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力学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查中的重大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康玉柱 康志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10,共10页
笔者在塔里木盆地进行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查工作中,运用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的成生发展及构造体系的划分,通过确定含油气区—选择油气富集带—寻找油气田—评价油气田的全过程的实践,在塔里木盆地实现了我国古生代... 笔者在塔里木盆地进行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查工作中,运用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的成生发展及构造体系的划分,通过确定含油气区—选择油气富集带—寻找油气田—评价油气田的全过程的实践,在塔里木盆地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的重大突破;并提出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体系 油气田 油气勘探 地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庭斌 冯福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7-244,共8页
从盆地分析入手,以热作用为主线,用动平衡观点研究中国天然气地质特征是我们的总体思路。以盆、热、烃为理论基础,围绕天然气形成环境和资源分布,本文提出了三种相互关联的盆地综合分类(热分类,构造分类及油气资源比例分类)。中国天然... 从盆地分析入手,以热作用为主线,用动平衡观点研究中国天然气地质特征是我们的总体思路。以盆、热、烃为理论基础,围绕天然气形成环境和资源分布,本文提出了三种相互关联的盆地综合分类(热分类,构造分类及油气资源比例分类)。中国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四个领域(未熟层系、含煤层系、碳酸盐岩系和湖相碎屑岩系),分属五种成因类型(生物气、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油型气、煤成气及深源气)。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是:一定的生气强度;厚度较大的常规储层;生气期与成藏期较晚;发育有古隆起与古圈闭;有良好的区域盖层;有断层及不整合面为输导等地质因素的综合结果。主要有四大含气领域(煤成气、海相碳酸盐岩气、湖相腐泥气和生物气),四大含气区的资源前景序次是:近海气区、西北气区、中部气区和东部油气区。中国今后天然气勘探的总方针是大中小型并举,远中近期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地质特征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气盆地研究及其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光鼎 冯福闿 +1 位作者 王庭斌 谢秋元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23-335,共13页
中国可分为五大构造区,它们控制了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每一沉积盆地可有单一层次或多层次结构,分别构成一种或多种盆地原型;对两种以上原型盆地组成的叠合盆地,宜用双重分类命名。以印支旋回为界,可分上、下两大油气组合,上部组合约... 中国可分为五大构造区,它们控制了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每一沉积盆地可有单一层次或多层次结构,分别构成一种或多种盆地原型;对两种以上原型盆地组成的叠合盆地,宜用双重分类命名。以印支旋回为界,可分上、下两大油气组合,上部组合约占我国油气资源总量的60—70%,今后仍应是重要勘探对象,同时要大力开展下部组合的勘探。为深入评价盆地的含油性,可建立计算机定量动态模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盆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明宅 张洪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10,共5页
对控制生物气成藏的诸项地质因素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如下认识:①产甲烷菌的大量繁殖是生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其适宜的地球化学环境为缺氧、缺硫酸根、中—中高温、较低矿化度的近中性水介质环境;②Ⅰ、Ⅱ型有机质的最佳生气温度为3... 对控制生物气成藏的诸项地质因素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如下认识:①产甲烷菌的大量繁殖是生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其适宜的地球化学环境为缺氧、缺硫酸根、中—中高温、较低矿化度的近中性水介质环境;②Ⅰ、Ⅱ型有机质的最佳生气温度为35~40℃,Ⅲ型有机质的最佳生气温度为40~50℃;③有机质生气潜力按Ⅰ、Ⅱ、Ⅲ型干酪根的顺序依次降低;④提出了生物气的赋存相态模式,自上而下生物气的赋存运移相态为游离态—水溶态—游离态,解释了生物气在深度上的分布规律;⑤产生物气地层具有高孔渗特征,生物气要成藏需有厚的泥岩盖层封盖保存;⑥生物气成藏是所生天然气不断生成聚集和不断纵向散失达到相对平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油气藏形成 生油气量 油气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二、三亚段储层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姚军辉 关晓东 林畅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4-58,共5页
水进、水退控制的进积、退积以及加积等充填样式和它们在空间上的叠置方式,是断陷湖盆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因此,幕式构造沉降作用引起的沉积基面变化是控制层序发育及其基本特征的根本原因,沉积物供给和气候变化只是层序形成的外部... 水进、水退控制的进积、退积以及加积等充填样式和它们在空间上的叠置方式,是断陷湖盆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因此,幕式构造沉降作用引起的沉积基面变化是控制层序发育及其基本特征的根本原因,沉积物供给和气候变化只是层序形成的外部条件。运用上述方法可将高尚堡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二、三亚段划分为9个副层序组和若干个副层序,极大地提高了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尚堡油田 储层 高分辫率 层序地层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六五”以来天然气勘探、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5-19,共5页
“六五”以来,我国天然气储量增长较快,以年均增量计,15年翻了3番。"八五"前4年的储量增长超过建国后前40年的累积探明储量,显示我国天然气勘探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青年期"。天然气勘探的发展与科研成就分不开,“六五”以... “六五”以来,我国天然气储量增长较快,以年均增量计,15年翻了3番。"八五"前4年的储量增长超过建国后前40年的累积探明储量,显示我国天然气勘探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青年期"。天然气勘探的发展与科研成就分不开,“六五”以来全国组织了三轮科研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理论上明确了气与油在生成和成藏上有很大差别;测算了全国有30×1012~40×1012m3天然气和6×1012m3埋深小于1000m的煤层气资源量;指出我国天然气的富集除受一般地质因素控制外,古构造和晚期成藏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国地质特点研究认为,今后以大、中型气田为目标的勘探仍应以中部地区为重点,同时应大力加强西部和海上的勘探,而东部则应以勘探多类型的小型气田群为主。据预测,“九五”及21世纪初我国天然气工业将有更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储量 天然气产量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气模拟试验的进展 被引量:41
7
作者 李明宅 张洪年 +4 位作者 刘华 张辉 邓宇 连莉文 尹小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八五”攻关研究在生物气模拟试验方面主要有3个方面的进展:(1)采用了悬浮接种物的方法,即通过弃去一次富集培养物中绝大部分非活性有机质,再经过增殖培养,二次富集提高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降低了接种物本身的产气量和缩短了... “八五”攻关研究在生物气模拟试验方面主要有3个方面的进展:(1)采用了悬浮接种物的方法,即通过弃去一次富集培养物中绝大部分非活性有机质,再经过增殖培养,二次富集提高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降低了接种物本身的产气量和缩短了试验周斯;(2)将试验温度提高到75℃,证明了产甲烷菌仍能存活并产甲烷气;(3)对煤和原油进行了模拟试验,证实了煤和原油在厌氧条件下可以降解产气,同时原油厌氧降解也是形成稠油的原因之一,并在稠油中获得了本源产甲烷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模拟试验 悬浮接种物 厌氧降解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陆相地层异常高压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斌 贝东 王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11,共4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陆相地层广泛存在异常高压,纵向分布于上三叠统─上侏罗统,横向超压中心位于白龙场─丰谷镇一带。控制异常高压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欠压实、蒙脱石脱水转化、生烃和构造等作用,但它们在地史中对异常高压形成的贡献及影响... 四川盆地西北部陆相地层广泛存在异常高压,纵向分布于上三叠统─上侏罗统,横向超压中心位于白龙场─丰谷镇一带。控制异常高压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欠压实、蒙脱石脱水转化、生烃和构造等作用,但它们在地史中对异常高压形成的贡献及影响时间的长短各不相同。异常高压始于中侏罗世,止于第四纪早期.大规模增压发生在晚侏罗世。其演化模式是:起初由欠压实作用引起上三叠统三、五段产生异常高压,继而由生烃和蒙脱石脱水作用使异常高压增大,白垩纪─第三纪的生烃和构造作用使整个上三叠统─侏罗系出现异常高压。异常高压与油气藏的形成、分布有着密切关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裂缝发育的常压─超高压的过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沉积 演化 油气藏 地层压力 石油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气的生成演化模式和初次运移特征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明宅 张洪年 郜建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7-155,137,共10页
本文主要对生物气的生成演化模式和初次运移特征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生成与运移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生物气主要以两种状态赋存和两种方式运移,其大规模运移的时间是在主生气期内,运移指向是沿浮力和剩余压力的方向,由生气中... 本文主要对生物气的生成演化模式和初次运移特征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生成与运移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生物气主要以两种状态赋存和两种方式运移,其大规模运移的时间是在主生气期内,运移指向是沿浮力和剩余压力的方向,由生气中心向附近的有利圈闭作短距离的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生成演化模式 油气运移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沙三段二、三亚段沉积体系与沉积相 被引量:19
10
作者 游秀玲 金彦君 常学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20,共6页
高尚堡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二、三亚段为湖岸沉积体系,属扇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由三个亚相组成,而构成其主体的则是扇三角前缘亚相,尤以近岸水下分流河道最为发育,为含油气性最好的砂体,远端席状砂次之。沉积相带与含油气性有较好的... 高尚堡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二、三亚段为湖岸沉积体系,属扇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由三个亚相组成,而构成其主体的则是扇三角前缘亚相,尤以近岸水下分流河道最为发育,为含油气性最好的砂体,远端席状砂次之。沉积相带与含油气性有较好的相关性,据此对区内断块进行评价预测,指出30个有利含油相带,28个较有利含油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沉积体系 沉积相 含油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分带性 被引量:40
11
作者 郑浚茂 吴仁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8-275,共8页
黄骅坳陷第三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随埋深的增加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属正常埋藏成岩系列。不同埋深孔隙类型及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可划分为3个孔隙演化带:浅部带(小于2200m)以原生孔隙为主;过渡带(2200~3000m)次... 黄骅坳陷第三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随埋深的增加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属正常埋藏成岩系列。不同埋深孔隙类型及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可划分为3个孔隙演化带:浅部带(小于2200m)以原生孔隙为主;过渡带(2200~3000m)次生孔隙占30%~50%和深部带(大于3000m)以次生孔隙为主。2200~2500m是早成岩阶段A,B期的分界,3000m是早成岩与晚成岩阶段的分界。埋深控制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决定孔隙演化,沉积环境对储层的影响在一定埋深后居于次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 分带性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描述中的建模技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军辉 游秀玲 +2 位作者 张绪建 邹红 马新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4-38,共5页
利用软件系统在工作站上将各种地质信息多层次交互应用,可从三维空间定性、定量地描述油气藏的储层沉积相、储层参数、流体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依据区域地质分析结合对钻井、粒度等资料的综合解释建立储层沉积相模型。应用算术平均... 利用软件系统在工作站上将各种地质信息多层次交互应用,可从三维空间定性、定量地描述油气藏的储层沉积相、储层参数、流体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依据区域地质分析结合对钻井、粒度等资料的综合解释建立储层沉积相模型。应用算术平均法或权衡法等方法求取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用成岩系数来定量描述储集层成岩作用的综合效应,研究表明成岩系数与渗透率、孔隙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应用渗透率的变异系数、突变系数和极差可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储层的参数模型。利用油气藏的特征参数建立其数学模型并对油气藏的相态类型进行早期判别。通过上述模型的建立达到为油藏数值模拟与制定开发方案提供精确的地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沉积相 储层 流体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震旦系古生界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25
13
作者 樊太亮 刘金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由于古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转换或海平面下降事件,形成了许多不同级别的不整合面。其中Ⅰ级不整合有前震旦系顶界面、下奥陶统顶界面、前石炭系顶界面、古生界顶界面。依据不整合面序列,在震旦系古生界中可识别出3个... 塔里木盆地北部由于古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转换或海平面下降事件,形成了许多不同级别的不整合面。其中Ⅰ级不整合有前震旦系顶界面、下奥陶统顶界面、前石炭系顶界面、古生界顶界面。依据不整合面序列,在震旦系古生界中可识别出3个巨层序、9个超层序组和39个三级层序。3个巨层序虽有着不同的沉积背景、体系域构成特征和展布规律,但其内部的三级层序间的叠置方式有4种基本型式:即加积、进积、退积和上超组合。根据年代地层格架,震旦系古生界可划分为3个大的沉积旋回,旋回间的不整合面控制着沉积格局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古生代 不整合面 层序格架 体系域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圈闭油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的认识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树森 王川 樊民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7-192,共6页
将专家系统技术应用于油气地质领域,应根据油气地质知识的特点来建立专家系统。作者认为,利用油气藏的成藏模型来评价圈闭的含油气状况,应作为建立圈闭油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的知识领域;该系统应能模拟地质专家的思维方式,并具有专... 将专家系统技术应用于油气地质领域,应根据油气地质知识的特点来建立专家系统。作者认为,利用油气藏的成藏模型来评价圈闭的含油气状况,应作为建立圈闭油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的知识领域;该系统应能模拟地质专家的思维方式,并具有专家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应减少系统用户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对系统输出结果的再加工;对于油气地质知识的庞大数量,采用“调入生成”方式来建造系统的知识库;应采用不确定性推理和正反向混合推理作为推理的方式,深入认识地质规律,正确建立油气藏成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系统 圈闭 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沙三段扇三角洲储层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冉启佑 常学军 刘翠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1-27,共7页
高尚堡油田沙三段二、三亚段为一套粗碎屑扇三角洲沉积,沉积物主要来自NE方向,具有近物源、短距离、快速搬运、快速堆积的特点。在8类岩石相中,以正韵律砂砾岩相、正韵律厚层含砾砂岩相和块状层理砂岩相为最有利的储集岩类,6种... 高尚堡油田沙三段二、三亚段为一套粗碎屑扇三角洲沉积,沉积物主要来自NE方向,具有近物源、短距离、快速搬运、快速堆积的特点。在8类岩石相中,以正韵律砂砾岩相、正韵律厚层含砾砂岩相和块状层理砂岩相为最有利的储集岩类,6种岩石相组合形式中,发育于分流河道亚相中的类型1和类型2最有利于油气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岩石相 沉积物源 储层 沉积学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沉降史基本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翠荣 陈发景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5-19,共5页
针对沉降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和资料,对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模型进行了改进,旨在使盆地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地质情况。将其运用到松辽盆地,获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沉降 构造 地质历史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资源成藏模型评价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川 黄铮 +1 位作者 樊民星 李树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天然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中成藏模型评价子系统的建立,使复杂的定量计算模型和定性评价模型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系统进入能够描述复杂推理的更高层次。这一系统的关键之一是从天然气成藏各过程的数学及物理机制出发,建立天然气成藏过程... 天然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中成藏模型评价子系统的建立,使复杂的定量计算模型和定性评价模型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系统进入能够描述复杂推理的更高层次。这一系统的关键之一是从天然气成藏各过程的数学及物理机制出发,建立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数学和物理计算模型;关键之二是建立能够合理连接定量和定性评价模型的新的知识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气藏成藏评价模型(以碎屑岩气藏为例),并讨论6种知识逻辑关系的含义及其推理算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系统 成藏模型 评价系统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量技术经济评价系统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邹红 侯春虹 胡桂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9-44,共6页
储量经济评价系统是油藏描述软件系统中的一个模块(子系统),该模块总结归纳了现行财税制度下的基本评价参数,通过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及不确定因素分析,使油气勘探各阶段工作能够择优进行,避免勘探与开发建设的失误。该系统在... 储量经济评价系统是油藏描述软件系统中的一个模块(子系统),该模块总结归纳了现行财税制度下的基本评价参数,通过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及不确定因素分析,使油气勘探各阶段工作能够择优进行,避免勘探与开发建设的失误。该系统在雅克拉地区的储量评价结果与经济报告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 经济评价 收益率 油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陆盆地挠曲沉降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总瑛 蒋泰然 吴乃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99-703,共5页
前陆盆地是典型的压性盆地,其形成机制和弹性板一端固定、另一端加压所产生的弯矩挠曲变形相似。据此,本文利用岩石圈弹性板挠曲模型,计算了由逆掩推覆体和沉积层负荷作用引起的岩石圈的挠曲沉降量,拟合前陆盆地的构造沉降和沉积厚... 前陆盆地是典型的压性盆地,其形成机制和弹性板一端固定、另一端加压所产生的弯矩挠曲变形相似。据此,本文利用岩石圈弹性板挠曲模型,计算了由逆掩推覆体和沉积层负荷作用引起的岩石圈的挠曲沉降量,拟合前陆盆地的构造沉降和沉积厚度。本方法可为前陆盆地的地球动力学分析提供一杆有效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地球动力学 构造沉降 沉降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盖层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45
20
作者 游秀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61-275,共15页
有效盖层的存在是天然气聚集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盖层的封闭能力是相对的,相同封闭能力对某气藏构成有效封闭,但对另一气藏则可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利用储、盖层突破压力与排驱压力之差可定量计算气藏含气高度。但天然气在圈闭中能否... 有效盖层的存在是天然气聚集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盖层的封闭能力是相对的,相同封闭能力对某气藏构成有效封闭,但对另一气藏则可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利用储、盖层突破压力与排驱压力之差可定量计算气藏含气高度。但天然气在圈闭中能否聚集成藏,还取决于盖层封闭能力与气藏总能力(浮力、水动力、剩余压力),天然气补充能力与逸散能力之差及后期构造运动破坏程度。只有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用动态平衡观点才能对天然气保存条件作出正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盖层 压力盖 动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