在10~20 Hz范围内,该范围内的地震加速度信号对厂房仍具有较大破坏性,这一结论与核电厂地震仪表准则NB/T 20076-2012中规定的地震触发频带(1~10 Hz)不符。鉴于我国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的地震触发滤波通频带设定范围为1~10 Hz,这一缺陷会降低地震仪表系统纵深安全防御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地震仪表系统 地震响应 卓越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损快速识别算法在湖北应城M 4.9级地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乙轩 姜涛 +1 位作者 吴文彬 江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38,共10页
针对基于人工检测方法存在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通道注意力机制改进的Faster RCNN的砌体结构震损图片快速识别算法。基于湖北省应城M 4.9级地震现场调查获取的砌体结构震害图片,制作砌体结构门窗洞口和震损类型的数据... 针对基于人工检测方法存在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通道注意力机制改进的Faster RCNN的砌体结构震损图片快速识别算法。基于湖北省应城M 4.9级地震现场调查获取的砌体结构震害图片,制作砌体结构门窗洞口和震损类型的数据集;通过Mosaic方法对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后,构建空间通道注意力机制改进的Faster RCNN模型提取震害图片高级语义特征;使用湖北应城M 4.9级地震砌体结构震害调查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及验证并确定最终的模型超参;最后基于改进的Faster RCNN对砌体结构门窗洞口和震损类型进行快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的算法可以有效的识别出门、窗、剥落、裂缝,其检测精确分别为:93.1%、97.6%、74.8%、62.3%。此外,单张震害照片检测时间为60 ms,为砌体结构震害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震害类型 快速检测 改进的Faster RCNN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换流站地震监控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江 吴雄伟 +3 位作者 吴鹏 陈玉秀 黄俊 李静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9-226,共8页
2017年本团队承接了国内首个大型换流站地震监控预警系统的建设任务并成功实施。本文针对换流站地震预警及监控的应用特点,首次提出了全新的设计思路,包括监测点的分类原则,提高报警时效性办法,报警输出控制逻辑,防误报和漏报机制等,介... 2017年本团队承接了国内首个大型换流站地震监控预警系统的建设任务并成功实施。本文针对换流站地震预警及监控的应用特点,首次提出了全新的设计思路,包括监测点的分类原则,提高报警时效性办法,报警输出控制逻辑,防误报和漏报机制等,介绍了系统软硬件架构,并给出了试运行期间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站 地震监控预警系统 报警时效性 报警控制逻辑 防误报和漏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强震台站与国家强震台站地震记录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俊 杨江 +1 位作者 夏界宁 罗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2-1088,共7页
2016-01-21青海门源发生6.4级地震,高速铁路强震台站和国家强震台站都记录到这次破坏性地震。对比分析2种强震台站的建台方式、观测环境及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互功率密度谱和傅里叶幅值谱等特点发现,随着高频分量的减少,2种台站位... 2016-01-21青海门源发生6.4级地震,高速铁路强震台站和国家强震台站都记录到这次破坏性地震。对比分析2种强震台站的建台方式、观测环境及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互功率密度谱和傅里叶幅值谱等特点发现,随着高频分量的减少,2种台站位移时程的相似性高于速度时程,速度时程的相似性高于加速度时程;与地震破坏性密切相关的0.1~10 Hz频带内,高速铁路强震台站和国家强震台站的UD向地震记录受场地条件的影响都较小。联合高速铁路强震台站和国家强震台站数据计算地震预警震级和地震仪器烈度,结果发现,高速铁路强震台站可满足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要求,且2种台站数据的融合可有效提高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强震台站 国家强震台站 场地条件 波形相似性 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地震作用下的老旧砌体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俊 夏界宁 罗松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3,202,共10页
城市内老旧砌体结构多但抗震性能较差,在爆破作用下可能产生破坏。为研究爆破作用下老旧砌体的动力特性,在爆破现场附近的老旧砌体结构上布设强震仪,以观测爆破地震波对结构的瞬时作用以及长期爆破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效应。通过对爆破加... 城市内老旧砌体结构多但抗震性能较差,在爆破作用下可能产生破坏。为研究爆破作用下老旧砌体的动力特性,在爆破现场附近的老旧砌体结构上布设强震仪,以观测爆破地震波对结构的瞬时作用以及长期爆破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效应。通过对爆破加速度和速度记录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比较,认为爆破速度记录相比爆破加速度记录可以更好地识别出砌体结构的动力特性,且爆破地震速度对砌体结构横向的共振影响最大。采用对比分析法,分别用爆破地震速度和地脉动加速度记录识别老旧砌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发现两种方法都能近似地识别出砌体结构的低阶平动和扭转频率,但采用爆破速度计算的自振频率比地脉动法要小1.8%~3.4%,这主要是因为爆破振动更能反映在较大振动作用下结构的响应,频繁的爆破可能导致老旧砌体结构出现非线性反应。通过监测结构自振频率在长期爆破作用下的变化,发现虽然单个爆破振动能满足《爆破安全规程》的安全要求,但在长期爆破作用下,结构1阶扭转频率、2阶横向和纵向频率随爆破次数的增加分别减少了4%、3.6%和5.2%,因此在爆破安全监测中应考虑长期爆破作用对老旧砌体结构等抗震能力较差建筑的累积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地震波 老旧砌体结构 自振频率 累积损伤效应 爆破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临时道路的地震致灾风险评估研究——以四川地区为例
14
作者 李垠 刘全 +1 位作者 张亦梅 张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147,155,共9页
灾害风险研究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起着重要性的作用。以四川地区水利水电工程临时道路为研究对象,以地震为致灾因子,从构造背景和地震危险性两大方面进行分析,采用模糊集合理论和判断矩阵法,建立了临时道路遭受地震影响的风险评估的数学... 灾害风险研究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起着重要性的作用。以四川地区水利水电工程临时道路为研究对象,以地震为致灾因子,从构造背景和地震危险性两大方面进行分析,采用模糊集合理论和判断矩阵法,建立了临时道路遭受地震影响的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四川地区18912个格网单元遭遇地震后道路破坏情况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四川地区水利水电工程临时道路遭受地震中等破坏的可能性较大,其中阿坝州的九寨沟县和汶川县及绵阳市的青川县等地区破坏情况可能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道路 地震风险 模糊集合 判断矩阵 构造背景 格网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单元的研制
15
作者 吴鹏 杨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7-171,共5页
文中设计一款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单元,采用ITOP4412核心板作为主控板卡,利用其网络模块通过TCP/IP通信对地震信息推送服务器的数据包进行接收,并根据相关协议对接收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本地地震烈度、地震到达时间、震源发生坐标等信息。... 文中设计一款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单元,采用ITOP4412核心板作为主控板卡,利用其网络模块通过TCP/IP通信对地震信息推送服务器的数据包进行接收,并根据相关协议对接收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本地地震烈度、地震到达时间、震源发生坐标等信息。通过I/O口驱动控制板卡进行地震烈度报警,同时,通过自带音频模块进行报警广播,利用RS 232通信接口与GLM-430-C触摸液晶屏进行数据交互和报警解除操作,具有地震信息推送报警响应快速、工作稳定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单元 地震数据解析 地震烈度计算 地震烈度报警 报警解除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淤泥质软土非线性动力特性
16
作者 胡庆 祁超 汤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7-481,493,共6页
为深入研究江汉盆地淤泥质软土层的动力特性,采用自振柱试验仪进行一系列不排水动力试验,分析该地区软土层动剪切模量比G/G_0、阻尼比λ随剪应变γ的变化特征。分别使用不同的动力本构模型拟合本地区淤泥质软土层G/G_0-γ曲线和λ-γ曲... 为深入研究江汉盆地淤泥质软土层的动力特性,采用自振柱试验仪进行一系列不排水动力试验,分析该地区软土层动剪切模量比G/G_0、阻尼比λ随剪应变γ的变化特征。分别使用不同的动力本构模型拟合本地区淤泥质软土层G/G_0-γ曲线和λ-γ曲线,并分析最优拟合曲线。结果表明,江汉盆地软土的非线性特征表现出强烈的区域性,且与全国平均值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江汉盆地淤泥质软土层的动力特性认识,可在该地区软土层土动力参数实测数据不足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软土 动剪切模量比 阻尼比 江汉盆地 动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巴东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戴苗 吴桂桔 +4 位作者 刘坚 申重阳 孙少安 申学林 魏贵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7-852,共16页
三峡库区地震成因复杂,为了研究该区域地震的成因及发震规律,文中利用湖北省区域台网、三峡台网提供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三峡库区394个M_L≥2.0地震的震源参数,获得了三峡库区视应力的时空分布图像,分析了... 三峡库区地震成因复杂,为了研究该区域地震的成因及发震规律,文中利用湖北省区域台网、三峡台网提供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三峡库区394个M_L≥2.0地震的震源参数,获得了三峡库区视应力的时空分布图像,分析了三峡库区研究时间段显著地震事件前后的视应力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巴东M_L5.5、秭归M_L4.7以及M_L5.1地震发生前后,不同震级分段计算结果显示,震前震中区附近新华-水田坝断裂和高桥断裂同时出现高值,高值区域分布呈现协同化程度高,而震后零散的现象,表明该区域在震前积累了较高的应力。2)研究区域视应力在地震前后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上升-下降"过程,在应力上升初期发生了巴东M_L5.5、秭归M_L4.7以及M_L5.1三次显著地震。3)研究区域视应力深度剖面显示,不同深度视应力与震级大小呈现正相关性,震后研究区内小震属于低应变释放背景下的低应力释放,未新增明显视应力异常集中区域,震后巴东高桥断裂、周家山-牛口断裂以及秭归仙女山断裂短期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时空特征 三峡库区 巴东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比法的高铁地震台站场地分类初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俊 陈志高 +1 位作者 杨江 夏界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8-33,73,共7页
我国高铁地震台站未进行场地分类,限制了高铁强震记录的使用范围。利用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兰新高铁地震监测台站记录到的主余震强震数据,计算余震峰值加速度小于35 cm/s 2的平均谱比曲线作为场地线性反应参考,评估峰值加速度超过35... 我国高铁地震台站未进行场地分类,限制了高铁强震记录的使用范围。利用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兰新高铁地震监测台站记录到的主余震强震数据,计算余震峰值加速度小于35 cm/s 2的平均谱比曲线作为场地线性反应参考,评估峰值加速度超过35 cm/s 2的强震记录对应台站场地的非线性程度,从而筛选出用于台站场地分类的强震记录,随后采用中国强震台站经验场地分类方法完成了4个高铁地震台站的场地分类,并证明同一台站近远高铁监测点的场地分类结果相同,这表明我国高铁地震台站建设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双监测点在场地条件上差异,具有合理性。最后分析了同一台站近远高铁监测点主震强震动记录相差较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分类 谱比法 场地非线性反应 高铁强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未来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庆 余松 +2 位作者 杨钢 郑水明 蔡永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32,共7页
通过对鄂东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的地质构造、第四纪活动性、地震活动和现今地壳变形的分析,综合判定该段断裂的活动性和构造特征。该断裂是中国东部地区典型的弱-中等活动断裂。采用地震构造类比法和矩震级经验关系,综合评估了断裂的未... 通过对鄂东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的地质构造、第四纪活动性、地震活动和现今地壳变形的分析,综合判定该段断裂的活动性和构造特征。该断裂是中国东部地区典型的弱-中等活动断裂。采用地震构造类比法和矩震级经验关系,综合评估了断裂的未来可能最大发震震级为6.0级;利用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资料,建立了按500a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采用泊松概率模型,计算得到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未来50~200a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和发震概率等定量参数。该成果可为区域地震危险分析及工程抗震设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 地震危险性 最大震级 复发周期 发震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位移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恒 吴建超 雷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69,86,共10页
阻尼修正系数(DMF)用于抗震设计规范中校正临界阻尼比高于或低于5%的弹性反应谱。在解耦多参数交叉影响的原则下研究了三个主要地震参数(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位移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MF随着结构自振周期增... 阻尼修正系数(DMF)用于抗震设计规范中校正临界阻尼比高于或低于5%的弹性反应谱。在解耦多参数交叉影响的原则下研究了三个主要地震参数(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位移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MF随着结构自振周期增大而逐渐趋近于1;随着震级和距离增大,阻尼比对位移反应谱影响随之增大,DMF曲线更加发散,这意味着通过附加阻尼减小结构地震反应对于大震和远震更加有效;场地条件对DMF的影响仅限于近场范围,但无法归纳出明显的影响规律,且随距离增大,不同场地对应的DMF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通过人工合成地震动数值试验,分析加速度反应谱与位移反应谱DMF曲线,得出结论:地震动频谱分量随频率的相对变化速度,对位移反应谱DMF曲线起控制性作用。最后提出了适宜于抗震设计规范采用的DMF公式,并利用实际强震记录数据拟合了DMF公式中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修正系数 地震动位移反应谱 减震 衰减指数 抗震设计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