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苏幼坡 刘天适 刘瑞兴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综述了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概况、研究对象、震后恢复过程优化以及抗震防灾对策的新趋势。
关键词 生命线地震工程 美国 日本 震后恢复 抗震防灾对策 中国 地震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新交界8.1级地震生命线工程震害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恩栋 王东升 +1 位作者 陆鸣 邵广彪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7-81,共5页
介绍了青新交界 8.1级地震中青藏公路沿线各类生命线工程的震害 ,初步分析了产生震害的原因。
关键词 青新交界8.1级地震 生命线工程 震害 青藏公路 雪水河桥 输油管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应急救灾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建伟 王卫国 +1 位作者 苏幼坡 李欣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7,共5页
依据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等严重地震灾害的灾情分布与应急救灾资源配置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应急救灾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应急救灾资源配置的同心圆模型、应急救灾资源需求与满足需求模型、利用与调拨序模型、抗震救灾指挥与组织机... 依据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等严重地震灾害的灾情分布与应急救灾资源配置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应急救灾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应急救灾资源配置的同心圆模型、应急救灾资源需求与满足需求模型、利用与调拨序模型、抗震救灾指挥与组织机构模型以及综合模型。这些模型是地震应急救灾资源配置实践的总结与理性升华,对合理配置应急救灾资源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应急救灾资源 配置模型 利用与调拨序 同心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应急救灾物流瓶颈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卫国 陈建伟 苏幼坡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0,共5页
应急救灾物流瓶颈是救灾物流系统正常运行的局部障碍。救灾物流的断流、缩流、错位和错向可导致部分重灾区救灾物资短缺。为提高救灾效率与效果,在震后紧急救援阶段,应消除、减少救灾物流瓶颈。地震灾害是造成救灾物流瓶颈的根本原因。... 应急救灾物流瓶颈是救灾物流系统正常运行的局部障碍。救灾物流的断流、缩流、错位和错向可导致部分重灾区救灾物资短缺。为提高救灾效率与效果,在震后紧急救援阶段,应消除、减少救灾物流瓶颈。地震灾害是造成救灾物流瓶颈的根本原因。多途径储备救灾物资,提高仓储建筑与道路设施的抗震设防水准,确保城市生命线系统畅通,充分利用航空物流等是物流畅流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应急救灾 物流瓶颈 畅流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地震工程》被引特征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山 张玉敏 苏幼坡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9-162,共4页
以清华同方全文数据库为信息载体,统计分析了1999~2004年《世界地震工程》被我国期刊、学位论文与会议论文的引用状况。结果表明,该刊共被引981次,在同类期刊中被引次数名列前茅; 引用期刊主要是近200种高等学校学报;引用期刊论文主要... 以清华同方全文数据库为信息载体,统计分析了1999~2004年《世界地震工程》被我国期刊、学位论文与会议论文的引用状况。结果表明,该刊共被引981次,在同类期刊中被引次数名列前茅; 引用期刊主要是近200种高等学校学报;引用期刊论文主要归类于建筑科学和地震学;引用学位论文的作者单位都是具有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世界地震工程》作为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较强的理论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地震工程》 引文分析 核心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的日本9.0级地震地表形变监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严萍 王勇 +1 位作者 胡小刚 郝晓光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98,共4页
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IGS跟踪站观测数据,得到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级地震期间的地表变形序列。首先采用GAMIT/GLOBK软件得到GPS测站震前和震后的单天解坐标;然后采用TRACK模块得到GPS测站的震时三维坐标时间序列动态变化。通过对... 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IGS跟踪站观测数据,得到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级地震期间的地表变形序列。首先采用GAMIT/GLOBK软件得到GPS测站震前和震后的单天解坐标;然后采用TRACK模块得到GPS测站的震时三维坐标时间序列动态变化。通过对GPS测站坐标序列进行分析和比较,揭示了GPS测站的震时地表三维形变过程和震后地表永久性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震 同震位移 GAMIT/GLOBK TRACK 日本9.0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庆杰 王绍杰 苏幼坡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地震影响系数是构建地震反应谱的最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抗震房屋设计和减灾的基础,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的分布受到场地条件、基岩条件和特殊地质现象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分析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影响唐山市... 地震影响系数是构建地震反应谱的最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抗震房屋设计和减灾的基础,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的分布受到场地条件、基岩条件和特殊地质现象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分析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影响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的主要指标。考虑各指标与地震影响系数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关系,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预测模型。根据实际资料,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和多个系数矩阵,计算和分析了综合考虑场地和基岩等诸多条件的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并对唐山市的抗震设防规划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影响系数 反应谱 神经网络 唐山 地震小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残余变形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欧阳承新 刘畅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结构在经受地震动作用后会发生变形和位移,其中在震动结束后不能恢复的这一部分,即为残余变形或永久变形。残余变形取决于结构本身的动力性能和输入地震波的特性以及场地条件等。残余变形能够提供震害评估的信息,同时也是震后加固修复... 结构在经受地震动作用后会发生变形和位移,其中在震动结束后不能恢复的这一部分,即为残余变形或永久变形。残余变形取决于结构本身的动力性能和输入地震波的特性以及场地条件等。残余变形能够提供震害评估的信息,同时也是震后加固修复的指标。对单自由度体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不同自振周期、阻尼比、延性水准、滞回特性以及输入地震动下的残余变形,得到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中机理,为以最大变形和累积耗能为依据的基于性能的抗震工程学提供了补充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变形 滞回性能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地震输入桥梁结构设置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效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葛楠 李凤鑫 +1 位作者 王芳 张磊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80,共8页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求了多点地震动输入时多跨简支梁桥采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后的地震动力反应计算公式,并编制了数值求解软件。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设置橡胶隔震支座以后,桥墩的剪力大幅减少。在多点输入的条件下,隔震支座的作用更为重...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求了多点地震动输入时多跨简支梁桥采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后的地震动力反应计算公式,并编制了数值求解软件。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设置橡胶隔震支座以后,桥墩的剪力大幅减少。在多点输入的条件下,隔震支座的作用更为重要,0时差时隔震效率达48.9%,当时差为0.1s时隔震效率达55.9%。当降低橡胶支座的等效刚度及等效阻尼系数时,隔震效率提高,但这时墩-梁之间的相对位移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输入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时差 拉格朗日方程 NEWMARK-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种类变化对单层柱面网壳等效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王宁 徐建新 +2 位作者 薛素铎 陈海彬 闫文赏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1-177,共7页
单层柱面网壳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虽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因为其建模复杂而且计算费时,所以难于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进行模拟分析。为了平衡计算精度和计算量,需要对精细化模型进行等效简化研究。前期研究得到了1种较好的简化建模方法,在此基础... 单层柱面网壳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虽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因为其建模复杂而且计算费时,所以难于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进行模拟分析。为了平衡计算精度和计算量,需要对精细化模型进行等效简化研究。前期研究得到了1种较好的简化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地震波种类变化对等效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共建立了1组4个单层柱面网壳模型,所有模型分为两类,即:2个精细化壳单元模型和2个等效梁单元模型。由于地震波种类不同会使模型失效的临界加速度值不同。因此,动力分析时选用接近结构失稳临界值的加速度。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地震波种类的改变,简化模型的等效效果都较好。等效简化模型的精度受地震波种类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柱面网壳 有限元分析 等效模型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汶川地震看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36
11
作者 苏幼坡 张玉敏 +1 位作者 王绍杰 徐建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32,共8页
汶川地震的发生是对我国自1978年第一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颁布以来,也是对按各阶段建筑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检验。通过震害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适当提高低烈度抗震设防建筑"大震不倒"... 汶川地震的发生是对我国自1978年第一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颁布以来,也是对按各阶段建筑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检验。通过震害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适当提高低烈度抗震设防建筑"大震不倒"的设防水准,并考虑整体现浇楼板对结构"强柱弱梁"的影响,以及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宜增加建筑结构倒塌分析及抗倒塌措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大震不倒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 强柱弱梁 倒塌分析 抗倒塌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层BP神经网络地震灾害人员伤亡预测模型 被引量:41
12
作者 于山 王海霞 马亚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117,共5页
选择地震发生时刻、震级、震中烈度、建筑物倒塌和严重破坏率、抗震设防水准、人口密度、地震预报等7个评价指标,以20次严重地震灾害为示例(其中,17个作训练样本,3个作验证样本),建立了三层BP神经网络地震灾害人员伤亡预测模型。基于MAT... 选择地震发生时刻、震级、震中烈度、建筑物倒塌和严重破坏率、抗震设防水准、人口密度、地震预报等7个评价指标,以20次严重地震灾害为示例(其中,17个作训练样本,3个作验证样本),建立了三层BP神经网络地震灾害人员伤亡预测模型。基于MATLAB6.5BP神经网络训练,得出的预测结果与各个示例的实际数值比较吻合。验证样本的训练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通过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确认人口密度、建筑物倒塌与严重破坏率、震中烈度是影响地震灾害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地震预报、抗震设防水准、地震发生时刻和震级次之。作为人为可控预测指标,减少人口密度特别是城市人口密度,提高建(构)筑物抗震能力及预测预报水平,对于减少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起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地震灾害 人员伤亡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拱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苏幼坡 王兴国 +3 位作者 宋晓胜 陈明辉 倪楠 王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7-484,共8页
利用专门的试验装置进行了24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试验,对梁中拱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不同加载速度下梁中轴力、支座约束弯矩和荷载与挠度关系曲线.试验证明拱效应可显著提高框架梁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与按塑性铰理论计算值比值的平... 利用专门的试验装置进行了24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试验,对梁中拱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不同加载速度下梁中轴力、支座约束弯矩和荷载与挠度关系曲线.试验证明拱效应可显著提高框架梁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与按塑性铰理论计算值比值的平均值为1.94.影响框架梁中拱效应的主要因素是纵向钢筋配筋率、跨高比和支座约束刚度,其中配筋率的影响最显著.快速加载情况下框架梁中拱效应与静载条件下相同,随加载速率提高承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效应 钢筋混凝土 框架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撞击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简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兴国 苏幼坡 +1 位作者 葛楠 王萃敏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0,共6页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1个单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基准模型及相应的4个简化模型。以动力型冲击荷载为例,分别计算了框架柱在3/4柱高、1/2柱高及1/4柱高3个不同部位受到撞击作用时的结构的位移动力反应时程。计算结果表明,...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1个单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基准模型及相应的4个简化模型。以动力型冲击荷载为例,分别计算了框架柱在3/4柱高、1/2柱高及1/4柱高3个不同部位受到撞击作用时的结构的位移动力反应时程。计算结果表明,在数值分析时,可以将整体框架结构简化为2层2跨的简单框架或十字型结构。抗撞击试验模型可以采用两端固定的单根柱,但只有撞击荷载作用在1/2柱高时的动力反应位移误差较小,而在其他情况下误差可能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撞击 钢筋混凝土 框架柱 简化模型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安丘地区软土震陷及地震产生的土层构造新启示 被引量:16
15
作者 田洪水 王华林 +3 位作者 祝介旺 杨传成 吕明英 张慎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4-740,771,共8页
通过地震调查、土工试验和14C测年,从沂沭断裂地震带安丘地区的全新世中—晚期湖沼相软土中,识别出了软土震陷灾害现象和地震产生的软土沉陷向斜褶曲、小尺度同震断层、狭缩–膨胀构造和震裂缝等共生土层变形构造,其中,软土沉陷向斜是... 通过地震调查、土工试验和14C测年,从沂沭断裂地震带安丘地区的全新世中—晚期湖沼相软土中,识别出了软土震陷灾害现象和地震产生的软土沉陷向斜褶曲、小尺度同震断层、狭缩–膨胀构造和震裂缝等共生土层变形构造,其中,软土沉陷向斜是直接反应震陷灾害的纵向土层变形。小尺度同震断层是地震产生的小断层,发育在沉陷向斜之下,其垂向延长0.5~1.8 m。沉陷向斜随着同震断层的产生而初现;又紧随断层向深部延伸而向下发展。地震振动使饱和软土发生触变,土质点从沉陷向斜的转折端向两翼发生流动,在此过程中,附加地震应力不断作用,结果形成了窄而深的沉陷向斜。软土震陷最大深度为1.08 m,平均震陷深度为0.68 m。推断当时的地震烈度达到Ⅷ度、震级超过M6。测得淤泥质土的14C年龄为3901±33a B.P.,该地震事件约发生公元前19世纪。同震断层是形成震陷的重要诱导因素,这为认识软土震陷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新资料;也为防治或减轻软土震陷的危害提出了新启示。因此,应重视软土下伏土层可能产生同震断层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震陷 触变变形 同震断层 全新世 沂沭地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刚度对FPS滑移摩擦摆系统隔震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葛楠 苏幼坡 +1 位作者 王兴国 周锡元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5,37,共7页
根据多体动力学理论相对动能定理推求了FPS滑移式摩擦摆隔震系统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并考虑了竖向弹性振动的影响。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FPS滑移摩擦摆具有隔震系统所必需的特性。较长的自振周期使其具有必要的隔震能力;依靠重力可以... 根据多体动力学理论相对动能定理推求了FPS滑移式摩擦摆隔震系统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并考虑了竖向弹性振动的影响。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FPS滑移摩擦摆具有隔震系统所必需的特性。较长的自振周期使其具有必要的隔震能力;依靠重力可以使结构复位。依靠滑块与滑道接触面的滑动摩擦阻力可以消耗传入结构的能量。适当地选取滑道半径与滚动摩擦系数值,隔震效率可达90%左右。当滑道半径为2m~3m、滑动摩擦系数为0.01左右时,隔震系统具有较好的消能效果与复位能力。在通常实用的滑动摩擦系数范围内,当竖向层间刚度系数为水平层间刚度系数的10倍以上时,可以不考虑竖向振动对水平方向隔震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滑动面摩擦摆 上盘 动能定理 非线性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建筑结构水平剪扭-竖向地震反应的智能复合隔震控制 被引量:29
17
作者 瞿伟廉 周强 +2 位作者 苏经宇 苏幼坡 陈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7-195,共9页
本文在提出了"碟形弹簧-橡胶隔震垫"和MR阻尼器组合而成的智能复合隔震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多层建筑结构"水平剪扭-竖向"地震反应控制的设计计算方法。提出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建筑结构水平地... 本文在提出了"碟形弹簧-橡胶隔震垫"和MR阻尼器组合而成的智能复合隔震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多层建筑结构"水平剪扭-竖向"地震反应控制的设计计算方法。提出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建筑结构水平地震反应的模糊半主动控制策略和对建筑结构竖向地震反应的被动控制方法。以一个五层框架结构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智能复合隔震系统是一种十分简单和有效的隔震系统。它可克服建筑结构常规隔震系统的两个主要缺点,有效地抑制多层建筑结构的多维地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形弹簧 橡胶隔震垫 MR阻尼器 智能复合隔震系统 水平剪扭-竖向 地震反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综合防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静 邓丽 朱庆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根据唐山市的实际资料,分析了控制综合成灾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综合成灾机理。针对各种致灾因子间关联关系的复杂性,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综合成灾危险性评价模型,确定了模型因子和关联系数矩阵。基于功能设计了唐山市综合防灾信息系统... 根据唐山市的实际资料,分析了控制综合成灾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综合成灾机理。针对各种致灾因子间关联关系的复杂性,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综合成灾危险性评价模型,确定了模型因子和关联系数矩阵。基于功能设计了唐山市综合防灾信息系统,介绍了系统功能和界面,分析了唐山市综合灾害危险性的分布,并对唐山市的综合防灾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灾机理 危险性评价 模型因子 致灾因子 防灾管理 灾害 综合 唐山市 防灾工作 关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的规划原则与要求 被引量:33
19
作者 初建宇 苏幼坡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3,共4页
地震避难疏散场所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地震区的城市必须规划建设地震避难疏散场所。探讨了规划建设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主要要求与重要指标。规划建设的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必须确保避难疏... 地震避难疏散场所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地震区的城市必须规划建设地震避难疏散场所。探讨了规划建设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主要要求与重要指标。规划建设的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必须确保避难疏散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避难疏散场所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芯样尺寸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海彬 卢建勇 李凯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143,共3页
针对不同直径不同高径比芯样推定混凝土强度问题,选取了本地区常用的原材料,制作了C20~C55八个强度等级2500mm×200mm×1650mm的试件,钻取直径为50、70、100mm,得到了1368个高径比为0.5、O.7、1.0的芯样。利用回归分析... 针对不同直径不同高径比芯样推定混凝土强度问题,选取了本地区常用的原材料,制作了C20~C55八个强度等级2500mm×200mm×1650mm的试件,钻取直径为50、70、100mm,得到了1368个高径比为0.5、O.7、1.0的芯样。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直径不同高径比芯样的回归方程,给出了不同直径不同高径比芯样的折算系数,同时,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得到了直径、高径比对芯样尺寸效应的影响程度,为小芯样测强在本地区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芯法 尺寸效应 芯样抗压强度 小直径芯样 折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