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8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错那-沃卡断裂带活动性与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1
作者 强新刚 郭长宝 +5 位作者 孙东霞 韩建恩 张广泽 张敏 邱振东 何平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2,共12页
沿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修建的高原铁路穿越错那-沃卡活动断裂带,而断裂活动引起同震地表错动造成的工程错断、隧道变形、地质灾害等危害,是铁路运营阶段面临的重要地质安全风险。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 沿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修建的高原铁路穿越错那-沃卡活动断裂带,而断裂活动引起同震地表错动造成的工程错断、隧道变形、地质灾害等危害,是铁路运营阶段面临的重要地质安全风险。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穿越高原铁路的错那-沃卡断裂带的发育特征、活动性及其对铁路工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错那-沃卡断裂带由5条北东走向的分支断裂组成,其中沃卡盆地西边界断裂(F_(2-1)、F_(2-2))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沃卡盆地东边界断裂(F_(2-4)、F_(2-5))为全新世活动断裂,盆地内部断裂F_(2-3)为1915年桑日M_(S)7.0地震的发震断裂。根据断裂活动造成的变形迹象考察以及活动断裂类型来估算断裂影响范围,未来错那-沃卡断裂带的分支断裂发生同震地表错动时,可能对穿越断裂带的藏嘎隧道和桑珠岭隧道造成变形破坏,断裂活动影响范围宽度为16~30 m。因此,建议加强对高原铁路穿越活动断裂区段的强震变形、工程错断等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对策研究。文章研究结果为指导高原铁路安全运营和防灾减灾,以及为其他铁路线的活动断裂工程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铁路 错那-沃卡 活动断裂 地质安全 工程错断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田构造的地质力学研究和发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吕古贤 陈柏林 陈正乐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41-541,共1页
关键词 矿田构造 力学研究 理论方法研究 动力成岩成矿 成矿预测 地质调查研究 构造体系 发展 构造研究 构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构造解析与地壳表层结构构造型式——拓展地质力学学科研究的一个方面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述靖 郑达兴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279-286,共8页
遥感构造解析是以遥感信息为依据,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大地构造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壳表层广泛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水平滑动,剪切-推覆构造系统和推覆-拉伸构造岩片是大陆壳表层的两种基本构造型式。中... 遥感构造解析是以遥感信息为依据,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大地构造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壳表层广泛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水平滑动,剪切-推覆构造系统和推覆-拉伸构造岩片是大陆壳表层的两种基本构造型式。中国大陆壳表层构造格局及山川地貌都是新生代地壳运动形成的,对现今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和不同时期形成的矿产资源都有控制和改造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壳 构造型式 遥感构造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和田县509道班西锂矿地质构造特征及控矿构造研究
4
作者 解程皓 李永 +4 位作者 刘伟 李国军 陈正乐 王来兴 王彦龙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4-249,共16页
509道班西锂矿位于西昆仑–喀喇昆仑山脉东段,特提斯构造域北缘,是最近认定的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及控矿构造的研究,厘清了该矿区的构造特征及构造控矿模式。该矿床出露在三叠系巴彦喀拉山群浅变质碎屑岩中,处于大... 509道班西锂矿位于西昆仑–喀喇昆仑山脉东段,特提斯构造域北缘,是最近认定的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及控矿构造的研究,厘清了该矿区的构造特征及构造控矿模式。该矿床出露在三叠系巴彦喀拉山群浅变质碎屑岩中,处于大红柳滩–郭扎错断裂与奇台达板断裂之间,矿区内及其周边岩浆岩较发育,受断裂构造控制,主构造方向呈NW–SE向。结合区域演化事件,对构造–岩浆控矿模式展开研究发现,矿体形成、就位及后期改造主要受三期构造控制。①成矿期前:受二叠纪—三叠纪NE–SW向构造挤压应力影响,地层形成韧性逆冲走滑断层,为矿体运移就位提供了空间。②成矿期:晚三叠世末期岩浆岩侵位伴生形成的一系列张裂隙(节理)为含矿岩浆热液运移与矿质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形成超大型锂矿。③成矿期后,白垩纪—第四纪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影响,矿区内发育脆性破矿构造,矿体受到有限破坏。这些认识对矿区外围及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 伟晶岩 控矿构造 509道班西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迅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25-33,共9页
本文介绍了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和进展,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构造动力作用下岩石矿物形变相变与元素聚散的关系;(二)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三)同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岩控矿作用;(四)构造体系控岩控矿规律;(五)构造地球... 本文介绍了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和进展,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构造动力作用下岩石矿物形变相变与元素聚散的关系;(二)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三)同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岩控矿作用;(四)构造体系控岩控矿规律;(五)构造地球化学;(六)构造应力场控矿规律及模拟实验;(七)控矿构造模式;(八)成矿预测。实践证明,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在矿田构造中有所创新和发展,在许多应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显示出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旺盛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 矿田构造 控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研究中的构造地球化学问题
6
作者 刘迅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本文概略地阐述了构造地球化学体系,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成矿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矿带和矿田构造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等地质力学研究中的某些构造地球化学问题。地质力学与地球化学的结合,不仅会促进构造地球化学的发展,而且也必... 本文概略地阐述了构造地球化学体系,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成矿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矿带和矿田构造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等地质力学研究中的某些构造地球化学问题。地质力学与地球化学的结合,不仅会促进构造地球化学的发展,而且也必然会丰富和提高地质力学的理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球化学 成矿带 构造体系 矿田 成矿物质 成矿元素 构造应力场 控矿作用 矿物相变 矿床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CT扫描的冻融作用对花岗岩细观结构及力学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侯圣山 何箫 +6 位作者 孟宪森 陈亮 冯振 刘明学 李昂 郭长宝 吉锋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2-472,共11页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的基础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加,西部高原地区的季节性冻融循环效应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开展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细观特性及强度劣化性质研究对指导西部寒区基础工程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的基础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加,西部高原地区的季节性冻融循环效应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开展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细观特性及强度劣化性质研究对指导西部寒区基础工程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观察,获取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微结构;接着利用CT扫描技术,对冻融后的花岗岩进行扫描,对扫描图层利用阈值分割进行二值化处理,堆叠得到样品内外结构的高分辨3D数据及影像;结合分形理论计算图像计盒维数并由此对图像复杂度做出量化判断,由此对冻融循环对花岗岩内部结构演化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强度演化规律,探究结构演化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偏光显微镜下,岩石呈块状构造,具有似斑状粗粒不等粒花岗结构,局部见交代蠕虫结构。似斑晶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其他矿物粒径0.25~4.0 mm为主,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绿帘石,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黄铁矿等,镜下鉴定为似斑状粗粒不等粒黑云二长花岗岩。CT扫描显示,冻融循环效应在影响花岗岩细观结构时,会导致花岗岩内部孔隙率的整体上升,但岩石渗透性变化不大,岩石渗透率仅上升0.003×10^(-3)μm^(2);内部孔隙发育不均匀,试样整体结构改变以萌生较多新的微孔隙为主。冻融循环后岩石内部结构复杂度有所下降,但岩石整体完整性仍然较好,分形维数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形研究显示,20次冻融循环并未导致花岗岩的结构复杂度发生较大变化,同时试样整体力学特性出现下降,黏性增加以及长期强度出现较大幅度的衰减,进入蠕变试验阶段的应变阈值提高。在评价此类原生结构较致密的岩石的安全性时,仅从结构上进行考量与实际情况往往会出现偏差,应结合必要的强度指标综合评估。岩石在经历冻融循环后,在强度更低的同时会发生更大的变形。该研究可为分形理论在岩石细观结构演化方面的应用及岩石细观结构与强度演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并对高寒地区工程施工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阈值分割 CT模型 分形维数 结构演化 长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理论对中国深层油气勘查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林炎 宋立才 +3 位作者 李会军 董敏 季长军 马立成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1036-1047,共12页
地质力学是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创立的一门以系统论为基础,以构造体系为核心内容、跨学科的系统构造地质学理论。七十多年来,在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地热勘查、第四纪地质、地壳稳定性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发展;在固体矿产、... 地质力学是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创立的一门以系统论为基础,以构造体系为核心内容、跨学科的系统构造地质学理论。七十多年来,在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地热勘查、第四纪地质、地壳稳定性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发展;在固体矿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预测,指导部署勘探方面硕果累累。文章回顾了中国油气勘探历程,总结了地质力学理论在中国常规油气勘查思路和方法的成功经验,在松辽、塔里木及江汉等多个重要含油气盆地的发现中,地质力学理论起到了实用效果,并认为地质力学理论将一如既往,在我国深层油气勘查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理论 构造体系 系统论 深层油气 引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殿卿 董树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从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应用传播体系等方面提出地质力学再创新的新思路,从许多方面具体地提出如何发展地质力学,建立面向21世纪的地质力学创新体系。
关键词 地质力学 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 地震地质 矿产预测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的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余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秉承李四光教授构造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构造对成矿区带、矿田、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岩体、脉体的形成、改造、分布的控制规律和内在作用机理,实现矿产资源找寻和勘查突破,这是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任务...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秉承李四光教授构造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构造对成矿区带、矿田、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岩体、脉体的形成、改造、分布的控制规律和内在作用机理,实现矿产资源找寻和勘查突破,这是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任务。本文归纳总结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在内生矿产资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指出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预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该门学科将在指导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中,为国家矿产资源的寻找和勘查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 矿田构造 进展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研究成果专辑(第三辑)
11
作者 胡健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5-706,共2页
本期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研究成果专辑(第三辑),共刊登了8篇论文,其中6篇是关于稀土、金、油气资源研究与勘查成果和相关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另外2篇是关于重要经济区带区域稳定性以及高山峡谷区重大滑坡灾害问题。何宏平等的《风化... 本期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研究成果专辑(第三辑),共刊登了8篇论文,其中6篇是关于稀土、金、油气资源研究与勘查成果和相关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另外2篇是关于重要经济区带区域稳定性以及高山峡谷区重大滑坡灾害问题。何宏平等的《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的活化与迁移》,以稀土元素的活化和迁移这两个关键过程为切入点,总结近年来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加深对风化壳型稀土矿床形成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文章明确指出,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的活化和迁移机制主要受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过程控制,是无机和有机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对该类矿床形成的贡献尚待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地质研究 风化壳型稀土矿床 区域稳定性 矿床形成 化学风化 滑坡灾害 高山峡谷区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普查勘探中的地质力学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殿卿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9-22,共14页
本文概略叙述了李四光教授自1953年至1971年任地质部部长期间,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中国石油普查勘探的实践及其重大贡献,以此纪念他百岁诞辰。
关键词 普查勘探 构造体系 凹陷带 新华夏系 潜江组 背斜带 帚状构造 地壳构造 找油 旋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找油的一个基本观点——构造体系的观点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殿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5-254,共10页
构造体系控制油气的分布规律。巨型构造体系的一级构造成分控制油区的范围;由一级构造所导生的二级和更次一级的构造体系则控制油区中各个油田的分布。
关键词 地质力学 构造体系 油气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概念地质力学的提出与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毕思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4-37,40,共5页
地质力学是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依据中国和亚洲大陆地质特征总结出来的大地构造理论,是对地质和地球科学的重大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李四光及几代地质力学工作者不懈努力下。
关键词 地质力学 地球动力学 板块构造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的孕灾地质基因与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永双 王冬兵 +5 位作者 李雪 吴瑞安 唐渊 任三绍 李金秋 罗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2-1005,共14页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跃的地质构造、复杂的水热条件、混杂的岩性组合、特殊的蚀变软岩和构造岩溶导水通道等,是引发重大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安全风险的根源。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构造混杂岩带大型滑坡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三大类:构造控制型、泥质软岩控制型和蚀变蛇绿岩带控制型,其中蚀变蛇绿岩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最具特色的易滑地质结构,具有典型的地质构造与特殊岩性联合控制特征。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工程变形破坏主要有塌方、水平收敛、环向收敛、底鼓和错断等五种模式,黏土化蚀变软岩的不良工程特性是制约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的工程地质理论和灾害风险防控技术难以适应构造混杂岩带大规模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和防灾减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结合带 地质基因 蚀变蛇绿岩带 斜坡地质灾害 隧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往开来 发展地质力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淦国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伴随着地质学、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进步而诞生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在李四光教授的倡导下,在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个世纪的形成和发展。今天,在庆祝由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力学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深感有必要探讨一下地质力学的未来发展... 伴随着地质学、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进步而诞生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在李四光教授的倡导下,在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个世纪的形成和发展。今天,在庆祝由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力学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深感有必要探讨一下地质力学的未来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重大问题。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下一个世纪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战略。地球科学完全可以在开发地球资源、减轻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作用。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 发展方向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0年《地质力学学报》刊文特征及期刊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6-157,共2页
《地质力学学报》为双月刊,双月月末出版。2019年出版正刊6期、增刊1期,2020年出版正刊6期,两年共出版13期。1.刊文统计2019—2020年共出版文章202篇,其中正刊文章173篇,增刊文章29篇;出版总页数2303页;专辑7本,其中正刊6本,增刊1本。2... 《地质力学学报》为双月刊,双月月末出版。2019年出版正刊6期、增刊1期,2020年出版正刊6期,两年共出版13期。1.刊文统计2019—2020年共出版文章202篇,其中正刊文章173篇,增刊文章29篇;出版总页数2303页;专辑7本,其中正刊6本,增刊1本。2019年出版文章125篇(总页数1331页,专辑3本),分别为“矿田构造研究与找矿预测”专辑(2019年1期)、“第五届全国矿田构造与深部找矿预测学术研讨会议专辑”(2019年S1期)、“李四光诞辰130周年纪念专辑”(2019年5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刊 周年纪念 期刊指标 地质力学 出版 学报 刊文 李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区抽水蓄能工程关键地质安全问题:回顾与展望
18
作者 殷跃平 孙萍 +5 位作者 杜建军 王浩杰 张帅 李冉 李坤 辛鹏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2-1028,共27页
复杂构造区抽水蓄能工程关键地质安全研究存在4个方面问题:(1)上下库间断裂构造探测精度与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不适配;(2)观测数据匮乏制约上库地震放大效应机理认知并致设计依据不足,(3)极端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高位滑坡泥石流链式风险... 复杂构造区抽水蓄能工程关键地质安全研究存在4个方面问题:(1)上下库间断裂构造探测精度与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不适配;(2)观测数据匮乏制约上库地震放大效应机理认知并致设计依据不足,(3)极端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高位滑坡泥石流链式风险防控技术尚待完善,(4)水位长期高频消落与上库岸坡结构长期损伤劣化评价亟待完善。建议高度关注以下研究重点方向:(1)开展断裂构造精细智能勘探技术,实现复杂构造精细识别与地质参数动态更新;(2)建立覆盖多地形地貌单元的标准化斜坡地震动观测台阵,揭示地震动放大效应的非线性阈值特征与空间异质性规律,构建基于地震动力放大效应的高位库坝抗震设计理论框架;(3)探明极端工况作用下滑坡-泥石流启动-级联堵溃-入库风险链式成灾过程,构建集灾源判识-多级堵溃-沿程侵蚀-入库成灾于一体的综合防控体系;(4)开展灾变机理多因素耦合分析和实时动态评估,完善在极端条件与高频大幅涨落环境下上库消落带岩体与护坡工程的疲劳损伤机理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工程 地质安全 活动断裂 地震动放大效应 地质灾害 库坡损伤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说云南地质找矿“十八怪”(一)
19
作者 韦昌山 张艳 +2 位作者 韩润生 王明志 刘妍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0,共7页
慕名来到“七彩云南”的游客,在折服于美丽壮观的山水靓影之余,对各个版本的“云南十八怪”的演绎也乐此不疲,最后又将碧净美景的记忆和千古风情的传说带回,撒向坊间聊谈。仔细品味,云南的每一“怪”都蕴含着这个神秘“王国”的精髓和... 慕名来到“七彩云南”的游客,在折服于美丽壮观的山水靓影之余,对各个版本的“云南十八怪”的演绎也乐此不疲,最后又将碧净美景的记忆和千古风情的传说带回,撒向坊间聊谈。仔细品味,云南的每一“怪”都蕴含着这个神秘“王国”的精髓和故事。地质人生来风趣幽默,在野外观察复杂多变的地质现象时,也不忘概象化地描述诸多控(成)矿构造及矿体形貌特征,一代代地质宗师留下的数百上千条朗朗上口的地质俗语、格(谚)言和成矿规律口诀,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后人珍藏和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十八怪 地质现象 风趣幽默 野外观察 七彩云南 地质找矿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的创立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万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407-412,共6页
本文论述了李四光教授创立地质力学这门新学科的过程,将地质力学创立过程划分为萌芽期、建立期、茁壮期三个阶段,并简述了地质力学在各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地质力学 创立 应用 李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