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中拉萨地块晚侏罗世许如错花岗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18
1
作者 闫晶晶 赵志丹 +2 位作者 刘栋 王珍珍 唐演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37-2453,共17页
西藏中部拉萨地块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源区性质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约束。本文报道了中部拉萨地块西段许如错岩体的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成分。许如错岩体寄主花岗岩年龄为155.1±... 西藏中部拉萨地块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源区性质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约束。本文报道了中部拉萨地块西段许如错岩体的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成分。许如错岩体寄主花岗岩年龄为155.1±0.7Ma,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同期(155.7±0.7Ma)形成。寄主花岗岩属I型偏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锆石εHf(t)值(-16.6^-6.6)指示其可能来源于拉萨地块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作用。闪长质包体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锆石εHf(t)值(-8.9^-3.8)具有总体为负但明显高于寄主花岗岩εHf(t)值的特征,表明这些闪长质包体代表了幔源物质组成的加入。许如错晚侏罗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洋壳在中晚侏罗世向南俯冲于拉萨地块之下,引起幔源物质与中部拉萨地块古老基底重熔所产生的酸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Hf 许如错花岗岩 中部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区龙江组安山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苏珊 刘佳宜 +3 位作者 季洪伟 吕军 周肃 刘俊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04-2618,共15页
三道湾子金矿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之一,金矿赋存在龙江组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中。本文对三道湾子金矿赋矿围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岩石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 三道湾子金矿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之一,金矿赋存在龙江组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中。本文对三道湾子金矿赋矿围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岩石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龙江组安山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21.4±1.8Ma,表明其喷出时代为早白垩世。在地球化学组成上,龙江组火山岩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和弱Eu负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岩石与岛弧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龙江组安山岩具有低的Sr初始比值[(87Sr/86Sr)i=0.704798~0.704919]和正的εNd(t)(0.7~1.8),说明岩浆源区具有弱亏损地幔的特征。三道湾子金矿区的龙江组安山岩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减薄的动力学背景下,由于伊泽奈崎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致使整个东北地区处于伸展构造背景中,软流圈上涌的同时下地壳与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导致整个东北地区广泛发育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构成了三道湾子金矿的赋矿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山岩 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三道湾子金矿床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东喜马拉雅错那地区亚马荣淡色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3
3
作者 石卿尚 黄春梅 +3 位作者 雷杭山 齐宁远 佟鑫 赵志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54-2466,共13页
本文通过对东喜马拉雅错那地区亚马荣岩体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试图探索亚马荣岩体的形成机制,解释地壳深熔作用过程。锆石U-Pb定年获得两期年龄,分别为14.4Ma和17Ma,结合前人已有结果,本文认为错那地区的深熔作... 本文通过对东喜马拉雅错那地区亚马荣岩体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试图探索亚马荣岩体的形成机制,解释地壳深熔作用过程。锆石U-Pb定年获得两期年龄,分别为14.4Ma和17Ma,结合前人已有结果,本文认为错那地区的深熔作用至少持续5Myr时间。亚马荣岩体具有较高Si O2(71.85%~72.91%)、Al2O3(15.30%~15.67%)含量,较低的Fe2O3T(0.58%~0.90%)、Ca O(0.72%~1.05%)含量,铝饱和指数(A/CNK)为1.08~1.22;锆石Ti温度计、εHf(t)的变化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比值和Ba含量之间的协变关系都说明,错那淡色花岗岩形成过程中存在多种熔融方式,经历了脱水熔融和水致熔融的转变,发生熔融反应的转变可能与藏南东-西向伸展构造的启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喜马拉雅 淡色花岗岩 熔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耳其中部阿哲格尔火山湖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杭山 马倩 +3 位作者 刘泽 赵志丹 朱弟成 莫宣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19-2632,共14页
阿哲格尔火山湖玄武岩是位于卡帕多利亚火成岩省(CVP)东部的第四纪火山岩之一。与CVP中其他火山岩相比,玄武岩具有演化程度较低,成分上更接近原始岩浆的特征。玄武岩记录了两期深部岩浆活动:橄榄石捕掳晶Fo值高达89,尖晶石包裹体具有低C... 阿哲格尔火山湖玄武岩是位于卡帕多利亚火成岩省(CVP)东部的第四纪火山岩之一。与CVP中其他火山岩相比,玄武岩具有演化程度较低,成分上更接近原始岩浆的特征。玄武岩记录了两期深部岩浆活动:橄榄石捕掳晶Fo值高达89,尖晶石包裹体具有低Cr~#、高Al的特征,表明了早期岩浆源区可能为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除样品TCA02外,玄武岩ΣCe/ΣY比值为1.39~2.11,^(143)Nd/^(144)Nd比值为0.51287~0.51288,Th/Nb比值为0.15~0.16,具有大陆裂谷玄武岩的特征,反应了晚期的碱性岩浆起源于软流圈地幔。与CVP早-中更新世钙碱性岩浆相对比,晚期碱性岩浆的高场强元素(如Nb、Ta)具有弱的负异常,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程度较低,揭示了岩浆在上升演化过程中存在富集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玄武岩 捕掳晶 软流圈地幔 土耳其中部阿哲格尔火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带南部桑日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珍珍 刘栋 +3 位作者 赵志丹 闫晶晶 石卿尚 莫宣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79-2493,共15页
冈底斯岩浆岩带位于西藏南部的拉萨地体南缘,它形成于特提斯洋和印度-亚洲大陆长期俯冲碰撞过程中,是青藏高原花岗岩最发育的地区。前人对冈底斯岩浆带中各类型花岗岩的成因、源区、时空分布以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详细大量的研究,... 冈底斯岩浆岩带位于西藏南部的拉萨地体南缘,它形成于特提斯洋和印度-亚洲大陆长期俯冲碰撞过程中,是青藏高原花岗岩最发育的地区。前人对冈底斯岩浆带中各类型花岗岩的成因、源区、时空分布以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详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高分异花岗岩的具体成因、演化过程以及在70~65Ma拉萨地块的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研究较少。本文选择冈底斯南缘白垩纪末桑日花岗岩进行研究,揭示了桑日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样品LA-ICP-MS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67~66Ma。桑日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 O2(74.26%~76.93%)、高K2O+Na2O(7.87%~8.56%),低P2O5(0.02%~0.04%)和Ca O(0.28%~1.00%),以及富集K、Rb、Th,亏损Nb、P、Ti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在锆石Hf同位素上,桑日花岗岩εHf(t)>0(+4.6^+10.9),且具有Hf不均一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桑日花岗岩是高分异I型花岗岩,在特提斯洋板块北向俯冲过程中,板片回转,俯冲洋壳脱水产生的流体进入地幔楔,引发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镁铁质幔源物质并底侵上涌,导致浅部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岩浆混合,从而在浅部形成混源岩浆房,最终在侵位与成岩后期经历高程度的分异演化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桑日花岗岩 高分异I型花岗岩 板片回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的变质演化:相平衡及变质作用P-T轨迹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现力 张立飞 +1 位作者 赵志丹 朱弟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05-1519,共15页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闳石、绿帘石/斜黝帘石,及少量的金红石、石英、多硅白云母和普通角闪石。石榴石具有成分环带,从核到边Xpy,升高,Xgr降低,部分石榴石外边缘受退变质改造影响,...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闳石、绿帘石/斜黝帘石,及少量的金红石、石英、多硅白云母和普通角闪石。石榴石具有成分环带,从核到边Xpy,升高,Xgr降低,部分石榴石外边缘受退变质改造影响,形成富Xgr的成分带。利用NCKMnFMASHTO体系中的P-T视剖面图,结合石榴石边部最大Xpy,等值线和多硅白云母最大Si-含量值确定了松多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为30±0.6kbar和610±6℃。石榴石核部到幔部成分环带记录的相对平缓的P-T轨迹反应了岩石早期经历了以加热升温为主、轻微加压的缓慢俯冲过程,地温梯度为7~8℃/km。石榴石幔部到边部成分环带,结合多硅白云母最大Si含量等值线模拟了以缓慢升温、快速增压为特征的P—T轨迹,反应了岩石由早期的缓慢俯冲进入到后期的快速俯冲阶段,地温梯度由7~8℃/km减小到5~6℃/km。峰期之后的榴辉岩经历了早期近等温减压的变质过程,以硬柱石和少量滑石的脱水反应生成蓝闪石和绿帘石(约22—23kbar)为主要特征。其后的晚期退变质阶段以硬柱石消失后局部成分域内由富余流体的消耗形成冻蓝闪石(约16kbar)以及蓝闪石和绿辉石边部发育后成合晶为特征(11~12kbar),石榴石边部的韭闪石冠状体和金红石边部生成的榍石退变边也大致发生在该阶段。榴辉岩近等温减压的变质过程可能代表了早期的构造快速抬升过程。松多榴辉岩带可能代表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内一条新的大洋型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带,大约266Ma的榴辉岩相变质时代说明在拉萨地块内部可能存在过一个二叠纪的古特提斯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相平衡 P-T轨迹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同普二叠纪高分异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和岩石成因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士旭 朱弟成 +2 位作者 张亮亮 谢锦程 王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09-2522,共14页
对具有富U或高U锆石的高硅花岗岩进行准确定年并进行成因讨论是花岗岩研究中的难题。本文以青藏高原东部江达-维西构造带北部同普岩基边缘相的高硅花岗岩为对象,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大激光... 对具有富U或高U锆石的高硅花岗岩进行准确定年并进行成因讨论是花岗岩研究中的难题。本文以青藏高原东部江达-维西构造带北部同普岩基边缘相的高硅花岗岩为对象,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大激光束斑(100μm)先剥蚀2~3个脉冲的预剥蚀方法,获得了这套含富U或高U锆石高硅花岗岩的可靠锆石UPb年龄(260±1Ma)。这套高硅花岗岩具有高的Si O2含量(74.92%~76.46%)、高的全碱含量(Na2O+K2O;7.61%~8.55%)和高的分异指数(92~96),明显的Eu(Eu/Eu*=0.17~0.41)异常和显著亏损Ba、Nb、Sr、P和Ti等特征,属于典型的高分异花岗岩。本文数据,结合文献数据,指示同普高硅花岗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9.9^-5.8)指示它们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定量模拟表明它们可能由同期花岗闪长质母岩浆经历斜长石、磷灰石和富钛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 同普岩基 高分异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左贡-竹卡地区一些关键地层的时代和物源区示踪 被引量:4
8
作者 金鹭 王青 +2 位作者 朱弟成 谢锦程 张亮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23-2534,共12页
因地层时代和物源区缺乏有效约束,限制了对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东向延伸的北澜沧江缝合带北段构造演化历史的认识。本文报道了位于北澜沧江缝合带北段藏东左贡-竹卡地区的酉西群、竹卡群和甲丕拉组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在酉西群变质砂岩和... 因地层时代和物源区缺乏有效约束,限制了对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东向延伸的北澜沧江缝合带北段构造演化历史的认识。本文报道了位于北澜沧江缝合带北段藏东左贡-竹卡地区的酉西群、竹卡群和甲丕拉组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在酉西群变质砂岩和甲丕拉组砂岩中获得的最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10±7Ma(n=3)和215±1Ma(n=2),将二者的最大沉积时代分别限定为早泥盆世和晚三叠世。竹卡群英安岩的锆石U-Pb年龄(240±1Ma)表明火山岩浆作用发生于中三叠世。碎屑锆石年龄频谱表明,酉西群兼具南羌塘地体约950Ma的碎屑锆石年龄指标和拉萨地体约1110Ma的年龄指标,表明其初始物源可能来自东冈瓦纳大陆内部印度大陆与南极洲之间的Eastern Ghats-Rayner和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之间的Albany-Fraser-Bunger-Windmill造山带。甲丕拉组碎屑锆石最年轻的年龄峰值(225±2Ma;n=25)及其Hf同位素组成(-15.7^-4.2)与东达山岩基的相似性,指示甲丕拉组的物源很可能来自邻近的东达山岩基。甲丕拉组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215Ma)与东达山岩基最年轻的花岗岩浆活动同期。这一结果,结合东达山地区甲丕拉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发生的与羌塘中央隆起带同期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事件,提出在北澜沧江北段的东达山地区,在东达山花岗岩基岩浆作用之后(约215Ma)甲丕拉组磨拉石沉积之前,很可能发生了快速隆升,与青藏高原羌塘中央隆起带的隆升剥露事件同期,可能受控于北澜沧江古特提斯洋壳板片的断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物源区 关键地层 东达山 藏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武关杂岩石榴黑云片岩的变质作用P-T轨迹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江媛媛 向华 张泽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63-2574,共12页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长期汇聚的产物。该造山带以商南-丹凤缝合带为界分为早古生代的北秦岭造山带和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南秦岭造山带。武关杂岩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的北缘,被认为是一套形成于弧前盆地的杂岩,原岩沉积时代为泥盆...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长期汇聚的产物。该造山带以商南-丹凤缝合带为界分为早古生代的北秦岭造山带和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南秦岭造山带。武关杂岩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的北缘,被认为是一套形成于弧前盆地的杂岩,原岩沉积时代为泥盆纪-早石炭纪,经历了晚石炭纪变质作用。本文对武关杂岩的石榴黑云片岩进行了岩石学研究。该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榴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含少量白云母、金红石和钛铁矿。变斑晶石榴石具有明显的生长成分环带,其核部以MgO含量增加和MnO降低为特征,幔部FeO含量逐渐增加,MgO、CaO和MnO逐渐减少,而在边部CaO明显升高,MgO、FeO和MnO含量不同程度降低。相平衡模拟和温压计计算结果表明,石榴黑云片岩具有复杂的顺时针P-T轨迹,早期进变质阶段(M1)为升温升压过程,峰期条件为~695℃和~8.3kbar,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核)和所含的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及钛铁矿包裹体;中期退变质阶段(M2)是降温降压过程,达到~615℃和~6.2kbar变质条件,变质矿物组合是石榴石(幔)和包含的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和钛铁矿包裹体;晚期是以近等温升压为特征的进变质过程(M3),达到~620℃和~9.1kbar条件,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边)和基质矿物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和金红石。M1和M2阶段的构造了一个"发夹状"的顺时针P-T轨迹,为俯冲带变质作用典型特征,表明岩石经历了早期俯冲和后来的折返过程。而以显著增压为特征的晚期进变质作用(M3)很可能表明岩石经历了又一期俯冲作用。因此,本研究表明武关杂岩中的石榴黑云片岩很可能处于俯冲通道之中,经历了多旋回俯冲与折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成分环带 相平衡模拟 P-T轨迹 武关杂岩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