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lobeLand 30的耕地资源损失过程研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洋 麻馨月 何春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79,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认识和理解耕地资源损失过程。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成功研制出的世界上首套30 m分辨率2000—2010年GlobeLand 30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分析环渤海地区耕地资源损失流向、质量和空间特征。研究结果:2000—2010年,环渤海... 研究目的:认识和理解耕地资源损失过程。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成功研制出的世界上首套30 m分辨率2000—2010年GlobeLand 30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分析环渤海地区耕地资源损失流向、质量和空间特征。研究结果:2000—2010年,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耕地资源明显减少,主要损失流向为人造覆盖、草地、水体和森林;耕地资源损失区域主要位于降水量较少、海拔较高等耕作条件较差的地区;耕地资源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破碎化程度日趋严重。研究结论:基于GlobeLand30数据的耕地资源损失过程研究能有效揭示耕地资源损失流向、质量和空间特征,为区域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积极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资源损失 流向 质量 空间 GlobeLand30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扩展过程中耕地自然生产功能损失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媛媛 何春阳 +1 位作者 龚立萍 姚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78,共8页
研究目的:评估城市扩展过程中耕地的生产功能损失。研究方法:以北京为例,在遥感影像生成的1991、1997、2000和2004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支持下分析了耕地损失特征;利用气象数据结合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计算了作物生产潜力;从点、线、面和各区... 研究目的:评估城市扩展过程中耕地的生产功能损失。研究方法:以北京为例,在遥感影像生成的1991、1997、2000和2004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支持下分析了耕地损失特征;利用气象数据结合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计算了作物生产潜力;从点、线、面和各区县角度分析了1991—2004年耕地损失对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北京耕地由1991年的6158.9km2减少为1997年的5598.9km2,2000年的5121.4km2以及2004年的4387.8km2;由中心城市周围的面状耕地损失、次级城区周围的点状耕地损失和交通干线周围的线状耕地损失导致的作物生产潜力损失总量分别约为14.52×104t、20.67×104t和103.76×104t;1991—2004年,北京各区县作物生产潜力损失总量约为223.6×104t,其中密云区损失最大,门头沟区最小。研究结论:快速城市扩展过程中耕地生产功能损失明显,制定耕地保护策略时要兼顾耕地损失的数量、格局以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自然生产功能损失 桑斯维特纪念模型 耕地损失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台田-浅池”改良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颖 陶军 +2 位作者 钞锦龙 张化 顾卫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160,167,共8页
滨海盐碱地是我国一类重要的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对我国滨海盐碱土的理化性质和水盐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而有效的滨海盐碱土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改良措施。... 滨海盐碱地是我国一类重要的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对我国滨海盐碱土的理化性质和水盐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而有效的滨海盐碱土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改良措施。近年来,"台田-浅池"型综合土地利用模式(挖土成池,筑土为台,台田种植,浅池养殖)是我国一种新型的滨海盐碱地综合改良模式,它集合了国内外优秀的滨海盐碱地改良方法,并创新性的将新型水资源——海冰水应用在滨海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中,目前已经在土地利用变化和优化配置、台田修筑、盐碱地改良、土壤水盐运动、海冰水灌溉、作物种植、耐盐植物筛选、咸淡水混合养殖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利用试验,并在降低土壤盐度,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提高土壤肥力、选择适宜作物品种、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协调生态发展、实现滨海盐碱地可持续利用是"台田-浅池"综合利用模式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滨海盐碱地 “台田-浅池” 海冰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咸水冰覆盖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林叶彬 顾卫 +2 位作者 许映军 陶军 卜丹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5,共8页
滨海盐渍土盐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是造成滨海地区冬-春季节土壤积盐的主要原因。台田-浅池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既可抬高土壤耕作面,又能形成开阔的水体。利用冬季浅池中自然冻结形成的咸水冰覆盖台田,其融水... 滨海盐渍土盐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是造成滨海地区冬-春季节土壤积盐的主要原因。台田-浅池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既可抬高土壤耕作面,又能形成开阔的水体。利用冬季浅池中自然冻结形成的咸水冰覆盖台田,其融水可实现对台田土壤盐分的淋洗,防止返盐。台田覆冰后,又在冰面设置了无覆盖、芦苇秆覆盖和无纺布覆盖3种处理,以调节冰体融化速度。实验过程中监测冰体融化前后及融化过程中台田0~100 cm土层含水率与盐度变化。结果表明,冬季咸水冰覆盖不仅抑制了土壤的返盐,还能降低部分盐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冰面无覆盖条件下,覆冰融化迅速,土壤含水率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洗盐效果明显,但持续时间较短。覆盖处理减少了蒸发,可延缓覆冰融化,延长脱盐时间。与芦苇秆覆盖相比,无纺布覆盖条件下,融冰速率适中,土壤脱盐效果最佳。3种处理方式下,覆冰融尽时0~20 cm土层含水率分别增加44.5%、42.8%和68.5%,土壤脱盐率分别为44.4%、47.0%和72.4%。土壤墒情的改善与盐度的降低为作物的种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后续改良方法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咸水冰 台田 洗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何春阳 徐小黎 +2 位作者 贾克敬 李通 杨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5,F0002,共7页
研究目的:探索一种基于GIS空间情景分析技术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方法:在GIS空间情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并通过上海市实践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该方法可以在现有基... 研究目的:探索一种基于GIS空间情景分析技术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方法:在GIS空间情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并通过上海市实践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该方法可以在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设定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情景,并通过对各情景下环境影响的定量比较分析,快速有效地评价基本农旧保护区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研究结论:该方法评价结果定量直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GIS 空间情景分析 基本农田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贾克敬 王宏 +1 位作者 徐小黎 何春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7-52,共6页
研究目的:构建一个可全面定量评价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相关环境影响的模型体系。研究方法:系统整合土地利用类型转移计算模型、多样性指数模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模型、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等相关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 研究目的:构建一个可全面定量评价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相关环境影响的模型体系。研究方法:系统整合土地利用类型转移计算模型、多样性指数模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模型、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等相关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该模型体系比较全面地评价了上海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结果显示上海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将导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区域生态压力。研究结论:该模型体系能够客观评价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的相关环境影响,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规模和结构调整 环境影响评价 模型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宜性与生产潜力综合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分综合模型研究——以京津唐地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晗 何春阳 杨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76,F0003,共6页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基本农田划分过程中只注重耕地适宜性而未考虑其生产潜力的不足,发展了一个综合考虑耕地适宜性和生产潜力的基本农田综合划分模型,提高当前基本农田划分的合理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利用...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基本农田划分过程中只注重耕地适宜性而未考虑其生产潜力的不足,发展了一个综合考虑耕地适宜性和生产潜力的基本农田综合划分模型,提高当前基本农田划分的合理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利用基本农田划分综合模型,在京津唐地区划分的基本农田平均生产潜力为106.83 g·m^(-2)·a^(-1),比适宜性评价模型划分结果提高了18.03%。研究结论:该模型同时考虑了耕地的适宜性和生产潜力,比常用的适宜性模型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耕地的实际质量状况,提高了当前基本农田划分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基本农田划分 模型 适宜性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