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地球物理学的X射线荧光技术在我国固体矿产资源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章晔 谢庭周 +1 位作者 周四春 葛良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41-449,共9页
本文概述:1.理论研究及基体效应的校正;2.本文作者设计与发展的HYX-1轻便型X射线荧光仪、HYX-2轻便型双道X射线荧光仪、HYX-3微型机400道X射线荧光仪、JXY-1X射线荧光测井仪以及用于各型轻便型X射线荧光仪的找金矿滤波器;3.用于Fe、Mn... 本文概述:1.理论研究及基体效应的校正;2.本文作者设计与发展的HYX-1轻便型X射线荧光仪、HYX-2轻便型双道X射线荧光仪、HYX-3微型机400道X射线荧光仪、JXY-1X射线荧光测井仪以及用于各型轻便型X射线荧光仪的找金矿滤波器;3.用于Fe、Mn、Cu、Ni、Cr、Zn、Pb、Sr、Mo、As、Sn、sb、Ba、W、Hg、Au、K、P等矿种的勘查或开采中的测定。实践表明,核地球物理学的X射线荧光技术在勘探和生产中是有效而经济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地球物理 X射线荧光法 固体矿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波震相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鸿儒 孙进忠 唐文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4-63,共10页
全波震相分析法是以弹性波传播理论为基础,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手段,对地震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它既包括对单一分量震波观测记录中的各种震相的识别、确认和分析,又包括对多分量震波记录的合成、分析和图示.全波震相分析法涉... 全波震相分析法是以弹性波传播理论为基础,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手段,对地震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它既包括对单一分量震波观测记录中的各种震相的识别、确认和分析,又包括对多分量震波记录的合成、分析和图示.全波震相分析法涉及震源、射线路径、初动、走时、振幅、波形、时域和空域的瞬态谱、质点振动矢量等诸多方面,因而能更全面地揭示地震波场与地下介质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实例展示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全波震相分析的应用情况.全波震相分析法为实现多种波型的联合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 震相 超声模型 地球物理学 震源 走时分析 波谱 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析成像新算法及其在工程检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72
3
作者 杨文采 杜剑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39-244,共6页
基于走时和振幅的层析成像反演涉及大型稀疏矩阵方程的求解,当矩阵严重病态时,目前流行的正交分解型迭代算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LSQR算法,即带阻尼的LSQR迭代算法,它应用在北京机场高速公路桥墩施... 基于走时和振幅的层析成像反演涉及大型稀疏矩阵方程的求解,当矩阵严重病态时,目前流行的正交分解型迭代算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LSQR算法,即带阻尼的LSQR迭代算法,它应用在北京机场高速公路桥墩施工质量检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工程质量 检测 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球物理模型试验的发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鸿儒 王铁男 唐文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1期267-276,共10页
本文回顾了中国地球物理模型试验40多年的发展情况,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地球物理 模型试验 地球物理勘探 重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孔地震层析成像的级联方法 被引量:26
5
作者 杜剑渊 杨文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71-780,共10页
对厚度小于1/4波长的超薄波速干扰体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作者曾采用走时反演和波场反演相结合的方法,体现了由低分辨率向高分辨率逐步逼近的思想.级联算法是这种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具有不同分辨率的算法串联起来,以达到高分辨率成像... 对厚度小于1/4波长的超薄波速干扰体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作者曾采用走时反演和波场反演相结合的方法,体现了由低分辨率向高分辨率逐步逼近的思想.级联算法是这种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具有不同分辨率的算法串联起来,以达到高分辨率成像的目的.本文介绍一种三级串联的算法,并进行了算法分析,数值计算的例子说明这种级联算法分辨率高、稳定性好,只需要地震资料而不要求其它先验信息,因此能较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层析成像 级联法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初步成果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文津 K.D.Nelson +7 位作者 高锐 L.D.Brown 车敬凯 M.L.Hauck 武长得 郭宗汾 卢德源 黄立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5-125,共1页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试验剖面,伸入到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内部,长约100km(帕里—萨马达),其数据采集已由中美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和美国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合作完成。 试验剖面...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试验剖面,伸入到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内部,长约100km(帕里—萨马达),其数据采集已由中美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和美国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合作完成。 试验剖面的科学目标之一是追踪MCT和MBT的向北延伸,涉及到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 喜马拉雅 INDEP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饱和孔隙材料的Biot弹性常数的声学测量 被引量:6
7
作者 诸国桢 郭宏智 陈丽英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8,共8页
本文研究用声学方法测量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的Biot4个弹性常数,4个弹性常数主要是通过测量水饱和的孔隙样品中的3种体波速度去计算的(流体压缩系数已知)。为了讨论和验证测量结果,我们还进行了两个实验,一是测量空气饱和样品的切变... 本文研究用声学方法测量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的Biot4个弹性常数,4个弹性常数主要是通过测量水饱和的孔隙样品中的3种体波速度去计算的(流体压缩系数已知)。为了讨论和验证测量结果,我们还进行了两个实验,一是测量空气饱和样品的切变波速度和纵波速度,并求得框架的体积模量和切变模量;二是测量空气饱和样品中的慢纵波速度,并验证样品曲折度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饱和 多孔材料 Biot弹性常数 声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地下介质相对衰减的分布:新的成象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立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8-105,共8页
在传统的连续波电磁层析成象方法中,影响线性方程组的解的重要参量——波源的辐射功率因子k,常常难以确定或根本无法确定,使方法的应用受到严重限制.本文提出了新的电磁层析成象方法,其线性方程组与k无关,能用于传统方法无法应用的情况... 在传统的连续波电磁层析成象方法中,影响线性方程组的解的重要参量——波源的辐射功率因子k,常常难以确定或根本无法确定,使方法的应用受到严重限制.本文提出了新的电磁层析成象方法,其线性方程组与k无关,能用于传统方法无法应用的情况.新方法重建的地下介质相对衰减的二维分布图象,比传统方法重建的绝对衰减的二维分布图象具有更好的分辨力和稳定性,更有利于地质解释.新方法已成功应用于8个不同地区电波勘探资料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层析成象 衰减图象重建 连续电磁波勘探 绝对衰减 相对衰减 背景衰减 地下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波形特征参数识别和预测储层含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徐伯勋 白爱萍 杨积凯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8-83,共6页
地震反射波中隐含着大量地下地质信息,如波形的振幅、频率、速度、相关等,反映了地下和油气藏等特征。这些特征在油藏描述中是储层横向预测的重要手段、在勘探初期资料不多的情况下,进行综合研究评价,使用本方法简单、实用。我们用... 地震反射波中隐含着大量地下地质信息,如波形的振幅、频率、速度、相关等,反映了地下和油气藏等特征。这些特征在油藏描述中是储层横向预测的重要手段、在勘探初期资料不多的情况下,进行综合研究评价,使用本方法简单、实用。我们用本方法对已知有油气井和无油气井进行验证,结果绝大部分参数在油气井附近都有异常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 特征参数 储集层 含油性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熵谱估计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伯勋 白旭滨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2,共12页
最大熵谱估计法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现代谱估计法。传统谱估计法的分辨率最好也不超过1/T,其中T为数据窗长度。因此当数据长度小于信号周期时就无法计算出信号的实际频率。而最大熵谱估计法取消了窗函数,从而也没有基频的概念。由于用随机... 最大熵谱估计法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现代谱估计法。传统谱估计法的分辨率最好也不超过1/T,其中T为数据窗长度。因此当数据长度小于信号周期时就无法计算出信号的实际频率。而最大熵谱估计法取消了窗函数,从而也没有基频的概念。由于用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序列进行无限外推可获得更加逼近的谱,因此大大提高了谱的分辨率。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最大熵谱估计中振幅失真的解决办法,即用一经验公式作为门槛值来选择最佳频率成分,以提高最大熵谱估计的使用能力,力求在油气检测及岩性分析中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熵估计 振幅 地震数据 油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同态滤波提取子波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伯勋 姜成栋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37,共16页
本方法建立在地层反射系数序列是变化的,相邻道子波基本不变的基础上的。我们改进了以往在剖面上随机选取时窗的方式,有目的地在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和同相轴较一致、连续性较好的目的层附近选取一叠加段。然后再将时窗强行随机化,即对... 本方法建立在地层反射系数序列是变化的,相邻道子波基本不变的基础上的。我们改进了以往在剖面上随机选取时窗的方式,有目的地在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和同相轴较一致、连续性较好的目的层附近选取一叠加段。然后再将时窗强行随机化,即对所选的同一叠加段中的各时窗起始时间点,人为加上一个随机数,使各时窗的起始点服从随机分布,相应时窗内所包含的反射系数序列也随之重新分布。这样就满足了反射系数序列为变化的,地震子波保持基本不变的条件。最后将这些时窗的对数谱进行叠加,使子波这个不变部分的对数谱能量增加,而反射系数序列这个变化部分的能量极大地减弱,从而达到提取于波的目的。为了提高所提取子波的精度,本方法还采用了对数谱平均、子波的拾取与整形等处理方法,取得了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同态滤波 子波 反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INDEPTH合作研究小结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锐 车敬凯 郭景如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6年第2期187-194,共8页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深地层反射剖面技术特点和中美双方合作研究采用的处理流程,以及对INDEPTH反射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和主要认识。文章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与INDEPTH相关的若干学术活动和他们...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深地层反射剖面技术特点和中美双方合作研究采用的处理流程,以及对INDEPTH反射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和主要认识。文章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与INDEPTH相关的若干学术活动和他们进行大陆岩石图研究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研究 深地震反射剖面 大陆 岩石圈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震源机制及发震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韦宝珠 王凯 姚振兴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1-59,共9页
本文应用Pnl及SH波理论地震图方法求得了大同-阳高地震前、主、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发震区的地质构造,推断了这次地震的发震过程及发震构造。结果表明:前、主、余震发生在同一断层上,前、主震发生在浅层,余震发生在深层;发震断层为... 本文应用Pnl及SH波理论地震图方法求得了大同-阳高地震前、主、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发震区的地质构造,推断了这次地震的发震过程及发震构造。结果表明:前、主、余震发生在同一断层上,前、主震发生在浅层,余震发生在深层;发震断层为一具有右旋走滑分量的正断层,走向201°,倾向NW,浅层倾角75°左右,深层倾角58°左右;前、主震断层运动主要为平移运动,滑动角为—169°,余震断层运动的平移与下滑分量几乎相等,滑动角为—138°。发震区的应力场为北60°东水平向挤压,与华北地区统一应力场一致,深部应力场的P轴俯角较大,体现了发震区局部应力场的特征,并与此区域较大的形变沉降相符合。由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我们还推测这次地震实际上是此区域的应力场沿桑干河断裂带释放能量的结果。此外,文中还讨论了这次地震与一般地堑地震的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源 机制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电磁波法多重信息平面的场值分布模式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以仁 李晓光 唐玉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45-252,共8页
地下电磁波法的解释工作,原用的直射线代数重建层析方法,从理论分析即能看出。存在着对小目标反映不明显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实际观测到的场值是叠加场,包含目标的散射信息,在多重情况下有明显的规律,可以表示成一定的模式.借助... 地下电磁波法的解释工作,原用的直射线代数重建层析方法,从理论分析即能看出。存在着对小目标反映不明显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实际观测到的场值是叠加场,包含目标的散射信息,在多重情况下有明显的规律,可以表示成一定的模式.借助正演,反映出这些场值的规律,这是建立模型模式的过程,它为一种新的解释方法──模式识别,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电磁波法 多重信息平面 场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的数据采集工作 被引量:1
15
作者 车敬凯 K.D.Nelson +4 位作者 M.L.Hauck 郭景如 卢德源 武长得 L.D.Brown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6-126,共1页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INDEPTH)先导性试验剖面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起西藏康马县的萨马达,南到西藏帕里。近南北向的剖面长约100km(INDEPTH-1),东西向横剖面长为8.6km(INDEPTH-2)。每隔2km测一次低速带。与反射地震工作一...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INDEPTH)先导性试验剖面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起西藏康马县的萨马达,南到西藏帕里。近南北向的剖面长约100km(INDEPTH-1),东西向横剖面长为8.6km(INDEPTH-2)。每隔2km测一次低速带。与反射地震工作一起还开展了“宽角反射”及“三维地震”测量。最大的震源一接收点偏移距为140—150km。由于地形条件十分困难,INDEPTH-1取弯线,INDEPTH-2取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 喜马拉雅 INDEP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Radon变换与叠前地震数据处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源 杨文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69-379,共11页
在本文中,首先讨论了与几种地震层析成像对应的Radon变换公式,并导出了叠前地震记录的数学模型.在分析叠前地震记录与广义Radon变换的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速度分析、滤波、动校正、叠加等地震数据处理的数学物理意义.为展示广义Radon变... 在本文中,首先讨论了与几种地震层析成像对应的Radon变换公式,并导出了叠前地震记录的数学模型.在分析叠前地震记录与广义Radon变换的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速度分析、滤波、动校正、叠加等地震数据处理的数学物理意义.为展示广义Radon变换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给出了用于滤波和消除多次波的方法及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勘探 数据处理 RADON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饱和砂岩在高压下的物性参数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86-389,共4页
一、引言 岩石在高围压下的物性参数,包括岩石的体应变、裂纹孔隙度、密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波阻抗等,对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和其它许多地球物理学分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岩性地震和油储地震的发展,为划分地下地层及油气层提... 一、引言 岩石在高围压下的物性参数,包括岩石的体应变、裂纹孔隙度、密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波阻抗等,对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和其它许多地球物理学分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岩性地震和油储地震的发展,为划分地下地层及油气层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地下地层构造和岩石物理性质都是未知因素,从而引起解释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实验室内模拟地层环境,测量岩石的物性参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物性参数 高压 流体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预测反褶积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积凯 徐伯勋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9-69,共11页
本文提出的反褶积方法是对常规最小平方反褶积的一种改进。这种反褶积方法首先要确定非零反射系数点的位置,即将地震信号分成可预测点和不可预测点两类,然后求取预测滤波器,使预测误差在可预测点上达到最小,从而得到反褶积结果。文中首... 本文提出的反褶积方法是对常规最小平方反褶积的一种改进。这种反褶积方法首先要确定非零反射系数点的位置,即将地震信号分成可预测点和不可预测点两类,然后求取预测滤波器,使预测误差在可预测点上达到最小,从而得到反褶积结果。文中首次提出位置反褶积方法,即由已知非零反射系数点的位置,准确求得反射系数数值的方法;并且给出了一种自适应迭代算法来逐步确定可预测点和不可预测点,从而确定非零反射系数点的方法。理论模型试验表明,本方法适用于非白噪的反射系数序列及各种不同相位的子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预测点 预测 反褶积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格化总梯度法模型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志群 於庆利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85-100,共16页
近年来,通过对规格化总梯度方法的研究和大量的模型试验以及部分实际资料试算,进一步肯定了方法的找矿效果。 规格化总梯度法是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解释手段,它适用于剖面测量。该方法的实质就是将重力剖面数据向下半空间延拓若干高度,... 近年来,通过对规格化总梯度方法的研究和大量的模型试验以及部分实际资料试算,进一步肯定了方法的找矿效果。 规格化总梯度法是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解释手段,它适用于剖面测量。该方法的实质就是将重力剖面数据向下半空间延拓若干高度,求出各高度水平上的垂向与水平一次导数,在合成总梯度后再进行规格化运算,可以得到剖面上的断面等值图。它展示了下半空间的总梯度场分布,直观地反映出地质体特征,从而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还可根据不同频段的异常特征来区分不同层次的地质体。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已有论述。 本文仅就所做的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使我们对各种较常见的地质体所产生的规格化总梯度异常特征有所了解。这些规律将有助于对实际资料的推断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格化总梯度 重力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变数字增益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20
作者 曾小幸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63-270,共8页
为了解决构造复杂地区地震资料上的不同层次的反射能量强弱过于悬殊的问题,采用通常的动平衡模块和比例命令的办法都难以适应多层构造和各种走向的地层界面的均衡显示。为此研制了时—空变数字增益控制系统。该系统可沿时间和测线方向... 为了解决构造复杂地区地震资料上的不同层次的反射能量强弱过于悬殊的问题,采用通常的动平衡模块和比例命令的办法都难以适应多层构造和各种走向的地层界面的均衡显示。为此研制了时—空变数字增益控制系统。该系统可沿时间和测线方向计算不同的比例门长,且可对不同门长的覆盖量进行精确的控制,因而能克服显示各个门之间的突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时间 空间域 道均衡 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