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铲形逆冲断层地震破裂动力学模型及其在汶川地震研究中的启示 |
陶玮
胡才博
万永革
沈正康
王康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
2
|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发生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
朱守彪
张培震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91
|
|
|
3
|
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断层作用及动力学过程研究进展--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
李海兵
许志琴
马胜利
赵俊猛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
4
|
1999年集集地震前后台湾地区地应变率场的分布及其动力学成因 |
朱守彪
赵晓燕
刘杨
缪淼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
5
|
龙门山断层地震周期及其动力学过程模拟研究 |
马林飞
陶玮
张永
曾明会
郑茜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
6
|
基于连续-离散单元法的汶川地震动力学二维自发破裂全周期模拟研究 |
赵由佳
张国宏
张迎峰
单新建
屈春燕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
7
|
华北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动力学初步研究 |
刘峡
马瑾
傅容珊
杨国华
绍志刚
郑智江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0
|
|
|
8
|
华北盆地强震孕育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
朱守彪
张培震
石耀霖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6
|
|
|
9
|
失稳前断层加速协同化的实验室证据和地震实例 |
马瑾
郭彦双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84
|
|
|
10
|
四川龙门山断裂带高精度地壳/岩石圈黏度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
朱涛
詹艳
孙翔宇
张宇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
11
|
阿尔金断裂东端的旋转构造及其动力学意义 |
王萍
卢演俦
陈杰
|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
12
|
基于地幔动力学模拟推断云南地区剪切波各向异性源的深度 |
朱涛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
13
|
土耳其帕扎尔哲克M7.8地震构造背景与地表破裂特征 |
李传友
张会平
李俊杰
俞晶星
任治坤
马字发
Murat Tamer
王世广
龚正
周晓成
徐岳仁
梁朋
|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同震形变场和震源滑动模型反演 |
杨建文
金明培
李庆
黎朕灵
叶泵
李见
张迎峰
|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气液注采工业活动诱发地震机理及其断层滑动风险评估综述 |
杨旭航
陶玮
鲁人齐
詹艳
张国宏
|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6
|
岩石圈主要各向异性矿物的CPO特征及其对岩石圈动力学研究的启示 |
商咏梅
杨彧
杨晓松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
17
|
2019年四川荣县—威远—资中地震区高精度地震目录构建与发震构造讨论 |
罗佳宏
徐锡伟
李海鸥
王启欣
鲁人齐
陈桂华
马文涛
|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华北地区断裂带地震时空活动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
罗纲
宋建
张琦
陈宇轩
靳锡波
尹力
|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活动与地壳运动所反映的块体特征及其动力来源 |
程佳
徐锡伟
甘卫军
马文涛
陈为涛
张勇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80
|
|
|
20
|
基于声发射实验结果讨论大震前地震活动平静现象的机制 |
马胜利
蒋海昆
扈小燕
巴晶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