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许月卿 周巧富 李双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14,i0002,共5页
降水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贵州省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以全省19个气象台站1951—2001年逐日降雨资料,利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了贵州省降雨侵蚀力... 降水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贵州省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以全省19个气象台站1951—2001年逐日降雨资料,利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了贵州省降雨侵蚀力,分析了其时空分异规律。结果显示近50a来贵州省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即由降雨引起的土壤水蚀潜在能力增加。降雨侵蚀力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均降雨侵蚀力的68.48%。在空间分布上,降雨侵蚀力由南向北递减,并且在西南部和东南边缘形成侵蚀力高值中心,在西北部形成低值中心。根据年降雨侵蚀力的季节分配特征,可以将贵州省划分为3个类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侵蚀力 空间变化 季节变化 日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土壤-作物系统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与模型验证 被引量:14
2
作者 史鑫蕊 梁浩 +1 位作者 周丰 胡克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2-262,271,共12页
为提高稻田土壤-作物模型校准过程的效率和精度,以长江中游地区两年的稻田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Morris和Sobol’两种方法对WHCNS_Rice模型参数进行了全局敏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模型主要敏... 为提高稻田土壤-作物模型校准过程的效率和精度,以长江中游地区两年的稻田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Morris和Sobol’两种方法对WHCNS_Rice模型参数进行了全局敏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模型主要敏感性参数基本一致,与Sobol’方法相比,Morris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和筛选快速的优势。土壤水力学参数和作物参数对模型输出项均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土壤水力学参数中的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以及犁底层饱和导水率;作物参数中生育期总有效积温、最大比叶面积和作物系数对作物生长过程影响较大;氮素转化参数中仅氨挥发一阶动力学系数和反硝化经验系数分别对氨挥发和氮反硝化有一定的影响,其余参数均不敏感。在此基础上,固定非敏感参数,重点校准上述敏感参数。模型校验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地上部干物质质量、作物吸氮量、蒸散量和田面水高度均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和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P小于0.01,说明校验后的模型可用于模拟该地区的水稻生长过程及稻田水分动态和氮素去向。采用Morris方法对筛选出的模型敏感性参数进行模型校准和验证,可以大大提高模型校验的效率和精度。本研究可为稻田土壤作物系统WHCNS_Rice模型参数的校准和模型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敏感度分析 Morris方法 Sobol’方法 模型校验 WHCNS_Ric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乌审旗退耕政策实施效率的多尺度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汪疆玮 蒙吉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4期73-80,共8页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在乡镇尺度和农牧户尺度上分析典型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第1期退耕还林工程(2000—2008年)的实施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退耕效率在乡镇尺度和农牧户尺度上均存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在乡镇尺度和农牧户尺度上分析典型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第1期退耕还林工程(2000—2008年)的实施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退耕效率在乡镇尺度和农牧户尺度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居民收入较高的嘎鲁图镇退耕政策实施效率最高,居民收入较低的无定河镇和图克镇退耕政策实施效率均较低,不同的家庭类型退耕政策实施效率亦不同,非农型家庭退耕效率最高;2)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更利于开展退耕还林工程,以农业为主的区域退耕效率相对较低;3)应加大对非农型家庭的退耕力度,重视退耕对纯农型家庭和多样型家庭生计的影响;4)退耕政策实施的重心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劳动力培训和转置机制,以实现退耕工程实施和农牧户家庭生计保障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效率 多尺度 影响因素 数据包络分析 乌审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71
4
作者 陈江麟 刘文新 +2 位作者 刘书臻 林秀梅 陶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6-21,共6页
依据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两种方法对渤海表层沉积物中As,Cd,Hg,Pb进行污染分区评价。结果表明,渤海全区内Cd,Hg和Pb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各海区重金属污染特征明显不同(1)北部辽东湾Hg... 依据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两种方法对渤海表层沉积物中As,Cd,Hg,Pb进行污染分区评价。结果表明,渤海全区内Cd,Hg和Pb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各海区重金属污染特征明显不同(1)北部辽东湾Hg和Cd污染最为严重;(2)秦皇岛近岸Hg污染较为突出;(3)南部莱州湾仅有轻微Hg污染,而西部渤海湾没有出现上述金属污染;(4)辽东半岛近岸和外海海区呈现偏中度Hg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澧阳平原岩板垱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风化强度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郭媛媛 莫多闻 +2 位作者 毛龙江 郭伟民 顾海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5-341,共7页
通过对岩板垱剖面氧化物含量分析及年代测定,揭示其常量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和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岩板垱剖面沉积物出现不同程度Na、Ca元素亏损及TFe和Mn元素富集,其化学风化作用程度明... 通过对岩板垱剖面氧化物含量分析及年代测定,揭示其常量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和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岩板垱剖面沉积物出现不同程度Na、Ca元素亏损及TFe和Mn元素富集,其化学风化作用程度明显高于黄土高原黄土,稍高于镇江下蜀黄土,处于中等的风化阶段。多个风化指标的垂向变化表明岩板垱剖面化学风化强度表现为风化较强、风化较弱、风化加强和风化较强4个阶段的变化。化学风化强度指示澧阳平原27~6.0 ka B.P.间,气候环境经历了相对暖湿-凉湿-气候回暖-温暖湿润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澧阳平原 晚更新世 常量元素 化学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良渚遗址群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21
6
作者 史辰羲 莫多闻 +3 位作者 李春海 刘斌 毛龙江 李明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良渚遗址群是距杭州市西北18 km的良渚镇和瓶窑镇毗邻地带间许多遗址的总称,代表了良渚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是良渚文化的中心。根据在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墙外侧开挖的良渚北剖面、良渚西剖面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孢粉分析数据,以及综... 良渚遗址群是距杭州市西北18 km的良渚镇和瓶窑镇毗邻地带间许多遗址的总称,代表了良渚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是良渚文化的中心。根据在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墙外侧开挖的良渚北剖面、良渚西剖面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孢粉分析数据,以及综合区域内多个剖面地层对比,恢复了该地区全新世环境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全新世良渚遗址群内环境演变可以分为4个阶段:(1)7 ka BP以前的平原区多为静水沉积环境,水域范围较大,水位较高,且水深逐渐增加,不太适合人类活动;(2)7~5.1 ka BP区域水位有所下降,水域面积缩小,部分较高的地区露出水面,较少接受沉积,一些低洼地区接受了沼泽相或河流泛滥相沉积,一些人类活动遗址开始出现;(3)5.1~4.3 ka BP水位较低,文化快速发展,平原上多见良渚文化遗迹,一些遗址堆积了较厚的良渚文化层;(4)4.3 ka BP以后水位再次升高,良渚文化衰落,多数良渚文化层之上都覆盖一套黄色或黄褐色泛滥相沉积。该地区全新世时期的水位波动与人类文化兴衰演化历史相关的现象表明,良渚遗址区域内地貌特征及水文环境的变化是影响良渚文化兴衰演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变 良渚遗址群 粒度 孢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毛熙彦 林坚 蒙吉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40,共7页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建设用地亦是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国1996-2007年建设用地与碳排放的变化,在扩展KAYA恒等式的基础上,基于LMDI分解法,探讨了12年间中国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以及不...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建设用地亦是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国1996-2007年建设用地与碳排放的变化,在扩展KAYA恒等式的基础上,基于LMDI分解法,探讨了12年间中国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省份间所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的碳排放以2001年为拐点,呈现稳中有降到快速增长的两阶段变化,空间上则呈现出东高西低格局,环渤海地区为全国碳排放高值地区。LMDI分解结果显示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增长存在正向影响,且省际间差异突出,影响较为显著的地区集中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新疆和青海也较为明显,其他地区普遍较弱;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省份经济发展、建设用地的正向作用和能源强度的负向作用之间存在贡献程度的强弱差异及抵消效应。从建设用地控制角度开展碳减排,不同地区将存在效率差异,对于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相对饱和的省份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建设用地 LMDI分解法 省际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鲤鱼鳃部对高岭土颗粒吸附态铜的吸收 被引量:3
8
作者 龙爱民 潘波 +3 位作者 徐福留 李本纲 曹军 陶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640-1644,共5页
在水相溶解态铜浓度和高岭土吸附态铜浓度保持不变 ,p H和高岭土粒径不同条件下 ,研究了鲤鱼鱼鳃对铜的吸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 ,吸附态铜的存在增加了鱼鳃吸收。鳃对铜的吸收随 p H增加而递增 ,随高岭土粒径减少而递增。利用 MIN... 在水相溶解态铜浓度和高岭土吸附态铜浓度保持不变 ,p H和高岭土粒径不同条件下 ,研究了鲤鱼鱼鳃对铜的吸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 ,吸附态铜的存在增加了鱼鳃吸收。鳃对铜的吸收随 p H增加而递增 ,随高岭土粒径减少而递增。利用 MINTEQA2软件分析了不同实验条件下鱼鳃微环境中铜的形态分布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鳃部 高岭土颗粒 吸附态铜 PH 粒径 重金属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毛熙彦 蒙吉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8-936,共9页
通过梳理现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土地利用对水资源影响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层面的发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分析。在内容方面,现有研究关注的用地类型更为全面,尺度更加多样,更加关注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影响,强调土地利... 通过梳理现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土地利用对水资源影响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层面的发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分析。在内容方面,现有研究关注的用地类型更为全面,尺度更加多样,更加关注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影响,强调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区别与联系。在技术方面,情景分析和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十分广泛,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也逐步为更多的研究所采用。随着研究向复杂化和模型化发展,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不确定性的量化对于研究的深入发展十分必要。除此之外,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目标之间的潜在冲突以及在情景构建中考虑水资源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制约,也应当在未来研究中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水资源 气候变化 分布式水文模型 情景分析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0
作者 王晓东 蒙吉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3-1140,共8页
首先介绍土地利用变化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等环境单要素影响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然后从景观生态格局、物质能量流动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方面综述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综合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加强学科综合... 首先介绍土地利用变化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等环境单要素影响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然后从景观生态格局、物质能量流动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方面综述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综合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加强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注重多尺度的集成、完善"3S"技术与模拟模型的融合及加强生态环境效应反馈机制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要素效应 综合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扩散模型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与扩展 被引量:26
11
作者 毛熙彦 蒙吉军 康玉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3-518,共6页
通过对比信息扩散模型与概率统计、指标体系等常用方法,归纳了信息扩散模型应用于灾害风险的适用性与优缺点。信息扩散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强、数据需求较小、评价结果意义明确等优势,符合灾害风险评价的要求且具有决策价值,因而被广泛运... 通过对比信息扩散模型与概率统计、指标体系等常用方法,归纳了信息扩散模型应用于灾害风险的适用性与优缺点。信息扩散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强、数据需求较小、评价结果意义明确等优势,符合灾害风险评价的要求且具有决策价值,因而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尤其是概率分布未知或样本量较少的情况下。但信息扩散模型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进一步厘清,并且模型在描述综合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为此,在明晰信息扩散模型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情景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情景的信息扩散模型,以期扩展信息扩散模型的适用范围,为实现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扩散模型 自然灾害 综合风险评估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环境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媛媛 莫多闻 +1 位作者 毛龙江 郭伟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1-1098,共8页
通过对澧阳平原野外调查,多剖面地层对比分析及岩板垱(YBD)剖面样品的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和年代测定,揭示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环境演变,并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0~6ka B.P.间,澧阳平原由冲沟发育的... 通过对澧阳平原野外调查,多剖面地层对比分析及岩板垱(YBD)剖面样品的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和年代测定,揭示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环境演变,并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0~6ka B.P.间,澧阳平原由冲沟发育的黄土台地向河湖发育的平原丘岗地貌过渡;气候环境经历了弱暖湿-气候变差-凉湿-波动回暖-暖湿的变化;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早期稻作农业的出现与该区的环境条件和文化基础密切相关;环境演变也推动了古人类活动范围和聚落特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澧阳平原 环境演变 人类活动 稻作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链孕源断链减灾国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蒙吉军 杨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6-251,共6页
孕源断链减灾是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灾害发生,遏制灾害发展或蔓延的一种防灾减灾思路。基于目前我国对灾害链孕源断链减灾相关研究成果,阐释了其内涵,梳理了孕源断链减灾的理论发展,综述了其实践应用,总结出孕源断链减灾的3种情... 孕源断链减灾是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灾害发生,遏制灾害发展或蔓延的一种防灾减灾思路。基于目前我国对灾害链孕源断链减灾相关研究成果,阐释了其内涵,梳理了孕源断链减灾的理论发展,综述了其实践应用,总结出孕源断链减灾的3种情形,即从灾变源头避免灾害启动,提前诱导载体转移以及特定灾害发生后防止灾害链蔓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灾害链的孕源断链减灾框架,并分析其在灾害防范中的优势与局限。针对孕源断链减灾的局限性,构建孕源断链减灾信息数据库作为综合防灾减灾的重要信息支撑。最后,指出孕源断链减灾将向功能更为普适,内容更为全面,结构更为明晰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灾害及其防治 灾害链 孕源断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防潮堤坝对风暴潮危害的减灾效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段晓峰 许学工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风暴潮是海洋灾害中对人类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海岸带地区防潮堤坝的修建对抵御风暴潮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综述国内外风暴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沿海防潮堤坝对风暴潮的减灾效益的定量研究方法。以黄河三角洲9711号特大台风风暴... 风暴潮是海洋灾害中对人类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海岸带地区防潮堤坝的修建对抵御风暴潮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综述国内外风暴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沿海防潮堤坝对风暴潮的减灾效益的定量研究方法。以黄河三角洲9711号特大台风风暴潮为例,利用G IS技术模拟了无防潮堤坝情况下海岸带地区的受灾面积以及经济损失,并与实际灾害损失进行对比,得出防潮堤坝减少的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为25.7亿元的结果,证实了兴建防潮工程的必要性。利用费用-效益法对防潮堤坝工程进行了成本与减灾效益评估,分析了防潮堤坝修建的经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风暴潮 防潮堤 减灾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绿色空间和建设用地竞争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正磊 许学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7-230,234,共5页
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竞争关系是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建立绿色空间和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非线性竞争模式,分情景模拟并预测了绿色空间与建设用地之间随着时间发展的竞争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按照目前的建设用地和绿色空间的... 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竞争关系是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建立绿色空间和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非线性竞争模式,分情景模拟并预测了绿色空间与建设用地之间随着时间发展的竞争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按照目前的建设用地和绿色空间的发展态势,绿色空间在未来的20年内将大幅度下降,这不利于北京市建设宜居城市的目的,前三种情景是不可取的。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建设用地增加率应该减少一半,绿色空间面积变化率保持在年均增长0.47%的水平上,建议北京市加大绿色空间的面积,既能保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建设用地增长,又能保持绿色空间规模不减少,这是一种比较良好的发展模式。建议北京市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保绿色空间规模不能减少。同时还表明非线性竞争模式对于模拟绿色空间的发展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对于合理安排各项用地规模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竞争模式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 被引量:116
16
作者 刘洋 蒙吉军 朱利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980-6989,共10页
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区域生态格局,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多角度的分析和多种实现手段的结合,一般从景观格局优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景观恢复等途径入手,构建结构合理... 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区域生态格局,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多角度的分析和多种实现手段的结合,一般从景观格局优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景观恢复等途径入手,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区域生态安全模式。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在数量优化、空间优化和综合优化等方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路:区域生态现状评价、情景预案与目标设定、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方案实施及其效果评价、方案调整与管理。未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趋势表现为:空间优化模型的进一步改进;区域生态安全标准量化的探索;注重公众参与机制和不同组织水平利益相关者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优化 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农业生产决策模型
17
作者 段晓峰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3期257-260,共4页
为探索农业生产决策的新方法,以黄河三角洲为例,通过建立农产品与农业生产投入之间的联系,构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决策模型。不同农产品与投入要素所具有的能量品质与等级不同,不能直接相互累加。根据能值理论,将各要素统一为可比较... 为探索农业生产决策的新方法,以黄河三角洲为例,通过建立农产品与农业生产投入之间的联系,构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决策模型。不同农产品与投入要素所具有的能量品质与等级不同,不能直接相互累加。根据能值理论,将各要素统一为可比较的同一量纲,计算得到的农业产出与投入要素的能值作为模型的输入与输出,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拟和分析,通过运行结果的比较,证明所建立网络相对于反向传播网络具有明显优越性。将黄河三角洲规划中2005年预期农产品产量输入构建好的模型,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得出各生产要素的具体投入量,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图2,表2,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网络 能值 农业生产决策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S ^(10)Be测量本底研究和改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Naveed Ali 付东坡 +4 位作者 朱正 蒋正元 丁杏芳 周力平 刘克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246-250,共5页
10Be是加速器质谱(AMS)测量中重要性仅次于14C的核素,在第四纪地质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开展岩石暴露年龄测定和黄土中10Be含量测量等应用研究,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PKUAMS)在设备改进的基础上对10Be测量本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 10Be是加速器质谱(AMS)测量中重要性仅次于14C的核素,在第四纪地质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开展岩石暴露年龄测定和黄土中10Be含量测量等应用研究,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PKUAMS)在设备改进的基础上对10Be测量本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使测量本底达到了6×10-15。本工作主要介绍AMS10Be测量本底的主要来源,从提高10Be离子计数率与抑制7Be干扰本底两个方面对10Be测量本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 10Be测量 本底 计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昀赟 刘鸿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3-789,共7页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多年不同冻土分布状态下植被生长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差异。结果表明:1981—2014年,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分布区针叶林的NDVI呈增加趋势,与生长季温度正相关,与生长季降水量负相关。随着冻...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多年不同冻土分布状态下植被生长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差异。结果表明:1981—2014年,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分布区针叶林的NDVI呈增加趋势,与生长季温度正相关,与生长季降水量负相关。随着冻土活动层深度增加,针叶林NDVI的增加速度自北向南逐渐下降;草原NDVI在非多年冻土区加速增长,与生长季降水量正相关。混交林在多年冻土区与非多年冻土区对气候的响应出现明显的差异:在多年冻土区,混交林NDVI与生长季温度正相关,与生长季降水量负相关;随着冻土活动层加深,与生长季温度从正相关变为负相关,与生长季降水量由负相关变为正相关。原因可能与冻土活动层深度差异导致的不同水分供给条件有关。上述结果预示,在气候–冻土耦合影响下,未来气候变暖可能会促进针叶林和混交林逐渐北移,草原可能会更多地占据非多年冻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活动层深度 植被生长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泽彦 魏红义 +3 位作者 马建文 商华业 闫扬帆 李凯 《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28-30,共3页
选取林地、园地和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禹州市褐土土壤中氮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0~15 cm土层中,矿化氮含量为:林地>园地>耕地;土壤表层(0~5 cm)硝态氮含量林地最高,显著高于园地和耕地,而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园地和林地显... 选取林地、园地和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禹州市褐土土壤中氮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0~15 cm土层中,矿化氮含量为:林地>园地>耕地;土壤表层(0~5 cm)硝态氮含量林地最高,显著高于园地和耕地,而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园地和林地显著高于耕地;不同土层中的,林地、园地和耕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林地和园地0~5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10~15 cm土层,而耕地中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中林地的硝态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种土地利用类型铵态氮含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0~10 cm土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硝态氮 铵态氮 不同土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