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1
作者 蒿书利 张青 +3 位作者 史彦新 蒋凡 郝文杰 吕中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695-696,共2页
中国矿业的快速发展,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物质保障的同时,也累积了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中国矿业的快速发展,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物质保障的同时,也累积了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要求矿山地质环境监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问题 技术方法研究 矿山地质灾害 矿产资源规划 地质灾害监测 滑坡监测 地质环境监测 滑坡形成 观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技术在岩溶塌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郝文杰 杨卓静 +1 位作者 张青 吕中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37,共4页
通过对比分析岩溶塌陷监测技术的优缺点,结合前人工作经验,将BOTDR和FBG联合监测的方案应用于岩溶塌陷区岩土体变形监测中。通过对唐山陡河东岸岩溶塌陷点地质条件的分析,选取试验用纤、制定铺设方案,并对试验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探... 通过对比分析岩溶塌陷监测技术的优缺点,结合前人工作经验,将BOTDR和FBG联合监测的方案应用于岩溶塌陷区岩土体变形监测中。通过对唐山陡河东岸岩溶塌陷点地质条件的分析,选取试验用纤、制定铺设方案,并对试验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探索了野外应用中温度补偿的方法。经过多次数据采集及处理分析得出,光纤传感技术可实现岩土体变形的多点定位,可捕获岩土体变形趋势和实现对塌陷变形边界的描述。通过FBG和BOTDR联合监测应用,可以克服两种监测手段的缺陷,从而获得塌陷体的全部信息,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光纤传感 唐山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含水层pH值在线监测电位漂移补偿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学亮 魏光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59,共5页
电位漂移是制约p H值长期在线监测的瓶颈问题。对引起p H值长期原位在线监测电位漂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筛选出了决定性影响因素。基于仪器零点漂移智能补偿技术和p H电极电位漂移智能补偿技术,设计了p H值深层原位长期在线监测仪器... 电位漂移是制约p H值长期在线监测的瓶颈问题。对引起p H值长期原位在线监测电位漂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筛选出了决定性影响因素。基于仪器零点漂移智能补偿技术和p H电极电位漂移智能补偿技术,设计了p H值深层原位长期在线监测仪器,在室内和野外进行了应用测试,其p H值监测精度控制在±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含水层 pH值长期原位监测 仪器零点漂移 电极电位漂移 多源智能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引发的地表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郝文杰 魏洁 +1 位作者 任涛 史彦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78-381,384,共5页
西北地区厚黄土覆盖层急倾斜煤层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具有独特的发育特征,需要具有针对性的监测指标和方法,从而获取监测体的演变模式,本文选择甘肃省窑街三矿采煤引发的地表沉陷典型区域作为研究试验区,通过总结采煤... 西北地区厚黄土覆盖层急倾斜煤层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具有独特的发育特征,需要具有针对性的监测指标和方法,从而获取监测体的演变模式,本文选择甘肃省窑街三矿采煤引发的地表沉陷典型区域作为研究试验区,通过总结采煤工艺及地质条件差异引起的地表沉陷特征,结合采用传统测量技术与现代实时监测技术,实施了针对急倾斜煤层开采引发的厚黄土层变形监测工作,选取地表埋设GPS监测桩定期监测和安装拉绳变形监测仪实时采集数据的方法,实时监测塌陷区典型变形点的三维变形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对垂向沉降和水平位移进行了对比,进一步对稳定区进行了划分。该研究为开展类似条件下的监测和研究工作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地表沉陷 GPS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隔注浆分层成井技术在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明明 解伟 +3 位作者 安永会 龚磊 王文祥 崔虎群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5,共6页
封隔注浆分层成井技术为多层水文地质钻孔分层成井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新工艺。传统分层成井方法耗时长、效果差、止水效果不稳定,尤其是在细颗粒或钻孔结构不稳定的地层分层成井困难,易发生钻孔事故等问题。文章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施... 封隔注浆分层成井技术为多层水文地质钻孔分层成井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新工艺。传统分层成井方法耗时长、效果差、止水效果不稳定,尤其是在细颗粒或钻孔结构不稳定的地层分层成井困难,易发生钻孔事故等问题。文章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施工,探索出封隔注浆分层成井。以HQ56水文地质孔为例,研究了分层成井、分段振荡洗井,并进行了分层抽水试验。研究表明,封隔注浆分层成井技术止水可靠,分层抽水试验数据准确。该技术尤其适用于细颗粒或钻孔结构不稳定地层快速分层成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隔注浆分层成井 封隔器 水文地质孔 分层抽水试验 水文地质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带地下水动态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磊 张建伟 +1 位作者 冯建华 袁爱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7-150,154,共5页
针对高寒地带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及地下水监测野外工作的现状,研制一套环境适应性强的地下水动态在线监测系统。系统主要由水位探头、远程数据传输装置及终端平台组成。采用通用的1号碱性电池作为电源,维护方便。从系统的硬件及软件2部... 针对高寒地带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及地下水监测野外工作的现状,研制一套环境适应性强的地下水动态在线监测系统。系统主要由水位探头、远程数据传输装置及终端平台组成。采用通用的1号碱性电池作为电源,维护方便。从系统的硬件及软件2部分着手,采取多项措施来降低仪器功耗,提高稳定性,重点解决监测仪器在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野外试验表明系统运行状况良好,经受住了高寒气候下的低温环境的考验,实现了系统的自动化采集及远程传输,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带 地下水动态 在线监测 低功耗 远程传输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信息融合高精度溶解氧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学亮 李帅伦 李杰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2,共4页
针对影响极谱式溶解氧电极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采用多源信息融合的设计思路,详细探讨了包括温度、气压等多源信息的高精度溶解氧检测技术。文中对极谱式溶解氧电极测量原理、检测电路、溶解氧影响因素及其补偿方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与... 针对影响极谱式溶解氧电极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采用多源信息融合的设计思路,详细探讨了包括温度、气压等多源信息的高精度溶解氧检测技术。文中对极谱式溶解氧电极测量原理、检测电路、溶解氧影响因素及其补偿方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与HQ30d溶解氧检测仪进行了野外检测比对,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可显著提高溶解氧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多源信息融合 极谱式电极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监测多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磊 袁爱军 冯建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0-133,137,共5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位埋深大幅度下降,地下水的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了对地下水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规划,开发了一种新的地下水信息系统。该系统重点解决地下水监测数据获取、传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位埋深大幅度下降,地下水的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了对地下水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规划,开发了一种新的地下水信息系统。该系统重点解决地下水监测数据获取、传输、管理与远程控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实现实时监测数据的解析、同步更新、显示、查询、仪器设备管理、通讯设备管理、监测井信息管理、报警等功能。系统兼容多个厂商提供的设备,可对不同格式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用户通过互联网即可使用本系统,表明具有使用方便、通用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多源 数据传输 信息管理系统 C/S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惯性泵地下水取样技术正交试验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德元 何计彬 叶成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35-236,244,共3页
多通道地下水监测井技术具有成井成本低、可获取多层地下水参数等优点,是地下水监测技术发展的趋势,但是井眼尺寸小,地下水取样困难。惯性泵取样技术是针对多通道地下水监测井井眼直径小、取样深度大等特点而研究的一种技术。通过优选... 多通道地下水监测井技术具有成井成本低、可获取多层地下水参数等优点,是地下水监测技术发展的趋势,但是井眼尺寸小,地下水取样困难。惯性泵取样技术是针对多通道地下水监测井井眼直径小、取样深度大等特点而研究的一种技术。通过优选取样管材、合理设计,形成了系列化的小口径地下水取样惯性泵,在野外小口径地下水监测井中取样试验证明,惯性取样泵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并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各取样参数在取样过程中对惯性泵取样效率的影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惯性泵取样作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监测 多通道监测井 惯性泵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储深孔pH值在线监测仪器的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学亮 赵欢 +1 位作者 张曙光 王栋轩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5,共4页
为了防止储存到地层中的二氧化碳泄漏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对封存深层区开展pH值原位在线监测,以确定二氧化碳的地下动态。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温度补偿的高精度低漂移pH值在线监测仪器,以低功耗MSP430F5438微处理器为核心。设计了基... 为了防止储存到地层中的二氧化碳泄漏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对封存深层区开展pH值原位在线监测,以确定二氧化碳的地下动态。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温度补偿的高精度低漂移pH值在线监测仪器,以低功耗MSP430F5438微处理器为核心。设计了基准源双路同步差分采样电路,研究和分析了造成智能仪器零点发生漂移的原因,同时结合数字滤波技术,解决了智能仪器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的零点漂移问题,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智能仪器零点漂移自动补偿技术方法。该仪器已在野外进行了安装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于监控场地二氧化碳泄漏具有重要的意义。该仪器的测量精度达到±0.05 pH,能够满足在线监测的需要,现已用于工程监测,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含水层 MSP430F5438 双路同步采样 数字滤波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冻土温度与含水率监测仪研制
11
作者 董翰川 宋继武 庞丽丽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8年第10期117-119,122,共4页
研制了一种多通道冻土温度含水率监测装置,用于冻土层区域土壤温度和含水率的监测。监测仪选用特制的电容式双参数传感器感知土层温度和含水率,以PIC32MX150F128单片机(MCU)作为核心,完成采集、存储和传输时序的控制,可同时采集8个通道... 研制了一种多通道冻土温度含水率监测装置,用于冻土层区域土壤温度和含水率的监测。监测仪选用特制的电容式双参数传感器感知土层温度和含水率,以PIC32MX150F128单片机(MCU)作为核心,完成采集、存储和传输时序的控制,可同时采集8个通道数据。目前,监测仪已应用于张家口市崇礼县枯杨树村冻土层的监测。实际应用表明:研制的监测仪工作稳定可靠,能够监测冻土层的温度和含水率2种参数,为地质环境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监测 多通道 PIC32单片机 温度和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极性电压激励信号的四电极电导率测量仪的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光华 赵学亮 +3 位作者 李康 孟庆佳 韩双宝 朱继良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37,49,共5页
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极性电压激励信号的开放式四电极电导率测量仪,可有效避免电导率测量时的溶液极化效应。设计中将待测信号转变为直流稳态信号,简化了电路设计。通过量程切换设置不同的采样电阻,提高测量范围和精度,利用差分电压采... 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极性电压激励信号的开放式四电极电导率测量仪,可有效避免电导率测量时的溶液极化效应。设计中将待测信号转变为直流稳态信号,简化了电路设计。通过量程切换设置不同的采样电阻,提高测量范围和精度,利用差分电压采集模式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系统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进行电导率补偿。测试实验验证设计准确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性激励信号 开放式四电极 电导率 极化效应 量程切换 差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重金属离子测量仪器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魏光华 赵学亮 +2 位作者 李康 张建伟 史云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28-1833,共6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控制芯片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重金属的仪器。对离子选择电极信号处理电路和PT1000测温电路的关键点进行详细分析比较。根据Ag离子电极电位数据,依据最小二乘法,采用5点校准模型进行线性拟合处理。连续采集记录Cd... 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控制芯片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重金属的仪器。对离子选择电极信号处理电路和PT1000测温电路的关键点进行详细分析比较。根据Ag离子电极电位数据,依据最小二乘法,采用5点校准模型进行线性拟合处理。连续采集记录Cd离子电极响应曲线,提出采用最值差值法进行稳定性判断。最后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证明采用的相关模型和算法能够满足一般测量要求,为相关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性电极 测温电路 5点校准模型 最值差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磁共振与瞬变电磁橫向约束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婷婷 林小雪 +5 位作者 杨卓静 万玲 赵静 张晓飞 郝文杰 张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3-842,共10页
大地电阻率分布信息是影响磁共振地下水探测反演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在众多电磁法勘探技术中,瞬变电磁法具有高分辨率、高效率和大探测深度等优势,能准确探测地下几百米范围内的电阻率分布信息.因此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合解释方法具有... 大地电阻率分布信息是影响磁共振地下水探测反演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在众多电磁法勘探技术中,瞬变电磁法具有高分辨率、高效率和大探测深度等优势,能准确探测地下几百米范围内的电阻率分布信息.因此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合解释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利用单一测点拼接的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合解释方法进行模拟二维反演时存在解释结果不唯一,容易出现错误异常体等问题,尤其在复杂地质情况下,同一测线上相邻测点探测结果连续性差,解释结果偏离实际.基于此,本文提出磁共振与瞬变电磁横向约束联合反演方法(Laterally Constrained Inversion,简称LCI),重点引入外推积分法(quadrature with extrapolation,简称QWE),解决了传统正演过程中基于直接数值积分方法引起的求解效率低的问题,保证了联合反演方法的顺利实施,进而以相邻测点地下结构应具备连续性为依据,引入横向约束反演思想,通过在联合反演目标函数中加入相邻测点间各模型参数约束矩阵,提高磁共振解释结果准确性,加强探测剖面地质结构和含水模型连续性.经过理论模型证实,本文提出的LCI方法能有效提高传统一维反演结果的稳定性和唯一性.最后,对安徽黄山野外实际探测数据进行横向约束联合反演,验证了磁共振与瞬变电磁LCI联合反演方法的实用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磁共振与瞬变电磁空间约束联合反演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瞬变电磁 联合反演 横向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水质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光华 赵学亮 +2 位作者 李康 孟庆佳 韩双宝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45,51,6,共7页
为简化水质传感器传输线路,提高传感器电导率参数和pH值参数的测量精度,分别采用单芯电缆结构、六层板堆叠方式和单端输入模式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单芯电缆结构可以在为传感器直流供电的同时,通过电源线传输数据。六层板堆叠方式具... 为简化水质传感器传输线路,提高传感器电导率参数和pH值参数的测量精度,分别采用单芯电缆结构、六层板堆叠方式和单端输入模式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单芯电缆结构可以在为传感器直流供电的同时,通过电源线传输数据。六层板堆叠方式具有更加优异和稳定的噪声抑制能力。采用单端输入模式时,pH传感器工作电极需接高阻抗输入端,其校准方法应采用等电位点校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电极 电导率 PH值 单芯电缆 等电位点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井防砂砾石粒径构成特征的砾石堆积孔隙直径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计彬 余莉 +1 位作者 叶成明 李小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16-120,共5页
根据气井防砂砾石的粒径构成特征及完井防砂砾石充填是多种粒径砾石混合而成的堆积碎散性特征,通过剖析高压充填条件下混合粒径砾石堆积的排列结构,建立砾石堆积孔隙直径结构理论模型,推导出计算砾石堆积孔隙直径尺寸的公式。同时,通过... 根据气井防砂砾石的粒径构成特征及完井防砂砾石充填是多种粒径砾石混合而成的堆积碎散性特征,通过剖析高压充填条件下混合粒径砾石堆积的排列结构,建立砾石堆积孔隙直径结构理论模型,推导出计算砾石堆积孔隙直径尺寸的公式。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砾石颗粒的粒径比对砾石堆积孔隙直径尺寸的定量影响规律,为水合物试采井防砂砾石粒径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防砂 砾石粒径 砾石堆积 孔隙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选择性电极重金属检测仪器设计和试验
17
作者 魏光华 史云 +1 位作者 赵学亮 李康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26,57,共4页
介绍了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重金属检测仪器设计和温度补偿试验。首先描述整个仪器的系统结构,针对离子选择电极的前置放大电路和基于Pt1000的测温电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以Ag+离子为研究对象,进行温度补偿试验的探讨,采用线性函数... 介绍了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重金属检测仪器设计和温度补偿试验。首先描述整个仪器的系统结构,针对离子选择电极的前置放大电路和基于Pt1000的测温电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以Ag+离子为研究对象,进行温度补偿试验的探讨,采用线性函数对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初步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证明,仪器电路结果可靠稳定,为相关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性电极 前置放大电路 测温电路 温度补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